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变写生画为装饰画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感知艺术家作品的美感特点,了解装饰画从自然形态到艺术形象的变化方法。2.能运用装饰画的创作手法(如概括、提炼、夸张,组合等)将一幅写生画变成装饰画。3.了解装饰画的装饰风格和实用性。
2学情分析
通过本课堂的学习,孩子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原本觉得绘画困难的写生画不再畏惧。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也有了一定水平的提高。
3重点难点
学习把写生画变为装饰画的表现手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营造“新家一角”,投影家中客厅,需要选择一幅画作为装饰,并强调提出需要一幅装饰画作为墙上的装饰品。
活动2【活动】欣赏与感知
感知活动:看一看写生画与装饰画,比一比不同点、美感点,想一想装饰画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认识1:什么是装饰画?(通过比较写生画与装饰画,让学生了解:装饰画里面的题材主要来源于生活的物象,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表现现实物象的基础上加以作者的想象,对写生显示形态进行艺术提炼、加工。)
认识2:为什么要将写生画变成装饰画?(变化的目的:能够突出主题、特征,能够突破自然的束缚,使之理想化,让艺术呈现多样化,更好地美化我们的生活。)
活动3【活动】观察与比较
欣赏:米尔顿、艾弗里的《有圆礼帽的静物》
竞赛:看谁能找出装饰画里的物品和真实物品在外形上的不同之处,并举例说明。(色彩舍弃暗的细节变化,用平涂色块的方法,用色要单纯明快,富于装饰性。)
通过观察写生画与装饰画,比较变化的前后,总结装饰画的基本表现方法。(如概括、提炼、夸张、组合等。)
活动4【活动】欣赏与感受
欣赏课本中的装饰画大师名作和学生装饰画习作,你最喜欢哪幅装饰画?为什么?(让学生应用装饰画的知识,从变化方法、色彩上分析画作。)
活动5【练习】创作与表现
1.跟着画家这样画:欣赏毕加索的《曼陀林和吉他》,分析画中吉他的从写生到组合的变化过程,通过老师提供的物体,运用单一的装饰画基本表现方法,把物体变为装饰画。2.小组合作:教师提供每小组一幅写生画,小组合作运用多种装饰画基本表现手法,把一幅写生画变为装饰画。
活动6【活动】展示与评价
主要以自评、互评为主。
各小组把装饰画展示出来,小组先自我介绍作品的创作方法,各小组互相投票并说出投票理由。
活动7【活动】思考与探究(拓展延伸)
同一幅写生画,我们能够利用不同的变化方法、色调以及不同的表现形式创造出不同的装饰画吗?如剪纸、衣物装饰花边等。
课件21张PPT。新居一角?我只有写生画怎样可以把写生画变成装饰画呢?想一想:第8课
变写生画为装饰画什么是装饰画?想一想:一起来比较:VS(静物)一起来比较:VS(风景)一起来比较:VS(人物)什么是装饰画?装饰画里面的题材主要来源于生活的物象
还可以在表现现实物象的基础上加以作者的想象,对写生显示形态进行艺术提炼、加工。 为什么要将写生画变成装饰画?能够突出主题、特征
能够突破自然的束缚,使之理想化
让艺术呈现多样化,更好地美化我们的生活 想一想:如何把写生画变成装饰画呢?谁能找出装饰画里的物品和真实物品的不同之处?请举例说明找一找舍弃了物体形体,明暗色彩的细部变化,
只是概括勾勒出物体的形体,色彩多作平涂。曼陀林和吉他(油画) 毕加索(西班牙)《打开的窗子》
作者:毕加索
(世界著名抽象派代表画家)下面这些物体,我们应该怎么改为“装饰画”呢?改成“线描画”,加上装饰性花纹、图案,形成一幅装饰画。请小组合作,对照老师给出的学生画,运用多种装饰画基本表现手法,设计一幅装饰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