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统编2024七下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统编2024版七下历史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测试01
范围:第三单元
(建议用时:6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写在答题栏相应位置上。
1.“杨溥 (1372—1446),字弘济,号澹庵,湖广石首(今湖北石首)人。明朝著名政治家、诗人、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荣并称‘三杨’。杨溥在内阁共十六年,于杨士奇去世后接任首辅。”材料中内阁的建立是因为丞相制度的废除,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是( )
A.宋太祖赵匡胤 B.明太祖朱元璋
C.元世祖忽必烈 D.明成祖朱棣
B
2.观察以下知识结构图,判断其反映的主题是( )
A.丞相制度的废除 B.皇帝对军权的直接掌控
C.武将势大的危害 D.锦衣卫和东厂相继建立
B
3.下表是我国古代部分朝代采取的政治措施,这些措施反映了( )
朝代 秦朝 西汉 宋朝 元朝 明朝
政治措施 郡县制 颁布“推恩令” 设置通判 设置行省 设三司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加强监察制度
C.加强皇帝对中央机构的管理 D.推进民族交融
A
4.明太祖时,采用“廷杖”惩处大臣。大臣的进谏如果触怒了皇帝,就要在殿廷上或午门外受到廷杖的处罚。如明世宗时,有一次被廷杖的大臣达134人。“廷杖”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明朝刑法的严苛 B.皇帝权威的提高
C.明朝吏治的腐败 D.中央集权的加强
B
5.下面示意图中,括号处应填入( )
A.分封制
B.察举制度
C.刺史制度
D.科举制度
D
6.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A.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B.不利于强化专制皇权
C.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A
7.小明所在的班级一起编演了“中华英雄谱”历史剧,小明为自己扮演的历史人物制作了如下知识卡片。据此推断,小明扮演的历史人物是( )
A.郑和 B.郑成功
C.李自成 D.戚继光
以诗明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严格训练:招募矿工、农民,操练新阵法
平定浙东倭患:1561年,台州九战九捷
D
8.“2025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6周年。”回顾历史,1553年,攫取了我国澳门的租住权的西方殖民者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日本
B
9.如图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农民起义领袖,他当时受到了广大民众拥护的主要原因是( )
A.在北京建立了大顺政权
B.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C.推翻明王朝的黑暗统治
D.起义军迅速攻占北京城
B
10.如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郑成功纪念币,之所以纪念郑成功,主要是因为历史上他( )
A.收复台湾
B.册封达赖、班禅
C.设立台湾府
D.率部东归
A
11.下面两幅图片反映出清朝前期( )
A.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
B.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C.江南已成为鱼米之乡
D.城镇商品经济发展
A
12.下图是清朝中期的人口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对比图。这反映了清朝中期
( )
A.人地矛盾突出 B.农业生产恢复
C.阶级矛盾激化 D.土地兼并严重
A
13.清朝苏州共有纸坊三十三家,雇工八百余人,平均每个作坊有工匠二十四
人。作坊内部分工细致,工匠的工价是按日计件的工资制。这反映了清朝( )
A.海外贸易空前繁荣
B.手工业工场较为发达
C.文化产业多种多样
D.工商业市镇蓬勃发展
B
14.阅读时间轴,下图①处应为( )
A.《齐民要术》 B.《千金方》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D
15.对于古代高明的政治家来说,这项工程从来不是“限制文明空间的环”。他们通过这项工程巧妙地控制、调节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把农业经济和游牧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项“工程”指的是( )
A.长城
B.北京城
C.丝绸之路
D.驿站
A
16.如图是历史学习小组策划“明清科技展”时找到的图片,该图片可能出自
( )
A.《大唐西域记》
B.《资治通鉴》
C.《天工开物》
D.《梦溪笔谈》
C
17.元明清时期中国戏剧空前繁荣。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
A.马致远《汉宫秋》 B.王实甫《西厢记》
C.汤显祖《牡丹亭》 D.曹雪芹《红楼梦》
C
18.下图是某同学笔记中的小说特点摘要(部分)。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说的主要特点是( )
A.长篇化 B.故事化
C.大众化 D.批判化
《三国演义》: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愿望。
《水浒传》: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民众喜闻乐见。
《西游记》:家喻户晓,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C
19.如图是同学搜集的研究性学习材料。据此可知,其研究主题是( )
A.古代经济的繁盛 B.传统节日的起源
C.南北文化的统一 D.文学艺术的发展
D
20.多次登上春晚舞台的少林小子、唱响春晚的文化艺术瑰宝豫剧、赢得阵阵喝彩的太极武术短剧《乳虎啸春》……诸多河南元素在央视春晚熠熠闪光。这些元素共同反映了( )
A.文化河南,底蕴深厚 B.传统武术,焕发新生
C.华夏文明,发端中原 D.艺术中国,皆出于豫
A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1)观察材料一的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判断图一、图二的对应朝代,并分别写出你的判断依据。(每个朝代写出一条依据即可)(2分)
图一——元朝,依据是在地方上设置了行中书省;(1分)图二——明朝,依据是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为什么说它的设立强化了君主专制?(2分)
职能: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1分)
原因: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提高了决策效率,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1分)
(3)综上所述,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皇权不断强化;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诗是流传千古的中华文化瑰宝,是唐代文化最为光辉的成就。唐诗创作之繁荣,流派之众多,皆表明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已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于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明清时期文学主要成就突出表现于小说,其内容上呈现出世俗化、平民化的趋势。
材料二
朝代 人物 成就 地位
南北朝 祖冲之 圆周率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欧洲人早了近1 000年
隋朝 李春 赵州桥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之一,比欧洲类似的桥早700多年
北宋 毕昇 活字印刷术 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400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写出唐代、宋代、明清时期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3分)
唐代:诗歌。(1分)宋代:词。(1分)明清:小说。(1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古代科技在当时世界处于怎样的地位?(1分)
领先世界。
(3)试从文化政策方面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2分)
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一些非常繁荣的工商业城镇。苏州、汉口、佛山、北京,就是当时东、西、南、北方最繁荣的四个工商业都会。这些城镇是当时各省商品的贸易集散中心。
材料二 清代前期的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以上均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清代商业兴盛的具体表现。(2分)
清代前期出现了全国性的工商业城镇;形成了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商业网络;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答出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出当时从事全国性商业活动的两个商帮。
(2分)
晋商、徽商。
(3)综上所述,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2分)
清朝前期商业繁荣(或清朝前期商业发达)。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开创了最早亚非自由贸易圈,不仅拓宽了贸易往来,还符合各国人民寻求发展的意愿,在整个时代的经济发展中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民间海上贸易的发展有着很强的引导作用,并在客观上助推了早期南洋移民活动。
——郑鹤声、郑一钧《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
材料二 雍正三年(1725)下令禁教,驱逐在华传教士,对中外交往和接触实行严格限制的强硬政策。乾隆九年(1744),清政府制定《管理澳夷章程》, 防范来华外国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政府命令只许在广东贸易。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政府批准《防范外夷规条》,标志着以一口通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最终形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影响。(2分)
开创了亚非自由贸易圈;拓展了贸易往来;引导民间海上贸易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早期南洋移民。
(2)根据材料二,写出清朝“以一口通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2分)
政策:闭关政策。(1分)消极影响: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分)
(3)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对今天我们构建和谐世界有何借鉴和启示?(2分)
示例:倡导开放;倡导交流;倡导合作;友好往来;互相学习;等等。
25.(6分)阅读以下图片材料,围绕主题提炼一个历史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清朝疆域图(1820年)
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
伊犁将军府
达赖金印
清朝台湾府城
——整理自杨云《初中历史课本图画解说》等
示例:
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和发展
康熙帝时,两次击败俄国对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1689年,中俄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使东北边疆得到巩固。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顺治帝接见西藏宗教首领五世达赖,赐予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
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封号;雍正帝时,设驻藏办事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由此可见,清朝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有效管辖,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七下历史第三单元学业质量评价
(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总分: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写在答题栏相应位置上。
1.“杨溥 (1372—1446),字弘济,号澹庵,湖广石首(今湖北石首)人。明朝著名政治家、诗人、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荣并称‘三杨’。杨溥在内阁共十六年,于杨士奇去世后接任首辅。”材料中内阁的建立是因为丞相制度的废除,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是( B )
A.宋太祖赵匡胤 B.明太祖朱元璋
C.元世祖忽必烈 D.明成祖朱棣
2.观察以下知识结构图,判断其反映的主题是( B )
A.丞相制度的废除 B.皇帝对军权的直接掌控
C.武将势大的危害 D.锦衣卫和东厂相继建立
3.下表是我国古代部分朝代采取的政治措施,这些措施反映了( A )
朝代 秦朝 西汉 宋朝 元朝 明朝
政治措施 郡县制 颁布“推恩令” 设置通判 设置行省 设三司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加强监察制度
C.加强皇帝对中央机构的管理 D.推进民族交融
4.明太祖时,采用“廷杖”惩处大臣。大臣的进谏如果触怒了皇帝,就要在殿廷上或午门外受到廷杖的处罚。如明世宗时,有一次被廷杖的大臣达134人。“廷杖”从本质上反映了( B )
A.明朝刑法的严苛 B.皇帝权威的提高
C.明朝吏治的腐败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下面示意图中,括号处应填入( D )
A.分封制 B.察举制度
C.刺史制度 D.科举制度
6.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A )
A.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B.不利于强化专制皇权
C.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7.小明所在的班级一起编演了“中华英雄谱”历史剧,小明为自己扮演的历史人物制作了如下知识卡片。据此推断,小明扮演的历史人物是( )
以诗明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严格训练:招募矿工、农民,操练新阵法 平定浙东倭患:1561年,台州九战九捷
A.郑和 B.郑成功
C.李自成 D.戚继光
8.“2025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6周年。”回顾历史,1553年,攫取了我国澳门的租住权的西方殖民者是( B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日本
9.如图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农民起义领袖,他当时受到了广大民众拥护的主要原因是( B )
A.在北京建立了大顺政权
B.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C.推翻明王朝的黑暗统治
D.起义军迅速攻占北京城
10.如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郑成功纪念币,之所以纪念郑成功,主要是因为历史上他( A )
A.收复台湾
B.册封达赖、班禅
C.设立台湾府
D.率部东归
11.下面两幅图片反映出清朝前期( A )
A.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
B.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C.江南已成为鱼米之乡
D.城镇商品经济发展
12.下图是清朝中期的人口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对比图。这反映了清朝中期( A )
A.人地矛盾突出 B.农业生产恢复
C.阶级矛盾激化 D.土地兼并严重
13.清朝苏州共有纸坊三十三家,雇工八百余人,平均每个作坊有工匠二十四人。作坊内部分工细致,工匠的工价是按日计件的工资制。这反映了清朝( B )
A.海外贸易空前繁荣 B.手工业工场较为发达
C.文化产业多种多样 D.工商业市镇蓬勃发展
14.阅读时间轴,下图①处应为( D )
A.《齐民要术》 B.《千金方》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15.对于古代高明的政治家来说,这项工程从来不是“限制文明空间的环”。他们通过这项工程巧妙地控制、调节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把农业经济和游牧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项“工程”指的是( A )
A.长城 B.北京城 C.丝绸之路 D.驿站
16.如图是历史学习小组策划“明清科技展”时找到的图片,该图片可能出自( C )
A.《大唐西域记》
B.《资治通鉴》
C.《天工开物》
D.《梦溪笔谈》
17.元明清时期中国戏剧空前繁荣。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C )
A.马致远《汉宫秋》 B.王实甫《西厢记》
C.汤显祖《牡丹亭》 D.曹雪芹《红楼梦》
18.下图是某同学笔记中的小说特点摘要(部分)。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说的主要特点是( C )
《三国演义》: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愿望。 《水浒传》: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民众喜闻乐见。 《西游记》:家喻户晓,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A.长篇化 B.故事化
C.大众化 D.批判化
19.如图是同学搜集的研究性学习材料。据此可知,其研究主题是( D )
,元代戏曲演出壁画 ,清代《红楼梦》插图
,清代《茶园演剧图》
A.古代经济的繁盛 B.传统节日的起源
C.南北文化的统一 D.文学艺术的发展
20.多次登上春晚舞台的少林小子、唱响春晚的文化艺术瑰宝豫剧、赢得阵阵喝彩的太极武术短剧《乳虎啸春》……诸多河南元素在央视春晚熠熠闪光。这些元素共同反映了( A )
少林功夫
,豫剧
,发源于河南温县的太极拳
A.文化河南,底蕴深厚 B.传统武术,焕发新生
C.华夏文明,发端中原 D.艺术中国,皆出于豫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某朝行政机构示意图)
,图二:某朝行政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1)观察材料一的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判断图一、图二的对应朝代,并分别写出你的判断依据。(每个朝代写出一条依据即可)(2分)
图一——元朝,依据是在地方上设置了行中书省;(1分)图二——明朝,依据是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为什么说它的设立强化了君主专制?(2分)
职能: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1分)
原因: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提高了决策效率,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1分)
(3)综上所述,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皇权不断强化;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诗是流传千古的中华文化瑰宝,是唐代文化最为光辉的成就。唐诗创作之繁荣,流派之众多,皆表明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已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于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明清时期文学主要成就突出表现于小说,其内容上呈现出世俗化、平民化的趋势。
材料二
朝代 人物 成就 地位
南北朝 祖冲之 圆周率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欧洲人早了近1 000年
隋朝 李春 赵州桥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之一,比欧洲类似的桥早700多年
北宋 毕昇 活字印刷术 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400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写出唐代、宋代、明清时期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3分)
唐代:诗歌。(1分)宋代:词。(1分)明清:小说。(1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古代科技在当时世界处于怎样的地位?(1分)
领先世界。
(3)试从文化政策方面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2分)
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一些非常繁荣的工商业城镇。苏州、汉口、佛山、北京,就是当时东、西、南、北方最繁荣的四个工商业都会。这些城镇是当时各省商品的贸易集散中心。
材料二 清代前期的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以上均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清代商业兴盛的具体表现。(2分)
清代前期出现了全国性的工商业城镇;形成了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商业网络;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答出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出当时从事全国性商业活动的两个商帮。(2分)
晋商、徽商。
(3)综上所述,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2分)
清朝前期商业繁荣(或清朝前期商业发达)。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开创了最早亚非自由贸易圈,不仅拓宽了贸易往来,还符合各国人民寻求发展的意愿,在整个时代的经济发展中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民间海上贸易的发展有着很强的引导作用,并在客观上助推了早期南洋移民活动。
——郑鹤声、郑一钧《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
材料二 雍正三年(1725)下令禁教,驱逐在华传教士,对中外交往和接触实行严格限制的强硬政策。乾隆九年(1744),清政府制定《管理澳夷章程》, 防范来华外国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政府命令只许在广东贸易。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政府批准《防范外夷规条》,标志着以一口通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最终形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影响。(2分)
开创了亚非自由贸易圈;拓展了贸易往来;引导民间海上贸易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早期南洋移民。
(2)根据材料二,写出清朝“以一口通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2分)
政策:闭关政策。(1分)消极影响: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分)
(3)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对今天我们构建和谐世界有何借鉴和启示?(2分)
示例:倡导开放;倡导交流;倡导合作;友好往来;互相学习;等等。
25.(6分)阅读以下图片材料,围绕主题提炼一个历史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伊犁将军府 清朝疆域图(1820年) 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
达赖金印 清朝台湾府城
——整理自杨云《初中历史课本图画解说》等
示例:
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和发展
康熙帝时,两次击败俄国对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1689年,中俄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使东北边疆得到巩固。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顺治帝接见西藏宗教首领五世达赖,赐予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封号;雍正帝时,设驻藏办事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由此可见,清朝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有效管辖,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七下历史第三单元学业质量评价
(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总分: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写在答题栏相应位置上。
1.“杨溥 (1372—1446),字弘济,号澹庵,湖广石首(今湖北石首)人。明朝著名政治家、诗人、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荣并称‘三杨’。杨溥在内阁共十六年,于杨士奇去世后接任首辅。”材料中内阁的建立是因为丞相制度的废除,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是( B )
A.宋太祖赵匡胤 B.明太祖朱元璋
C.元世祖忽必烈 D.明成祖朱棣
2.观察以下知识结构图,判断其反映的主题是( B )
A.丞相制度的废除 B.皇帝对军权的直接掌控
C.武将势大的危害 D.锦衣卫和东厂相继建立
3.下表是我国古代部分朝代采取的政治措施,这些措施反映了( A )
朝代 秦朝 西汉 宋朝 元朝 明朝
政治措施 郡县制 颁布“推恩令” 设置通判 设置行省 设三司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加强监察制度
C.加强皇帝对中央机构的管理 D.推进民族交融
4.明太祖时,采用“廷杖”惩处大臣。大臣的进谏如果触怒了皇帝,就要在殿廷上或午门外受到廷杖的处罚。如明世宗时,有一次被廷杖的大臣达134人。“廷杖”从本质上反映了( B )
A.明朝刑法的严苛 B.皇帝权威的提高
C.明朝吏治的腐败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下面示意图中,括号处应填入( D )
A.分封制 B.察举制度
C.刺史制度 D.科举制度
6.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A )
A.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B.不利于强化专制皇权
C.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7.小明所在的班级一起编演了“中华英雄谱”历史剧,小明为自己扮演的历史人物制作了如下知识卡片。据此推断,小明扮演的历史人物是( )
以诗明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严格训练:招募矿工、农民,操练新阵法 平定浙东倭患:1561年,台州九战九捷
A.郑和 B.郑成功
C.李自成 D.戚继光
8.“2025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6周年。”回顾历史,1553年,攫取了我国澳门的租住权的西方殖民者是( B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日本
9.如图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农民起义领袖,他当时受到了广大民众拥护的主要原因是( B )
A.在北京建立了大顺政权
B.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C.推翻明王朝的黑暗统治
D.起义军迅速攻占北京城
10.如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郑成功纪念币,之所以纪念郑成功,主要是因为历史上他( A )
A.收复台湾
B.册封达赖、班禅
C.设立台湾府
D.率部东归
11.下面两幅图片反映出清朝前期( A )
A.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
B.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C.江南已成为鱼米之乡
D.城镇商品经济发展
12.下图是清朝中期的人口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对比图。这反映了清朝中期( A )
A.人地矛盾突出 B.农业生产恢复
C.阶级矛盾激化 D.土地兼并严重
13.清朝苏州共有纸坊三十三家,雇工八百余人,平均每个作坊有工匠二十四人。作坊内部分工细致,工匠的工价是按日计件的工资制。这反映了清朝( B )
A.海外贸易空前繁荣 B.手工业工场较为发达
C.文化产业多种多样 D.工商业市镇蓬勃发展
14.阅读时间轴,下图①处应为( D )
A.《齐民要术》 B.《千金方》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15.对于古代高明的政治家来说,这项工程从来不是“限制文明空间的环”。他们通过这项工程巧妙地控制、调节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把农业经济和游牧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项“工程”指的是( A )
A.长城 B.北京城 C.丝绸之路 D.驿站
16.如图是历史学习小组策划“明清科技展”时找到的图片,该图片可能出自( C )
A.《大唐西域记》
B.《资治通鉴》
C.《天工开物》
D.《梦溪笔谈》
17.元明清时期中国戏剧空前繁荣。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C )
A.马致远《汉宫秋》 B.王实甫《西厢记》
C.汤显祖《牡丹亭》 D.曹雪芹《红楼梦》
18.下图是某同学笔记中的小说特点摘要(部分)。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说的主要特点是( C )
《三国演义》: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愿望。 《水浒传》: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民众喜闻乐见。 《西游记》:家喻户晓,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A.长篇化 B.故事化
C.大众化 D.批判化
19.如图是同学搜集的研究性学习材料。据此可知,其研究主题是( D )
,元代戏曲演出壁画 ,清代《红楼梦》插图
,清代《茶园演剧图》
A.古代经济的繁盛 B.传统节日的起源
C.南北文化的统一 D.文学艺术的发展
20.多次登上春晚舞台的少林小子、唱响春晚的文化艺术瑰宝豫剧、赢得阵阵喝彩的太极武术短剧《乳虎啸春》……诸多河南元素在央视春晚熠熠闪光。这些元素共同反映了( A )
少林功夫
,豫剧
,发源于河南温县的太极拳
A.文化河南,底蕴深厚 B.传统武术,焕发新生
C.华夏文明,发端中原 D.艺术中国,皆出于豫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某朝行政机构示意图)
,图二:某朝行政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1)观察材料一的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判断图一、图二的对应朝代,并分别写出你的判断依据。(每个朝代写出一条依据即可)(2分)
图一——元朝,依据是在地方上设置了行中书省;(1分)图二——明朝,依据是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为什么说它的设立强化了君主专制?(2分)
职能: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1分)
原因: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提高了决策效率,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1分)
(3)综上所述,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皇权不断强化;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诗是流传千古的中华文化瑰宝,是唐代文化最为光辉的成就。唐诗创作之繁荣,流派之众多,皆表明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已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于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明清时期文学主要成就突出表现于小说,其内容上呈现出世俗化、平民化的趋势。
材料二
朝代 人物 成就 地位
南北朝 祖冲之 圆周率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欧洲人早了近1 000年
隋朝 李春 赵州桥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之一,比欧洲类似的桥早700多年
北宋 毕昇 活字印刷术 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400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写出唐代、宋代、明清时期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3分)
唐代:诗歌。(1分)宋代:词。(1分)明清:小说。(1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古代科技在当时世界处于怎样的地位?(1分)
领先世界。
(3)试从文化政策方面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2分)
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一些非常繁荣的工商业城镇。苏州、汉口、佛山、北京,就是当时东、西、南、北方最繁荣的四个工商业都会。这些城镇是当时各省商品的贸易集散中心。
材料二 清代前期的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以上均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清代商业兴盛的具体表现。(2分)
清代前期出现了全国性的工商业城镇;形成了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商业网络;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答出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出当时从事全国性商业活动的两个商帮。(2分)
晋商、徽商。
(3)综上所述,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2分)
清朝前期商业繁荣(或清朝前期商业发达)。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开创了最早亚非自由贸易圈,不仅拓宽了贸易往来,还符合各国人民寻求发展的意愿,在整个时代的经济发展中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民间海上贸易的发展有着很强的引导作用,并在客观上助推了早期南洋移民活动。
——郑鹤声、郑一钧《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
材料二 雍正三年(1725)下令禁教,驱逐在华传教士,对中外交往和接触实行严格限制的强硬政策。乾隆九年(1744),清政府制定《管理澳夷章程》, 防范来华外国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政府命令只许在广东贸易。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政府批准《防范外夷规条》,标志着以一口通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最终形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影响。(2分)
开创了亚非自由贸易圈;拓展了贸易往来;引导民间海上贸易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早期南洋移民。
(2)根据材料二,写出清朝“以一口通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2分)
政策:闭关政策。(1分)消极影响: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分)
(3)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对今天我们构建和谐世界有何借鉴和启示?(2分)
示例:倡导开放;倡导交流;倡导合作;友好往来;互相学习;等等。
25.(6分)阅读以下图片材料,围绕主题提炼一个历史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伊犁将军府 清朝疆域图(1820年) 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
达赖金印 清朝台湾府城
——整理自杨云《初中历史课本图画解说》等
示例:
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和发展
康熙帝时,两次击败俄国对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1689年,中俄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使东北边疆得到巩固。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顺治帝接见西藏宗教首领五世达赖,赐予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封号;雍正帝时,设驻藏办事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由此可见,清朝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有效管辖,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