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14.1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人教版2024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14.1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全面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能量形式,如机械能(动能、势能)、内能、电能、化学能、光能、核能等,并能准确阐述各种能量形式的特点,通过实例说明不同能量形式的具体表现。
熟练描述各种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能分析常见生活现象中能量转化的方式,如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电灯发光是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电池充电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等。
深刻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够准确表述在任何情况下,能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学会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简单的物理过程,解释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能量现象,判断能量转化或转移过程是否符合能量守恒定律,能够计算在某些特定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或转移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如滚摆实验、手摇发电机发电实验、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实验等),显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和归纳能量转化规律的能力。
借助对生活中各种能量转化现象的讨论和分析,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能量转化与守恒的一般规律。
在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切实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充分激发学生对能量转化与守恒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有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与价值。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能量问题,深刻认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的方式,能够识别和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化现象,如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等。
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能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对具体的能量转化或转移过程进行分析和解释,判断能量转化过程是否合理。
学会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能量问题,如能量的利用效率、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理解能量转化的本质,如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转化时分子运动状态的变化,以及在复杂的能量转化过程中,准确分析能量的具体转化路径和各种能量形式之间的定量关系。
深刻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绝对性,能够在看似违背能量守恒的现象中,通过深入分析找到隐藏的能量转化或转移途径,从而验证能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例如,在考虑能量损失的情况下,解释一些实际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的去向,理解能量的总量仍然保持不变。
培养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将能量守恒定律与具体的物理情境相结合,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分析和解决复杂的能量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生活实例引入:上课伊始,展示一段包含多种能量利用场景的视频,如汽车行驶、电灯照明、太阳能热水器加热水、水电站发电等。提问学生:“同学们,在这段视频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不同的现象,你们能说出这些现象中涉及到哪些能量形式吗?这些能量之间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能量形式及其转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复习回顾与过渡:简单回顾之前学过的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内能等能量形式的概念和特点。提问学生:“我们知道物体由于运动具有动能,由于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势能,分子由于热运动具有内能。那么,这些能量形式之间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问题。” 通过复习旧知,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
常见的能量形式(10 分钟)
能量形式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能量形式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向学生详细介绍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如运动的汽车具有动能,被举高的重物具有重力势能,拉开的弹簧具有弹性势能)、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如热水具有内能)、电能(如电池供电、发电厂发电产生的能量)、化学能(燃料燃烧、食物消化等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像煤炭、汽油等燃料含有化学能,食物中也储存着化学能)、光能(太阳光、灯光等发出的能量)、核能(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中核燃料的裂变或聚变释放的能量)等常见能量形式。
特点讲解:分别讲解每种能量形式的特点。例如,机械能与物体的宏观运动和相对位置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电能可以方便地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且易于传输和分配;化学能是通过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光能以光的形式传播,具有辐射能;核能具有巨大的能量潜力,但利用时需要特殊的技术和安全措施。
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体现这些能量形式的例子,并分析其能量的特点。比如,学生可能会提到骑自行车时人的机械能,微波炉加热食物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等。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各种能量形式的理解。
能量的转化(20 分钟)
实验探究:
滚摆实验:演示滚摆实验,将滚摆悬挂起来,让它在高处由静止开始下降。提问学生:“同学们,观察滚摆在下降过程中的运动情况,思考它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引导学生观察滚摆下降时速度增大,高度降低,分析得出滚摆的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当滚摆上升时,速度减小,高度升高,动能又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通过这个实验,直观地展示机械能内部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手摇发电机发电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手摇发电机发电实验,将发电机与小灯泡连接,转动发电机的手柄,观察小灯泡发光的现象。提问学生:“在转动手柄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感受?小灯泡为什么会发光?这体现了什么能量转化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人通过做功转动手柄,消耗了人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发电机的机械能,机械能又通过电磁感应现象转化为电能,电能使小灯泡发光,转化为光能和内能。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深刻理解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过程。
生活实例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其他常见的能量转化现象,如汽车发动机工作时,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推动汽车前进;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水的内能,使水温度升高;手机充电时,电能转化为电池中的化学能储存起来,使用手机时,电池中的化学能又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光能(屏幕发光)、声能(扬声器发声)等。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能量转化的普遍性: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向学生强调能量转化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各种能量形式之间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相互转化,而且能量转化是有方向性的。例如,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而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燃料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内能,但内能很难自发地全部转化为化学能。引导学生思考能量转化方向性的原因和实际意义。
能量守恒定律(15 分钟)
定律引入:在学生了解了大量能量转化的实例后,提问学生:“在各种能量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是否发生变化呢?” 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然后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和实例分析,如在一个光滑水平面上,一个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总机械能保持不变;在一个不考虑能量损失的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减少的内能等于低温物体增加的内能等,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总量似乎是不变的。
定律阐述:正式给出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强调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它适用于任何物理过程和自然现象,无论是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
定律验证:通过一些具体的物理实验来验证能量守恒定律。例如,进行一个焦耳定律实验,测量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同时测量电路中消耗的电能,发现电能的减少量等于电阻丝产生的热量,验证了电能向内能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再如,利用一个弹性碰撞实验,测量碰撞前后物体的动能,验证在弹性碰撞过程中动能和其他形式能量(如弹性势能)之间的转化符合能量守恒定律。通过实验验证,让学生更加信服能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展示一些生活和生产中应用能量守恒定律的实例,如火力发电厂中,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电能,在这个过程中,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出燃料的化学能有多少转化为电能,有多少以其他形式的能量损失掉了;在设计新能源汽车时,工程师们需要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优化能量转化系统,提高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减少能量的浪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拓展(10 分钟)
能量守恒的绝对性:强调能量守恒定律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即使在一些看似复杂或难以理解的物理过程中,只要我们仔细分析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路径,总能发现能量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例如,在考虑摩擦的情况下,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由于摩擦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逐渐减少,看起来机械能不守恒了。但实际上,机械能通过摩擦力做功转化为了内能,包括物体和接触面的内能增加,若将这些内能也考虑进去,总能量仍然是守恒的。通过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深刻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绝对性。
永动机不可能制成:介绍历史上人们试图制造永动机的失败尝试,引导学生从能量守恒定律的角度分析永动机不可能制成的原因。永动机是一种不需要外界输入能量却能不断对外做功的机器,这显然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因为能量不能凭空产生,要对外做功就必须消耗能量,而永动机试图不消耗能量却持续输出能量,是不可能实现的。通过对永动机的讨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能量守恒与能源利用:结合能量守恒定律,探讨能源利用的问题。虽然能量总量是守恒的,但在实际的能量转化过程中,由于存在能量损失(如摩擦、散热等),可利用的高品质能量会逐渐减少。例如,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用于做功,总有一部分内能会以热量的形式散失到周围环境中。因此,我们要珍惜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以满足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能源需求。引导学生树立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常见的能量形式(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光能、核能等)、能量的转化(各种能量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量转化具有普遍性和方向性)、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理解(验证能量守恒的实验、永动机不可能制成的原因、能量守恒与能源利用的关系)。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加深对能量转化与守恒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各种能量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四)课堂练习(10 分钟)
展示精心设计的练习题,涵盖对能量形式的识别、能量转化过程的分析、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知识点的考查。例如:“下列现象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 钻木取火 B. 点燃的爆竹腾空而起 C. 双手摩擦生热 D. 冬天用热水袋取暖”;“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有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对气体加热时,气体的内能增加了 100J,同时气体对外做功 50J,则外界对气体传递的热量为( )A. 50J B. 100J C. 150J D. 200J”;“请分析汽车在刹车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并说明是否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等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
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练习结束后,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详细讲解,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疑惑和易错点进行重点分析,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规范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布置作业(课后完成)
书面作业:布置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书写规范,详细阐述解题过程和思路。通过书面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能量转化与守恒知识的应用。
实践探究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庭中各种用电器的能量转化情况,如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并记录下来。同时,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量浪费,写一篇简短的调查报告。通过实践探究作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种能量形式的图片、能量转化的动画、实验视频、生活实例展示等)
实验器材:滚摆、手摇发电机、小灯泡、电阻丝、电流表、电压表、温度计、弹性小球、碰撞实验装置等
教材、辅导资料、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对能量转化与守恒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生动形象的实验、多媒体展示和生活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对于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理解等内容,要多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练习和作业反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在后续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强化训练,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能量转化与守恒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多种形式知道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能解释一些常见现象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2.理解能量守恒定律。(重点、难点)
观看视频:
思考:
升空的火箭具有哪种能量?
它的能量来自于哪里?
你能说出下列物体都具有什么形式的能量吗?
拉长的橡皮筋
山巅的危石
运动的足球
西藏羊八井地热池
食 物
太阳光
想想做做
观察实验发生的现象,讨论发生了哪些能量转化?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钻木取火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水流从高处落下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光能转化为电能
尝试一下,按图中给出的实例,你能做些补充吗?
能量也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天对着手哈气,手变暖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高速行驶的汽车爆胎是很危险的,从能量角度来看, 是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D.滑冰时冰刀与冰之间相互摩擦,出现一道痕迹,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例2】人类发明和制造的各种机械和机器,都可以看作是用来控制能量的转化形式,发生的地点或时间的能量转换器。按照这种观点,汽油机是把 能转化为 能的能量转化器;干电池是把______能转化为 能的能量转化器;钻木取火是把 能转化为 能。
内
机械
化学
电
机械
内
为什么高度会逐渐降低?减少的机械能到哪去了?
大量事实表明:
能量既不会_________,也不会_________,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_________,或者从__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_,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___________。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凭空消灭
凭空产生
其他形式
一个物体
其他物体
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想想议议
一种设想中的永动机
有人曾设想制造一种不需要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的机器,人们把这种机器叫永动机。
这种机器有可能制成吗?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的,
“永动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不可能制成。
【例3】下列关于能量转化及能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能量转化的过程
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C.用打气筒打气,气筒壁发热,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无论是转化还是转移,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D
1. [2025·青岛期末]关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B
A. 电动汽车充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煤炭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 摩擦起电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 电风扇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点拨】电动汽车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错误;煤
炭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B正确;摩擦起电是把机械
能转化为电能,C错误;电风扇工作时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
能,D错误。
判断能量的转化,我们主要看它要消耗什么能量,
得到什么能量,由消耗的能量转化为得到的能量。
返回
2. 如图所示是不同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的示意
图(、 是电能或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A. 序号⑩的实例可以是摩擦生热
B. 序号④的实例可以是给充电宝充电
C. 圆圈内 对应的是电能
D. 各种形式的能量都可以无条件地
相互转化,且转化过程都要遵循能量
守恒定律
返回
3. 如图是小球在地面弹跳的频闪照片,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 小球弹起的高度越来越小,说明在此过程中能量不守恒
B.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此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总量是保持
不变的
C. 在小球的运动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
D. 小球和地面之间发生撞击,所以小球的热量会增加
返回
(第4题)
4. 如图,2024年9月25日,中
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向太平洋相关公海海域,成
功发射一发携载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
准确落入预定海域。东风 导弹点火加速升
空时,发动机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
_______能,在此过程中,能的总量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机械
不变
(第4题)
【点拨】 燃料燃烧时,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
能,发动机再将内能转化为导弹的机械能,使导
弹发射升空。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此过程中,
能的总量不变。
返回
(第5题)
5.[2025·广东江门期末]如图所示是一种设想中
的永动机,它通过高处的水流冲击叶片,叶片的
转动用来对外做功,同时带动抽水器从低处将水
抽到高处,从而循环工作。
(1)水从高处流下冲击叶片使叶片转动,水的
________能转化为叶片的____能。
重力势
动
(2)叶片转动,带动抽水器把水抽到高处,叶片的____能
转化为水的________能。
动
重力势
(第5题)
(3)在叶片的转动带动抽水器抽水的过程中,
即使不考虑对外做功,由于摩擦等因素,会不可
避免地产生____能并散失掉,正是由于这些能量
的散失,抽到高处的水量______(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从高处流下的水量,从而使永动
机最终停下来。
内
小于
返回
6. 如图所示是“风光互补”景观照明灯,它“头顶”小风扇,
“肩扛”电池板,“脚踩”蓄电池,“腰挎”照明灯,下列解释合
理的是( )
C
A. 小风扇是风力发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 照明灯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C. 电池板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D. 蓄电池在夜晚放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返回
7. 中国古
代玩具“饮水鸟”被誉为“爱因斯
坦也吃惊的玩具”,如图所示。
它的神奇之处在于能不停地
“点头喝水”。它的下球中装有乙醚(乙醚极易汽化),乙醚
吸收空气中的热量汽化后,球内气压增大,将剩余部分乙醚
压入上球,“饮水鸟”的重心上移“低头喝水”,如图乙,此时
上下球连通气压相同,乙醚流回下球,恢复图甲状态,如此
反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下球中乙醚汽化的过程,是通
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内能大小
B. “饮水鸟”能量转化的过程不
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C. 乙醚汽化,球内气压增大,将剩余部分乙醚压入上球的过
程中,空气的内能转化为“饮水鸟”的机械能
D. 即使空气温度很低,“饮水鸟”也不会停下来
√
【点拨】 乙醚汽化的过程是需要
吸收热量的,通过热传递的方式
改变了内能大小,故A错误;在
整个过程中,“饮水鸟”器械间以
及与空气间有摩擦,这些会导致能量损失,但能量总量不变,
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故B错误;乙醚汽化,下球内气压增大,
将剩余部分乙醚压入上球,此过程中空气的内能转化为“饮水
鸟”的机械能,故C正确;若空气
温度很低,“饮水鸟”内的乙醚汽
化太慢,气压很难将乙醚压入上
球,“饮水鸟”的重心不能上移,
“饮水鸟” 会慢慢地停下来,故D
错误。
返回
8. 如图所示,材质均匀的弧形轨道
固定在水平平面,将小球置于轨道的
顶端点,小球具有的机械能为 。
A
A. B. C. D.
让小球从点由静止开始滚动,到右侧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
点时,具有的机械能为 ,随即小球向左侧滚动,当滚动
到左侧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时,此过程中小球克服摩擦做的
功可能是(不计空气阻力)( )
【点拨】 由题意可知,小球在与轨道
摩擦的过程中,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逐渐减小。不计空气阻力,小球从
点到达点时,机械能从减小为,减少了 ;而从
点到达左侧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时,其通过轨道的长度应
该比第一次短,所以机械能减少的大小应该小于 ,故此
过程中小球克服摩擦做的功小于 。故选A。
返回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的
转化和转移
能量的转化:
能量守恒
定律
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 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能量的转移:
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①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②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③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理解:
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