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唐雎不辱使命》选自《____》,这是一部由____(朝代)末年____(人名)编订的____体史书。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的文学创作带来了重大影响。
答案:《战国策》|西汉|刘向
解析:分析:本题文学常识的填空要按课本注释的内容来填空,每个字都不能写错。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关键在学习中强加记忆。文学常识记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
2.给下列加线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唐雎( Jū) 阳夏(jiǎ) 嗟(jié)乎 以头抢地(qiāng )
B.鸿鹄(hú) 篝(gōu)火 陈胜王(wáng ) 间(jiàn )令吴广
C.韩傀(guī) 休祲(jìn ) 鞭笞(chī) 被(pī)坚执锐
D.闾(lǚ)左 当行(háng) 怫(fú )然怒 免冠徒跣(xiǎn )
答案:B
解析:分析:B“王”读音应是“wànɡ”。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3.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将军身被坚执锐 故不错意也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仓鹰扑于殿上
C.卜者知其指意 固以怪之矣
D.辍耕之垄上 岂直五百里哉
答案:D
解析:分析:A被通披,错通措; B唱通倡,仓通苍;C指通旨。以通已;、D项没有,故选D。
点评: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4.下列各组句子中粗体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卒中往往语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B.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长跪而谢之
C.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
D.而君逆寡人者 秦王不悦
答案:D
解析:分析:A语古义是说,今义是语言,固古义是本来。今义是巩固;B布衣古义是平民百姓,今义是粗布衣服;谢古义是道歉,今义是感谢;C乘古义是辆,今义乘法。故选D。
点评:理解文言文,文言实词是关键。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理解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1)根据文意推断词义(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3)依据字形推断词义(4)根据通假字推断词义(5)用今双音词推断古单音词义(6)根据词语结构推断词义(7)根据修辞推断词义(8)通过归纳推断词义(9)通过比较推断词义。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交换
B.且秦灭韩亡魏 亡:灭亡
C.请广于君 广:扩充
D.而君逆寡人者 逆:背叛
答案:D
解析:分析:D逆是违背的意思,故选D。
点评: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6.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故不错意也
轻寡人与 长跪而谢之曰
答案:交换|通“措”放置|轻视|道歉|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解析:分析:这几个字词的意义都有古今的差异,要注意分辨。
点评:本题不难,所学课文,学生比较熟悉。古文阅读考题中,古今异义的字语是经常考到的,目的是提醒学生注意古汉语中古今异义的语言现象,学习时注意辨别识记,防止以今义来理解古义。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 。
答案:老百姓(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走路,把头拼命地往地上撞罢了。
解析:分析:注意直译与意译的结合,比如“布衣”应意译为“平民”,还有语气要译出来,“耳”,罢了,轻视的语气。
点评:本题不难,此句简短,易于翻译。翻译文言句子,是学习古文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翻译文言句子,先把句子中的字语解释好,然后疏通句子的意思(方法是,调整语序,增删文字,检查字词义是否符合句意),最后查找有没有漏译。
8.仿照示例,请从A.B选项中选择一句,作一个朗读设计。
温馨提醒:朗读设计的脚本丰富多样,但以体现你对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为佳。
示例: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朗读设计:应读出威胁的语气,突出重音“天子”、“百万”、“千里”,表现秦王炫耀自己的强大的权势,想要威胁唐雎,使他屈服,要展示出秦王凶狠残暴的性格。
A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B唐雎曰:“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选择 句。我的设计
答案:A应读出从容不迫、有礼有节的语气,语速较慢,重音“非”、“受地于先王”、“虽千里”、“五百里”,读出反问的语气,强调不能换地的理由是很充分的,展现出唐雎的聪明智慧。
B朗读设计:应读出唐雎大义凛然的形象,唐雎与秦王针锋相对,在秦王的威胁下毫不屈服,重读“必怒”、“二人”、“五步”“天下”“是”等词,突出“士之怒”重大威力,表现唐雎的勇敢和谋略。
解析:分析:理解句子所包含的人物情感,思索用什么语气表达这一情感,作一提示。
点评:本题有示例可参照,所以不难。此题很新颖,目的在于提示学生在朗读时要注意读出人物的感情,阅读时要注意理解人物的感情。古文阅读,一般都只是考“阅”,不考“读”,而“读”在古文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此题的拟题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9.唐雎说:“与臣而将四矣”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案:要效法他们三人,刺杀秦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句内涵的能力。根据“专诸、聂政、要离”的描写来分析“与臣而将四矣”言外之意是什么即可。
点评:解答此题结合人物在文章中的表现来回答。
10.解释句中划线词语。
请广于君 非若是也
秦王色挠 寡人谕矣
答案:扩充|这样|屈服|明白(懂得)
解析:分析: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点评: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11.翻译: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答案:但是安陵国靠(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存活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注意“徒”“以”的意思。
点评:本题不难,此句简短,易于翻译。翻译文言句子,是学习古文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翻译文言句子,先把句子中的字语解释好,然后疏通句子的意思(方法是,调整语序,增删文字,检查字词义是否符合句意),最后查找有没有漏译。
12.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哪句?
答案: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抓住提示性词语“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可以看出秦王假易实夺,然后从原文中寻找,确定为“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点评:抓住关键性句子来理解本题。
13.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哪句?
答案: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解析:分析:“不易地”是结果,“受地于先王而守之”是“不易”的理由
点评:抓住关键性句子来理解本题。
1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故不错意也 错意:
轻寡人与 与:
答案:置意|通“欤”,吗
解析:分析:此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通假字的把握。(1)错通“措”,错意:置意。(2)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吗”。
点评: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此题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翻译:
请广于君 翻译:
答案: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解析:分析:(1)注意以下得分点的翻译,“虽”古今异义词意为“即使”,“直” 意为“只,仅仅”。(2)注意以下得分点的翻译,“广”词类活用现象,形容词作动词,意为“扩充”;注意“于君”是特殊句式中的状语后置。
点评:翻译是为了准确的理解文意,对朗读背诵也有一定的帮助。翻译句子,先理解大意,再抓关键字语,最后疏通句子。翻译要做到准确、通顺,完整。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①请广于君____________ ②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
③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____________ ④寡人谕矣 ____________
答案:扩充|只,仅仅|平民 |明白,懂得y
解析:分析:文言文词语,平时有应多识记积累。注意①句的“广”是形容词作动词,“扩充”的意思;③句的“布衣”是古今异义词,释为“平民”。
点评: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此题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17.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激烈斗争。在和秦王较量的第一回合,唐雎重申安陵君的“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断然拒绝秦王的“易地”。第二回合,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 ______________”,列举了专诸刺王僚、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个“士”的事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随即,以“ ________________”的实际行动,震慑秦王,不辱使命。
答案:天子之怒|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挺剑而起。
解析:分析:要掌握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的几个回合的较量。所填写词语要按情节的先后进行,不能颠倒。注意引号处引用原文填空。
点评:补全原文。
18.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①
②
答案:墨子 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晏子 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③诸葛亮 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解析:分析:“不辱使命”,指在外交上没有辜负使命维护了国家利益。“历史上”可以是古代的,可以是现代的,比如现代史上建国初期在“万隆会议”上周总理不辱使命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点评:开放性试题,围绕要点。
19.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虽 千 里 不 敢 易 也
②公 亦 尝 闻 天 子 之 怒 乎
答案:虽千里/不敢易也|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或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解析:分析: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谓---宾”,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用法,这里就是句与句之间的断句,主要弄清楚句子的意思就可以了。
点评:文言句读常识既考查了学生的文言常识的知识掌握,又考查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很大帮助。
2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B.①徒以有先生也 ②以头抢地尔
C.①此庸夫之怒也 ②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①轻寡人与 ②尔安敢轻吾射
答案:D
解析:分析:A使:出使,派;B以:因为,用;C之:的,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义。D轻都是轻视的意思
点评:对于常用实词虚词要多积累多记忆。
21. 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国家如何才能真正摆脱强国给予的屈辱?
答案:示例:增强综合国力|众志成城,抵御外侮
解析:分析: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能让国家富强,摆脱屈辱即可。
点评: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22. 划线字注音:
唐雎___________ 韩傀___________ 免冠徒跣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jū|gūi|guān|xi n
解析:分析:汉字写拼音,注意声母韵母声调,注意“j q c ”,“n l ”的区别。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23.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以头抢地___________ 彗星袭月___________天下缟素___________寡人谕矣___________
答案:qiāng|xí|g o|yù
解析:分析:汉字写拼音,注意声母韵母声调,注意“j q c ”,“n l ”的区别。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24.阅读理解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1)选择译文正确的一项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A.以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放在心里。
B.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C.认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注意他。
D.拿安陵君当作忠厚的人,这是不打他主意的缘故。
答案:B
解析:分析: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这里注意关键词“错”是通假字,通“措”。
点评: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
(2).划线字注音:
唐雎________ 怫然________ 韩傀________ 色挠________
答案:jū|fú|guī|náo|jìn
解析:分析:汉字写拼音,注意声母韵母声调,注意“j q c ”,“n l ”的区别。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25. 阅读理解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品读文段:说一说,秦王说:“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时,他是什么语气?这句话又有什么言外之意?
我的品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气势汹汹的语气,言外之意是:如果你不答应,我将会发怒,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解析:分析:秦王的骗局被揭穿,炫耀武力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进一步用战争进行恫吓,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所以此时是“气势汹汹的语气”,言外之意是:如果你不答应,我将会发怒,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点评:解答此题根据人物在文中的表现来分析。
(2).分析形象:结合这两段文字,谈一谈唐雎和秦王这两个人物形象。
我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秦王骄横狂妄,外强中干;唐雎不卑不亢,机智勇敢
解析:分析: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秦王骄横狂妄,外强中干;唐雎不卑不亢,机智勇敢。(从人物语言去分析)。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人物现行举止来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8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