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竹》同步训练
一、基础题
1.给划线的字注音。
遂___________有画意 倏___________袅娜之姿___________
答案:suì|shū|niǎo
解析:分析:考查汉字的拼音,写拼音时要对汉字是声母韵母声调,都要有清晰的记忆,注意j q c的区别,“n l ”的区别。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2.根据拼音写汉字。
xiè ___________ shū___________ lù___________气
答案:燮|疏|露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汉字的书写能力。此题注意同音字的区别要结合词义字义来理解。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3.根据拼音写汉字
“箩”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______字母。“遍”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______旁,再查______________画。
答案:L|辶|9画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查字典能力。养成经常查字典的习惯。
点评:遇到生字词要及时查字典。
4..“甘心情愿”的“甘”字在这个词中应取第( )种释。
A.甜 B.自愿 C.使人满意
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要根据词在文章当中的语境含义来解释。
点评: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
5.解释下列词语;
眼中之竹: 。
胸中之竹: 。
答案:观察中的竹的自然形象。|酝酿中的竹的审美意象。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根据词的解释来判断词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
点评:根据语言表达的意思选填最贴切的词语。应在对词语含义掌握的基础上来判断是哪一个词语,都是出自文章当中的,比较简单。
6.你能写出一两句有关竹的诗句吗?
答案: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竹。
解析:分析:开放性试题,只要写出的句子与竹有关,不出现错字即可。
点评:根据题干要求写出相应的诗句。
7.文中说“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假设你是郑板桥,请你结合这句话对竹的描绘,说说你眼中之竹的形态?
答案:天高气爽的清秋,青青翠竹摇曳于清风翠水之中,稀疏的枝条节节挺拔笼着烟光日影,稠密的绿叶如刀似箭斗着露气风霜,依傍在秋日的江馆。
解析:分析:把这几句诗根据其中所写景色加以描绘。
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找到诗句写景的句子,描写其细节,突出画面感即可。
8.解释词语:
手中之竹: 。
落笔: 。
答案:画幅上竹的艺术形象。|运笔作画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根据词的解释来判断词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
点评:根据语言表达的意思选填最贴切的词语。应在对词语含义掌握的基础上来判断是哪一个词语,都是出自文章当中的,比较简单。
9.文章的第一句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答案:描写。创设了朦胧迷人的意境,写出了竹子的可爱,为下面作者画竹以及由此生发议论做铺垫,自然顺畅、水到渠成。
解析:分析:记叙文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根据写作内容 的不同可以辨析出来。
点评:积累辨析才记叙文表达方式。
10.翻译句子:
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具足也。
答案:或浓、或淡、或疏、或密,或长、或短、或肥、或瘦,随手取花,自然形成,它的神韵和生理自然充沛。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注意“自”是“自然”的意思。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根据文中语境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句式和语气要译出来,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11.郑板桥写过这样一段话:“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是一种( )
A.重复关系
B.永恒发展
C.绝对对立
D.辩证否定
答案:D
解析:分析:主观的情感、想象、想法等影响着、指导着,甚至决定着作家的创作,这就是 “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又由于作家的主观状态不断变化,包括最后下笔之前还在努力精益求精,结果落笔成形的“手中之竹”又不是最初的“胸中之竹”,但作品是主观、客观、艺术形式三者的巧妙统一。
点评:抓住关键句子来理解。
12.你是怎样理解“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的?
答案:要抓住“意在笔先……化机也”。即主观的情感、想象、想法等影响着、指导着,甚至决定着作家的创作,这就是 “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
解析:分析:由于作家的主观状态不断变化,包括最后下笔之前还在努力精益求精,结果落笔成形的“手中之竹”又不是最初的“胸中之竹”,但作品是主观、客观、艺术形式三者的巧妙统一。
点评:根据各部分围绕荷都写了哪些内容来概括。
13.翻译句子:
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答案:早晨常起来观察竹子。这时,烟光、日影、露气,都在疏枝密叶之间飘浮流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注意“浮”是“飘浮流动”的意思。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根据文中语境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句式和语气要译出来,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14.“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
A.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答案:D
解析:分析:作家的主观状态不断变化,包括最后下笔之前还在努力精益求精,结果落笔成形的“手中之竹”又不是最初的“胸中之竹”,但作品是主观、客观、艺术形式三者的巧妙统一。故选D。
点评:考查人的主观能动性。
15.指出句子的句式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
答案:省略句。
解析:分析:省略了主语“我”。
点评:文言文常用句式有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把字句、被字句等。
16.《竹》作者 , 人(朝代)。
答案:郑燮|清代
解析:分析: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性格落拓不羁,常放言臧否人物,慷慨笑傲,因得狂名。乾隆元年进士。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十二年,有政声,因办理赈济等事得罪富豪而罢官,归里后往返于扬州、兴化间,以卖字画为生,他善诗,工书画,且能熔于一炉,自成一格。散文亦有独特风貌。有《板桥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
17.从板桥题画的态度我们可以怎样理解本文蕴含的哲理?
答案:本文不到一百字,即写了“眼中之竹”的景,又融入了“胸中之竹”的情,从“眼中”到“手中”,谈的是画理和美学,“胸中”的意趣;则引出了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
解析:分析:画竹郑板桥能够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这一番精辟的论述言简意赅地道出了艺术创作的规律。
点评:本文是借写竹道出了艺术创作的规律。
18.指出句子的句式。
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答案:倒装句
解析:分析::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正确的顺序疏枝密叶之间皆浮动着烟光、日影、露气。
点评:文言文常用句式有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把字句、被字句等。
19.翻译句子
独画云乎哉
答案:唯独画画是这样的吗?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注意“独”是古今异义,古义是“ 只,仅”的意思。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根据文中语境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句式和语气要译出来,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20.解释下列加粗字:
独画云乎哉______________ 自尔______________
答案:仅,只;|自然。
解析:解释文言实词,很多都是直译,就是用这个字用组词,注意此题中“独”在古文中的意思“仅,只”,与现在的意思不同。
点评: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考试时要根据句意判断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21.指出句子的句式
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答案:判断句
解析:分析:(……者,……也是表判断的标志)。
点评:文言文常用句式有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把字句、被字句等。
22.翻译句子:
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
答案:意念产生于下笔之前,这是创作的规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注意“意”“ 意念”的意思。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根据文中语境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句式和语气要译出来,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23.翻译句子:
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
答案:意趣在方法之外,是自然形成的精妙境界。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注意“法”“ 方法”的意思。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根据文中语境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句式和语气要译出来,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二、阅读题
24.课内阅读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技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具足也。藐兹后学,何敢妄拟前贤?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家、________人
答案:《郑板桥集》;|郑燮;|板桥;|清朝;|书画家;|诗人
解析:本题文学常识的填空要按课本注释的内容来填空,每个字都不能写错。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关键在学习中强加记忆。文学常识记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
(2)解释加粗的字
浮动______________ 遂有画意______________ 倏______________
答案:漂浮流动|就|迅速
解析:解释文言实词,很多都是直译,就是用这个字用组词,然后注意句子要通顺。
点评: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考试时要根据句意判断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25.课外阅读
清 郑燮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看看你对中国画了解多少?
“四君子”是指中国画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郑板桥以写画最为著名,名句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身原在破岩中。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笔墨|纸|砚|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课外知识的了解,平时多积累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丰富自己。
点评:考查对课外知识的积累记忆。
(2)《竹石》是一首 诗。
答案:题画
解析:分析:这是一首是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作者咏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写,而是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作者以物喻人,实写竹子,赞颂的却是人。
点评:体会题画诗的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