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过程与方法:
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二.教材分析
这两则故事均选自《庄子 秋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讲的都是庄子与惠子的故事。《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富有趣味性,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喻巧妙贴切。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本文,目的不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一书的思想,把握其艺术特征,而在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2-1-c-n-j-y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四.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课件2)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一个时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时又是中国文化最为有幸的时代。百家争鸣,各种流派纷纷登场,给我们带来了光彩眩目的文化第一次大繁荣。其中有一个独立特行的一派,一个独立特行的人,他的散文以汪洋恣肆著称,他其貌不扬,长脖子,脖子还长有一个瘤子,脸色蜡黄,他曾经去见过几位国君,后者都被他的长相吓跑了。这就是庄子,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21*cnjy*com
庄子与《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课件3)【出处:21教育名师】
惠子相梁
(二)初读课文 夯实基础
(1)惠子相梁: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国都、京城。
(3)非梧桐不止:止,栖息。
(课件4)
(三)速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件5)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鸩鹑,你知道吗 鸩鹑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鸩鹑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鸩鹑,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
(四)精读课文,交流提高
(1)庄子故事中的鹓雏、鸱、腐鼠的比喻义各是什么?(课件6)
鹓雏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腐鼠比喻功名利禄。
(2)庄子讲鹓雏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一方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淡泊名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另一方面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醉心功名利禄的嘴脸。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21教育网
(3)(读完本文后,你眼中的庄子和惠子各是什么样的人?(课件7)
庄子:鄙视功名、清高自守、机智、幽默。
惠子:醉心功名、利欲熏心、无端猜忌、心胸狭窄。
(4)情节的发展构思巧妙体现在什么地方?(课件8)
故事发展出人意料。做了大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朋友来看望自己,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惠子对庄子来梁国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别人的挑拨下,他马上对庄子起了疑心,进而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非要把庄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气氛骤然紧张。庄子对此的反应呢?他没有躲,没有逃,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动来到惠子面前。面对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子,庄子是不是要破口大骂呢?不是。他远远地从奇鸟“鹓雏”讲起,直到最后勾连一句,才让惠子意识到原来“鹓雏”的故事是在骂他。www.21-cn-jy.com
(5)举例说明描写的精彩之处。(课件9)
“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中一个“吓”字,写出了鸱且护且拒,卫护“腐鼠”的丑态,使人如见其状,如闻其声。“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惠子把自己的梁相看得绝高,而庄子不可把梁相看作是“腐鼠”,巧妙地写出了两人不同的人生追求,谁是鹓雏,谁是鸱,什么是腐鼠,不言而喻。【来源:21cnj*y.co*m】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件10)
(一)初读课文 夯实基础(课件11)
题解:于:在。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2)于是鸱得腐鼠:安,疑问代词,怎么。
(3)鱼出游从容: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4)是鱼之乐也:是,这。
(二)速读课文 整体感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 http: / / www.21cnjy.com )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课件12)
(三)精读课文 交流提高www-2-1-cnjy-com
(1)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了怎样的辩论?他们的观点和论据各是什么?
辩题:庄子能否知道“鱼乐”。
庄子观点:我知道鱼很快乐。
庄子论据一: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论据二:你说“你哪里知道鱼乐”时,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儿快乐,还问我,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21·cn·jy·com
惠子观点: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子论据:我不是你,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课件13)
(2)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3)通过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可以看出两个人有何不同?
惠子力辩、拘泥,重求实,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物有一种刨根问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有灵性,崇尚美,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感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的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4)作者借自己和惠子的辩论,宣扬一种什么观点。
表现了庄子的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课件14)
(5)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从故事本身来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庄子占了上风。文章中段,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课件15)
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课件16)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课堂练习
1.庄子是________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例如 ________、________。(3分)21cnjy.com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①庄子来,欲代子相 ________ ②于是鸱得腐鼠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
(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17)
答案:
1.道 游刃有余 望洋兴叹(螳臂当车 涸辙之鲋 朝三暮四 沉鱼落雁 相濡以沫等)
2.(1)做宰相 (2)在这时
3.(1)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课件18)
(五)课堂小结:(课件19)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
(1)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2·1·c·n·j·y
(2)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3)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鹩鹌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4)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七.板书设计:
惠子相梁(课件20)
非梧桐不止 喻 清高自守
非练实不食 鹓雏 庄子 鄙弃功名 对比鲜明
非醴泉不饮 讽刺辛辣
得腐鼠 喻 利欲熏心
仰视“上下” 鸱 惠子 薄情寡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件21)
庄子 辩论(鱼乐) 惠子
心境愉悦 好辩
自由活泼 寻根究底
八.教学反思
这两则文言文,故事性强,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懂,生字词也不多,所以就没在生字词梳理文意的疏通上用多长时间。人物评价,故事寓意,庄子的思想,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可以让学生搜集出自《庄子》的成语故事拓展视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6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2张PPT)
庄子故事两则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情景导入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一个时代,同时又是中国文化最为有幸的时代。百家争鸣,各种流派纷纷登场,其中有一个独立特行的一派,一个独立特行的人,他的散文以汪洋恣肆著称,他其貌不扬,长脖子,脖子还长有一个瘤子,脸色蜡黄,他曾经去见过几位国君,后者都被他的长相吓跑了。这就是庄子,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情景导入
庄子与《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初读课文 夯实基础
(1)惠子相梁: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国都、京城。
(3)非梧桐不止:止,栖息。
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鸩鹑,你知道吗 鸩鹑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鸩鹑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鸩鹑,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
速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庄子故事中的鹓雏、鸱、腐鼠的比喻义各是什么?
精读课文,交流提高
鹓雏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腐鼠比喻功名利禄。
一方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淡泊名利,另一方面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醉心功名利禄的嘴脸。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讲鹓雏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3)读完本文后,你眼中的庄子和惠子各是什么样的人?
精读课文,交流提高
庄子:鄙视功名、清高自守、机智、幽默。
惠子:醉心功名、利欲熏心、无端猜忌、心胸狭窄。
(4)情节的发展构思巧妙体现在什么地方?
精读课文,交流提高
故事发展出人意料。做了大官,好朋友来看望自己,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惠子对庄子来梁国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别人的挑拨下,他马上对庄子起了疑心,进而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非要把庄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气氛骤然紧张。庄子对此的反应呢?他没有躲,没有逃,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动来到惠子面前。面对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子,庄子是不是要破口大骂呢?不是。他远远地从奇鸟“鹓雏”讲起,直到最后勾连一句,才让惠子意识到原来“鹓雏”的故事是在骂他。
(5)举例说明描写的精彩之处。
精读课文,交流提高
“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句中一个“吓”字,写出了鸱且护且拒,卫护“腐鼠”的丑态,使人如见其状,如闻其声。“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惠子把自己的梁相看得绝高,而庄子不可把梁相看作是“腐鼠”,巧妙地写出了两人不同的人生追求,谁是鹓雏,谁是鸱,什么是腐鼠,不言而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题解:于:在。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2)于是鸱得腐鼠:安,疑问代词,怎么。
(3)鱼出游从容: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4)是鱼之乐也:是,这。
初读课文 夯实基础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速读课文 整体感知
精读课文,交流提高
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了怎样的辩论?
辩题:庄子能否知道“鱼乐”。
他们的观点和论据各是什么?
庄子观点:我知道鱼很快乐。
庄子论据一: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论据二:你说“你哪里知道鱼乐”时,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儿快乐,还问我,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惠子观点: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子论据:我不是你,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
(1)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通过庄子与惠子的辩论看出两个人有何不同?
惠子力辩、拘泥,重求实,对事物有一种刨根问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有灵性,崇尚美,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感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的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3)作者借自己和惠子的辩论,宣扬一种什么观点。
表现了庄子的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精读课文,交流提高
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精读课文,交流提高
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文章中段,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精读课文,交流提高
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1.庄子是________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例如:________、________。(3分)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①庄子来,欲代子相 ________ ②于是鸱得腐鼠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
(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答案:
1.道 游刃有余 望洋兴叹(螳臂当车 涸辙之鲋 朝三暮四 沉鱼落雁 相濡以沫等)
2.(1)做宰相 (2)在这时
3.(1)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对照答案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
(1)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2)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3)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鹩鹌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4)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课堂小结
非梧桐不止 喻 清高自守
非练实不食 鹓雏 庄子 鄙弃功名
非醴泉不饮 对比鲜明 讽刺辛辣
得腐鼠 喻 利欲熏心
仰视“上下” 鸱 惠子 薄情寡义
板书设计
庄子 辩论(鱼乐) 惠子
心境愉悦 好辩
自由活泼 寻根究底
板书设计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庄子故事两则》练习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 )
B.非醴( l )泉不饮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háo )( liáng )之上
D.鯈( tiáo )鱼出游从容
2. 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惠子相梁(做宰相) B.非梧桐不止 (栖息)
C.是鱼之乐也(这) D.安知鱼之乐(安全)
3.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家)
B.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于:在)
C.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吓唬)
D.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全部)
4.庄子是( )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例如( )、( )。www.21-cn-jy.com
5.“之”字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A.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C.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D.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肥沃,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字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2·1·c·n·j·y
6. 文中划线句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喻 B.拟人 C.反问 D.夸张
7.庄子在文中将自己比作 的“鸩鶵”,将惠子比作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鸱”,把“腐鼠”比作 ,巧借鸩鶵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21cnjy.com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秋 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1·cn·jy·com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百川灌河 (2)东面而视
(3)河伯始旋其面目 (4)而轻伯夷之义者
9.翻译下面句子。
(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译:
(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译:
10.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注意生僻字的读音,如:鹓鶵、鲦等。
【点评】这是基础知识考查,要注意常用字的字音,尤其是生僻字、易混易错字,平时要注意积累。
2.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义。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特殊词语的意思。
【点评】文言文实词是考查的重点,平时一定要记实记牢固。
3.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A项中“国”应理解为“国都”,B项“于”是“向、到”之意,C项解释正确。D项解释影视“完全,确定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平时加强积累,做到活学活用。
4.答案:道 游刃有余 望洋兴叹(螳臂当车 涸辙之鲋 朝三暮四 沉鱼落雁 相濡以沫等)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作者相关知识的考察, ( http: / / www.21cnjy.com )跟庄子有关的成语很多,能写出其中的两个即可。【点评】本题是对作者的拓展考查。平时一定要多积累课外知识。
5.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中有前三项“之”的用法是助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的”的意思,而第四项“之”的用法是代词“它的”意思。【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多义,它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需要在具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句分辨用法。21教育网
6.答案:C
解析:【分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意思是: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是无疑而问,故是反问。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修辞的辨析。初中阶段必须掌握常见八种修辞。
7.答案:志向高洁 功名利禄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古文主题的考察,看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故事中道理,从而受到启发。
【点评】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8.答案:(1)注入 (2)面向;朝向 (3)旋转;掉转 (4)认为……轻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文言文字义的考察,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特殊词语的意思。
【点评】文言文实词是考查的重点,平时一定要记实记牢固。
9.答案:(1)(河伯)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2)“知道很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一定要注意平时积累。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记忆文言词汇意义时,要注意积累,课内和课外结合,学会知识迁移。
10.答案: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或: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旨的理解。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关键句:“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理解即可。
【点评】对文本主旨的理解,首先要读懂文意,然后可结合关键语句进行思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