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仿真模拟物理试卷(2)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70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4分,每题2分)
1.(2分)圣火辉映激情盛会,携手共建和谐亚洲。第16届亚洲运动会火炬点燃暨火炬传递活动启动仪式于2010年10月12日上午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南广场隆重举行。亚运圣火的点燃利用了太阳能,下列属于能量单位的是
A.牛顿 B.帕斯卡 C.瓦特 D.焦耳
【答案】
【解析】在物理学中,
、牛顿是力的基本单位,故不符合题意;
、帕斯卡是压强的基本单位,故不符合题意;
、瓦特是功率的基本单位,故不符合题意;
、焦耳是功和各种能量的基本单位,故符合题意。
故选:。
2.(2分)以下四个措施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在汽车车轮上装有防滑链 B.用力握紧球拍
C.在轴承中装有滚珠 D.鞋底印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答案】
【解析】、汽车轮上装有防滑链,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不符合题意;
、打球时用力握紧球拍,这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手和球拍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滑掉,故不符合题意;
、轴承中装有滚珠,是采用变滑动为滚动的方式来减小摩擦的,故符合题意;
、运动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鞋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滑倒,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如图所示,将棉布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去掉棉布,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小车滑行的距离比在棉布面上更远。物理学家a对此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出运动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另一位物理学家b总结了物理学家a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学基本定律。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3.(2分)运用此实验推理概括出的定律可判定: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前进时的受力情况应为
A. B. C. D.
【答案】
【解析】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前进时,受竖直向下重力、竖直向上支持力的作用,不受摩擦力,作用点都在小车的重心,故正确,错误。
故选:。
4.(2分)注意观察图中赛艇的船桨,它也是一种杠杆,其工作特点是
A.省力,费距离 B.费力,省距离
C.既省力,又省距离 D.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答案】
【解析】船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故错误、正确。
故选:。
5.(2分)如图所示,一名同学用水平拉力拉着书包车在水平路面上行走。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拉力对书包车做了功 B.重力对书包做了功
C.支持力对书包车做了功 D.没有力对书包车做功
【答案】
【解析】、人拉书包的力是水平的的,且书包沿水平的方向运动了距离,所以拉力对书包做了功,故正确,错误;
、书包沿水平方向移动了距离,重力和支持力在竖直方向上,但移动的距离是水平方向上的,所以重力和支持力没有对书包做功,故错误。
故选:。
6.(2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利用其空中力量优势,出动“侦察机”“战斗机”对国统区实施狂轰滥炸,国民政府由此意识到空袭危害以及防空的重要性。终于在1935年二月成立第一个高射炮兵营,在艰苦的反空袭斗争中,年轻的中国地面防空部队奋勇作战,成为反空袭斗争的重要环节,在抗战史上写下不寻常的壮烈篇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射炮弹在空中运动不受力的作用
B.侦察机在空中匀速转圈执行侦查任务的过程中,运动状态改变了
C.飞机升力产生的原理是: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D.空中加速升空的飞机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答案】
【解析】、在空中运动的炮弹,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故错误;
、侦察机在空中匀速转圈执行侦查任务的过程中,其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则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正确;
、机翼上凸下平,同一股气流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机翼时,上方气流速度大、压强小;下方气流速度小、压强大,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力差,这就是向上的升力,故正确;
、飞机在加速升空的过程中,质量不变,其速度变大,动能变大;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则其机械能增大,故正确。
故选:。
7.(2分)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在其一端扎紧橡皮膜后注入适量液体,再放入装有另一种液体的容器中,橡皮膜的形变如图所示(管内液体未画出)。若两种液体为水和酒精,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管内液面高于管外,则管内可能是水
B.若管内液面低于管外,则管内一定是酒精
C.若管内液面低于管外,则管外可能是水
D.若管内液面与管外相平,则管外一定是酒精
【答案】
【解析】由图可知,由于橡皮膜向内凹陷,所以管内液体的压强小于管外液体产生的压强,
、由液体压强的公式,若管内液面高于管外,而,所以管内一定是酒精,故错误;
、由液体压强的公式,若管内液面低于管外,而,所以管内可能是酒精,也可能是水,故错误,正确;
、由液体压强的公式,若管内液面与管外相平,而,所以管内一定是酒精,管外一定是水,故错误。
故选:。
8.(2分)体育课上子轩同学在练习掷实心球,如图为物理老师帮她绘制的实心球运动轨迹,图中虚线表示球的运动轨迹,球从点上升到最高点后下落到地面点,然后继续运动到点停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能从上升到点,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B.球在通过点的时候,它所受到的合力为零
C.球从点下落到点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改变
D.球最终静止在点,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答案】
【解析】、球从点上升到点,是因为球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错误;
、球在点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运动状态改变,受到的合力不为零,故错误;
、球从点下落到点,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不断改变,运动状态不断改变,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正确;
、球最终到点停止,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错误。
故选:。
9.(2分)如图所示,用手拉弹簧,使弹簧伸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弹簧伸长,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B.在弹性限度内,拉弹簧的力越大,弹簧的形变越大
C.手对弹簧的拉力是手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D.手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手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解析】.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形状发生了变化,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得越长,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弹力是由施力物体形变产生的,手对弹簧的拉力是手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手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手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10.(2分)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如图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可能被“吸”,发生严重变形。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伞面上方的气压大 B.伞面上方的气压小
C.伞面上方和下方的气压相同 D.无法确定
【答案】
【解析】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通过伞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伞上面凸起,相同时间内,空气上方流动的距离大于下方,故上方流速快,下方流速慢,因为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故上方压强小,下方压强大,伞面受到向上的压强差,故向上“吸”,故正确,错误。
故选:。
11.(2分)如图所示,把一个自制的密度计分别放入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液体的密度比乙液体的密度大
B.密度计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C.密度计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
D.在标记刻度时,位置的示数应比小
【答案】
【解析】、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知,故错误;
、因为同一个密度计放在甲、乙液体中都漂浮,所以,故正确,错误;
、浮力不变,密度计排开的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小,所以密度计处的刻度值应大于处的刻度值,故错误。
故选:。
12.(2分)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时间内将重为的物体匀速提升了,所用拉力为。不考虑绳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动滑轮的重力为 B.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C.此段时间内,拉力做功为 D.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答案】
【解析】、由图可知,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所以动滑轮的重力:,故错误;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错误;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拉力做的总功:,故错误;
、拉力做功的功率:,故正确。
故选:。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6分,每题2分。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多选)13.(2分)5月15日晚,辽宁男篮在主场击败浙江稠州队,以的总比分赢得赛季总冠军,成功卫冕。如图为辽宁球员带球突破上篮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队员加速突破对手时,其动能不变
B.篮球下落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脚向后蹬地使人前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篮球落地后发生的是弹性形变
【答案】
【解析】、队员加速突破对手时,其质量不变,速度变大,动能变大,故错误;
、篮球下落,高度降低、速度增大,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错误;
、脚向后蹬地使人前进,是因为人给地面一个力的同时,地面给人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正确;
、篮球落地后被反弹起来,篮球能恢复原状,说明篮球发生的是弹性形变,故正确。
故选:。
(多选)14.(2分)如图所示的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中,在玻璃管内灌满水银是为了排尽管内空气
B.如图中,在把玻璃管倒放入水银槽内时,要等管口浸没在水银内时再松开堵玻璃管口的手
C.如图中,托起水银柱的是大气压
D.如图中,倾斜玻璃管,会使得测量的大气压发生变化
【答案】
【解析】如图中,在玻璃管内灌满水银是为了排尽管内空气,故正确;
如图中,在把玻璃管倒放入水银槽内时,要等管口浸没在水银内时再松开堵玻璃管口的手,防止空气进入,故正确;
如图中,此时托起水银柱的是大气压,故正确;
如图中,倾斜玻璃管,测量的大气压也不会发生变化,即水银柱的高度不变,故错误;
故选:。
(多选)15.(2分)如图所示,甲图中圆柱形容器装有适量的水,若在密度均匀的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质量为的物块,将它们一起放入水中,平衡时木块仍有部分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所示,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图甲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取下,待木块在水中静止后,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丙所示,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图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减少了。若将容器中的水换成另一种液体,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质量为的物块,使平衡时木块露出液面部分与乙图相同,如图丁所示。若,水的密度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的质量与之比为
B.木块的密度为
C.在图丙中,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与木块的体积之比是
D.图丁中的液体密度为
【答案】
【解析】(1)设的体积为、容器的底面积为,
丙图中在水中漂浮,
故,
甲图和丙图比较,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差:△,
比较甲、丙两图,△①
设乙图中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
同理,比较甲、乙两图,△②
由得:,,故正确;
(2)在丙图中,木块漂浮,则,
所以,故错误;
(3)由题知,丙图中木块在水中静止后,有的体积露出水面,说明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与木块的体积之比是,故错误;
(4)在乙图中,由于和漂浮,可得:
,
所以,
在丁图中, ,
所以,
因为,
即,
解得:,故正确;
故选:。
三、实验探究题(共28分)
16.(2分)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
【答案】1.0。
【解析】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即分度值是,示数为。
故答案为:1.0。
17.(2分)建筑工人在处,使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物体,试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答案】
【解析】由图可知,绳子端拉力方向向上,要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则绳子首先系在动滑轮的上挂钩上,然后依次绕过定滑轮、动滑轮,最终由3根绳子承担物重,如右图所示:
18.(2分)如图所示,甲图中两侧橡皮膜的凹陷程度相同,结论: ;乙图中,上、下橡皮膜凹陷程度不同,结论: 。
【答案】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压强相等;同种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解析】(1)当玻璃圆筒沿水平方向放置时,橡皮膜处于相同深度,凹陷程度相同,故可得到结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压强相等。
(2)乙图中,上、下橡皮膜处于不同深度,凹陷程度不同,下面的橡皮膜凹陷程度更大,说明下面橡皮膜受到的压强更大,故可得到结论:同种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故答案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压强相等;同种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19.(2分)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东同学选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小东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质量相等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小东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质量较大的砝码,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不相等,木块仍能处于平衡状态,原因是 ;
(2)小周又采用图乙所示的小车进行实验,在小车左、右两侧同时悬挂质量相等的钩码,将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旋转一定角度,松手的瞬间发现小车无法保持静止状态,由此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 。
【答案】(1)木块受到桌面静摩擦力作用;(2)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解析】(1)当小东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质量较大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可能是木块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作用而仍然处于平衡状态,由于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此时受平衡力;
(2)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松手后小车不能平衡,小车会发生转动,由此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故答案为:(1)木块受到桌面静摩擦力作用;(2)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0.(2分)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铁块和铝块的外形相同,但表面光滑程度不相同。让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不动,铁块通过细线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忽略滑轮的摩擦)
图甲中,将铁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竖直向上拉测力计,当铁块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运动时,测力计的示数。图乙中,当铁块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运动时,测力计的示数。
(1)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初步得出一个结论: ;
(2)请你判断:图丙中,铁块水平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图甲中铁块所受滑动摩擦力。
【答案】(1)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2)等于。
【解析】(1)将铁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竖直向上拉测力计,当铁块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运动时,铁块受到平衡力的作用,铁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绳子对铁块的拉力大小,大小等于测力计的示数;甲图中测力计分度值为,示数为,小于乙中测力计示数,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乙中压力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可以初步得出一个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图丙和图甲相比,铁块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故铁块水平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等于图甲中铁块所受滑动摩擦力。
故答案为:(1)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2)等于。
21.(4分)小宇同学利用、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宇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 图所示实验。此时实验中要控制: 不变;
【答案】(1)泡沫的凹陷程度;(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甲、丙;压力大小
【解析】(1)实验中,泡沫的凹陷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用泡沫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压力的大小不同,且压力越大泡沫形变越明显,故可得结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此时实验中要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故图甲和丙符合。
故答案为:(1)泡沫的凹陷程度;(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甲、丙;压力大小。
22.(4分)某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物块、溢水杯、小桶等器材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1)如图,物块的重力为 。
(2)如图甲溢水杯装满水后,将物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物块受到的浮力为 ,通过分析得到 大小与浮力大小相等,从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3)继续实验,将物块浸没在装满酒精的溢水杯中,如图丙所示,通过比较和 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结论“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答案】(1)4;(2)1;物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3)。
【解析】(1)根据甲图左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知,物体的重力为;
(2)物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是,根据得,物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物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可以由实验步骤乙和甲得到,物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所以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水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
(3)探究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必须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改变,因而要与酒精中的浮力进行比较,故与进行比较。
故答案为:(1)4;(2)1;物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3)。
23.(4分)小明发现力学中有很多相似实验,他找了如下器材:①表面平整的长木板(带斜面);②刻度尺;③弹簧测力计;④小车;⑤木块;⑥毛巾;⑦棉布;⑧钩码。
(1)小明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选择了一些器材如图所示,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相同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 相同。实验发现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距离越长,经过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将 ;
(2)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丙图实验的基础上只需要再选择序⑤的器材就可以探究动能的大小与 的关系。
【答案】(1)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2)速度。
【解析】(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相同高度由静止滚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速度相同,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实验发现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经过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可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并撞击木块,故在丙图实验的基础上只需要再选择⑤的木块就可以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故答案为:(1)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2)速度。
24.(3分)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首先要使杠杆在 (选填“水平”“静止”或“竖直” 位置平衡;如图甲中的平衡螺母应适当向 调节,才能平衡。
(2)若杠杆在如图乙所示情形下平衡,处挂钩码重,处挂钩码总重为 。
(3)小华同学协助小明同学按图丙方式进行实验,若要得到多组实验数据,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答案】(1)水平;左;(2)1;(3)刻度尺。
【解析】(1)为了便于测量力臂,应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甲所示,杠杆右端下沉,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设杠杆分度值是,由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知,,解得;
(3)我们就需要测出倾斜后的动力(或阻力)的力臂,为此,我们需要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注意测量时需使刻度尺与力的作用线垂直。
故答案为:(1)水平;左;(2)1;(3)刻度尺。
25.(3分)小婷泡茶时发现:茶叶刚放下时,有的漂在水面上,有的沉在水底,过段时间后全部会沉入水底。她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她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婷同学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比较①、③、⑤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两者对比可说明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由①③可以看出,当物体浸入液体越深,所受的浮力越大。小婷立即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她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如图乙所示,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和圆柱体浸入水后下表面到水面距离关系的图像是 (填序号)。
【答案】小于;在研究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时,只控制了液体的密度不变,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解析】由①、③、⑤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力,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此时受的浮力,
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此时受的浮力,
所以,即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小于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
由①、②、③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来越小,根据称重法求浮力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大;但在研究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时,只控制了液体的密度不变,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所以她的判断是错误的。
由以上实验可知,在完全浸没前,随着物体进入的深度逐渐变深,排开液体的体积逐渐增大,浮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小;完全浸没后,物体浸没深度逐渐变深,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
故选。
故答案为:小于;在研究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时,只控制了液体的密度不变,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四、科普阅读题(共4分)
26.(4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22年5月15日凌晨1点26分,中国自主研发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从海拔的科考营地顺利升空,4点40分达到,超过珠峰的高度,创造浮空艇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
“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体积约为,总质量约为,内部上层充满氦气,中间隔开,下层是空气随着高度升高,通过排出下面部分的空气,调节整个浮空艇的压差在安全范围内。通过与地面锚泊设备连接的系揽进行升空和驻空,通过系揽里的两根电线给整个载荷供电。通过搭载的各种探测仪器展开垂直观测,助力揭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机理,对推动高原可持续发展、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产生深远影响。
(1)浮空艇在营地升空时所受空气浮力大小为 ;(海拔处空气密度为
(2)浮空艇内的氦气密度 艇外空气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在升空过程中,浮空艇所受浮力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3)要使浮空艇下降到地面,可采取的最佳办法是 。
【答案】(1);(2)小于;变小;(3)排出上层的氦气,下层吸入空气。
【解析】(1)浮空艇在营地升空时,排开空气的体积等于浮空艇的体积,
浮空艇在营地升空时所受空气浮力:;
(2)浮空艇要上升,说明浮空艇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由于排开空气的体积和浮空艇的体积相等,所以;化简得;
上升过程中,空气变稀薄,空气密度变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空艇受到的浮力变小。
(3)要使浮空艇下降到地面,通过增加自身重力或者减小浮力,当排出上层的氦气,下层吸入空气,此做法增加了浮空艇的重力,使其重力大于浮力,即可使浮空艇下降到地面。
故答案为:(1);(2)小于;变小;(3)排出上层的氦气,下层吸入空气。
五、计算题(共8分,27题4分,28题4分)
27.(4分)假设你的体重为,每只脚的面积为,则你受到的重力是多大?当你站在领奖台上时对台面的压强是多大?取
【答案】受到的重力是,站在领奖台上时对台面的压强是。
【解析】由可知,重力为;
站在领奖台上时对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即,
则站在领奖台上时对台面的压强为:
。
答:受到的重力是,站在领奖台上时对台面的压强是。
28.举重是我国的优势体育项目之一,如图,一位举重运动员在抓举的整个过程中:先将的杠铃举高用时,然后空中停留。已知取,则在这一抓举过程中,求:
(1)他对杠铃做的功;
(2)他对杠铃做功的功率。
【答案】(1)他对杠铃做的功是;
(2)他对杠铃做功的功率为。
【解析】(1)杠铃的重力:
;
运动员对杠铃做的功:
;
(2)由题意可知,整个抓举过程所用的时间,
则在这一抓举过程中他对杠铃做功的功率:
。
答:(1)他对杠铃做的功是;
(2)他对杠铃做功的功率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仿真模拟物理试卷(2)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7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4分,每题2分)
1.(2分)圣火辉映激情盛会,携手共建和谐亚洲。第16届亚洲运动会火炬点燃暨火炬传递活动启动仪式于2010年10月12日上午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南广场隆重举行。亚运圣火的点燃利用了太阳能,下列属于能量单位的是
A.牛顿 B.帕斯卡 C.瓦特 D.焦耳
2.(2分)以下四个措施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在汽车车轮上装有防滑链 B.用力握紧球拍
C.在轴承中装有滚珠 D.鞋底印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如图所示,将棉布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去掉棉布,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小车滑行的距离比在棉布面上更远。物理学家a对此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出运动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另一位物理学家b总结了物理学家a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学基本定律。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3.(2分)运用此实验推理概括出的定律可判定: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前进时的受力情况应为
A. B. C. D.
4.(2分)注意观察图中赛艇的船桨,它也是一种杠杆,其工作特点是
A.省力,费距离 B.费力,省距离
C.既省力,又省距离 D.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5.(2分)如图所示,一名同学用水平拉力拉着书包车在水平路面上行走。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拉力对书包车做了功 B.重力对书包做了功
C.支持力对书包车做了功 D.没有力对书包车做功
6.(2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利用其空中力量优势,出动“侦察机”“战斗机”对国统区实施狂轰滥炸,国民政府由此意识到空袭危害以及防空的重要性。终于在1935年二月成立第一个高射炮兵营,在艰苦的反空袭斗争中,年轻的中国地面防空部队奋勇作战,成为反空袭斗争的重要环节,在抗战史上写下不寻常的壮烈篇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射炮弹在空中运动不受力的作用
B.侦察机在空中匀速转圈执行侦查任务的过程中,运动状态改变了
C.飞机升力产生的原理是: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D.空中加速升空的飞机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7.(2分)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在其一端扎紧橡皮膜后注入适量液体,再放入装有另一种液体的容器中,橡皮膜的形变如图所示(管内液体未画出)。若两种液体为水和酒精,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管内液面高于管外,则管内可能是水
B.若管内液面低于管外,则管内一定是酒精
C.若管内液面低于管外,则管外可能是水
D.若管内液面与管外相平,则管外一定是酒精
8.(2分)体育课上子轩同学在练习掷实心球,如图为物理老师帮她绘制的实心球运动轨迹,图中虚线表示球的运动轨迹,球从点上升到最高点后下落到地面点,然后继续运动到点停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能从上升到点,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B.球在通过点的时候,它所受到的合力为零
C.球从点下落到点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改变
D.球最终静止在点,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9.(2分)如图所示,用手拉弹簧,使弹簧伸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弹簧伸长,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B.在弹性限度内,拉弹簧的力越大,弹簧的形变越大
C.手对弹簧的拉力是手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D.手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手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10.(2分)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如图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可能被“吸”,发生严重变形。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伞面上方的气压大 B.伞面上方的气压小
C.伞面上方和下方的气压相同 D.无法确定
11.(2分)如图所示,把一个自制的密度计分别放入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液体的密度比乙液体的密度大
B.密度计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C.密度计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
D.在标记刻度时,位置的示数应比小
12.(2分)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时间内将重为的物体匀速提升了,所用拉力为。不考虑绳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动滑轮的重力为 B.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C.此段时间内,拉力做功为 D.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6分,每题2分。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多选)13.(2分)5月15日晚,辽宁男篮在主场击败浙江稠州队,以的总比分赢得赛季总冠军,成功卫冕。如图为辽宁球员带球突破上篮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队员加速突破对手时,其动能不变
B.篮球下落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脚向后蹬地使人前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篮球落地后发生的是弹性形变
(多选)14.(2分)如图所示的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中,在玻璃管内灌满水银是为了排尽管内空气
B.如图中,在把玻璃管倒放入水银槽内时,要等管口浸没在水银内时再松开堵玻璃管口的手
C.如图中,托起水银柱的是大气压
D.如图中,倾斜玻璃管,会使得测量的大气压发生变化
(多选)15.(2分)如图所示,甲图中圆柱形容器装有适量的水,若在密度均匀的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质量为的物块,将它们一起放入水中,平衡时木块仍有部分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所示,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图甲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取下,待木块在水中静止后,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丙所示,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图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减少了。若将容器中的水换成另一种液体,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质量为的物块,使平衡时木块露出液面部分与乙图相同,如图丁所示。若,水的密度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的质量与之比为
B.木块的密度为
C.在图丙中,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与木块的体积之比是
D.图丁中的液体密度为
三、实验探究题(共28分)
16.(2分)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
17.(2分)建筑工人在处,使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物体,试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18.(2分)如图所示,甲图中两侧橡皮膜的凹陷程度相同,结论: ;乙图中,上、下橡皮膜凹陷程度不同,结论: 。
19.(2分)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东同学选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小东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质量相等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小东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质量较大的砝码,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不相等,木块仍能处于平衡状态,原因是 ;
(2)小周又采用图乙所示的小车进行实验,在小车左、右两侧同时悬挂质量相等的钩码,将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旋转一定角度,松手的瞬间发现小车无法保持静止状态,由此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 。
20.(2分)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铁块和铝块的外形相同,但表面光滑程度不相同。让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不动,铁块通过细线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忽略滑轮的摩擦)
图甲中,将铁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竖直向上拉测力计,当铁块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运动时,测力计的示数。图乙中,当铁块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运动时,测力计的示数。
(1)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初步得出一个结论: ;
(2)请你判断:图丙中,铁块水平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图甲中铁块所受滑动摩擦力。
21.(4分)小宇同学利用、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宇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 图所示实验。此时实验中要控制: 不变;
22.(4分)某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物块、溢水杯、小桶等器材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1)如图,物块的重力为 。
(2)如图甲溢水杯装满水后,将物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物块受到的浮力为 ,通过分析得到 大小与浮力大小相等,从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3)继续实验,将物块浸没在装满酒精的溢水杯中,如图丙所示,通过比较和 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结论“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23.(4分)小明发现力学中有很多相似实验,他找了如下器材:①表面平整的长木板(带斜面);②刻度尺;③弹簧测力计;④小车;⑤木块;⑥毛巾;⑦棉布;⑧钩码。
(1)小明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选择了一些器材如图所示,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相同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 相同。实验发现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距离越长,经过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将 ;
(2)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丙图实验的基础上只需要再选择序⑤的器材就可以探究动能的大小与 的关系。
24.(3分)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首先要使杠杆在 (选填“水平”“静止”或“竖直” 位置平衡;如图甲中的平衡螺母应适当向 调节,才能平衡。
(2)若杠杆在如图乙所示情形下平衡,处挂钩码重,处挂钩码总重为 。
(3)小华同学协助小明同学按图丙方式进行实验,若要得到多组实验数据,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5.(3分)小婷泡茶时发现:茶叶刚放下时,有的漂在水面上,有的沉在水底,过段时间后全部会沉入水底。她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她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婷同学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比较①、③、⑤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两者对比可说明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由①③可以看出,当物体浸入液体越深,所受的浮力越大。小婷立即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她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如图乙所示,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和圆柱体浸入水后下表面到水面距离关系的图像是 (填序号)。
四、科普阅读题(共4分)
26.(4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22年5月15日凌晨1点26分,中国自主研发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从海拔的科考营地顺利升空,4点40分达到,超过珠峰的高度,创造浮空艇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
“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体积约为,总质量约为,内部上层充满氦气,中间隔开,下层是空气随着高度升高,通过排出下面部分的空气,调节整个浮空艇的压差在安全范围内。通过与地面锚泊设备连接的系揽进行升空和驻空,通过系揽里的两根电线给整个载荷供电。通过搭载的各种探测仪器展开垂直观测,助力揭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机理,对推动高原可持续发展、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产生深远影响。
(1)浮空艇在营地升空时所受空气浮力大小为 ;(海拔处空气密度为
(2)浮空艇内的氦气密度 艇外空气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在升空过程中,浮空艇所受浮力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3)要使浮空艇下降到地面,可采取的最佳办法是 。
五、计算题(共8分,27题4分,28题4分)
27.(4分)假设你的体重为,每只脚的面积为,则你受到的重力是多大?当你站在领奖台上时对台面的压强是多大?取
28.举重是我国的优势体育项目之一,如图,一位举重运动员在抓举的整个过程中:先将的杠铃举高用时,然后空中停留。已知取,则在这一抓举过程中,求:
(1)他对杠铃做的功;
(2)他对杠铃做功的功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绝密★启用前|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仿真模拟物理试卷(2)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7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4分,每题2分)
1.(2分)圣火辉映激情盛会,携手共建和谐亚洲。第16届亚洲运动会火炬点燃暨火炬传递活动启动仪式于2010年10月12日上午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南广场隆重举行。亚运圣火的点燃利用了太阳能,下列属于能量单位的是
A.牛顿 B.帕斯卡 C.瓦特 D.焦耳
2.(2分)以下四个措施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在汽车车轮上装有防滑链 B.用力握紧球拍
C.在轴承中装有滚珠 D.鞋底印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如图所示,将棉布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去掉棉布,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小车滑行的距离比在棉布面上更远。物理学家a对此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出运动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另一位物理学家b总结了物理学家a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学基本定律。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3.(2分)运用此实验推理概括出的定律可判定: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前进时的受力情况应为
A. B. C. D.
4.(2分)注意观察图中赛艇的船桨,它也是一种杠杆,其工作特点是
A.省力,费距离 B.费力,省距离
C.既省力,又省距离 D.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5.(2分)如图所示,一名同学用水平拉力拉着书包车在水平路面上行走。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拉力对书包车做了功 B.重力对书包做了功
C.支持力对书包车做了功 D.没有力对书包车做功
6.(2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利用其空中力量优势,出动“侦察机”“战斗机”对国统区实施狂轰滥炸,国民政府由此意识到空袭危害以及防空的重要性。终于在1935年二月成立第一个高射炮兵营,在艰苦的反空袭斗争中,年轻的中国地面防空部队奋勇作战,成为反空袭斗争的重要环节,在抗战史上写下不寻常的壮烈篇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射炮弹在空中运动不受力的作用
B.侦察机在空中匀速转圈执行侦查任务的过程中,运动状态改变了
C.飞机升力产生的原理是: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D.空中加速升空的飞机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7.(2分)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在其一端扎紧橡皮膜后注入适量液体,再放入装有另一种液体的容器中,橡皮膜的形变如图所示(管内液体未画出)。若两种液体为水和酒精,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管内液面高于管外,则管内可能是水
B.若管内液面低于管外,则管内一定是酒精
C.若管内液面低于管外,则管外可能是水
D.若管内液面与管外相平,则管外一定是酒精
8.(2分)体育课上子轩同学在练习掷实心球,如图为物理老师帮她绘制的实心球运动轨迹,图中虚线表示球的运动轨迹,球从点上升到最高点后下落到地面点,然后继续运动到点停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能从上升到点,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B.球在通过点的时候,它所受到的合力为零
C.球从点下落到点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改变
D.球最终静止在点,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9.(2分)如图所示,用手拉弹簧,使弹簧伸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弹簧伸长,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B.在弹性限度内,拉弹簧的力越大,弹簧的形变越大
C.手对弹簧的拉力是手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D.手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手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10.(2分)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如图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可能被“吸”,发生严重变形。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伞面上方的气压大 B.伞面上方的气压小
C.伞面上方和下方的气压相同 D.无法确定
11.(2分)如图所示,把一个自制的密度计分别放入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液体的密度比乙液体的密度大
B.密度计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C.密度计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
D.在标记刻度时,位置的示数应比小
12.(2分)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时间内将重为的物体匀速提升了,所用拉力为。不考虑绳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动滑轮的重力为 B.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C.此段时间内,拉力做功为 D.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6分,每题2分。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多选)13.(2分)5月15日晚,辽宁男篮在主场击败浙江稠州队,以的总比分赢得赛季总冠军,成功卫冕。如图为辽宁球员带球突破上篮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队员加速突破对手时,其动能不变
B.篮球下落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脚向后蹬地使人前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篮球落地后发生的是弹性形变
(多选)14.(2分)如图所示的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中,在玻璃管内灌满水银是为了排尽管内空气
B.如图中,在把玻璃管倒放入水银槽内时,要等管口浸没在水银内时再松开堵玻璃管口的手
C.如图中,托起水银柱的是大气压
D.如图中,倾斜玻璃管,会使得测量的大气压发生变化
(多选)15.(2分)如图所示,甲图中圆柱形容器装有适量的水,若在密度均匀的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质量为的物块,将它们一起放入水中,平衡时木块仍有部分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所示,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图甲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取下,待木块在水中静止后,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丙所示,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图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减少了。若将容器中的水换成另一种液体,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质量为的物块,使平衡时木块露出液面部分与乙图相同,如图丁所示。若,水的密度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的质量与之比为
B.木块的密度为
C.在图丙中,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与木块的体积之比是
D.图丁中的液体密度为
第Ⅱ卷
三、实验探究题(共28分)
16.(2分)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
17.(2分)建筑工人在处,使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物体,试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18.(2分)如图所示,甲图中两侧橡皮膜的凹陷程度相同,结论: ;乙图中,上、下橡皮膜凹陷程度不同,结论: 。
19.(2分)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东同学选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小东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质量相等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小东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质量较大的砝码,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不相等,木块仍能处于平衡状态,原因是 ;
(2)小周又采用图乙所示的小车进行实验,在小车左、右两侧同时悬挂质量相等的钩码,将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旋转一定角度,松手的瞬间发现小车无法保持静止状态,由此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 。
20.(2分)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铁块和铝块的外形相同,但表面光滑程度不相同。让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不动,铁块通过细线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忽略滑轮的摩擦)
图甲中,将铁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竖直向上拉测力计,当铁块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运动时,测力计的示数。图乙中,当铁块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运动时,测力计的示数。
(1)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初步得出一个结论: ;
(2)请你判断:图丙中,铁块水平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图甲中铁块所受滑动摩擦力。
21.(4分)小宇同学利用、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宇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 图所示实验。此时实验中要控制: 不变;
22.(4分)某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物块、溢水杯、小桶等器材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1)如图,物块的重力为 。
(2)如图甲溢水杯装满水后,将物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物块受到的浮力为 ,通过分析得到 大小与浮力大小相等,从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3)继续实验,将物块浸没在装满酒精的溢水杯中,如图丙所示,通过比较和 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结论“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23.(4分)小明发现力学中有很多相似实验,他找了如下器材:①表面平整的长木板(带斜面);②刻度尺;③弹簧测力计;④小车;⑤木块;⑥毛巾;⑦棉布;⑧钩码。
(1)小明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选择了一些器材如图所示,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相同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 相同。实验发现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距离越长,经过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将 ;
(2)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丙图实验的基础上只需要再选择序⑤的器材就可以探究动能的大小与 的关系。
24.(3分)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首先要使杠杆在 (选填“水平”“静止”或“竖直” 位置平衡;如图甲中的平衡螺母应适当向 调节,才能平衡。
(2)若杠杆在如图乙所示情形下平衡,处挂钩码重,处挂钩码总重为 。
(3)小华同学协助小明同学按图丙方式进行实验,若要得到多组实验数据,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5.(3分)小婷泡茶时发现:茶叶刚放下时,有的漂在水面上,有的沉在水底,过段时间后全部会沉入水底。她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她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婷同学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比较①、③、⑤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两者对比可说明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由①③可以看出,当物体浸入液体越深,所受的浮力越大。小婷立即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她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如图乙所示,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和圆柱体浸入水后下表面到水面距离关系的图像是 (填序号)。
四、科普阅读题(共4分)
26.(4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22年5月15日凌晨1点26分,中国自主研发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从海拔的科考营地顺利升空,4点40分达到,超过珠峰的高度,创造浮空艇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
“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体积约为,总质量约为,内部上层充满氦气,中间隔开,下层是空气随着高度升高,通过排出下面部分的空气,调节整个浮空艇的压差在安全范围内。通过与地面锚泊设备连接的系揽进行升空和驻空,通过系揽里的两根电线给整个载荷供电。通过搭载的各种探测仪器展开垂直观测,助力揭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机理,对推动高原可持续发展、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产生深远影响。
(1)浮空艇在营地升空时所受空气浮力大小为 ;(海拔处空气密度为
(2)浮空艇内的氦气密度 艇外空气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在升空过程中,浮空艇所受浮力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3)要使浮空艇下降到地面,可采取的最佳办法是 。
五、计算题(共8分,27题4分,28题4分)
27.(4分)假设你的体重为,每只脚的面积为,则你受到的重力是多大?当你站在领奖台上时对台面的压强是多大?取
28.举重是我国的优势体育项目之一,如图,一位举重运动员在抓举的整个过程中:先将的杠铃举高用时,然后空中停留。已知取,则在这一抓举过程中,求:
(1)他对杠铃做的功;
(2)他对杠铃做功的功率。
地理试题 第3页(共4页) 地理试题 第4页(共4页)
地理试题 第1页(共6页) 地理试题 第2页(共6页)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末检测
物理·答题卡
第Ⅰ卷(请用2B铅笔填涂)
第Ⅱ卷
贴条形码区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违纪标记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2B铅笔填涂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 [√] [/]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 mm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意事项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4分,每题2分)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6分,每题2分。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 A ] [ B ] [ C ] [ D ]2.[ A ] [ B ] [ C ] [ D ]3.[ A ] [ B ] [ C ] [ D ]4.[ A ] [ B ] [ C ] [ D ]5.[ A ] [ B ] [ C ] [ D ] 6.[ A ] [ B ] [ C ] [ D ]7.[ A ] [ B ] [ C ] [ D ]8.[ A ] [ B ] [ C ] [ D ]9. [ A ] [ B ] [ C ] [ D ]10.[ A ] [ B ] [ C ] [ D ] 11.[ A ] [ B ] [ C ] [ D ]12.[ A ] [ B ] [ C ] [ D ]13.[ A ] [ B ] [ C ] [ D ]14.[ A ] [ B ] [ C ] [ D ]15.[ A ] [ B ] [ C ] [ D ]
三、实验探究题(共28分)
16.(2分)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7.(2分)
18.(2分) ; 。
19.(2分)(1) ;
(2) 。
20.(2分)(1) ;
(2) 。
21.(4分)(1) ;
(2) ;
(3) 。 ;
22.(4分)(1) 。
(2) , 。
(3) 。
23.(4分)(1) 。 ;
(2)
24.(3分)(1) ; 。
(2) 。
(3) 。
25.(3分) 。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四、科普阅读题(共4分)
26.(4分)(1) ;
(2) , ;
(3) 。
五、计算题(共8分,27题4分,28题4分)
27.(4分)
28.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5/5/20 21:30:04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