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金字塔 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金字塔 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3 09:2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20 金字塔(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节选自穆青的《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第二篇则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精湛的工艺及巧妙的设计等,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成就作了简要的补充。这两篇文章采用不同的方式介绍金字塔,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让读者对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
学习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金字塔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建筑一般都会有极高的兴趣,只不过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在学习本课之前不会有太深的了解。这就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对于埃及金字塔资料有所收集和了解。而教师本身也要结合课本,搜集有关知识,为学生开拓眼界,提高他们更深一层的兴趣。升腾起了解埃及金字塔以及金字塔内部的神秘。
学习目标确定
文化自信:在学习中感受中国语言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自信。 思维能力:培养想象力,通过想象感受金字塔的雄浑之美。 语言运用: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审美创造: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从此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 难点: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学习评价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了解金字塔,激发兴趣教师活动1 1.图片导人,欣赏金字塔。 (1)出示埃及金字塔图片,配上音乐,渲染气氛。 (2)仔细观察图片,思考:金字塔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2.视频介绍,了解金字塔。 (1)认真观看视频。 (2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初步说说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 出示课件,介绍金字塔。板书并齐读课题《金字塔》。学生活动1 学生思考交流 认真观看视频 齐读课题 活动意图说明:用胡夫金字塔的图片导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视频介绍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初步感受了金字塔迷人的金色之美,为后文的学习做铺垫。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活动2 1.趣味游戏,扫清字词障碍。 2.自主读文,比较不同之处。 (1)说一说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2)预设学生的回答: 3.快速浏览,概括主要内容。 (1)预设: (2)小结:这两篇短文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让读者对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 4.自学课文,完成阅读提示。 (1)生自读自学课文,自己搜集关于金字塔的资料。 (2)小组讨论交流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下面的两篇短文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介绍金字塔,读一读,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种 说说理由。 学生活动2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自读自学课文 小组讨论交流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两篇短文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介绍金字塔,概括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环节三:交流汇报,品读夕照之美教师活动3 导语:埃及,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文明古国,金字塔又藏 着什么秘密呢 我们先来交流一下《金字塔夕照》的学习成果。 1.品短文题目美。 (1)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2)文章写的是夕阳照耀下的金字塔的美景。 2.品表达方式美。 思考:《金字塔夕照》这篇短文采用了什么方式介绍金字塔 3.品语言文字美。 (1)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2)出示: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 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再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这句 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金字塔是用许多巨石建造的,怎么是金色的呢 过渡:从视觉的角度,描写了夕阳映照下的景物,加上光与影的 刻画,呈现出一种立体的极具色彩的美。“古老"说明了金字塔有着悠久的历史。 出示: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 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们那里放射出来的。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①小组内自由地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这段话中 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过渡:作者由远及近,把对壮丽景色的描绘与自己的联 想融合在一起,表达了内心的强烈震撼。 4.品名字由来美。 (1)出示:我不知道“金字塔”这个译名中的“金”,最早 是怎么得来的。不管出于什么考虑,我认为都是绝妙的。你看金字塔多像一个“金”的汉字。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2)思考:从这段话中,你又了解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什么 (3)小结:赞叹金字塔闪耀着古埃及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光 芒,肯定了金字塔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5.品无限遐想美。 指名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展开想象,你体会到什么?学生活动3 学生思考交流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再全班齐读 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思考交流体会 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思考交流体会活动意图说明:在略读课文和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交流、品读、感悟夕阳下金字塔之美。环节四:回顾短文,小结阅读感受教师活动4: 你从第一篇阅读材料《金字塔夕照》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夕照》。 3.小结:《金字塔夕照》是一篇抒情散文,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外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抒发了作者对金字塔的喜爱与赞叹之情。 4. 课后拓展:摘抄喜欢的语句。搜集金字塔的相关资料。学生活动4 学生互相交流 活动意图说明:略读课文以自读自悟为主,教师无须过多分析,最后环节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回顾全文,就是要让学生在文中多走几个来回,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升华感悟。 20 金字塔(第二课时)环节一:激情导入,再次走进课文教师活动1: 导语: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金字塔夕照》的美,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金字塔,接着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默读课文。 2.对比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3.老师小结:学生活动1: 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交流 活动意图说明:温故而知新,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环节二:自读自悟,初步感知文本教师活动2: 1.为什么说金字塔不可思议 让我们带着疑惑,快速浏览课文。可借助课文旁边的批注读懂课文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交流自读感受,小组合作探究,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本文由哪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第二部分: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 4.说说你对金字塔有哪些了解。学生活动2: 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交流 小组探究合作活动意图说明:用质疑的方法进行自读自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深入探究金字塔的不可思议做铺垫。环节三:抓关键词,感受不可思议教师活动3: 1.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读图和筛选信息。说一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汇报交流探究成果,说说金字塔的不可思议表现在哪里。 2.生汇报交流,师相机指导。 3.从塔的重量、面积、体积,感受不可思议。 (1)作者介绍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介绍相关数据时,都用到了“约”字,这个字能去掉吗 4.从塔的高度和建筑时间感受不可思议。 (1)从“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几千年后,世界上才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这段话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2)了解到金字塔有如此精湛的工艺,你有什么想法 5.从建造工程未解之谜,感受不可思议。 (1)出示:用约 230 万块石材砌成 平均每块重 2.5 吨左右。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 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 126 个篮球场那么大。 (2)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金字塔的不可思议呢 (3)出示: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4)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金字塔的不可思议 6.从数据未解之谜,感受不可思议。 (1)金字塔的数字之谜是不是巧合呢 (2)拓展延伸: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数字巧合还在不断出现, 等式一:(金字塔)自重x1015=地球的重量 等式二:(金字塔)塔高x10亿=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等式三:(金字塔)塔高平方=塔面三角形面积 这一系列的数字仅仅是巧合吗 这巧合又说明了什么呢 7.从古埃及其他的文明成就。感受不可思议。 (1)金字塔建在尼罗河岸。(尼罗河岸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剩余劳动力可以投人到其他领域,比如:建造金字塔。) (2)在天文学、数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3)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 (4)还有采石技术、造屋技术石窟陵墓、神庙等建筑成就,无不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8.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 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生畅所欲言)学生活动3: 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思考交流活动意图说明: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全直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发现金字塔的不可要说之处,了解会字塔是怎样比成的,鼓励学生活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发散思雄。环节四:内容对比,体会相互印证教师活动4: 1.建造的位置。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调野,全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金字塔夕照》) 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2.周围的环境。 选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金宇塔夕照》) 这些船能在尼罗河上航行。(《不可思议的金宇塔》) 3.智慧的结品。 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日中,它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金字塔夕照》) 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 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 个贤球场那么大。((不可思说的金字塔》) 4.不解之谜。 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受和无边的退想……(《金字塔夕照》) 塔高的10亿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金字塔夕照》,感受到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我们通过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感叹金字塔的种种不可思议之处。 5.两篇短文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描写金字塔,你更喜欢哪一种 说说你的理由。学生活动4: 学生朗读句子 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畅所欲言活动意图说明:不要求学生达成统一的认识,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两篇短文最主要的交际功能的差异。环节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教师活动5: 1.根据两篇短文介绍的金字塔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1)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派代表汇报发言。 2.小结: 3.课后拓展: (1)继续搜集有关金字塔的相关资料 (2)尝试着回答文中提出的疑问。学生活动5: 学生讨论交流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介绍以及搜集资料,使学生对金字塔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
板书设计
20 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散文 优美抒情 人间奇迹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非连续性文本 准确 图文结合 题材形式 语言内容(不同)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20 《金字塔》(第一课时作业)作业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课后的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能结合课文内容,对金字塔有初步的了解。 作业层次作业内容设计意图评价设计时长 基 础 性 作 业1.小游客们,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选出下列下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 )。 A.泛滥 (làn) 润泽(zé) 惭愧(kuì) B.遐想(xiá) 埃及(āi) 黏着(nián) C.着想(zhuó) 刀刃(rèn) 澄澈(dèng) D.淤泥(yū) 湛蓝(zhàn) 埃菲尔(fēi) 2.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金字塔的雄浑之美,请你品读课文,完成练习。 (1)“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这句话中,作者把“ ”比作成“三座金山”,描绘了金字塔在 的美。 站在这幅“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里,作者看到了夕阳、 、 、 和金字塔等景物。 “望着这人间的奇迹”,作者产生了奇妙的联想:① ; ② 。本题引导学生通过朗诵,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复习。其次,通过辨别字音来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 本题让学生品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金字塔在夕阳下的特点,感受作者看到金字塔后产生的无限遐想和向往之情。 评价角度: 答题正确 书写美观 评价标准: 正确 美观 1 分 钟 3 分钟 提 升 性 作 业3.小游客们,金字塔在金色夕阳的映照下,真美!请你读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例: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滩,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是用纯金铸成的。 这句话反复出现“ ”一词,突出了夕阳下的金字塔及周围景象的 美。 (2)请你照样子写一写雪后的美丽景象。 本题与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相结合,引导学生体会集中强调一种颜色的表达方法,并进行仿写。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评价角度: 答题正确 书写美观 表达流畅 评价标准: 正确 美观 表达 5 分 钟 20 《金字塔》(第二课时作业)作业目标1.体会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表达运用。 2.能简单了解两篇短文的不同表达方式。 3.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作业层次作业内容设计意图评价设计时长基 础 性 作 业1.小游客们,我们在介绍金字塔时用了很多精彩的句子,你能判断出这些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吗 (1)远远望去,金字塔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 ) (2)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比如,在天文历法方面,他们将一年定为365天,并规定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余5天作为节日。( ) (3)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 ( )( ) 小游客们,这两篇文章用不同的方式介绍了金字塔,请你找出他们的异同吧! 《金字塔夕照》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本题利用新旧知识的承接,通过复习五年级上册所学的说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表达方法的运用。 本题通过对比填写,引导学生发现本课两篇短文的异同,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评价角度:答题正确 评价标准: 正确 评价角度:答题正确 书写美观 评价标准: 正确 美观 1 分 钟 4 分 钟 提 升 性 作 业3.尼罗河的西岸,不仅有金字塔,还有世界闻名的狮身人面像。请你仔细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狮身人面像的面部保持完好,但几千年来经历风化和人为破坏,鼻子完全损毁。根据1402年一位阿拉伯历史学家的记载,一名苏菲派狂热分子曾故意毁其容,目的是“修正宗教上的谬误”。然而,仍有很多线索能推想石像最初是什么样子的。19世纪早期,人们挖掘出脱落的石雕胡子和代表埃及王权的眼镜蛇头饰,石像脸上至今还有残留的红色染料,这让考古学家推测 ,而其他部位同样发现了黄色和孔雀蓝颜料,这让雷纳尔怀疑,最初雕像 。 [材料二]多家媒体报道,一座按1:1比例高仿的山寨版埃及狮身人面像亮相河北石家庄“影视动漫旅游创意图”,引起埃及文物部门的关注,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投诉:高仿的狮身人面像涉嫌触犯国际公约。 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人们对文化遗产的破坏方式是 和 。 (2)联系短文内容,将材料一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3)材料二中,河北石家庄“影视动漫旅游创意园”的负责人认为此举是为了推广世界的文化。你同意负责人的说法吗 说明理由。 请你为保护文化遗产设计一条宣传语: 本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既提高了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体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 评价角度:答题正确 书写美观 表达准确 评价标准: 正确 美观 表达 10分钟综 合 性 作 业小游客们,这两本书分别介绍了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世界文化遗产,资料详实,图片精美,可以让你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你可以制定一个阅读计划,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还可以与同学分享阅读心得,让我们继续畅游在世界各地吧! 本题通过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意在激发学生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兴趣,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评价角度:认真观看 乐于分享 评价标准: 观看 分享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1.在课前预习时,要借助手机进行扫码,进行预习。 2.在第一课时综合性作业中,学生要通过手机扫码阅读杨朔的散文《金字塔夜月》。 3.在第二课时的综合性作业中,学生要阅读老师推荐的阅读书目。 4.学生课前要借助网络查阅和金字塔相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与改进
《金字塔》着重介绍世界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在教学和作业设计中,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并进行训练。同时在教学中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要点,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和作业练习中,在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进行思想情感的激发。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层次,对今后的阅读帮助很大。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