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统编七下历史期末学业质量评价(二)
(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总分:________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写在答题栏相应位置上。
1.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工程,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工程( D )
A.开凿于隋统一全国之前
B.以长安为中心贯通南北
C.使隋朝的统治日趋稳固
D.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下图是我国唐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是( A )
A.筒车
B.水排
C.曲辕犁
D.纺车
3.左图是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右图是日本大化改新借鉴唐朝长安城建造的平安京平面图。这说明盛唐气象( A )
A.具有国际影响 B.传播途径多元
C.主动对外扩散 D.全面影响日本
4.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马嵬行》中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驿。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这首咏史诗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D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5.唐高宗时组织人员编修《唐本草》,“普颁天下,营求药物”,并令绘出实物图谱。据考证,药典里药图来源至少有13道133州。由此可知,《唐本草》的编修
( C )
A.强调中医的辨证论治 B.传承了前人的编写经验
C.重视药物的实地取证 D.确立了医典的修撰原则
6.南宋初年,岳飞指挥的“岳家军”(宋军的一支)在与金军的对抗中战绩卓著。然而,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将岳飞等拥有兵权的武将视为心腹大患,不断对其加以遏制、打压。这表明( A )
A.南宋朝廷秉承了崇文抑武的方针
B.秦桧唆使宋高宗投降金朝
C.岳飞抗金活动耗空了朝廷的财政
D.宰相专权使南宋政治黑暗
7.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到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财政赤字更达到1 570余万缗;王安石实施变法后,熙宁、元丰年间出现了“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的盛况。这表明王安石变法( B )
A.提升了宋朝军事实力 B.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C.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D.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
8.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下列属于“一代天骄”完成的主要业绩是( A )
A.统一蒙古,建立政权 B.建立元朝,统一全国
C.抗击倭寇,反抗侵略 D.平定叛乱,巩固边疆
9.如下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图,从中可以反映出( B )
A.黄河流域的人口数量持续下降
B.区域人口比例呈现“南增北减”趋势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北方战乱,南方安定
10.下表是两宋时期市舶司收入(缗:货币单位)。这说明两宋时期( A )
时间 977年 1053年 1076年 1140年 1159年
收入 32万缗 55万缗 60万缗 105万缗 200万缗
A.海外贸易的发展 B.纸币的大量发行
C.地方权力的扩大 D.商标广告的出现
11.据《梦溪笔谈》载,其用法是: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用火烧硬;另设一铁板,板上匀敷以松脂、蜡、纸灰等合成的黏胶物……与这段记述相关的技术发明是
( C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火药
12.南宋《统天历》定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 5日,比实际周期仅差26秒,和现代国际通用的公历(《格列历》)完全一致,但比后者早了400多年。元代郭守敬制定的《授时历》,精度也与公历相当,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据此可知宋元时期( D )
A.对外贸易繁荣昌盛 B.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C.社会发生重大变化 D.科技发展领先世界
13.一天早晨,朱元璋问官员宋讷,昨天晚上为什么发怒?宋讷很惊讶。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一时间宋讷毛骨悚然,慌忙解释是因下属打坏了茶具。朱元璋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与下列哪一措施有关( C )
A.废丞相 B.设立三司
C.设立锦衣卫 D.分封诸王
14.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由此可以看出这场抗倭战争是( A )
A.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B.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C.统一北方的重要战争 D.一场平定分裂祖国叛乱的战争
15.据图判断,该机构名称是( B )
机构名称:________ 建立者:清朝雍正 机构作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 重大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A.尚书省 B.军机处
C.枢密院 D.议政王大臣会议
16.清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对清朝不利的书籍总数,据统计为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余种、8万余块。除了焚毁书籍,大清还系统地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材料体现了清朝( C )
A.大力弘扬儒家思想 B.重视文化领域创新
C.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D.实行八股取士制度
17.“1571—1821年,从美洲运往菲律宾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比索(前西班牙殖民地国家所使用的一种货币单位),其中二分之一或者更多一些,通过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流入了中国。”这种被称为“丝—银”贸易的现象( A )
A.有利于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导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
C.为海上丝路的开通奠定基础 D.体现中外文化交流融合趋势
18.某学校开展了以“古代文明·异彩纷呈”为主题的微型科技图片展,下面三幅图片是其中一个展区的展品,这一展区的标题是( A )
A.科技名著 B.医学典籍
C.文学经典 D.农业巨著
19.我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特色鲜明。从表现特色看,下列组图体现的是( D )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京剧
20.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中,洛阳、安阳、开封、郑州四个都在河南。河南省共有5处世界文化遗产。这些都说明了河南( C )
A.科技发达,经济繁荣 B.古迹众多,资源丰富
C.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D.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大业年间,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 此后,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改善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局面。
材料二
(1)材料一中所提考试制度是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正式确立以什么为标志?(2分)
科举制。(1分)进士科的创立。(1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元朝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在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上分别有何创新之处。(2分)
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和西藏军政事务;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实行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对制度创新的认识。(2分)
示例:制度创新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推动社会进步等。(2分)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编制
材料二 唐太宗认为:“夫民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因此他注重农桑,轻徭薄赋,使社会经济繁荣起来。明初,朱元璋下令各地流亡人民还乡生产,还乡者皆免税三年,量力开垦土地。清初统治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B段和D段分别是我国古代哪一历史时期。(2分)
B段:隋唐。(1分)D段:两宋(或宋朝)。(1分)
(2)材料二中,历代统治者对经济的发展有何共同态度?结果如何?(2分)
共同态度:以农为本,重视农桑,推动农业发展。(1分)结果:推动社会经济(农业)发展。(1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影响封建经济发展的因素。(2分)
社会环境安定,统治者(政策)重视等。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摘编自《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 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国家把一切政治权力集中到皇帝和他统率的各级官僚机构手上……总的趋势是日益强化,日益僵化,也显现了循环往复式的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战国时生产力发展和地主经济的需要,到明清时期,它却成了生产力与新生产关系发展的桎梏,而又无法与无力因时变更,终于被历史摒弃。
——摘编自宁可《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在中央改组“我国政治制度”的举措。他还设立了哪一特务机构?(2分)
举措:废除丞相。(1分)机构:锦衣卫。(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2分)
国家把一切政治权力集中到皇帝和他统率的各级官僚机构手上。
(3)综上所述,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2分)
示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历代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都不断削弱宰相和地方的权力;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等。(答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24.(6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高度的文化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全唐诗》收的诗作有48 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外国人……
——摘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材料二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纪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诗繁盛的表现。(2分)
诗歌数量多;内容广泛;风格多样;作者身份多样。(答出两点即可)
(2)材料二中提及的“四大发明”其中有三大发明均广泛应用于宋朝,请举出其中一例。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该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2分)
科技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1分) 贡献: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火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指南针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对应作答即可)(1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自信的认识。(2分)
示例:文化自信是民族、国家以及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我们要传承并创新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借鉴和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要大力宣传中国优秀文化,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等。(言之有理即可)
25.(6分)请阅读下面材料,围绕“民族关系或对外关系”的主题,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史实,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图1:唐朝阎立本《步辇图》 图2: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 图3:郑和宝船
图4:顺治皇帝会晤五世达赖图 图5: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图 图6:广州十三行
示例一: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能够促进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
唐朝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鉴真东渡到日本传授佛经和传播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而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综上所述,对外开放促进国家发展。我们坚持对外开放,取长补短。
示例二:
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请婚。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和民族交融。清朝确立了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有利于民族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综上所述,民族交融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内在动力。因此我们要制定符合各民族共同利益的管理措施,坚定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其他观点:对外开放促进国家繁荣发展;开放国盛,闭关国衰;和平交往是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西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统编七下历史期末学业质量评价(二)
(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总分:________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写在答题栏相应位置上。
1.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工程,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工程( D )
A.开凿于隋统一全国之前
B.以长安为中心贯通南北
C.使隋朝的统治日趋稳固
D.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下图是我国唐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是( A )
A.筒车
B.水排
C.曲辕犁
D.纺车
3.左图是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右图是日本大化改新借鉴唐朝长安城建造的平安京平面图。这说明盛唐气象( A )
A.具有国际影响 B.传播途径多元
C.主动对外扩散 D.全面影响日本
4.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马嵬行》中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驿。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这首咏史诗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D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5.唐高宗时组织人员编修《唐本草》,“普颁天下,营求药物”,并令绘出实物图谱。据考证,药典里药图来源至少有13道133州。由此可知,《唐本草》的编修
( C )
A.强调中医的辨证论治 B.传承了前人的编写经验
C.重视药物的实地取证 D.确立了医典的修撰原则
6.南宋初年,岳飞指挥的“岳家军”(宋军的一支)在与金军的对抗中战绩卓著。然而,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将岳飞等拥有兵权的武将视为心腹大患,不断对其加以遏制、打压。这表明( A )
A.南宋朝廷秉承了崇文抑武的方针
B.秦桧唆使宋高宗投降金朝
C.岳飞抗金活动耗空了朝廷的财政
D.宰相专权使南宋政治黑暗
7.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到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财政赤字更达到1 570余万缗;王安石实施变法后,熙宁、元丰年间出现了“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的盛况。这表明王安石变法( B )
A.提升了宋朝军事实力 B.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C.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D.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
8.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下列属于“一代天骄”完成的主要业绩是( A )
A.统一蒙古,建立政权 B.建立元朝,统一全国
C.抗击倭寇,反抗侵略 D.平定叛乱,巩固边疆
9.如下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图,从中可以反映出( B )
A.黄河流域的人口数量持续下降
B.区域人口比例呈现“南增北减”趋势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北方战乱,南方安定
10.下表是两宋时期市舶司收入(缗:货币单位)。这说明两宋时期( A )
时间 977年 1053年 1076年 1140年 1159年
收入 32万缗 55万缗 60万缗 105万缗 200万缗
A.海外贸易的发展 B.纸币的大量发行
C.地方权力的扩大 D.商标广告的出现
11.据《梦溪笔谈》载,其用法是: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用火烧硬;另设一铁板,板上匀敷以松脂、蜡、纸灰等合成的黏胶物……与这段记述相关的技术发明是
( C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火药
12.南宋《统天历》定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 5日,比实际周期仅差26秒,和现代国际通用的公历(《格列历》)完全一致,但比后者早了400多年。元代郭守敬制定的《授时历》,精度也与公历相当,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据此可知宋元时期( D )
A.对外贸易繁荣昌盛 B.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C.社会发生重大变化 D.科技发展领先世界
13.一天早晨,朱元璋问官员宋讷,昨天晚上为什么发怒?宋讷很惊讶。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一时间宋讷毛骨悚然,慌忙解释是因下属打坏了茶具。朱元璋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与下列哪一措施有关( C )
A.废丞相 B.设立三司
C.设立锦衣卫 D.分封诸王
14.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由此可以看出这场抗倭战争是( A )
A.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B.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C.统一北方的重要战争 D.一场平定分裂祖国叛乱的战争
15.据图判断,该机构名称是( B )
机构名称:________ 建立者:清朝雍正 机构作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 重大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A.尚书省 B.军机处
C.枢密院 D.议政王大臣会议
16.清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对清朝不利的书籍总数,据统计为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余种、8万余块。除了焚毁书籍,大清还系统地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材料体现了清朝( C )
A.大力弘扬儒家思想 B.重视文化领域创新
C.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D.实行八股取士制度
17.“1571—1821年,从美洲运往菲律宾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比索(前西班牙殖民地国家所使用的一种货币单位),其中二分之一或者更多一些,通过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流入了中国。”这种被称为“丝—银”贸易的现象( A )
A.有利于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导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
C.为海上丝路的开通奠定基础 D.体现中外文化交流融合趋势
18.某学校开展了以“古代文明·异彩纷呈”为主题的微型科技图片展,下面三幅图片是其中一个展区的展品,这一展区的标题是( A )
A.科技名著 B.医学典籍
C.文学经典 D.农业巨著
19.我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特色鲜明。从表现特色看,下列组图体现的是( D )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京剧
20.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中,洛阳、安阳、开封、郑州四个都在河南。河南省共有5处世界文化遗产。这些都说明了河南( C )
A.科技发达,经济繁荣 B.古迹众多,资源丰富
C.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D.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大业年间,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 此后,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改善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局面。
材料二
(1)材料一中所提考试制度是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正式确立以什么为标志?(2分)
科举制。(1分)进士科的创立。(1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元朝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在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上分别有何创新之处。(2分)
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和西藏军政事务;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实行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对制度创新的认识。(2分)
示例:制度创新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推动社会进步等。(2分)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编制
材料二 唐太宗认为:“夫民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因此他注重农桑,轻徭薄赋,使社会经济繁荣起来。明初,朱元璋下令各地流亡人民还乡生产,还乡者皆免税三年,量力开垦土地。清初统治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B段和D段分别是我国古代哪一历史时期。(2分)
B段:隋唐。(1分)D段:两宋(或宋朝)。(1分)
(2)材料二中,历代统治者对经济的发展有何共同态度?结果如何?(2分)
共同态度:以农为本,重视农桑,推动农业发展。(1分)结果:推动社会经济(农业)发展。(1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影响封建经济发展的因素。(2分)
社会环境安定,统治者(政策)重视等。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摘编自《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 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国家把一切政治权力集中到皇帝和他统率的各级官僚机构手上……总的趋势是日益强化,日益僵化,也显现了循环往复式的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战国时生产力发展和地主经济的需要,到明清时期,它却成了生产力与新生产关系发展的桎梏,而又无法与无力因时变更,终于被历史摒弃。
——摘编自宁可《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在中央改组“我国政治制度”的举措。他还设立了哪一特务机构?(2分)
举措:废除丞相。(1分)机构:锦衣卫。(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2分)
国家把一切政治权力集中到皇帝和他统率的各级官僚机构手上。
(3)综上所述,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2分)
示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历代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都不断削弱宰相和地方的权力;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等。(答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24.(6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高度的文化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全唐诗》收的诗作有48 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外国人……
——摘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材料二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纪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诗繁盛的表现。(2分)
诗歌数量多;内容广泛;风格多样;作者身份多样。(答出两点即可)
(2)材料二中提及的“四大发明”其中有三大发明均广泛应用于宋朝,请举出其中一例。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该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2分)
科技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1分) 贡献: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火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指南针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对应作答即可)(1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自信的认识。(2分)
示例:文化自信是民族、国家以及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我们要传承并创新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借鉴和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要大力宣传中国优秀文化,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等。(言之有理即可)
25.(6分)请阅读下面材料,围绕“民族关系或对外关系”的主题,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史实,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图1:唐朝阎立本《步辇图》 图2: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 图3:郑和宝船
图4:顺治皇帝会晤五世达赖图 图5: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图 图6:广州十三行
示例一: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能够促进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
唐朝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鉴真东渡到日本传授佛经和传播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而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综上所述,对外开放促进国家发展。我们坚持对外开放,取长补短。
示例二:
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请婚。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和民族交融。清朝确立了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有利于民族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综上所述,民族交融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内在动力。因此我们要制定符合各民族共同利益的管理措施,坚定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其他观点:对外开放促进国家繁荣发展;开放国盛,闭关国衰;和平交往是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西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2张PPT)
统编2024七下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统编2024版七下历史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七下历史期末测试02
范围:全册
(建议用时:6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写在答题栏相应位置上。
1.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工程,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工程( )
A.开凿于隋统一全国之前
B.以长安为中心贯通南北
C.使隋朝的统治日趋稳固
D.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D
2.下图是我国唐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是( )
A.筒车
B.水排
C.曲辕犁
D.纺车
A
3.左图是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右图是日本大化改新借鉴唐朝长安城建造的平安京平面图。这说明盛唐气象( )
A.具有国际影响
B.传播途径多元
C.主动对外扩散
D.全面影响日本
A
4.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马嵬行》中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驿。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这首咏史诗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D
5.唐高宗时组织人员编修《唐本草》,“普颁天下,营求药物”,并令绘出实物图谱。据考证,药典里药图来源至少有13道133州。由此可知,《唐本
草》的编修 ( )
A.强调中医的辨证论治 B.传承了前人的编写经验
C.重视药物的实地取证 D.确立了医典的修撰原则
C
6.南宋初年,岳飞指挥的“岳家军”(宋军的一支)在与金军的对抗中战绩卓著。然而,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将岳飞等拥有兵权的武将视为心腹大患,不断对其加以遏制、打压。这表明( )
A.南宋朝廷秉承了崇文抑武的方针
B.秦桧唆使宋高宗投降金朝
C.岳飞抗金活动耗空了朝廷的财政
D.宰相专权使南宋政治黑暗
A
7.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到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财政赤字更达到1 570余万缗;王安石实施变法后,熙宁、元丰年间出现了“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的盛况。这表明王安石变法( )
A.提升了宋朝军事实力 B.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C.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D.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
B
8.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下列属于“一代天骄”完成的主要业绩是( )
A.统一蒙古,建立政权 B.建立元朝,统一全国
C.抗击倭寇,反抗侵略 D.平定叛乱,巩固边疆
A
9.如下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图,从中可以反映出( )
A.黄河流域的人口数量持续下降
B.区域人口比例呈现“南增北减”趋势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北方战乱,南方安定
B
10.下表是两宋时期市舶司收入(缗:货币单位)。这说明两宋时期( )
A.海外贸易的发展 B.纸币的大量发行
C.地方权力的扩大 D.商标广告的出现
时间 977年 1053年 1076年 1140年 1159年
收入 32万缗 55万缗 60万缗 105万缗 200万缗
A
11.据《梦溪笔谈》载,其用法是: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用火烧硬;另设一铁板,板上匀敷以松脂、蜡、纸灰等合成的黏胶物……与这段记述相关的技术发明是 (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火药
C
12.南宋《统天历》定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 5日,比实际周期仅差26秒,和现代国际通用的公历(《格列历》)完全一致,但比后者早了400多年。元代郭守敬制定的《授时历》,精度也与公历相当,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据此可知宋元时期( )
A.对外贸易繁荣昌盛 B.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C.社会发生重大变化 D.科技发展领先世界
D
13.一天早晨,朱元璋问官员宋讷,昨天晚上为什么发怒?宋讷很惊讶。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一时间宋讷毛骨悚然,慌忙解释是因下属打坏了茶具。朱元璋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与下列哪一措施有关( )
A.废丞相 B.设立三司
C.设立锦衣卫 D.分封诸王
C
14.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由此可以看出这场抗倭战争是( )
A.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B.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C.统一北方的重要战争 D.一场平定分裂祖国叛乱的战争
A
15.据图判断,该机构名称是( )
A.尚书省 B.军机处
C.枢密院 D.议政王大臣会议
机构名称:________
建立者:清朝雍正
机构作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
重大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
16.清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对清朝不利的书籍总数,据统计为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余种、8万余块。除了焚毁书籍,大清还系统地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材料体现了清朝( )
A.大力弘扬儒家思想 B.重视文化领域创新
C.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D.实行八股取士制度
C
17.“1571—1821年,从美洲运往菲律宾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比索(前西班牙殖民地国家所使用的一种货币单位),其中二分之一或者更多一些,通过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流入了中国。”这种被称为“丝—银”贸易的现象
( )
A.有利于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导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
C.为海上丝路的开通奠定基础 D.体现中外文化交流融合趋势
A
18.某学校开展了以“古代文明·异彩纷呈”为主题的微型科技图片展,下面三幅图片是其中一个展区的展品,这一展区的标题是( )
A.科技名著 B.医学典籍
C.文学经典 D.农业巨著
A
19.我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特色鲜明。从表现特色看,下列组图体现的是
( )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京剧
D
20.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中,洛阳、安阳、开封、郑州四个都在河南。河南省共有5处世界文化遗产。这些都说明了河南
( )
A.科技发达,经济繁荣 B.古迹众多,资源丰富
C.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D.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C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大业年间,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 此后,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改善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局面。
材料二
(1)材料一中所提考试制度是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正式确立以什么为标志?(2分)
科举制。(1分)进士科的创立。(1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元朝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在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上分别有何创新之处。(2分)
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和西藏军政事务;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实行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对制度创新的认识。(2分)
示例:制度创新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推动社会进步等。(2分)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编制
材料二 唐太宗认为:“夫民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因此他注重农桑,轻徭薄赋,使社会经济繁荣起来。明初,朱元璋下令各地流亡人民还乡生产,还乡者皆免税三年,量力开垦土地。清初统治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B段和D段分别是我国古代哪一历史时期。(2分)
B段:隋唐。(1分)D段:两宋(或宋朝)。(1分)
(2)材料二中,历代统治者对经济的发展有何共同态度?结果如何?(2分)
共同态度:以农为本,重视农桑,推动农业发展。(1分)结果:推动社会经济
(农业)发展。(1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影响封建经济发展的因素。(2分)
社会环境安定,统治者(政策)重视等。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摘编自《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 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国家把一切政治权力集中到皇帝和他统率的各级官僚机构手上……总的趋势是日益强化,日益僵化,也显现了循环往复式的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战国时生产力发展和地主经济的需要,到明清时期,它却成了生产力与新生产关系发展的桎梏,而又无法与无力因时变更,终于被历史摒弃。
——摘编自宁可《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在中央改组“我国政治制度”的举措。他还设立了哪一特务机构?(2分)
举措:废除丞相。(1分)机构:锦衣卫。(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2分)
国家把一切政治权力集中到皇帝和他统率的各级官僚机构手上。
(3)综上所述,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2分)
示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历代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都不断削弱宰相和地方的权力;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等。(答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24.(6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高度的文化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全唐诗》收的诗作有48 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外国人……
——摘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材料二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纪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诗繁盛的表现。(2分)
诗歌数量多;内容广泛;风格多样;作者身份多样。(答出两点即可)
(2)材料二中提及的“四大发明”其中有三大发明均广泛应用于宋朝,请举出其中一例。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该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2分)
科技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1分) 贡献: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火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指南针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对应作答即可)(1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自信的认识。(2分)
示例:文化自信是民族、国家以及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我们要传承并创新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借鉴和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要大力宣传中国优秀文化,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等。(言之有理即可)
25.(6分)请阅读下面材料,围绕“民族关系或对外关系”的主题,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史实,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图1:唐朝阎立本《步辇图》 图2: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 图3:郑和宝船
图4:顺治皇帝会晤五世达 赖图 图5: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图 图6:广州十三行
示例一: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能够促进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
唐朝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鉴真东渡到日本传授佛经和传播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而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综上所述,对外开放促进国家发展。我们坚持对外开放,取长补短。
示例二:
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请婚。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和民族交融。清朝确立了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有利于民族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综上所述,民族交融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内在动力。因此我们要制定符合各民族共同利益的管理措施,坚定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其他观点:对外开放促进国家繁荣发展;开放国盛,闭关国衰;和平交往是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西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言之有理即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