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综合应用题典型考点 预测练
2025年中考化学三轮复习备考
1.水是人类生命活动和生产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对水质检测、水的净化、水的组成、水的变化进行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实验检测水质
【查阅资料】I.水的检测指标包括色度、浑浊度、气味、硬度、肉眼可见物等。检测方法包括看、闻、尝、品、查,更详细的指标需要通过精密的仪器测定。
II.同学们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国家有关水的硬度的标准为:
类别 极软水 软水 中硬水 硬水 高硬水
以浓度计 0~75 75~150 150~300 300~450 450~700
(1)同学们取少量河水,用便携式水硬度检测仪测得河水的硬度为,说明该河水属于 。
任务二:净化水
【河水的净化】河水转化为自来水需要经过一系列步骤,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2)在自来水净化中,常用明矾作混凝剂,其作用是使悬浮杂质从水中 (填“吸附”“沉降”“过滤”“蒸馏”)出来。自来水厂常用次氯酸()做消毒剂,该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如图为常见的家庭全屋净水方案。
(3)前置过滤器可以过滤 (选填“可溶”或“不溶”)性杂质。实验室进行此操作需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
(4)中央净水机中有中空纤维和一种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的物质,这种物质是 (填物质名称)。
任务三:净化水探究“水的组成”。
(5)图甲实验,点燃氢气前应先 。
(6)按图乙进行电解水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电一段时间后,a、b、c管中剩余液面的高低顺序为 (由商到低排列)。
(7)关于上述两个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图甲实验利用“合成”的思想证明水的组成
B.图乙a管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烧的更旺
C.两实验均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任务四:水——化学变化的参与者。
水能与生石灰反应,这一性质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8)写出水与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9)列举一条该反应的用途 。
2.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国科学家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原理,研制出类叶绿素结果的“串联催化体系”,可以在太阳光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水,再联合制,如题图所示。
(1)乙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到0.1%)
(2)反应1、2使用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 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3)反应1的能量转化形式中存在光能转化为 能,产生的的体积比约为 。
(4)若反应1中生成的参与到反应2:,则生成出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5)理论上,每生成,至少需要补充水的质量是 g。
3.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人们可以从海水中获取很多物质,向海发展、向海图强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活动一:海水淡化
(1)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方法。明矾可以使悬浮的杂质从水中 (填字母,下同)出来, 可以使海水变为淡水。
a.过滤 b.吸附 c.沉降 d.蒸馏
活动二:海水制镁
(2)金属镁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如图所示。
①所加石灰乳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海水中含有氯化镁,步骤Ⅰ和Ⅱ的目的是什么?
活动三:粗盐提纯
(3)利用海水可得到精盐。下图是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粗盐水中含有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
①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②写出一个有沉淀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分析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的目的 。
活动四:海水制碱
(4)用海水制得的“碱”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向盛有该“碱”样品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请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4.某品牌胃药说明书部分信息如图1所示,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镁。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该药片中碳酸镁的含量,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
(1)将药片嚼碎后服用,能更好发挥药效的原因是 。
(2)装置B的作用是 。
(3)反应停止后装置C中质量增加,试计算该抗酸药片中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
(4)患有胃溃疡(胃壁穿孔)的病人胃酸过多时,不宜服用含碳酸盐的抗酸药,其原因是 。
5.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应予以合理开发及综合利用,我国规划确立了“蓝色经济”发展战略。
Ⅰ.海水淡化
膜分离法利用薄膜的选择透过性实现海水淡化。新技术研发提出,给石墨烯“打上”许多特定大小的孔,制成单层纳米孔二维薄膜可进行海水淡化。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1)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许 (填微粒符号)通过。
(2)石墨烯、金刚石和都属于碳单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都由碳元素组成 B.都由碳原子构成 C.物理性质相似
Ⅱ.深海固碳
(3)海水吸收大量,图2为北太平洋不同深度海水中二氧化碳分压(含量的一种表示方法),请分析在水深范围内,随海水深度增加而增大的原因是 。
Ⅲ.海水制“盐”
(4),溶解度约为。该温度下,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样品,溶解时加入水的合适的量约为 (填“10”、“25”或“50”),理由是 。
Ⅳ.海水制“碱”
(5)“侯氏制碱法”以食盐、氨气、二氧化碳等为原料先制得,进而生产出纯碱。其生产过程包括以下几步反应:
a.
b.
c.
反应b得到的中往往会含有少量的,但这并不会影响最终制得的的纯度,原因是 。
(6)碳酸钠溶液和石灰乳反应是工业制烧碱的方法之一。该法制得的烧碱中混有少量,可用如下方法测定其中的含量,实验步骤为:称取工业烧碱,配制成溶液,先加入过量溶液除,再加入滴酚酞试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该盐酸密度近似等于在该过程中不与盐酸反应)
①加入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计算该烧碱样品中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6.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1)同学用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做中和反应实验时,用温度传感器和传感器测得溶液的温度和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该实验操作对应 (选“图甲”或“图乙”)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 (选“放出”或吸收)热量;在A点处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并描述A到C处出现的现象 。
(2)如图是某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要把这种浓盐酸稀释为的盐酸,需要水的质量为 g。
盐酸 分子式: 相对分子质量:36.5 密度: 的质量分数:
(3)铁生锈后,实验室一般用稀盐酸除铁锈,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稀硫酸和稀盐酸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 。
(4)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请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7.某小组利用大理石与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时发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但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始终未变浑浊。为探明原因进行如图实验:
(1)实验一:检查装置气密性
①弹簧夹夹紧乳胶导管,观察到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此装置能否起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效果,说明理由: 。
(2)实验二:检查盐酸对实验的影响
【查阅资料】
盐酸由HCl气体溶解在水中形成
浓盐酸会挥发出HCl气体,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
在等量的大理石(颗粒大小相同)中同时注入等量的浓盐酸和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同时分别通入等量的蒸馏水中,用pH传感器采集蒸馏水中数据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写出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图中表示浓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曲线是 (填“a”或“b”)。
②解释曲线b比曲线a下降快的主要原因 。
(3)结论与反思
①澄清石灰水始终未变浑浊的原因可能是 。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用稀盐酸而不用浓盐酸的理由是 。
(4)实验三:U形管在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
实验1:探究分子的性质 实验2:验证氧化钙的性质 实验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
①实验1: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②实验2: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实验3:为了达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要求,在不加其他仪器的条件下对该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
参考答案
1.(1)硬水
(2) 沉降 +1
(3) 不溶 引流(或引流,防止液体洒出等)
(4)活性炭
(5)检验氢气的纯度
(6) c、b、a
(7)BC
(8)
(9)作食品干燥剂(合理即可)
(1)取少量河水,用便携式水硬度检测仪测得河水的硬度为311.2mg/L,介于300-450mg/L之间,说明该河水属于硬水;
(2)在自来水净化中,常用明矾作混凝剂,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故其作用是使悬浮杂质从水中沉降出来;
次氯酸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1;
(3)前置过滤器可以实现固液分离,过滤不溶性杂质;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4)中央净水机中有中空纤维和一种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的物质,这种物质是活性炭,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5)氢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图甲实验,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6)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a管与负极相连,产生的是氢气,b管与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故a管中液面低于b管,由于生成了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故c中液面上升,故剩余液面的高低顺序为:c、b、a;
(7)A、图甲实验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可得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是利用“合成”的思想证明水的组成,不符合题意;
B、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乙a管的气体为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符合题意;
C、图甲实验中,氢气燃烧生成水,图乙实验中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故选BC;
(8)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作食品干燥剂。
2.(1)14.3%
(2)质量
(3) 化学 2:1
(4)设生成乙烯的质量为x
x=42g
答:则生成的质量为42g。
(5)36
(1)乙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反应1、2使用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3)反应1是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能量转化形式中存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的的体积比约为2:1;
(4)见答案;
(5)设每生成,需要氢气的质量为y,生成水的质量为z
y=12,z=72g
分解生成氢气需要水的质量为a
a=108g
至少需要补充水的质量是108g-72g=36g。
3.(1) c d
(2) 混合物 提纯氯化镁
(3) 引流 ///Ba(OH)2+Na2CO3=BaCO3↓+2NaOH/ 除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4)解:设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答: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1)明矾溶于水形成具有吸附固体小颗粒的胶状物,可以使悬浮的杂质从水中沉降出来,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可以使海水变为淡水;故答案为:c;d;
(2)①石灰乳是氢氧化钙的悬浊液,属于混合物;
②海水中含有氯化镁,但海水中,氯化镁的浓度低、杂质多,步骤Ⅰ和Ⅱ的目的是提纯和富集氯化镁;
(3)①操作a是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的方法,即过滤,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②根据流程图可知,有沉淀产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氢氧化钡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化学方程式为;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OH)2+Na2CO3=BaCO3↓+2NaOH;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③滤液中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4)见答案。
4.(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除去中混有的水蒸气
(3)解:设抗酸药中碳酸镁的质量为x
则该抗酸药中碳酸镁的含量为
答:该抗酸药中碳酸镁的含量为。
(4)碳酸盐与胃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胃内压强增大,可能会加重胃壁穿孔(合理即可)
(1)将药片嚼碎,可使药品颗粒变小,与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的接触面积增大,能加快反应速率,让反应进行得更充分,从而更好地发挥药效。
(2)装置 A 中碳酸镁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从溶液中逸出会带出水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装置 B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防止水蒸气对后续测量二氧化碳质量产生干扰。
(3)装置 A 中MgCO3与稀盐酸发生的反应是,装置 C 中NaOH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增重3.3g,即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3.3g,据此计算,见答案。
(4)碳酸盐(如碳酸镁)与胃酸(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对于患胃溃疡(胃壁穿孔)的病人,胃内产生过多二氧化碳气体会使胃内压强增大,可能导致胃壁穿孔情况加重。
5.(1)
(2)A
(3)海水深度增加,压强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4) 25 时溶解度约为,实验中称取9g粗盐,加入约25mL水既可使粗盐中的氯化钠充分溶解,又不会因加水过多而影响后续蒸发操作的效率
(5)受热易分解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氨气、二氧化碳是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
(6) 解:设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则该烧碱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烧碱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88%。
(1)由图1可知,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许水分子通过,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水分子表示为;
(2)A、石墨烯、金刚石和都由碳元素组成,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石墨烯、金刚石都由碳原子构成,由分子构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石墨烯、金刚石和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不相似,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在水深范围内,随海水深度增加而增大的原因是:海水深度增加,压强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4),溶解度约为,该温度下,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样品,则溶解时加入水的合适的量约为,理由是时溶解度约为,实验中称取9g粗盐,加入约25mL水既可使粗盐中的氯化钠充分溶解,又不会因加水过多而影响后续蒸发操作的效率;
(5)反应b得到的中往往会含有少量的,但这并不会影响最终制得的的纯度,原因是受热易分解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氨气、二氧化碳是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
(6)①加入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②计算过程见答案。
6.(1) 图乙 放出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47.6
(3) 氢离子/H+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g+10g-10.67g=0.33g
解:设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x=75%
答: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1)由图可知,一开始pH大于7,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减小至小于7,故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故该实验操作对应图乙;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图可知,随着反应为进行,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
A点pH大于7,此时溶液显碱性,无色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B点时,pH=7,溶液显中性,B-C点pH小于7,溶液显酸性,无色酚酞试液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均不变色,故A到C处出现的现象: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解: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x=47.6g;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稀硫酸和稀盐酸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离子;
(4)见答案。
7.(1) 液体沿长颈漏斗回流或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不能,无法使固体与液体完全分离
(2) b 盐酸有挥发性,浓度越大,挥发出更多的HCl气体溶于水后溶液酸性越强
(3) 挥发出的HCl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了化学反应或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 以防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
(4) 分子在不断运动 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 把大理石和隔板移到U形管右边
(1)①弹簧夹夹紧乳胶导管,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使装置内压强增大,观察到液体沿长颈漏斗回流或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此装置不能起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效果,此装置中无法使固体与液体完全分离;
(2)①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导致产生的气体中混有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图中表示浓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曲线是b,是因为浓盐酸挥发性比稀盐酸强,挥发出的氯化氢单位时间内比稀盐酸多,溶于水形成的溶液酸性更强,pH更小;
②曲线b比曲线a下降快的主要原因盐酸有挥发性,浓度越大,挥发出更多的HCl气体溶于水后溶液酸性越强,pH更小;
(3)①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优先反应生成氯化钙与水,故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用稀盐酸而不用浓盐酸的理由是防止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使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
(4)①实验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则可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从左到右变蓝,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②实验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热,使锥形瓶内密闭的气体受热膨胀,从而导致U形管内左边液面下降,故观察到的现象是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实验3:为了达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要求,装置的改进措施是将把大理石和隔板移到U形管右边,当打开弹簧夹时,长颈漏斗内的液体在进入U形管内,使管内液面上升到多孔隔板以上,与固体试剂接触,开始反应;当关闭弹簧夹时,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在U形管上半部分聚积,使U形管内部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回到长颈漏斗,使液面降到多孔隔板以下,使反应物相互分离,反应停止,达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要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