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跨学科实践_制作简易直流电动机--2025-2026学年人教2024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教学同步课件(27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5跨学科实践_制作简易直流电动机--2025-2026学年人教2024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教学同步课件(27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5-23 19:1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20.5跨学科实践_
制作简易直流电动机
第二十章 电与磁
人教版2024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跨学科实践_制作简易直流电动机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物理学科知识,深入理解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即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以及换向器改变电流方向实现持续转动的机制。
熟练掌握电动机制作所需材料的特性与用途,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简单计算,如根据电源电压选择合适规格的导线和线圈匝数,合理规划电动机各部件的尺寸比例 。
学会运用工程技术思维和工具,完成简易直流电动机的制作,掌握焊接、组装等基本操作技能,能够对制作完成的电动机进行调试和优化。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简易直流电动机的制作任务,显著提升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和分工合作的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物理原理指导结构设计,数学计算辅助材料选型,技术手段实现制作过程 。
经历从设计构思、材料准备、实际制作到调试优化的完整项目过程,掌握项目式学习的方法,提高实践操作和创新设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充分激发学生对跨学科知识学习和实践的兴趣,体会知识融合在实际创造中的魅力和实用性,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和技术创新的热情。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科学求实的态度,以及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创新和尝试的精神,在遇到制作难题时保持积极探索的心态。
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通过成功制作简易直流电动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创造能力,提升对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理解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制作过程中的结构设计和功能实现。
掌握简易直流电动机的制作步骤和关键技术,如线圈的绕制、换向器的制作与安装、部件的连接与固定等。
学会对制作完成的电动机进行调试,分析和解决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电动机不转动、转动不顺畅等。
(二)教学难点
协调多学科知识,解决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如如何优化线圈绕制方式和匝数以提高电动机的转速和扭矩,如何保证换向器稳定工作 。
确保制作的电动机既满足功能需求,又符合安全规范,如合理选择电源电压,正确连接电路,避免短路和触电风险。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完成基础制作的前提下,对电动机进行改进和创新设计,如尝试不同的磁场方案或动力传输方式。
三、教学方法
项目驱动法:以制作简易直流电动机为项目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制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团队优势,共同攻克制作过程中的难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讲授与指导法:针对制作过程中涉及的物理原理、技术要点和安全规范,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案例分析法:展示优秀的简易直流电动机制作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优点和可借鉴之处,启发学生的制作思路,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
四、教学过程
(一)项目导入(10 分钟)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精彩的机器人舞蹈视频,视频中的机器人通过内置的电动机实现灵活运动。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机器人是如何实现各种动作的?电动机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电动机制作的兴趣 。
明确任务:向学生明确本次跨学科实践的任务 —— 制作一个简易直流电动机。展示提前制作好的简易直流电动机成品,进行现场演示,让电动机转动起来,展示其工作效果。强调制作要满足能够稳定转动、结构牢固等基本要求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优化和改进。
(二)知识回顾与拓展(20 分钟)
物理知识回顾:带领学生回顾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的原因、左手定则判断受力方向、换向器的作用等物理知识,重点强调电动机持续转动的条件 。通过提问和互动,了解学生对原理的掌握情况。
技术与数学知识拓展:
技术知识:讲解制作电动机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漆包线、磁铁、电池、导线、小刀、钳子等,介绍每种材料的特性和用途;示范线圈绕制、导线焊接、部件固定等基本技术操作,强调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如焊接时防止烫伤,使用小刀刮漆包线时注意安全 。
数学知识:讲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简单计算,如根据电源电压和导线电阻估算合适的线圈匝数,通过测量和计算确定电动机各部件的尺寸比例,确保结构合理稳定 。通过简单的例题演示计算过程,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创新设计思路启发:展示一些不同设计的简易直流电动机案例,如采用不同形状的磁铁、特殊的线圈绕制方式等,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在基础制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鼓励学生提出独特的想法和方案。
(三)小组设计与实践(60 分钟)
分组与分工:将学生分成 [X] 个小组,每组 4 - 6 人。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如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和进度把控,材料员负责领取和管理材料,技术员负责技术操作指导,记录员负责记录制作过程和遇到的问题,创新员负责提出创意和改进方案等。
设计讨论:各小组根据任务要求和所学知识,讨论简易直流电动机的制作方案。包括确定线圈的绕制方式和匝数、换向器的制作方法、磁铁的安装位置、电动机的整体结构等。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设计方案 。
制作实践:小组根据设计方案开始制作简易直流电动机。成员各司其职,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材料加工、部件制作和组装。教师在教室巡回指导,密切关注学生的制作过程,及时纠正不规范操作,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如线圈短路、换向器接触不良等 。
调试优化:制作完成后,各小组对电动机进行调试。接通电源,观察电动机的转动情况,如是否转动、转速快慢、转动是否稳定等。如果电动机不能正常工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故障排查,如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换向器是否正常工作、磁场强度是否合适等,并进行相应的优化改进 。
(四)成果展示与评价(25 分钟)
小组汇报:各小组由代表进行成果展示,介绍小组制作的简易直流电动机的设计思路、创新点、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最终的工作效果。展示形式可以是实物演示、操作讲解、制作过程视频播放等 。
师生评价:其他小组和教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从电动机的工作性能(如转速、稳定性)、结构设计(如合理性、牢固性)、创新创意(如独特的设计和改进)、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打分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评价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他人作品的优点,学习借鉴,同时反思自己小组作品的不足之处 。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次跨学科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制作过程中跨学科知识运用的重要性,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整体评价和鼓励,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指导,如常见的制作错误和改进方法 。
(五)课后拓展(布置作业)
让学生根据课堂评价和建议,进一步优化自己小组制作的简易直流电动机,尝试不同的改进方案,观察效果变化 。
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电动机在现代科技中的更多应用和发展趋势,如新能源汽车电机、无人机电机等,并撰写一篇关于电动机应用与发展的小报告 。
这份教案以实践项目推动学生跨学科学习。若你对教学环节时长、制作难度设定、评价方式等方面有新想法,欢迎随时和我说。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1. 理解简易电动机中换向器的替代设计原理。(重点)
2. 用物理学原理解释自制电动机的工作过程。(重点)
学习目标
知识点1 项目提出
知识全解
生活场景:
玩具总动员:遥控赛车、轨道火车
生活小帮手:电动牙刷、USB小风扇
未来科技:无人机螺旋桨、智能机器人关节
这些装置为什么会自己动起来?它们的“心脏”藏在哪里?
生活观察:直流电动机无处不在
知识点1 项目提出
知识全解
现象聚焦:电动机的“卡顿”问题
回忆旧知: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普通线圈转动半圈后反向受力→无法持续转动
复杂换向器制作困难
挑战任务:
"能否用初中实验室材料,设计简易‘换向装置’让线圈转不停?"
知识点2 项目分析
知识全解
破解电动机持续转动的四大关键
① 线圈材料选择
使用漆包线
绝缘性:避免线圈匝间短路
可操控性:刮漆部位精准控制电流通断
漆包线粗细选择:
粗漆包线:机械强度高,转动更稳定
细漆包线:电阻大易发热,适合微型电机
知识点2 项目分析
知识全解
② 磁体与支架设计
强磁体必要性:
产生强磁场 → 增大线圈受力
固定为定子:简化结构,降低制作难度
支架材料要求:
重金属丝:导电性+支撑稳定性
避免使用铁质支架:防止磁干扰
破解电动机持续转动的四大关键
知识点2 项目分析
知识全解
③ 转子的运动控制
线圈作为转子:
矩形设计(3cm×2cm):增大受力臂,提高转矩
匝数选择(5-10匝):
匝数过少 → 磁场力不足
匝数过多 → 重量增加导致惯性不足
破解电动机持续转动的四大关键
知识点2 项目分析
知识全解
④换向功能的替代方案
刮漆法实现半周通电 :
左端全刮:确保与支架始终导电 → 电流输入
右端半周刮:
上半周接触 → 通电受力转动
下半周断开 → 靠惯性通过
破解电动机持续转动的四大关键
知识点2 项目分析(常见问题库)
知识全解
现象 可能原因 解决方案
线圈不转动 刮漆不彻底(绝缘漆残留)
磁极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 重新刮漆至铜线裸露
调整磁体N、S极方向
转动不连续 惯性不足(线圈过重/匝数过多)
支架摩擦过大 减少线圈匝数至5-8匝
涂抹润滑油
转速过慢 电池电压不足
磁体磁性减弱 更换新电池(1.5V→3V)
叠加多个磁体增强磁场
知识点3 项目实施
知识全解
四步打造你的专属电动机!
步骤1:绕制线圈——制作核心转子
视觉化操作指南 :
选材裁剪:
取直径约0.5mm的粗漆包线,剪取长度约30cm
工具:直尺标记3cm×2cm区域,硬纸板辅助定型
绕线技巧:
沿3cm边绕5-10匝,保持匝间紧密无重叠
匝数建议:选5匝
转轴预留:两端各留2cm直导线作为转轴
知识点3 项目实施
知识全解
步骤2:刮漆处理——破解换向密码
左端:
用刀片彻底刮净绝缘漆,露出铜色金属光泽
右端:
仅刮除半周(180°)绝缘漆
方法:转轴平放桌面,刮朝上一侧的半周
验证:用万用表检测刮漆区导电性
安全警示 :
"刮漆时刀片向外推,戴防护手套!"
四步打造你的专属电动机!
知识点3 项目实施
知识全解
步骤3:组装支架——搭建导电桥梁
1. 支架制作:
材料:直径1mm以上铜丝或铁夹子金属丝
弯折要求:
高度匹配线圈转轴(约2cm高)
顶部开V型槽(减少转轴摩擦)
2. 电路连接:
支架底部固定于硬纸板,分别连接电池正负极
导电测试:用导线短接支架,观察电池是否发热
四步打造你的专属电动机!
知识点3 项目实施
知识全解
步骤4:放置磁体与调试启动
1. 磁体定位:
强磁体平放在线圈正下方,N、S极方向与线圈平面平行
磁场验证:撒铁屑观察磁感线分布
2.启动秘诀:
轻推线圈至倾斜30°位置释放
成功标志:持续转动超过10圈
四步打造你的专属电动机!
知识点3 项目实施
知识全解
安全与注意事项!
1. 小刀刮漆包线:手手很重要!
刮漆操作:
"刮漆时刀片向外推,别对着手指!"(想象你在削铅笔,但更小心)
建议戴劳保手套(实验室那种白手套超酷的!)
偷懒警告:别用牙咬漆皮!铜线扎嘴超痛~
2. 电池安全:别让电池"生气"!
电路连接:
"正负极别接反!"(电池盒标有+ 号,瞪大眼睛看清楚)
短路警告:别让导线两头直接碰一起!会冒烟+烫手!
电池发热立刻停用(摸起来比奶茶还烫?赶紧找老师!)
展示交流
知识全解
课堂活动设计:
品展示会:我的电动机超酷!
任务卡:
晒设计:
"举起你的线圈!说出刮漆半周的操作理由~"
秀成果:
"三秒倒计时,看谁的线圈转得最持久!"
(全班一起喊:“3—2—1—转!”拿手机录慢动作)
互动投票:
"给最炫电动机点赞! 最佳设计奖/最稳转速奖"
展示交流
知识全解
改进脑洞:未来工程师计划
奇葩方案收集:
"给线圈穿LED灯,转起来就是光剑!"(配星球大战BGM)
"把磁铁换成电磁铁,手机蓝牙控制转速!"(虽然现在做不到,但做梦免费~)
老师灵魂拷问:
"如果让你花10块钱升级,你买更粗的线、更强的磁铁,还是买轴承?为什么?
【项目提出】
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会用到直流电动机,例如爸爸的电动剃须
刀、夏天使用的手持式微风扇都是用直流电动机来驱动的。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__________在______中受力转
动,利用________及时改变线圈中的电流______使得线圈持
续转动的;下面制作一台简易的直流电动机。
通电线圈
磁场
换向器
方向
【项目分析】
1.根据电动机的原理知,电动机主要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因而要制作直流电动机,必须用________制成线圈,且保证
各圈导线之间是绝缘的,磁体要尽可能的磁性较____。
线圈
磁体
漆包线

2.为了便于快速转动,选择______作为转子,______作为定子。
3.没有换向器时,______(填“能”或“不能”)改变电流方向,
但可以切断电流,避免电动机反向受力而停止转动。
线圈
磁体
不能
【项目实施】
4.将漆包线绕成约 的矩形
线圈20匝,作为转子。从线圈的两端
各拉出约 的漆包线作为转轴。
用硬质的铜导线竖立在泡沫板上作为
支架,准备2节干电池作为电源,如
图所示。
5.由于线圈是回形的,当线圈始终通电时,上下两个边中的
电流方向是______(填“相同”或“相反”)的;下方的磁体的
磁场方向不变,两个边轮流处于下方时,受力方向______,
会使线圈__________。如果把这个反向转动的力去掉,也就
是在线圈转动的上半周通电,下半周断电,线圈依靠______
能连续转动,因而用小刀刮去线圈两端引线的漆皮时,把一
端全部刮掉,另一端只刮______,组装好电动机。
相反
相反
来回晃动
惯性
半周
6.接好电路后,用手轻轻推动后,观察到线圈转动,此时将
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机械
【展示交流】
7.转子在转动时,转轴受到的摩擦主要来源于支撑结构和电
刷接触等。对实验可能造成的影响有:①摩擦会消耗部分机
械能;②发热现象等。
8.如果整个制作没有问题,但接上电源后线圈不动,这时应
做哪些尝试?(写出两点即可)
【解】(1)检查线圈中是否有电;(2)检查磁体是否具有
磁性等。
9.通电后线圈能转动,如果要改变转动方向,可以采取什么
做法?
【解】(1)对调磁体两极;(2)对调电源两极。
【项目拓展】
进一步研究图中的电动机模型,测得当电动机两端电压为
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 ,则该电动机的电功率为____

1.2
本课小结
制作简易直流电动机
项目实施
项目提出
项目分析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