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同步训练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4 10:3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同步训练
一、基础题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莲叶( )
A.nián
B.lián
答案:B
解析:分析:考查汉字的拼音,写拼音时要对汉字是声母韵母声调,都要有清晰的记忆,注意j q c的区别,“n l ”的区别。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2.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映日荷花( )
A.yìn
B.yìng
答案:B
解析:分析:考查汉字的拼音,写拼音时要对汉字是声母韵母声调,都要有清晰的记忆,注意j q c的区别,“n l ”的区别。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3. 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意思是:西湖四季的风光都很美,毕竟最美的还是荷花盛开的六月间。
B.三、四句用对偶和对比的手法描写景物,色彩鲜明:蓝天衬托下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仿佛与天相接;朝阳映照下的荷花显得格外红艳。
C.全诗紧扣一个“送”字,抒发了诗人与林子方临别时难舍难分的无限伤感之情。
D.诗人用眼前的美景告慰友人,冲淡了送别时的离愁别绪,感情更显得含蓄深沉。
答案:C
解析:分析:该作品无比生动的描绘出了杭州西湖夏季时的不胜美景,是歌咏该景致的经典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六月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从“别样红”之中,透出作者是在以欢快的心态送友。读者可以体会出:作者一边陪着朋友走在路上,一边和朋友谈笑风生。因为只有具有如此“谈笑风生”的心态,才能体会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情画意。
点评:诗词理解与鉴赏,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往往从内容主题上、语言表达上、技巧手法上对诗歌进行鉴赏。要求学生能体会诗歌所描写和表达的情、理、景;同时从语言上抓住传神的字词。
4. 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个诗句如果要连续,正确的读法是( )
A .映日——荷花——别——样红
B.映日——荷花——别样——红
C.映日荷花——别样红
D.映日——荷花——别样红
答案:B
解析:分析: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谓---宾”,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用法,这里就是句与句之间的断句,主要弄清楚句子的意思就可以了。
点评:文言句读常识既考查了学生的文言常识的知识掌握,又考查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很大帮助。
5. 关于诗词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体诗的句数有严格的规定,计有三类:律诗、绝句、排律。
B.在诗歌发展史上,把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唐代讲求格律创作的诗叫“古体诗”。
C.律诗由四联组成,每联两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D.近体诗用韵很严,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不入韵外,各联的对句必须押韵。
答案:B
解析:分析: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
点评:积累了解诗歌的相关知识。
6. 这首诗描写的是( )。
A.水仙花
B.荷花
C.莲花
答案:B C
解析:分析:“莲”就指的是荷花。
点评:解答此题不难。
7. 这首诗中写景的名句是: , 。
答案: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析:分析:抓住各题提示的信息,根据所学所记概括相关内容或默写出句子,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莲”“碧”“映”等。
点评:本题中有概括题,有默写题,看清答题要求。理解性默写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力,学习中对作品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深入理解,加强记忆。
8. 结合诗句解释下列词语。
①毕竟:__________________。
②别样: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到底|不一样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要根据词在文章当中的语境含义来解释。
点评: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
9. 请把“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中的词语按照你理解的顺序排列。
答案:六月| 西湖|风光| 毕竟|不同|四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此题可以根据时间、地点、景物、季节等来排列。
点评:根据诗歌中关键词语来排列词语顺序。
10.. 诗句描绘的是西湖的( )和( ),向人们展示了( )(时间)西湖的独特景色,表达了诗人( )之情。
答案:莲叶|荷花|六月|对西湖景色赞美
解析:分析: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点评:体会事件、景物、作者感情。
11. 此诗押韵的字有( ),韵母是( )
答案:中、同、红|ong
解析:分析:诗歌押韵一般压在2句和4句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上。
点评:了解诗歌押韵的文学常识。
12. 描绘一下后两句诗的意境?
答案:那碧绿碧绿的荷叶无边无际,就像与天连在一起;荷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非同一般的红艳.碧叶蓝天 艳阳红荷 相得益彰 景色鲜明 令人神醉。
解析:分析: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点评:本题旨在要求学习细致地理解诗中关键的字词,从细微处体会诗歌的内容。
13. 划分句子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映日荷花别样红
答案: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文言语句,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虚词、句式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研读短文,理解文段的大意。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点评: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14. 小学课本里,我们曾读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穷苦的农家孩子因画荷花而成才这个人叫
答案:王冕
解析:分析:明朝时候有个大画家,名叫王冕,最擅长画荷花,许多人为了要获要他的荷花画,都不辞辛苦,从老远的地方赶来。
点评:学生能根据题干要求写出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15. 按要求默写。
(1)有一个名句,也是赞扬荷花的,你能补充这个名句吗
.
(2)写出一句描写荷花是句子:
答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析:分析:抓住各题提示的信息,根据所学所记概括相关内容或默写出句子,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淤泥”“濯”“涟”等。
点评:本题中有概括题,有默写题,看清答题要求。理解性默写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力,学习中对作品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深入理解,加强记忆。
16.解释词语的意思
四时( )晓( )
答案:其他所有时节。|早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要根据词在文章当中的语境含义来解释。
点评: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
17.理解性填空
这首诗描绘西湖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析:分析:抓住各题提示的信息,根据所学所记概括相关内容或默写出句子,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莲”“碧”“映”等。
点评:本题中有概括题,有默写题,看清答题要求。理解性默写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力,学习中对作品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深入理解,加强记忆。
18. 本诗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体裁)。
答案:七言绝句
解析:分析:绝句是四句诗。每句是七个字的是七言绝句。
点评:近体诗的句数有严格的规定,计有三类:律诗、绝句、排律。
19. 划分句子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接天莲叶无穷碧
答案:接天莲叶/无穷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文言语句,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虚词、句式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研读短文,理解文段的大意。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点评: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20. 此诗的三、四句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
答案:夸张|对仗
解析:分析:接天莲叶无穷碧意思是满眼里一片碧绿的,是一望无际的荷叶,仿佛延伸到遥远的天空。
点评:积累常用修辞手法。
21. 解释句子意思
接天莲叶无穷碧。
答案:满眼里一片碧绿的,是一望无际的荷叶,仿佛延伸到遥远的天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注意“无穷”是“一望无际”的意思。
点评:本题不难,此句简短,易于翻译。翻译文言句子,是学习古文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翻译文言句子,先把句子中的字语解释好,然后疏通句子的意思(方法是,调整语序,增删文字,检查字词义是否符合句意),最后查找有没有漏译。
22. 解释句子意思
映日荷花别样红。
答案:红艳艳的荷花,在阳光的映射下格外光艳迷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注意“别样”是“不一样的”的意思。
点评:本题不难,此句简短,易于翻译。翻译文言句子,是学习古文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翻译文言句子,先把句子中的字语解释好,然后疏通句子的意思(方法是,调整语序,增删文字,检查字词义是否符合句意),最后查找有没有漏译。
23. 翻译句子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答案: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同。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掌握。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坚持“换”“调”“补”“留”“删”的五字原则,实现“信”“雅”“达”的目标。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
24.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对西湖景色的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点评:赏析诗歌,要整体把撑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诗歌鉴赏
25.比较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小题。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小池》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描写的是荷花,但写的是不同生长期的荷花,请作简要概括,然后指出各自的特点。
答案:《小池》写的是四、五月份刚发芽的荷花,特点是嫩;《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的是夏天的荷花在傍晚时分夕阳照在上面分外的红艳。特点是红。
解析:分析:“小荷才露尖尖角”写出荷花的柔嫩,“接天莲叶无穷碧”则写出荷花的茂盛。
点评:赏析诗歌,要整体把撑诗歌的内容,可抓住关键句子加以理解。
(2)这两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
答案:南宋|杨万里。
解析:分析: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
点评:积累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8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