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必会成语辨析运用典型考点(句子) 模拟练 2025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备考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本必会成语辨析运用典型考点(句子) 模拟练 2025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备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3 14:0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本必会成语辨析运用典型考点(句子) 模拟练
2025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备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春天,嘉陵江水晶莹地涌动,岸边绿草如茵,繁花似锦,蜂飞蝶舞,一派栩栩如生的景象。
B.任何工作的过程都是充满艰辛的,抵达目的所需要的,除了激情,还有任劳任怨,默默耕耘。
C.上海某电梯集团的潘阿锁一头扎进电梯研发之中,对技术精益求精,终于成长为真正的工匠。
D.人工智能时代,新职业新岗位将如雨后春笋,为更多的人搭建更多的人生出彩的舞台。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
B.2025年农历蛇年春晚为海内外华人奉上一台高谈阔论的春节文化盛宴。
C.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
D.近日,国务院大督查第二批核查问责不作为情况又公之于众,不断加大的问责力度让为官不为者如坐针毡,推动了工作的真落实,让群众真正受益。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不恰当的一组是( )
A.前来参加“十运会”的运动员们赞叹道:“南京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是人间的又一天堂。”
B.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
C.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地挺了过来。
D.不论什么时候,她都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娓娓道来,不拉架子而棱角自见,不事喧哗而锋芒难避。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相比夏天的烈日炎炎,虫鸣声如雷贯耳,人们更喜欢春天的生机勃勃,鸟语花香。
B.王家是名门望族,几百年来赫赫扬扬,人才辈出。
C.小高是一个只喜欢高谈阔论,哗众取宠,却不能脚踏实地的人。
D.这份报告对目前错综繁复的国际形势作了深刻的分析,使大家顿开茅塞。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
B.新春联欢会上,老师和同学们载歌载舞,共享天伦之乐。
C.奋勇争先的中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为国争光,彰显了青年一代的昂扬向上、自信阳光。
D.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真正强大的并不是技战术水平,而是那颗永不言败、一往无前的强大的心。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
B.新成立的班委会在工作中相互协作,吹毛求疵,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C.张老师的语文课总是引人入胜,他把一篇篇看似枯燥的文章讲得栩栩如生,同学们都沉浸其中。
D.他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既想报北京大学,又想报清华大学,总是犹豫不决。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演讲时,口若悬河。妙语连珠,令听众叹为观止。
B.这位老中医医术精湛,妙手回春,拯救了许多濒危的生命。
C.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D.这篇文章在构思布局上别具匠心,不同凡响。
8.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科研人员兀兀穷年,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只为能在相关领域取得突破,提升国家科技水平。
B.张老板乐善好施,帮助很多贫困学子完成学业,绝不是为富不仁之人。
C.面对责任,我们不应选择李代桃僵,应该勇敢承担,这样才能不断成长。
D.他向来行事磊落,对于那些毫无根据的诋毁,只觉得可笑至极,根本不屑置辩。
9.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在演讲时目空一切、侃侃而谈,深深地吸引了听众,赢得了阵阵掌声。
B.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C.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文化产业绘声绘色,显示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D.春节期间,当越来越多的人忙于抢红包并乐此不疲时,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变成了“我看着你,你却在抢红包”。
10.小鲁分享了自己阅读名著的感悟,其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络绎不绝的苦难没有让从小失去父母、受尽屈辱的简 爱变得卑躬居膝,反而铸就了她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强烈的自尊心。
B.《水浒传》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纸上,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情节精彩纷呈,让人手不释卷。
C.吴敬梓在嬉笑怒骂之间,极尽讽刺之能事,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D.艾青,以一种深沉的爱,凝视着这片饱经风霜的土地,用笔墨记录下时代的烙印,抒发着对家国天下的深情厚谊。
1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让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需要品读相关经典文献,浮光掠影不行,浅尝辄止不行,需要系统品读,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B.春晚舞台上,戏曲表演艺术家技艺精湛,将人物形象表现得入木三分,唱念做打尽显行家功夫,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C.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预告片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刻画。
D.旧城改造中,一间间棚屋在推土机的轰鸣声摧枯拉朽,住在这里的居民终于实现了告别老房、搬进新居的愿望。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广安市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拥有栩栩如生、让人流连的自然风景。
B.面对世界各地蔓延的疫情,中国没有袖手旁观,而是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
C.广大扶贫干部创新思路,见异思迁,既扶智又扶志,千方百计为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
D.冬日阳光普照,如妙手回春,公园里游人如织,处处欢声笑语。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漂泊了半个世纪的老科学家终于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刚下飞机,他就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家乡的沧海桑田。
B.李教授讲得十分精彩,为本届“城市论坛”开了个好头,他的抛砖引玉,让本次论坛碰撞出了更多的智慧火花。
C.面对美国的制裁和威胁,伊朗安之若素,立即加强与其他大国的联系,还主动改善和邻国的关系,以打破封锁。
D.立夏以来,北部山区天气变化多端,刚才还是艳阳高照,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倾盆大雨,老百姓出行更加困难了。
1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
B.“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根深蒂固,事实上,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
C.我们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困难阻碍就停滞不前。
D.这些画里的虾之所以惟妙惟肖,是由于他深刻观察过真正的虾的生活,笔墨变化、写照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15.中午,你邀请小华到济南老字号餐馆品尝鲁菜。席间,小华对菜品赞不绝口,你写下的日记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九转大肠色泽红润,肥而不腻,小华吃得津津有味。
B.糖醋鲤鱼外酥里嫩,酸甜可口,让人垂涎欲滴。
C.服务员热情周到,络绎不绝地为我们添茶倒水。
D.大家围坐一堂,共享美食,感受着宾至如归的温暖。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伴随着体育场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中国女足3:2战胜韩国队,重夺亚洲杯冠军。
B.党员干部在开展批评时,要避免泛泛而谈,应本着对同志负责的态度说真话说实话。
C.保护黄河、治理黄河,来不得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来不得虎头蛇尾、一曝十寒。
D.从三星堆出土的诸多文物上,我们能看到古蜀先民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创造力。
17.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上课经常迟到,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B.这个建筑设计别具匠心,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C.他在舞台上的表演惟妙惟肖,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面对困难,我们不能退缩,要勇往直前,努力克服。
1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B.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征程,祖国大地万象更新。
C.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D.垃圾分类的标语在大街小巷早已司空见惯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隆冬时节,千佛山上白雪皑皑,漫山的丛林都披上了美丽的“冰花”,而往日活跃在丛林里的小动物们此刻已销声匿迹。
B.由于我市火车站广场及周边进行施工改造,部分道路出现坑洼破损,不少机动车辆经过时也颠沛流离明显。
C.政府部门结合地方历史、科技、工业等特色元素,充分利用闲置的厂房楼宇,将绵阳剑门路因地制宜地改造成具有城市特色的创意园。
D.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我们对于这些观点定然无法全部亲身实践,但可择善而从。
2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此次校园话剧表演,导演根据同学们的表演功底和性格特点来分配角色,大家各得其所,演出大获成功。
B.回到儿时居住的小院,曾经枝繁叶茂的槐树如今只剩干枯的树干,这凋零的景象不禁使我触目伤怀。
C.绵阳2 200多年的建城史中,涌现了无数英雄儿女,他们慷慨激昂的故事激励我们不惧艰险,奋勇前行。
D.春寒料峭的街头,卖早点的商贩穿着厚厚的棉衣,不时跺着脚,缩着脖子张望,盼望着能多来几位顾客。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A B D A C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D D C A A C B C
1.A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等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这里用来形容春天真实的自然景象,使用对象不当;
B.任劳任怨:意思是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用来形容面对艰苦工作时应有的态度,使用恰当;
C.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用来形容潘阿锁对电梯研发技术不断追求进步,使用恰当;
D.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用于形容人工智能时代新职业新岗位不断出现,使用恰当;
故选A。
2.B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味同嚼蜡:味道像嚼蜡一样。形容说话或文章枯燥乏味。句中说书经过提炼后如同水经蒸馏,变得枯燥无味,使用恰当;
B.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春晚是为海内外华人奉上的文化盛宴,是积极正面的,用“高谈阔论”来形容,褒贬误用;
C.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句中说做学问如果只是表面看看,不深入,就会中无成见,随波逐流,使用恰当;
D.如坐针毡:好像坐在插了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宁,坐立不安。句中形容加大问责力度让为官不为者坐立不安,使用恰当;
故选B。
3.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使用。
A.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在此形容南京景色优美;使用正确;
B.行将就木: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比喻人临近死亡。在此指的是他即将去世的时候,符合语境;
C.无可指摘:指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形容完美无缺。在此指的奥林匹克主义完美地经受住了考验;符合语境;
D.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用于表现自己对他人的感受。在此指的她给别人的感受,使用对象不当;
故选D。
4.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如雷贯耳: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名声很大。此处用来形容虫鸣声,属于使用对象错误,应改为“震耳欲聋”等形容声音大的词语;
B.赫赫扬扬:形容声名显赫。此处用来形容王家作为名门望族,几百年来声名显赫,人才辈出,使用恰当;
C.哗众取宠:指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此处用来形容小高只喜欢高谈阔论,不脚踏实地,使用恰当。
D.顿开茅塞:形容忽然理解、领会。此处是说报告让大家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有了深刻理解,使用恰当;
故选A。
5.B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熠熠生辉:光彩闪耀的样子。句中形容光芒,使用正确;
B.天伦之乐: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老师和同学并非亲属关系,不能用“天伦之乐”来形容他们在一起的欢乐时光,用错对象;
C.奋勇争先:意思是鼓起勇气,冲在最前面。句中形容中国体育健儿赛场上的状态,使用正确;
D.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句中形容赛场各种情况变化多而快,使用正确;
故选B。
6.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不能形容面对美食的感觉,用错对象;
B.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含贬义。不能用于形容班委会工作认真协作,褒贬误用;
C.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不能用来形容老师讲课,用错对象;
D.犹豫不决:指拿不定主意。符合他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不知如何选择的语境;
故选D。
7.A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一般用于形容看到的事物、表演、景观等,而这里是听众听演讲,“叹为观止”不能用于听觉方面,使用对象错误;
B.妙手回春:意思是医生医术高超,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用来形容老中医医术精湛,拯救濒危生命,使用恰当;
C.群蚁排衙:指整齐地排列着。用来形容本子上密密麻麻、排列整齐的小楷,使用恰当;
D.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用来形容文章构思布局巧妙,使用恰当;
故选A。
8.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
A.“兀兀穷年”指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穷年”体现科研员一年到头勤奋努力,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为富不仁”指剥削者为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心肠。“为富不仁”与张老板“乐善好施”的行为相反,说明他不是那种不仁之人,用词合理。
C.“李代桃僵”原指兄弟间互相帮助,后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此处想表达的是逃避责任,使用“李代桃僵”不符合语境,应是“推诿责任”等表述更为合适,该词使用错误。
D.“不屑置辩”意思是认为不值得分辩,在此指的是他认为那些毫无根据的诋毁不值得分辩。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C。
9.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目空一切:形容人高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这是一个贬义词,而句子中描述的是演讲者吸引了听众并赢得掌声,望文生义;
B.叹为观止:赞叹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是一个褒义词。句子中描述的是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不断翻新,是贬义的语境,褒贬失当;
C.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句子中描述的是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绘声绘色”的语义不符,使用不恰当;
D.乐此不疲: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不觉得疲倦。句子中用来描述人们忙于抢红包并沉浸其中的情景,使用恰当;
故选D。
10.A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熟语。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基础,积累成语的意思,注意区分成语的常见错误用法,如张冠李戴、褒贬误用等;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联系语境作答,看成语在句中是否合适。
A.有误,“络绎不绝”意思是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一般用来形容人、车、马、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不能用来修饰“苦难”,使用对象错误;
B.正确,“手不释卷”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这里说《水浒传》情节吸引人让人舍不得放下书,使用恰当;
C.正确,“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用来形容吴敬梓的讽刺技艺高超,达到很高境界,使用正确;
D.正确,“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用“饱经风霜”来修饰土地,形象地写出土地经历了很多磨难,使用合理;
故选A。
11.A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这里说让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不能只留下不深刻的印象,需要系统品读,使用“浮光掠影”恰当;
B.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而句中是说戏曲表演艺术家将人物形象表现得好,“入木三分”不能用来形容人物形象的表现,使用对象错误,应改为“栩栩如生”等;
C.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不能用来形容故事情节,使用对象有误,可改为“跌宕起伏”;
D.摧枯拉朽:指摧毁枯草、折断朽木,形容力量强大,能够轻而易举地摧毁腐朽、衰败的事物。用来形容推土机推倒棚屋不恰当,可改为“轰然倒塌”等;
故选A。
12.B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栩栩如生: 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该词主要用于形容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不能用来形容自然风景,此处使用对象错误;
B.袖手旁观:意思是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在全球疫情蔓延时,中国积极行动,与其他国家分享抗疫经验,没有置身事外,该词使用恰当;
C.见异思迁:指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这是一个贬义词,而句中表达的是扶贫干部积极创新思路为贫困户解决问题,用“见异思迁”不符合语境,此处褒贬误用;
D.妙手回春:意思是医生医术高超,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句中用来形容冬日阳光,使用对象错误;
故选B。
13.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沧海桑田:指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这里形容老科学家想看的是家乡的环境,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B.抛砖引玉:比喻自己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是谦词。此处用来形容李教授精彩的发言,使用对象错误;
C.安之若素:(遇到不好的情况或异常情况)毫不在意,跟平常一样对待。美国的制裁和威胁对于伊朗来说是一种敌对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伊朗沉着镇定,不慌不乱,而不是毫不在意,故用“泰然自若”更合适;
D.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句中形容北部山区天气状况,使用正确;
故选D。
14.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语句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石刻狮子以人的“交头接耳”行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石刻狮子的不同姿态,成语使用恰当;
B.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思想观念、习惯、制度等深入人的内心,难以改变。用来形容“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人们头脑中形成很久且难以改变,使用恰当;
C.停滞不前:形容不继续前进,停留不动,符合语境中强调不能因小困难就停止前进的意思,使用恰当。
D.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不用于绘画,适用对象错误,使用错误;
故选D。
15.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津津有味:形容趣味浓厚或吃得很有滋味的样子。句中说小华吃九转大肠吃得很有滋味,使用“津津有味”恰当;
B.垂涎欲滴:意思是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非常馋想吃的样子。用来形容糖醋鲤鱼让人看了就很想吃,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C.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这里用来形容服务员为“我们”添茶倒水,用错对象,应改为“热情周到”或“有条不紊”等;
D.宾至如归:指客人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该句说大家在餐馆里感受到了像在家一样的温暖,使用“宾至如归”恰当;
故选C。
16.A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振聋发聩:形容言论或声音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能够唤醒麻木或糊涂的人,强调的是对人的思想产生的震撼效果,而非单纯形容声音大。这句话中,用来形容欢呼声不合适,应改为“震耳欲聋”。
B.泛泛而谈:意思是肤浅地讲出看法,不深入、不具体。这句话使用恰当,准确地表达了党员干部开展批评时不应浮于表面,而要切实说实话的要求。
C. 一曝十寒:意思是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使用恰当。它形象地强调了保护和治理黄河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D.天马行空:多用来形容诗文、书法、言行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也形容思想奔放,任意驰骋。这句话中,使用恰当,生动地表现出古蜀先民想象力的丰富和不受束缚,如同天马在空中飞行一样自由奔放。
故选A。
17.A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不可救药: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是贬义词。句中用来形容上课经常迟到且多次批评不改的情况,语义过重,使用不恰当;
B.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句中用于形容建筑设计独特,使用恰当;
C.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传神。句中形容舞台表演逼真,使用恰当;
D.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句中鼓励面对困难勇敢向前,使用恰当;
故选A。
18.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排山倒海:意思是推开高山,翻倒大海 ,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用在形容会场上掌声的热烈程度,表现出掌声的响亮和气势,使用恰当;
B.万象更新: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用来描述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征程后,祖国大地呈现出崭新、蓬勃的气象,使用正确;
C.“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而该句中描述的是真实的青山绿水,并非艺术形象,不能用“栩栩如生”来形容,使用错误;
D.“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大街上到处都能看到垃圾分类的标语,用“司空见惯”来表示这种现象很常见,使用合理;
故选C。
19.B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此处来形容小动物们在冬天因为天气寒冷而隐藏起来,形象地表现出小动物们在冬季的生活状态,使用恰当;
B.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一般用于形容人的生活状态,此处用来形容机动车辆经过坑洼破损的道路时颠簸明显,使用对象错误,使用不恰当;
C.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此处指政府部门根据绵阳剑门路的具体情况,结合当地特色元素对其进行改造,准确地体现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改造的意思,使用恰当;
D.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此处用来表明对于众多观点要选择好的去遵循,表达了正确对待各种观点的态度,使用恰当;
故选B。
20.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各得其所”意思是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在句中表示导演根据同学们的情况分配角色,让大家都能在话剧中找到合适的位置,使用恰当;
B.“触目伤怀”指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句中描述回到儿时小院,看到曾经繁茂的槐树如今只剩干枯树干,这种凋零景象让人内心伤感,该词使用恰当;
C.“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一般用来形容人说话时的情绪状态等,不能直接修饰“故事” ,使用不恰当;
D.“春寒料峭”形容初春的寒冷。句中用来形容春天街头还有寒意,商贩穿着厚棉衣的情景,使用恰当;
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