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望岳》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望岳》同步训练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1.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4 09:5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望岳》同步训练
一、基础题
1.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答案:D
解析:分析:诗的三四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故D错。
点评:分析诗句的含义,要根据全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来分析理解,而不能只概括字词来望文生义。本题D的错误在于对“生层云”的望文生义。
2. 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答案:D
解析:分析: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所以D错。
点评:阅读各项内容,了解所涉及的D项的错误主要是对诗歌写法的理解错误。
3. 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答案:C
解析:分析:第三句中的“造化”应为天地万物的主宰者,故C错误。
点评:分析诗句的含义,要根据全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来分析理解,而不能只概括字词来望文生义。
4. 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答案:A
解析:分析:"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远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故A错。
点评:本题A项是作者站在远处遥望泰山的景象。
5. 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答案:B
解析:分析:“齐鲁青未了”, 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故选B。
点评:分析诗句的含义,要根据全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来分析理解,而不能只概括字词来望文生义。本题B的错误在于对“忘言”的望文生义。
6..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答案:D
解析:分析:“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故选D错误。
点评:本题有难度。D项错在对“归鸟”的了解,是投林还巢的鸟。
7. 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D
解析:分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
点评:赏析诗歌,要整体把撑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A项的分析就是错误的理解了诗中诗人的思想情感。
8. 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答案:B
解析:分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故B错。
点评:学习诗歌,理解诗句的含义要在理解全诗内容思想的基础来分析。
9.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B.“造化钟神秀”中“钟”字写出泰山将天地间一切秀丽的景色聚集在一起的神奇作用。
C.“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D.作者用“岱宗夫”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答案:D
解析:分析: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故D。
点评:古诗的语言准确,结合语境来理解。
10. "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____景,用_____描写,表达了____。
答案:高大|神奇秀丽|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解析:分析: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点评: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要仔细分析其作品中所写的内容,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含义。
11. 划分句子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荡胸生曾云。
答案:荡胸/生曾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文言语句,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虚词、句式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研读短文,理解文段的大意。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点评: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12. 按要求默写。
①抓住景物细节表达诗人心情激荡、眼界开阔的句子:
②写泰山秀美的一句:
答案: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解析:分析:抓住各题提示的信息,根据所学所记概括相关内容或默写出句子,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眦”“ 割”“ 晓”等。
点评:本题中有概括题,有默写题,看清答题要求。理解性默写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力,学习中对作品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深入理解,加强记忆。
13. 按要求默写。
①《望岳》中包含人生哲理的句子:
②写远望泰山之景的句子:
③写近望泰山所见的句子:
答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解析:分析:抓住各题提示的信息,根据所学所记概括相关内容或默写出句子,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凌”“割”等。
点评:本题中有概括题,有默写题,看清答题要求。理解性默写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力,学习中对作品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深入理解,加强记忆。
14. 解释字的意思:
岱宗 齐鲁 造化
答案:泰山|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天地自然;
解析:分析:理解诗歌,实词是关键。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理解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1)根据文意推断词义(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3)依据字形推断词义(4)根据通假字推断词义(5)用今双音词推断古单音词义(6)根据词语结构推断词义(7)根据修辞推断词义(8)通过归纳推断词义(9)通过比较推断词义。
点评:词语意思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15. 诗中的“岱宗”指的是“五岳之首”的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
答案:得高看得远。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高峰,俯视一切的精神和气概。
解析:分析:。“会当”意即“一定要”。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点评:赏析诗歌,要整体把撑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16. 按要求填空。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 而 ,时间是从 至 ,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答案:远|近|朝|暮
解析:分析:抓住题中提示的信息“距离”, “时间”来作答,
点评:此题概括题要看清答题要求,学习中对作品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深入理解,加强记忆。
17. 本诗作者是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字 ,自号“ ”,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 ”
答案:唐|杜甫|子美|少陵野老|诗史|安贫乐道|悠然自得
解析:分析:积累记忆常见作家朝代、称号、作品及风格流派特色。
点评:此题概括题要看清答题要求,积累著名作家作品,加强记忆。
18. 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大自然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解析:分析 :解答此题就是把这句的意思写出来,注意句子要简洁生动。根据其中所写景色加以描绘。
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找到诗句写景的句子,描写其细节,突出画面感即可。
19.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东岳(  )、南岳(  )和西岳(  )(注:括号内填山名),以上所选的诗是歌咏__________的。
答案:泰山|衡山|华山|泰山。
解析:分析: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该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已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点评:了解作品作家相关情况。
二、能力提升
20. “齐鲁青未了”对描写泰山有何作用?
答案: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以距离之远衬托泰山之高峻、连绵。
解析:分析:“齐鲁青未了”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点评:古诗的语言精练,理解其内容或作者的思想情感,要篇不离句,句不离字,分析字词的含义,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
21. “钟”在这里是“ ”的意思,用一“钟”字,将大自然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望中泰山的 。
答案:积聚、汇聚|人格化|神奇秀丽。
解析:分析:这句话的大意是“大自然汇聚了天地间的奇丽景色”,“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是拟人修辞手法。“秀”是秀丽多姿之意。
点评: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要仔细分析其作品中所写的内容,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含义。
2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答案: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解析:分析: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
点评:此句是个哲理句,可从蕴含的哲理来理解概括。
23. 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答案:泰山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一样,切断了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分出了山南向阳明亮,山北背阴晦暗的两个世界,有力的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解析:分析: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点评:本题旨在要求学习细致地理解诗中关键的字词,从细微处体会诗歌的内容。
2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泰山的最高峰又指人生的最高峰,表达了作者坚忍不拔的性格,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伟大政治抱负和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解析:分析:从诗中“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一词可见,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点评:赏析诗歌,要整体把撑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5. 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答案:示例: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只要选取一个角度即可。“造化钟神秀”是想象,“阴阳割昏晓”是是写眼前景色,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点评:古诗的语言精练,理解其内容或作者的思想情感,要篇不离句,句不离字,分析字词的含义,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