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苏幕遮》同步训练
一、基础题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黯乡魂( )
A. àn
B.án
答案:A
解析:分析:考查汉字的拼音,写拼音时要对汉字是声母韵母声调,都要有清晰的记忆,注意j q c的区别,“n l ”的区别。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2.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独倚( )
A.yì
B. yǐ
答案:B
解析:分析:考查汉字的拼音,写拼音时要对汉字是声母韵母声调,都要有清晰的记忆,注意j q c的区别,“n l ”的区别。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3. 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的天空廖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黯乡魂,追旅思”是说诗人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答案:B
解析:分析:该作品无比生动的描绘出了杭州西湖夏季时的不胜美景,是歌咏该景致的经典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六月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从“别样红”之中,透出作者是在以欢快的心态送友。读者可以体会出:作者一边陪着朋友走在路上,一边和朋友谈笑风生。因为只有具有如此“谈笑风生”的心态,才能体会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情画意。
点评:诗词理解与鉴赏,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往往从内容主题上、语言表达上、技巧手法上对诗歌进行鉴赏。要求学生能体会诗歌所描写和表达的情、理、景;同时从语言上抓住传神的字词。
4. 关于诗词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体诗的句数有严格的规定,计有三类:律诗、绝句、排律。
B.在诗歌发展史上,把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唐代讲求格律创作的诗叫“古体诗”。
C.律诗由四联组成,每联两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D.近体诗用韵很严,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不入韵外,各联的对句必须押韵。
答案:B。
解析:分析: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
点评:积累了解诗歌的相关知识。
5. “碧云天,黄叶地”这两句被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一支曲子化用。这支曲子被誉为剧曲中的“秋思之祖”,请写出这支曲子的曲牌名及内容。
答案: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解析:分析: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
点评: 此题考查知识的迁移。就是写出与这首词中的句子意思相一致的句子即可。
6. 本词上片写寥廓多彩、境界悠远的秋色,“ ”一句将“天”“地”“水”三种景象融为一体。上片末两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全词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是 。
答案:山映斜阳天接水|由上片的写景转入下片的抒情,承上启下(或过渡。)“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内容上的作用:以芳草无情反衬人之有情。
解析:分析:从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乡思离愁;“黯乡魂,追旅思”句直抒胸臆,主人公飘泊异乡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见;从“斜阳”到“明月”显出时间的推移,而主人公所处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楼,足见乡思离愁之深重;从“酒入愁肠”句可看出,诗人借酒浇愁,但愁情难遣,足见乡思之缠绵。
点评:抓住“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中“黄叶、秋色、寒烟”这些典型的意象来揣摩,体会“黯乡魂,追旅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两句明显带有感彩的句子就可品味出作者的乡思离愁。
7. 这首诗中运用比喻来修辞的一句是: , 。
答案: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解析:分析: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词人本来想借酒排遣思乡之苦,结果反而更加增加了苦痛。该句与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有异曲同工之妙,将浓浓的乡愁和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点评:本题中有概括题,有默写题,看清答题要求。理解性默写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力,学习中对作品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深入理解,加强记忆。
8.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黯然:__________________。
追: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形容心情忧郁|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要根据词在文章当中的语境含义来解释。
点评: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
9. 这首写羁旅乡愁的词,意境壮阔,“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案:碧云,黄叶,绿波,翠烟,在作者的笔下入木三分,淋漓尽致,构成了一幅肃飒悲凉的“黄昏秋色图”,“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解析:分析:上阕皆为景语,仅“无情”二字点出愁绪,犹是对景而言,不露痕迹。
点评:抓住景物特点来分析。
10.. 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何特点?
答案:描写视角颇具匠心。从高到低或从上到下(碧云天,黄叶地),由近及远(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解析:分析:“碧云天、黄叶地”是从上到下写景,。”傍晚,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接这秋水绿波,凄凄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映照不到的天,则是由近写到远。
点评:体会写景层次的变换。解答此题抓住一个方面来解答即可。
11. 根据拼音写汉字
Sì__________yān____________
答案:思|淹
解析:分析:考查汉字的拼音,写拼音时要对汉字是声母韵母声调,都要有清晰的记忆,注意j q c的区别,“n l ”的区别。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12. 诗歌的开头用碧云、 、 、 ,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答案:黄叶|绿波|翠烟
解析:分析: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色彩绚丽。
点评:本题旨在要求学习细致地理解诗中关键的字词,从细微处体会诗歌的内容。
13. 划分句子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明月搂高休独倚
答案:明月搂高/休独倚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文言语句,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虚词、句式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研读短文,理解文段的大意。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点评: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14. 试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做具体赏析。
答案: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词人本来想借酒排遣思乡之苦,结果反而更加增加了苦痛。该句与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有异曲同工之妙,将浓浓的乡愁和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分析:”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一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泪,这真是欲遣乡思反而更增乡思之苦了。
点评: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能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关键在于要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拟人是把物赋予人的动作形态,使其人格化。
15. 按要求默写。
①写出以家乡渺远衬托出思乡之情浓的句子:.
②请写出描写秋景色彩鲜艳浓烈、烟雾迷蒙的自然景象的句子:
答案:黯乡魂,追旅思|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解析:分析:抓住各题提示的信息,根据所学所记概括相关内容或默写出句子,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黯”“碧”等。
点评:本题中有概括题,有默写题,看清答题要求。理解性默写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力,学习中对作品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深入理解,加强记忆。
16.解释词语的意思
旅思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羁旅之思。|心绪,情怀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要根据词在文章当中的语境含义来解释。
点评: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
17.理解性填空
从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解析:分析:抓住各题提示的信息,根据所学所记概括相关内容或默写出句子,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斜”等。
点评:本题中有概括题,有默写题,看清答题要求。理解性默写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力,学习中对作品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深入理解,加强记忆。
18. .“芳萆”历来是别离主题吟咏的意象之一,如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萆,更行更远还生”。作者字面上是埋怨“芳草”无情,其实流露出来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作者的多情和重情。
解析:分析:以草的缠绵,喻情思不断。水天相接之处斜阳照着远山,而不解思乡之苦的芳草(暗指故乡)却更在斜阳以外的更远方。以家乡渺远衬托出思乡之情浓。
点评:分析诗句的含义,要根据全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来分析理解。
19. 划分句子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山映斜阳天接水
答案:山映斜阳/天接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文言语句,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虚词、句式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研读短文,理解文段的大意。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点评: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20.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诗人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即借无情的芳草表达出了浓重的离愁别恨。
解析:分析:芳草延伸到望不到头的极远处,触动了诗人的离愁别恨;芳草“无情”正反衬出诗人思乡怀人之情的深浓。
点评: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一切景语皆情语。
21. 解释句子意思
山映斜阳天接水。
答案: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
点评:本题不难,此句简短,易于翻译。翻译文言句子,是学习古文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翻译文言句子,先把句子中的字语解释好,然后疏通句子的意思(方法是,调整语序,增删文字,检查字词义是否符合句意),最后查找有没有漏译。
22. 解释句子意思
明月楼高休独依。
答案: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注意“别样”是“不一样的”的意思。
点评:本题不难,此句简短,易于翻译。翻译文言句子,是学习古文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翻译文言句子,先把句子中的字语解释好,然后疏通句子的意思(方法是,调整语序,增删文字,检查字词义是否符合句意),最后查找有没有漏译。
23. 翻译句子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答案: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掌握。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坚持“换”“调”“补”“留”“删”的五字原则,实现“信”“雅”“达”的目标。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
24. 这首词表现了诗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以秋景写秋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心头索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解析:分析:此词以大景写哀情,别有悲壮之气。清代张惠言、黄蓼园据词中个别意象,认为此词非为思家,实借秋色苍茫,隐抒其忧国之意。
点评:赏析诗歌,要整体把撑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诗歌鉴赏
25.阅读下词,回答问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芳草无情”中的“芳草”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芳草”暗指作者的家乡,隐喻着离情。
解析:分析:从荒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乡思离愁。
点评:赏析诗歌,要整体把撑诗歌的内容,可抓住关键句子加以理解。
(2) 本词作者是( )朝代的( )。
答案:北宋|范仲淹。
解析:分析: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点评:积累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8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