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题李凝幽居》同步训练
一、基础题
1.对这首诗中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写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C.“闲居”句中的“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答案:D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必须把握全诗,抓住主旨。诗以“幽”字为眼,以“隐居”为主题,首联写的是李凝幽居周围的环境,一条草遮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近旁也无人居住。
淡淡两笔,“幽”字毕现,而C项对此句的解释不准,因“少”有表示数量少、年龄小的义项,而把“少(shǎo)邻并”,误为“少(Shào)邻并”了。故答案为C。
点评:分析诗句的含义,要根据全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来分析理解,而不能只概括字词来望文生义。
2. 对这首诗中的语句的解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 .“闲居”中的“少邻并”的意思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 .“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陷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答案:B
解析:分析:B “少邻并”的意思是“很少有邻居往来”。解释诗句意思,要把它放到整首诗中去理解,同时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B错。
点评:阅读各项内容,了解所涉及的B项的错误主要是对诗歌写法的理解错误。
3.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答案:C
解析:分析:A项第一联是描写李凝居住的环境,突出写了“幽”字,暗示了李凝隐者的身份,因而正确,这一句是从语言的运用上说。B项僧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刻画环境之“幽静”,的确是以响衬静,这一句是从表达技巧上说。C项是从表达方式上说,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是正确的。但首联是描写幽居的环境,是写景而非抒情,尾联才点明了自己的志向,不负共同归隐的诺言,因而说“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是不正确的。D项具有综合性,涉及诗的内容、人物心情、语言运用及阅读效果,感情无跌宕,注重炼字,所以读来回味无穷,因而正确故C错误。
点评:分析诗句的含义,要根据全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来分析理解,而不能只概括字词来望文生义。
4. 表达诗人内心情怀的诗句是哪句?诗人的向往是什么?
答案:“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诗人心中的幽情,正是这一联点出。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解析:分析:首联写出了李凝幽居周围的环境,中间两联叙事写景,尾联点出了诗人心中的情思,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点评: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5. 诗中历来被传诵的名句是哪句?你知道有关这句诗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体现了什么?
答案:“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推敲”的故事,要讲究炼字
解析:分析:这首诗的名句就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用“推”还是“敲”就来自于“推敲”这个故事,将的是如何炼字的问题。
点评:积累诗歌名句及相关的故事。人物、情节等。
6.. 全诗体现了李凝居住环境的什么特点?
答案:幽静
解析:分析:“草径”“荒园” 突出写了“幽”字。
点评:抓住关键字来理解。
7. “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 ,“幽居”的意思是 。
答案:写|幽僻的居处
解析:分析:解释题目中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境。“题”在这里是“写”,幽指幽静,居指居住。
点评:解答此题根据语境不难写出答案。
8. “僧敲月下门”一句用了什么手法?请简析之。
答案:“僧敲”句,用了反衬手法。此联写在皎活的月光下,万籁俱寂,但突然发出了几下敲门的声响,这毕毕剥剥的声响进一步衬出了月下幽居的安静,以响衬静,与“鸟鸣山更幽”句一样有异曲同工之
解析:分析:在皎洁的月光下万籁俱寂,这突然发出的几下敲门声打破了幽居的宁静,这是以响衬静的手法。
点评:学习诗歌,理解诗句的含义要在理解全诗内容思想的基础来分析。
9. “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答案:以动衬静。
解析:分析:都是用声音来衬托周围的寂静。
点评:体会以动衬静的写法的妙处。
10. 划分句子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鸟宿池边树
答案:鸟宿/池边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文言语句,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虚词、句式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研读短文,理解文段的大意。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点评: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11. 按要求默写。
①以动写静的句子:
②写作者居所幽静的一句:
答案: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解析:分析:抓住各题提示的信息,根据所学所记概括相关内容或默写出句子,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宿”“敲”“径”等。
点评:本题中有概括题,有默写题,看清答题要求。理解性默写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力,学习中对作品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深入理解,加强记忆。
12. 按要求默写。
①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的句子:
②写回归路上所见的句子:
答案: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解析:分析:抓住各题提示的信息,根据所学所记概括相关内容或默写出句子,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暂”“幽”“移”等。
点评:本题中有概括题,有默写题,看清答题要求。理解性默写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力,学习中对作品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深入理解,加强记忆。
13. 解释字的意思:
少(shǎo): 分: 野色:
答案:不多|分开|山野景色
解析:分析:理解诗歌,实词是关键。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理解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1)根据文意推断词义(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3)依据字形推断词义(4)根据通假字推断词义(5)用今双音词推断古单音词义(6)根据词语结构推断词义(7)根据修辞推断词义(8)通过归纳推断词义(9)通过比较推断词义。
点评:词语意思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14. 为什么说诗的尾联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答案:尾联是抒情,点出全篇主旨。诗人面对友人幽居周围的幽美迷人景色,对隐逸生活无比神往。他在心里说,我暂且离去,不久当会重来,一定不负共同归隐的相约。
解析:分析: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点评:赏析诗歌,要整体把撑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15.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两句诗出自《题李凝幽居》。请你分析一下为什么诗人选用了“敲”字而不用“推”字。
答案:“敲”字使静夜中有了清脆的敲门声,更能衬托出夜的静,并留给人无限的想像余地。而“推”字则没有这种效果。
解析:分析:抓住题中提示的信息“距离”, “时间”来作答,
点评:此题概括题要看清答题要求,学习中对作品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深入理解,加强记忆。
16.《题李凝幽居》的文学体裁是 ,作者是 朝诗人 。
答案:五言律诗|唐|子美|贾岛
解析:分析:积累记忆常见作家朝代、称号、作品及风格流派特色。
点评:此题概括题要看清答题要求,积累著名作家作品,加强记忆。
17. 划分句子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僧敲月下门
答案:僧敲/月下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文言语句,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虚词、句式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研读短文,理解文段的大意。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点评: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18. 根据拼音写汉字
Xián__________ jū__________ shǎo__________ lín __________bìng__________
答案:闲|居|少|邻|并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拼音的掌握。写拼音时注意声母韵母声调的书写。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19. 根据拼音写汉字
cǎo _____________jìng _____________rù_____________huāng_____________ yuán _____________
答案:草|径|入|荒|园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拼音的掌握。写拼音时注意声母韵母声调的书写。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20. 多音字组词:
少shào_____________shǎo_____________还hái_____________huán_____________
答案:少年| 多少|还是| 还价。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拼音的掌握。写拼音时注意声母韵母声调的书写。结合语境组词即可。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21. 根据拼音写汉字
niǎo_____________sù_____________chí_____________biān ____________shù_____________
答案:鸟|宿|池|边|树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拼音的掌握。写拼音时注意声母韵母声调的书写。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22. 根据拼音写汉字
sēng_____________qiāo____________yuè_____________xià_____________mén____________
答案:僧|敲|月|下|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拼音的掌握。写拼音时注意声母韵母声调的书写。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二、诗歌鉴赏
23. 古今人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请结合这首诗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在皎洁的月光下万籁俱寂,这突然发出的几下敲门声打破了幽居的宁静,这是以响衬静的手法。再者作者这是前去走访友人,临到友人门前用“敲”字更为贴切。(意对即可)。
解析:分析: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首联描写了幽居周围幽静的环境,暗示了李凝隐士的身份。
点评:本题旨在要求学习细致地理解诗中关键的字词,从细微处体会诗歌的内容。
24.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答案: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生活情趣。
解析:分析: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将再来,决不负共同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点评:赏析诗歌,要整体把撑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5. 翻译句子: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答案: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院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掌握。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坚持“换”“调”“补”“留”“删”的五字原则,实现“信”“雅”“达”的目标。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