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常考易错检测卷-2024-2025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苏教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的数,只读一个零的是( )。
A.350605005 B.350065500 C.350605050 D.305065050
2.小芳在计算5×(○+△)时,看成了5×○+△,结果比原来要小,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减少部分的是( )。
A. B. C. D.
3.如果100粒大米按2克计算,1亿粒大米的质量约是( )吨。
A.2000000 B.200 C.20 D.2
4.每千克苹果18元,每千克梨比苹果贵2元,____________。要求妈妈买梨共花了多少元?横线上补充的条件可以是( )。
A.妈妈买了5千克梨 B.妈妈买了5千克苹果
C.每千克梨是20元 D.妈妈买的梨比苹果少5千克
5.剧场原来每天放2场舞台剧,现在每天多放2场,平均每场售票200张,每张票价50元,现在剧场每天可收入( )元。
A.20000 B.40000 C.10000 D.4000
6.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李老师准备为演出队购服装,每套衣服126元,购买28套衣服需要多少钱?下列算式中方格里的数表示的是( )。
A.2套衣服的总价是252元 B.20套衣服的总价是252元
C.2套衣服的总价是2520元 D.20套衣服的总价是2520元
7.敏敏用两根长8厘米的木条和两根长6厘米的木条钉了一个长方形框架。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为8厘米,则这条底边上的高可能是( )厘米。
A.5 B.7 C.8 D.9
8.根据下面方框中算式的规律,推测积是7007的算式是( )。
143×7=1001 143×14=2002 143×21=3003 143×28=4004
A.143×59 B.143×49 C.143×42 D.143×35
二、填空题
9.一千八百二十六万五千三百写作( ),这是一个( )位数,把它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是( )万。
10.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
11.在括号填“>”“<”或“=”。
5608000( )50608000 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角的和( )90°
100个1000万( )1亿 78×99+78( )78×100
12.下图是一个公园的平面图。
(1)用数对表示各场所的位置:熊猫馆是( ),百鸟林是( ),水族宫是( ),猴山是( )。
(2)象山的位置在水族宫的正西两格,象山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13.一个三位数,在前面写1,所得的四位数是原数的6倍。原来的三位数是( )。
14.小红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5),小红坐在第( )列第( )行;小军坐在小红的前面一个位置,小军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三、判断题
15.梯形平行的一组对边一定不相等。( )
16.下面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17.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能画两条不同的高。( )
18.490000000=49亿,里可以填0、1、2、3、4。( )
19.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
四、计算题
20.直接写出得数。
240÷80= 26×20= 43+57= 160×0= 125×8=
140×30= 65÷13= 4800÷600= 660÷33= 16×5÷16×5=
21.用竖式计算。
35×284= 480×50= 507×46=
22.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02×37 582-(157+182) (125+125+125+125)×25×8
五、解答题
23.暑假就要到了,利用假期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了解这个奇妙的大千世界。果果去书店买书,他先买了一本《夏洛的网》,用去的钱比所带钱的一半少8元,接着用剩下的钱买了一本35元的《青鸟》,果果带了多少元?
24.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开往B地,甲车每分钟行驶300米,乙车每分钟行驶250米,开出4分钟后,甲车出现故障,修理汽车用了5分钟,这时甲、乙两车相距多少米?
25.城北小学三、四年级共有学生393人,其中三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班有42人;四年级有5个班,平均每班有多少人?(先根据条件和问题填写下表,再解答)
共有( )人 三年级 ( )个班 每班( )人
四年级 ( )个班 每班( )人
26.把一些长20厘米、宽16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按下图所示的方法摆一摆,摆10层后形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7.一个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相差12厘米,若将上底扩大到原来的3倍,这个梯形就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梯形的上底是多少厘米?下底是多少厘米?
28.某地森林公园菊花展的门票价格如下。
购票人数 1~50人 51~100人 100人以上
每人票价 30元 25元 20元
四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去赏菊,一班42人,二班52人,三班34人。
(1)每班分别购票,各需要多少元?
(2)三个班合起来购票,共需要多少元?
《期末常考易错检测卷-2024-2025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苏教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D D A B D A B
1.B
【分析】多位数的读法:先分级每4位一级,从高位读起,每级读法和读个级的数读法一样,就是要在后面加个“亿”字或“万”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每级中间的0要读,几个连续的0只读一个0;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350605005读作:三亿五千零六十万五千零五
B.350065500读作:三亿五千零六万五千五百
C.350605050读作:三亿五千零六十万五千零五十
D.305065050读作:三亿零五百零六万五千零五十
只读一个零的是350065500。
故答案为:B
2.D
【分析】根据乘法分配律可知:5×(○+△)=5×○+5×△,小芳把5×(○+△)看成了5×○+△,减少了(5×△-△)。
【详解】5×△-△=4×△
A.表示减少了○+2×△。
B.表示减少了2×○+△。
C.表示减少了4×○。
D.表示减少了4×△。
能正确表示减少部分的是。
故答案为:D
3.D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00000000粒大米里有多少个100粒大米,则100000000粒大米就重多少个2克;根据“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将单位化成吨即可选择。
【详解】1亿=100000000
100000000÷100=1000000
1000000×2=2000000(克)
2000000克=2吨
所以1亿粒大米的质量约是2吨。
故答案为:D
4.A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先用18+2求出每千克梨的价格,要想知道买梨共花了多少元,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必须知道买了多少千克的梨,据此选择即可。
【详解】A.(18+2)×5=20×5=100(元),买梨共花了100元,符合题意;
B.买了5千克苹果但是不知道买了多少千克的梨,不符合题意;
C.每千克梨20元,知道单价,不知道买了多少千克梨,不符合题意;
D.买的梨比苹果少5千克,但不知道买了多少千克的苹果,不能求出买了多少千克的梨,不符合题意。
横线上补充的条件可以是妈妈买了5千克梨。
故答案为:A
5.B
【分析】原来每天放2场舞台剧,现在每天多放2场,即现在每天放4场,200乘4可以求出4场共售出多少张票,1张票50元,再用这个积乘50,即可求出每天的收入。
【详解】2+2=4(场)
200×4×50
=800×50
=40000(元)
现在剧场每天可收入40000元。
故答案为:B
6.D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据此可知,“126×20”得2520,是20套衣服的总价。
【详解】126×20=2520(元)
算式中方格里的数表示的是20套衣服的总价是2520元。
故答案为:D
7.A
【分析】把长为8厘米,宽为6厘米的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长边是8厘米,则短边为6厘米,它的高变短;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把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高会变短,即平行四边形的高小于6,5<6。
故答案为:A
8.B
【分析】观察发现整这组算式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每次增加7,根据:143×(7×1)=143×7=1001,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143×(7×2)=143×14=1001×2=2002、143×(7×3)=143×21=1001×3=3003、143×(7×4)=1001×4=4004……143×(7×7)=143×49=1001×7=7007;据此解题即可。
【详解】143×7=1001
143×14=2002
143×21=3003
143×28=4004
……
143×49=7007
根据下面方框中算式的规律,推测积是7007的算式是143×49。
故答案为:B
9. 18265300 八 1827
【分析】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整数有几个数字就是几位数;去掉万位后面的尾数,对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在数的后面写上单位“万”。
【详解】一千八百二十六万五千三百写作:18265300
18265300是一个八位数
18265300≈1827万
综上可得:一千八百二十六万五千三百写作:18265300,这是一个八位数,把它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是1827万。
10. 钝角 相等
【分析】三个角都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3个角相等,都等于60度,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11. < > > =
【分析】(1)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数位不同时,位数多的就大。数位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依次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2)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用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减去其中一个锐角,所得的差都大于90°,即剩下两个锐角的度数之和大于90°。
(3)100个1000万是10亿,再与1亿进行比较即可。
(4)根据乘法分配律a×c+b×c=(a+b)×c把78×99+78改写成78×(99+1)计算出结果,与78×100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详解】(1)5608000是七位数,50608000是八位数,七位数<八位数。所以5608000<50608000。
(2)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角的和>90°。
(3)100个1000万是10亿,10亿>1亿,所以100个1000万>1亿。
(4)78×99+78
=(99+1)×78
=100×78
=7800
78×100=7800
所以,78×99+78=78×100。
12.(1) (4,2) (2,6) (6,6) (2,3)
(2)(4,6)
【分析】(1)根据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由此即可用数对表示出它们在平面图中的位置;
(2)根据平面图上方向的辨别“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以水族宫的位置为观测点,向左移动2格就是象山的位置,即象山在第4列,第6行,据此可用数对表示出象山的位置。
【详解】(1)根据解析可知,用数对表示各场所的位置:熊猫馆是(4,2),百鸟林是(2,6),水族宫是(6,6), 猴山是(2,3)。
(2)根据解析可知,象山的位置在水族宫的正西两格,象山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6)。
13.200
【分析】由题意得,一个三位数,在前面写1,相当于加了1000。所得的四位数是原数的6倍,那么所得的数就比原数多5倍,所以原数的5倍就是1000,直接用1000除以5即可算出原来的三位数。
【详解】1000÷(6-1)
=1000÷5
=200
故原来的三位数是200。
14. 4 5 (4,4)
【分析】数对中第一个数字代表列,第二个数字代表行,小军坐在小红的前面一个位置,列不变,行减一。
【详解】小红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5),小红坐在第4列第5行;小军坐在小红的前面一个位置,小军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4)。
15.√
【分析】根据梯形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所以,除了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外,另一组对边不平行;而如果这组平行的对边长度相等,则另一组对边必然平行,也就成了平行四边形,所以,这组平行的对边长度不相等,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梯形平行的一组对边一定不相等。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6.×
【分析】沿着一条直线对折,折线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是对称轴。据此尝试画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即可判断这些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详解】
是轴对称图形。没有对称轴,不是轴对称图形。所以,这些图形不全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
17.√
【分析】平行四边形高的含义: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据此可知: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向对边作2条不同的高;进而判断即可。
【详解】如图所示,
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向对边作2条不同的高。
故答案为:√
18.×
【分析】要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就是近似数保留到亿位,要看千万位上的数字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用“≈”号连接。
改写成用“亿”做单位去掉亿位后面8个0,在数字后面添上“亿”字即可。
【详解】
490000000=49亿,说明是原数改写后是49亿,则方框里填0,4900000000=49亿,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9.√
【分析】用最小的三位数乘最小的两位数,最大的三位数乘最大的两位数,分别求出它们的积,进行解答。
【详解】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大的两位数是99,据此可计算:
100×10=1000
999×99=98901
所以积可能是四位数,也可能是五位数。
故答案为:√
20.3;520;100;0;1000;
4200;5;8;20;25
【详解】略
21.9940;24000;23322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时,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和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结果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和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结果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结果相加。如果末尾有0,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并将它们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上没有参加运算的几个0。中间有0时,这个0要参加运算。
【详解】35×284=9940 480×50=24000 507×46=23322
22.3774;243;100000
【分析】(1)仔细观察算式及数据特点可知,先把102转化为100+2,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a+b)×c=a×c+b×c将原式转化为100×37+2×37可使计算简便。
(2)仔细观察算式及数据特点可知,利用减法的性质:a-(b+c)=a-b-c=a-c-b将原式转化为582-182-157可使计算简便。
(3)仔细观察算式及数据特点可知,4个125相加可以转化为125×4,然后利用乘法交换律a×b=b×a和乘法结合律(a×b)×c=a×(b×c)将原式转化为:(125×8)×(4×25)可使计算简便。
【详解】(1)102×37
=(100+2)×37
=100×37+2×37
=3700+74
=3774
(2)582-(157+182)
=582-157-182
=582-182-157
=400-157
=243
(3)(125+125+125+125)×25×8
=(125×4)×25×8
=125×8×4×25
=(125×8)×(4×25)
=1000×100
=100000
23.54元
【分析】根据题意,剩下的钱为35元,用去的比所带钱的一半少8元,则剩下的钱比所带钱的一半多8元,用35-8即可求出所带钱的一半是多少,再乘2即可求出带了多少元。
【详解】(35-8)×2
=27×2
=54(元)
答:果果带了54元。
24.1050米
【分析】由题意可知乙车行驶了9分钟,250乘9可以求出乙车行驶的路程,而甲车行驶了4分钟,300乘4可以求出甲车行驶的路程,再用乙车的路程减甲车的路程,即为此时辆车之间的距离。
【详解】250×(5+4)
=250×9
=2250(米)
300×4=1200(米)
2250-1200=1050(米)
答:甲、乙两车相距1050米。
25.填表见详解;45人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三年级平均每班人数乘班数等于三年级人数,用三、四年级总人数减去三年级人数等于四年级人数,用四年级人数除以四年级班数即可解答。
【详解】填表如下:
共有( 393 )人 三年级 ( 4 )个班 每班( 42 )人
四年级 ( 5 )个班 每班( 45 )人
4×42=168(人)
393-168=225(人)
225÷5=45(人)
答:平均每班有45人。
26.
720厘米
【分析】一层有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个宽与2个长的和,即1个长方形的周长;两层有3个长方形,通过平移线段得到规则图形求周长,如图,周长是4个宽与4个长的和,即2个长方形的周长;三层有6个长方形,通过平移线段得到规则图形求周长,如图,周长是6个宽与6个长的和,即3个长方形的周长;据此可知,摆几层,周长就是几个长方形的周长,据此解答。
【详解】
(厘米)
答:摆10层后形成的图形的周长是720厘米。
27.上底6厘米;下底18厘米
【分析】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若将梯形上底扩大到原来的3倍,这个梯形就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说明梯形的下底是上底的3倍。差÷倍数差=小数,上底和下底相差的12厘米除以(3-1)倍,可以算出上底是几厘米,上底乘3即可算出下底是几厘米。
【详解】12÷(3-1)
=12÷2
=6(厘米)
6×3=18(厘米)
答:这个梯形的上底是6厘米,下底是18厘米。
28.(1)1260元;1300元;1020元
(2)2560元
【分析】(1)一班42人,则按照每人30元购票,用30×42即可求出一班购票需要多少元;二班52人,则按照每人25元购票,用25×52即可求出二班购票需要多少元;三班34人,则按照每人30元购票,用30×34即可求出三班购票需要多少元。
(2)先将三个班的人数相加,再根据不同购票人数的票价,用每人的票价乘总人数,即可求出三个班合起来购票,共需要多少元。
【详解】(1)一班:30×42=1260(元)
二班:25×52=1300(元)
三班:30×34=1020(元)
答:一班购票需要1260元,二班购票需要1300元,三班购票需要1020元。
(2)42+52+34
=94+34
=128(人)
128×20=2560(元)
答:三个班合起来购票,共需要2560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