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人类的形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13 14:1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教学目标
1.列举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的代表,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讲述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
3.知道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教学
重点
南方古猿;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
难点
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导入1:(材料式导入)简介《世界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分期。结合漫画(见课件)简单讲述:人是由上帝创造的,中国有女娲造人的传说。英国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发表,引起轩然大波,讽刺、谩骂声一片。达尔文提出了什么观点引起轰动,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学习了第1课 人类的形成就清楚了。
导入2:(叙述式导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法国科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约300万年前一具年轻女性遗骨化石,取名“露西”,归类为南方古猿。南方古猿的发现,对人类学家研究现代人类的起源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它告诉我们,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本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课——人类的形成。
课堂探究
框题1 人类的出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8世纪时,法国人乔治·路易·布丰认为白人是最健全的人种,是“世界的国王”,有色人种则是最退化、最低劣的人种。
请回答:
(1)世界上有哪三大人种?
(2)人种之间有优劣之分吗?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黄种、白种和黑种人。
(2)人种的形成主要受自然环境影响,人们长期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生活,不同的人种在肤色、发型、眼型、鼻型和身材等外形方面表现出一些差异,形成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不同人种的特征。人种外表的差异并不影响人的基本生理和智力的发展,人种没有优劣之分。
框题2 氏族社会
分组讨论: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有哪些相同点及不同点?
答案:相同点: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财产、分配的公有制。
不同点:①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②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时期,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③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国家产生。
续表
板书设计
当堂达标
1.南方古猿是人类的直系祖先,如果想到实地去考察南方古猿的遗址,应该去( A )
                           
A.非洲 B.美洲 C.亚洲 D.欧洲
2.在人的进化过程中,下列进化阶段的先后顺序是( A )
①早期猿人 ②晚期猿人 ③早期智人 ④晚期智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
3.导致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
A.自然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
B.进化阶段不同
C.体貌特征不同
D.生活习俗不同
4.古代希腊著名的大地女神该亚的传说,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到哪一阶段的情况( B )
A.晚期智人 B.母系氏族 C.父系氏族 D.奴隶社会
5.父系氏族社会取代母系氏族社会的主要原因是( A )
A.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B.女子主动把经济大权让给男子
C.采集和狩猎水平的提高
D.男子性别意识的复苏和提高
6.人类形成后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他们最早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生活?
答案:原始社会。群居。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工具简陋,人们必须依靠集体才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