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本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开辟的过程,教材特点是信息量大、资料丰富、图文并茂。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关于秋收起义中改变进军计划向井冈山进军的分析
3、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通过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述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学情分析:
优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劣势:知识不够丰富、缺乏对历史问题探究的能力
5、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对话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采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把握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充分挖掘蕴涵在历史事件中的精神财富。
二、教学过程:
设疑导课: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请同学猜一猜军旗升起的地方在哪?
【目标升成】此环节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活动一:重温历史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学习了解南昌起义的基本史实,能概括总结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从而突出本课重点,并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对于本知识点的处理并未采取传统的战争讲解方法,而是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南昌起义的影视资料,让学生在形象的影视资料中了解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战争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南昌起义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武装起义吗?让学生就此问题分组探讨,鼓励学生表述不同的见解。
【目标升成】此问题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课本和影视资料很容易找到答案——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从而学生自主掌握重点。
活动二:体验参与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学习了解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基本史实,正确分析秋收起义中改变进军计划向井冈山进军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突破本课教学难点。
【过程与方法】此环节设计了动手绘图和模拟导游两个活动。先请学生依据从课本获取的信息小组合作绘制“秋收起义进军路线简易图”,依次展示各小组成果,并对各小组成果进行鼓励性评价。利用地图中的重要地点——井冈山,引入下个活动。请各组派代表参与竞争小导游,要求小导游详细介绍井冈山,包括地理位置、资源优势、人文环境和历史故事等。在活动的基础上设疑:秋收起义中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是不是逃跑?为什么到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目标升成】活动的基础上设疑,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对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和分析,活动中解决了问题突破了教学难点。突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但活动中也暴露出学生动手能力较弱、知识不够丰富和探究问题不知如何下手等问题。
活动三:交流反思
【设计意图】在教学即将结束时,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总体把握和总结。使学生能够总结出中国革命道路,并认识到此道路的开辟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髓。帮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意识,升华情感。
【过程与方法】在课堂临近尾声时,向学生提出: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在对话交流中让学生有感而发。
【目标升成】对话交流中得出了中国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实践证明这条革命道路是正确的。这条道路向我们诠释了中共所特有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今天的中国依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最好的证明。学生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三、教后反思:
【设计理念】本课以问题探究为主线,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活化了知识点,带动了能力点,升华了情感点,将三维目标进行了有机地结合。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意识、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遇到的问题】
在重温历史环节,在设置问题时我预测学生在探讨南昌起义历史意义时
答案可能会单一,但实际讲课时学生思路很清晰,总结的很全面。
在动手绘图环节,使学生实现由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跨越难度较大,
部分学生绘图困难。在今后的备课中,我会注意设置问题难度适中。
通过本节课,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良好。也使学生对学习
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学习是快乐的;自身潜力是无穷的;历史是能够学好的。
课件13张PPT。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教材分析目标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后反思教 材 分 析 教材内容与特点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开辟;信息量大、资料丰富、图文并茂 教学重点
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关于秋收起义中改变进军计划向井冈山进军的分析目 标 分 析知识目标: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通过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述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意识。
学 情 分 析优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劣势:知识不够丰富、缺乏对历史问题的探究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法
对话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 法 指 导
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把握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充分挖掘蕴涵在历史事件中的精神财富教 学 过 程设疑导课重温历史体验参与交流反思设 疑 导 课猜一猜重 温 历 史设计意图:突出重点---南昌起义历史意义过程方法:观看视频、设疑探究目标升成:学生自主掌握重点,得出论断—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活动一体 验 参 与设计意图:突破难点--关于秋收起义中改变进军计划向井冈山进军的分析过程方法:动手绘图、模拟导游目标升成:活动中突破了难点,得出论断----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活动二设计意图:总结知识升华情感过程方法:对话、交流目标升成:对话交流中得出了中国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道路向我们诠释了中共所特有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交 流 反 思活动三教 后 反 思【设计理念】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意识、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