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日出》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朝日 B.朝霞 C.朝暮 D.朝鲜
答案:D
解析:
分析:D项“朝”读cháo,其他都读zhāo。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魅力(mèi) 炽热(zhì) 泛滥(làn) 绯红(fēi)
B. 迸裂(bèng) 瞬息(shùn) 曙光(shǔ) 弥漫(ní)
C.俯瞰(kàn) 苍穹(qióng) 晨曦(xī) 瑰丽(guī)
D.簇拥(zù) 万仞(rèn) 苍莽(mǎng) 刹那(shà)
答案:C
解析:
分析:A炽:chì;B弥:mí;D簇:cù。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3.下列词语的书面无误的一组是( )
A.酣睡 诞生 丰彩 恍然大悟
B.惋惜 睛朗 雄浑 历历可数
C.无羁 窒息 箫瑟 无与伦比
D.隙缝 奇幻 敏锐 一望无际
答案:D
解析:
分析:A应为:风采B.应为:晴朗;C.应为:萧瑟。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同音字的字形的掌握情况。
4.选择用词准确的一组( )
(1)但很长很长时间,我却没有机缘看日出,而只能从书本上去 。
(2)那绯红的小球在天边升起,一片冬意 的光照扩展开了。
(3)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_________一道细细的抛物线,……
(4)我忘掉了为这一次看到日出奇景而高兴,而喜悦,我却进入一种__________的思索
A.鉴赏 朦胧 耸起 庄严 B.欣赏 朦胧 矗起 庄严
C.欣赏 朦胧 耸起 严肃 D.鉴赏 朦胧 矗起 严肃
答案:B
解析:
分析:“日出”只能欣赏,不能鉴赏。矗起:很笔直地站立着;耸起:指高高地矗立。根据文意应用“矗起”。庄严:庄重、严肃,与“思索”搭配更为合适。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使用。
5.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判定有误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对比 )
B.(太阳)从一片狭长的云层后面隐隐地浮起来,露了露脸,然后就又躲进它周围淡淡的紫雾里去了(拟人)
C.这时间,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了( 比喻 )
D.我在体会着“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义(引用 比喻 )
答案:A
解析:
分析:A很明显运用了对偶,而非对比。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判定。
6.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躯体无限地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夸张、比喻)
B.这时,拂拂的海风吹着我们的衣襟,一卷一卷浪花拍到我们的脚下,发出柔和的音像,好像在为我们惋惜。(比喻)
C.好不容易脱身出来,巨大的身躯已经损失了许多,万分懊悔地向远方溜走。(拟人)
D.这时我们的车停了下来,包括陪同我们一起进罗布泊的“老地质”,都被地平线上那辉煌的一幕震撼了。(借代)
答案:B
解析:
分析:B是拟人。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辨析。
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
A.饱饫(yù) 雾霭(ǎi) 祈祷(táo)
B.驰骋(chěng) 浮礁(qiáo) 无垠(yín)
C.横亘(gèn) 层累(lěi) 醒豁(huò)
D.眠着(míán) 弥漫(mí) 平拓(tuò)
答案:B
解析:
分析:A祷:dǎo;B礁:jiáo;C累lèi。故选D。
8.下列词语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展露 四隅 崇拜 昂头摆尾
B.涛澜 呼啸 普彻 莽莽苍苍
C.辩认 约略 奇异 交颈接背
D.山峦 摧促 异彩 悲喜交互
答案:B
解析:
分析:A展露——崭露;B辩认——辨认;D摧促——催促。所以应该选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同音字的辨析。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驰聘(奔跑) 平拓(开拓,拓展)
B.溟濛(海) 神驹(千里马)
C.消翳(遮蔽) 横亘(空间上连续不断)
D.厚毳(鸟兽的细毛) 弥漫(更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A拓:展开。B溟:形容细雨;D弥:满。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
10.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判定有误的是( )
A.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量数厚毳长绒的绵着,交颈接背地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衡辨认得出( 比喻 )
B.这巨人竖方在大地的顶尖上,仰面向着东方,平拓着一张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地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泪——在流久慕未见而将见的悲喜交互的热泪……( 排比 夸张 )
C.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骋( 拟人 比喻 )
D.听史,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对比 )
答案:D
解析:
分析:D项应为对偶。意思上构不成对比。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判定。
11.下列对各句节奏划分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面对着/弥漫的/云天
B.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
C.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
D.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
答案:D
解析:
分析:D 项应为: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对句子节奏的划分。
1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不如攀上/奇峰陡壁,或是站在/大海岩头
B.在一瞬时间内,观察那/伟大诞生的景象
C.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贱上去
D.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
答案:C
解析:
分析:C应为“抛溅”。故选C。
点评:考查汉字的书写。
13.根据课文内容,在下列词语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无误的一项是( )
机____(缘原) 精____(辟僻) (曙署)____光 (壮状)____观 光____(彩采)夺目 一碧万____(顷倾) 峰顶高____(峻俊)
A.缘 辟 曙 壮 彩 顷 峻
B.原 辟 曙 壮 彩 顷 峻
C.缘 辟 署 壮 彩 顷 峻
D.缘 辟 曙 壮 采 顷 峻
答案:A
解析:
分析:正确的书写为:缘 辟 曙 壮 彩 顷 峻。故选A。
点评: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
1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一瞬间( ) 一刹那( ) 乍看上去( ) 炽热( ) 萌芽( ) 沸腾( ) 天穹( )A.shùn shà zhà chì méng fèi qióng
B.shùn chà zhà zhì méng fèi qióng
C.shùn chà zhà chì méng fèi qóng
D.shùn chà zhà chì méng fèi qióng
答案:D
解析:
分析:正确的拼音为:shùn chà zhà chì méng fèi qióng。故选D。
点评:考查了学生汉字的拼音。
15.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________缺水。
②罗布泊________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
③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的________“木乃伊”。
A.干旱 B.干枯 C.干涸
答案:ACB
解析:
分析:这是三个近义词。都表明缺少水分,但程度不同。表示的事物也有差异。干旱多用于天气、土壤。表示土壤表层缺水或空气燥热。干涸多用于水积存的地方,如水库、河流、湖泊、方塘,它的缺水程度比干旱更具体、可感,更严重。干枯,是地表植物由于缺水死亡。它的缺水程度比干旱严重,更令人担心。它和干涸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往往同时发生。点评:考查词语的使用。
二、填空题
16.《日出》作者__________,写于_________,_________散文。
答案:刘白羽|1958|写景
解析:
分析: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点评: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
17.《日出》一文中引用王维和杜甫的诗句来写夕阳,这两句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解析:
分析:熟读课文,理解诗句意思。
点评:学生如果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找出诗句不难。
18.古人写“日”的诗句很多,请你任写两句: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解析:
分析: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过的古诗要注意归类。
点评:考查学生的积累识记能力。
19. 再一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来是太阳出来了。
答案: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融合起来|飞跃而出。
解析:
分析:熟读背诵好的段落句子。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识记。
20.《日出》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幅图。
答案:高峰日出图 |原野日出图 | 海边日出图 | 黄山日出图 | 飞机上所见日出图
解析:
分析:通读课文,找出五幅图,并加以概括。
点评:考查学生阅读分析以及概括能力。
三、阅读理解
2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阅读《日出》最后一自然段,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选段中首句“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同时也是本段的中心句,此句统领下文。
解析:
分析: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时,可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考虑。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散文结构的把握。
(2)本选段是作者所写的景与作者的感情是怎样融汇在一起的?
答案:作者见景生情,即由雄伟、瑰丽之景产生高兴、喜悦之情,然后产生联想,进入思考,将日出的瑰丽景象与新中国的瑰丽景象融合在一起,获得了新的感受。
解析:
分析:本文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借物抒情的理解。
22.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不过,那既不是在高山之巅,也不是在大海之滨,而是从国外向祖国飞航的飞机飞临的万仞高空上。现在想起,我还不能不为那奇幻的景色而惊异。是在我没有一点准备、一丝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伦比的光华、丰彩,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当飞机起飞时,下面还是黑沉沉的浓夜,上空却已游动着一线微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晨曦上面高悬着一颗明亮的启明星。飞机不断向上飞翔,愈升愈高,也不知穿过多少云层,远远抛开那黑沉沉的地面。飞机好象唯恐惊醒人们的安眠,马达声特别轻柔,两翼非常平稳。这时间,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象一片红云了,象一片红海了。暗红色的光发亮了,它向天穹上展开,把夜空愈抬愈远,而且把它们映红了。下面呢 却还象苍莽的大陆一样,黑色无边。这是晨光与黑夜交替的时刻,这是即将过去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世界交替的时刻。你乍看上去,黑夜还似乎强大无边,可是一转眼,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原来的红海上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象一支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 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溶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第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这时一切一切都宁静极了,宁静极了。整个宇宙就象刚诞生过婴儿的母亲一样温柔、安静,充满清新、幸福之感。再向下看,云层象灰色急流,在滚滚流开,好让光线投到大地上去,使整个世界大放光明。我靠在软椅上睡熟了。醒来时我们的飞机正平平稳稳,自由自在,向我的亲爱的祖国、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航行。黎明时刻的种种红色、灰色、黛色、蓝色,都不见了,只有上下天空,一碧万顷,空中的一些云朵,闪着银光,象小孩子的笑脸。这时,我深切感到这个光彩夺目的黎明,正是新中国瑰丽的景象;我忘掉了为这一次看到日出奇景而高兴,而喜悦,我却进入一种庄严的思索,我在体会着“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
(1)用一句话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答案:不经意在飞机上看到日出的情形。
解析:
分析:围绕本段中心意思,概括出段落大意。
点评:考查学生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
(2)刘白羽描写的日出图的观察角度和观察季节分别是什么?
答案:平视 冬季
解析:
分析:观察角度分为:平视、仰视、俯视,角度不一样,观察到的精致不同,学生要学会区分。
点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
23.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晨
刘白羽
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顺了石柱攀缘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在露珠晶莹的树叶丛中,一只小蝉用稚哑的嗓门,轻轻嘶叫。愈来愈明亮的阳光却显示:将要来临的又是十分炎热的一天。但,不论回头将怎样火热,甚或会从燠(yu)热之中来一阵风掣电闪,现在这早晨却如此清新、宁静。
该段依次描写 、沾满露珠的藤树的绿叶、 等景物,表现了早晨的“清新、宁静。
答案:淡淡的朝阳 |轻轻嘶叫的小蝉
解析:
分析: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从中选出表现早晨清新、宁静的景物。
点评:学生要熟悉散文阅读的基本要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