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区初中“七校联盟”2025年春期半期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卷上作答,只交答题卷。
一、(原创)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在AI时代,学习的方式和重点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会运用和驾驭AI是在时代变革浪潮中保持竞争力并实现持续成长的关键,基于此,请完成以下与AI相关的活动任务。
任务一:AI工具助力语言鉴读
以下是AI写的一段关于“大先生 小人物”的随笔,请你探讨品鉴。
①历史长河中,杰出人物似璀璨星辰,引领时代。邓稼先为国防隐姓埋名,扎根gèn( )古荒原,凭qiè( )而不舍、鞠躬尽瘁的精神信念筑牢国防根基。闻一多潜心学术,目不窥园,面对反动势力无畏捍卫正义,不惧jié( )问。②鲁迅弃医从文,犀利笔触犹如匕首刺向敌人,在思想启蒙之路执着唤醒沉睡的民族。他们在科研、学术、思想领域凭坚毅、勇敢、智慧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灯塔,其功绩与精神永垂不朽。
大地广袤无垠,小人物亦有独特光芒,许多人却不以为然。妞儿性格直爽,为八路军战士洗衣,质朴热情犹如冬日暖阳。阿长虽是文盲,却真诚关爱鲁迅。③卖油翁倒油技艺精湛、姿态沉稳,展现平凡坚守。他们或凭善良,或用关爱,或借坚守,在平凡中彰显伟大。
当我们凝视这些杰出人物与平凡英雄,仿佛看见坚韧在科研数据中生长,善良在洗衣声里流淌,坚守在倒油姿态中定格。他们的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种,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④因为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和充满希望的重要原因。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gèn( )古 qiè( )而不舍 鞠躬尽瘁( ) jié( )问
2. 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目不窥园 B. 永垂不朽 C. 广袤无垠 D. 不以为然
3. 文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以下是AI为杰出人物所写的一句颂歌,请你仿照划线句,任选一位名人再续写一句,争取超越AI写作水平。
鲁迅——你用锋利的笔尖,把旧社会的伤疤揭开;爱迪生——你用奇幻的童话,把梦想的锦缎织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AI工具助力名著阅读
5. 阅读《骆驼祥子》,完成以下任务。
(1)在分析《骆驼祥子》时,系统自动标记了以下关键情节,请你写出情节对应的结果:
祥子第一次买车 结果:车被军阀抢走_
祥子被孙侦探敲诈 结果:①________
虎妞难产去世 结果:祥子卖车办丧事
小福子自杀 结果:②_________
(2)在使用AI工具分析《骆驼祥子》时,系统生成了“个人奋斗与社会压迫”的主题分析报告。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AI为何将这一主题作为核心主题,并举例说明祥子的“个人奋斗”如何被社会压迫摧毁。
任务三:AI工具助力语文实践
6. 综合性学习
学校准备开设“AI应用实践”课程,学生们需要通过AI学习拍摄短视频,短视频内容需围绕“我的语文生活”展开,为顺利完成视频拍摄,请完成以下任务。
(1)每个小组制作短视频时,需要提前确定好活动流程,合理分工,做好拍摄准备,请根据提示将活动流程补写完整。
确定主题内容和呈现形式→①________→②________→分享短视频,修改完善
(2)小组成员在寻找素材的过程中发现了有趣、巧妙的对联,因为拍照疏忽,没有拍到下联。上联是“口诵经典声声入耳”,请你帮同学选出与它对仗可作下联的一项( )
A. 往哲先贤犹在眼前 B. 书卷之中风光无限
C. 胸怀天下事事关心 D. 微言大义句句在心
(3)小组成员在周末搜集视频素材时找到了以下含错别字的招牌,请你纠正。
药店:咳不容缓 ________改为________
眼镜店:一明惊人 ________改为________
(4)广告是生活中常见的语言形式,有时候,简短的一句广告词,却能够直接击中人的心灵,让人对其推介的产品印象深刻。从下列两则广告中任选一则赏析其妙处。
①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某奶粉广告词
②滴此眼药水后,将眼睛转动几下,可使眼药水遍布全球。——某眼药水广告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
7. (原创)根据提示,默写对应诗句
漫步文学的幽径,诗意萦绕身旁。王维“(1)________,弹琴复长啸”(《竹里馆》),于自然间觅得心灵的静谧;李白客居洛城,夜闻悠扬笛声,勾起思乡之情,不禁感慨“(2)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岑参远赴边塞,途中偶遇入京使者,托付口信“马上相逢无纸笔,(3)________”(《逢入京使》),质朴言语饱含深情。暮春时节,韩愈目睹百花争妍,“(4)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晚春》),尽显晚春的热烈活力。行至秦淮岸边,杜牧听闻商女靡靡之音,忧虑国运,发出“商女不知亡国恨,(5)________”(《泊秦淮》)的深沉喟叹;李商隐借古讽今,感慨贾生怀才不遇,“可怜夜半虚前席,(6)________”(《贾生》),寄寓自身壮志难酬之憾。
《木兰诗》中诗人用“(7)________,________”传神的塑造出木兰跨越关山险阻的矫健英姿,又用“(8)________,________”生动刻画出木兰归家恢复红妆后精心梳妆的婉约形象,以此传达出对和平的追求与向往。
(二)古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乙】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①,犹掇②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③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④;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⑤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节选自《庄子·达生》)
【注】①承蜩(tiáo):持竿粘蝉。蜩,蝉。②掇(duō):拾取。③累丸:累叠圆形小弹丸。④锱铢(zī zhū):比喻极细微的数量。⑤厥(jué):同“橛”,木桩,树墩。
8.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陈康肃公善射/择其善者而从之 B. 但微颔之/但当涉猎
C. 康肃笑而遣之/不以万物易蜩之翼 D.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2)子巧乎!有道邪?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的作者是欧阳修,他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唐宋八大家”之一。
B. 【乙】文连用三个“累”字表明了“痀偻者”的恒心和毅力。
C. 【甲】文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陈尧咨善射,是扬;后通过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轻视并用倒油的事实,让陈尧咨恍然大悟,心悦诚服,是抑。
D. 【甲】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详写陈尧咨的射技,略写卖油翁酌油的过程。【乙】文以叙述为主,告诉我们即使自身条件不足仍可以做好一件事情。
11. 【甲】文中卖油翁的倒油技术和【乙】文中驼背老人的承蜩之技都很高超,他们都有自己的“道”。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二者“道”的不同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弄堂口的皮匠摊
陈建兴
①儿时的弄堂口都有一只皮匠摊,或靠路边,或占一角,位置固定也不挡道。弄堂里许多人不知道修鞋人姓啥叫啥,对年纪大一点的就叫他老皮匠、年纪轻一点的叫他小皮匠。在我们弄堂口的,大家都叫他老皮匠。
②皮匠摊的全部家当是一根扁担,两只矮木箱,一只箱子里放着修鞋工具,铁榔头、木榔头、鞋楦、鞋撑、弯刀、胶水等等,另一只箱子里塞满了自行车的旧轮胎。长年累月室外生活,老皮匠的皮肤晒得黝黑黝黑的,凛冽的寒风吹得十指生满了冻疮。老皮匠干活时戴着一副老光眼镜,嘴上叼着一根香烟,一直坐在一只小矮凳上,背也有些驼了。他时常一边将鞋撑敲得“咚咚”响,一边操着一口的苏北话与人“茄山河”,还不时与进出弄堂的熟人打招呼。看得出,老皮匠与左邻右舍的关系蛮好的,他时常拿着一只搪瓷杯到邻居家要水喝,去趟厕所会叫邻居帮他看个摊头。谁家煮馄饨、包粽子、烧排骨面,总不忘端一碗送到皮匠摊上。
③那些年,弄堂人家都是修修补补过日子的,不少人家做好的新鞋子都会拿到皮匠摊上去钉“掌子”,楦鞋子。
④一个冬日,母亲让我将父亲的一双老棉鞋送给老皮匠去钉掌子。我坐在皮匠摊的小矮凳上,看他干活。只见他把棉鞋放在一块自行车外胎皮上,用红笔画上一圈,选择了前掌和后跟两块要用的车胎皮,用弯刀划了几刀,再放到鞋撑上用铁榔头猛敲十余下,弄平车胎皮,将棉鞋扣在鞋撑上,用一枚枚鞋钉沿着胎皮将鞋底牢牢地钉住,四周多余的胎皮,用一柄弯刀削去。最后,他将手伸进鞋内,发现钉子扎手,又将鞋子套回鞋撑,沿着一排钉子猛敲几下,直到把钉子鼔平不扎手了才给我。
⑤我的一双“元宝”套鞋(雨聚)穿得久了,经常会有裂缝,拎着去找老皮匠。他用贴在方木上的锉皮把要补的地方锉了几下,又剪了一块自行车内胎皮,同样又是锉上几下,特别是四周,锉得又轻又细心,吹掉碎屑后,打开一只小铁皮盒,用小刷子蘸上些许刺鼻的胶水涂到胎皮上,又放到一边,约摸过了二三分钟,拿起胎皮贴到要补的地方,用木梆头轻轻敲上几下,就补好了。他还特地关照我:“半小时内不要穿哦。”老皮匠见我是个学生,补一处仅收三分钱。这个活看上去不算难,后来,我在南京路中央商场买了一块铁皮锉和一小瓶胶水,从此,家里人的坏套鞋都由我来补了。
⑥夏日,弄堂里不少孩子都穿着海绵拖鞋嬉戏。有一次,我的拖鞋搭襗断了,就用一根细铁丝将搭襻串在鞋底并缠上一块布条。但走起路来磨脚,我一瘸一瘸的样子让老皮匠看到了,硬把我叫到摊头上,让我脱下拖鞋,说是帮我修一下。我说:“我没钞票呃。”老皮匠说:“谁要你钱啦。”说罢,就将一把缠着布条的宽锯条插进煤球炉里,用烧红的锯条将拖鞋的搭襻与鞋底烫牢,用力拉了拉,对我说:“好了,穿上去玩吧。”傍晚,母亲下班回家,我讨了五分钱去给老皮匠,他死活不肯收,还说:“小把戏,把钱还给你妈妈去。”
⑦春节前,老皮匠生意火爆,都是弄堂人家为老人小孩做的新棉鞋,有的要纳鞋,有的要钉掌子,有的要楦鞋……老皮匠起早摸黑忙个不停,收取的费用与平时一样。年初一早上,大家都穿上新鞋,那一刻,老皮匠才卷着铺盖,踏上回老家的路。
⑧打我记事起,老皮匠就在我家的弄堂口了;直到我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仍然在弄堂口。上世纪90年代初,弄堂里旧区改造开始了,老皮匠不断地从这个弄堂口搬到另外一个弄堂口。有一天,整个里弄都拆平了,老皮匠也不见了踪影。
⑨皮匠摊曾是弄堂里的一道风景线,也是上海这个城市记忆的一个部分。今天,非常偶然才会在路边小区门口看到这样的摊头,每到此时,我都会驻足,看上一会儿。
(节选自《弄堂轶事》)
12. 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弄堂口老皮匠的生活点滴,重点叙述了与“我”相关的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事件内容。
13. 选文第②段的画线句子,除了交代老皮匠的日常生活,还有什么作用?
14. 《弄堂轶事》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在《弄堂轶事》中我读到了弄堂里的人和事,也读到了善良和感动 ”请结合下面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并以批注的形式写下来。
选文 批注
最后,他将手伸进鞋内,发现钉子扎手,又将鞋子套回鞋撑,沿着一排钉子猛敲几下,直到把钉子敲平不扎手了才给我。 (1)
老皮匠起早摸黑忙个不停,收取的费用与平时一样。年初一早上,大家都穿上新鞋,那一刻,老皮匠才卷着铺盖,踏上回老家的路。 (2)
15. 文章结尾写道:“皮匠摊曾是弄堂里的一道风景线,也是上海这个城市记忆的一个部分。今天,非常偶然才会在路边小区门口看到这样的摊头,每到此时,我都会驻足,看上一会儿。”联系全文,说说这个结尾蕴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
16. 小语建议同学们把这篇文章与教材第三单元的《阿长与<山海经>》《老王》等文章放在一起、做一次题为“凡人微光”的主题式阅读。根据你对这些文章的理解,你认为小语的建议是否合理?为什么?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各题。
被母亲逼着搬出去住的那些天
明前茶
①在他生日那天,母亲招待他吃了一顿大餐,跟他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勒令他搬出去住。他的脑门上仿佛打了一道焦雷。彼时,他已在本市读了四年大学和三年研究生,并且已在本市找了工作。父母在江北买了滨江公寓,他和母亲都在南岸工作,他已习惯了母亲每天开车接送他。因此,当母亲严肃地说“我不能再伺候一个好像永远长不大的高中生”后,他感到自尊心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②他赌气,立刻联系中介小哥,最后看上单位附近的一套老房子,装潢与家具都十分老旧,每月租金3500元。他拿出所有压岁钱,支付了三个月的房租和保证金,就搬了出去。搬家那天,母亲正好在外地出差,父亲去医院陪护外公,他连一个可以示威的对象都没有。
③搬完家,他将所有的日用品和衣物归位,只躺在床垫上叹了十分钟的气,就立马出门了。他必须立刻去家具大卖场买转椅,买晾衣架,买鞋柜,否则,只能坐在房东留下的塑料凳上工作,脱下的外套只能放在床垫上。
④他万万没想到,三天后,家具大卖场快递过来的所有家具都是散装零件。他必须再买一个工具箱,用螺丝刀和扳手将它们一一组装起来。当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晾衣架和转椅都装好,他感到前所未有的骄傲,不由自主地拍了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去嘚瑟。结果,他受到在大洋彼岸留学同学的一致嘲笑。正在读博的同学告诉他,自己曾手持冲击钻安装过大衣柜、厨房吊柜,而最近的成果是安装花园的镂空大铁门。
⑤他受到了善意的鄙视,但他被潜能激发而产生的骄傲并没有因此削减半分。他生平第一次搞清楚洗衣液与柔顺剂的区别,搞清楚滚筒洗衣机上面十几个按钮的不同含义。如今,离开了母亲的呵护,他不得不亲自打扫卫生,亲自洗碗、擦拭灶台和油烟机表面,把地拖干净,徒手把浴室下水道中积攒的落发掏出来。他学会了熨烫衬衣,擦皮鞋,拆洗窗帘。之前说到手机上的应用软件,他只知道那些可以看视频和玩游戏的APP,而现在,他开始在购物类应用软件上关心菜价。
⑥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他被母亲赶出来满两年了。他意识到自己对时间与金钱的认知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之前,母亲揽下了所有的家务,他双休日能赖床到下午两点;而今,即使在周末,每天七点三十分,他身体里的闹铃就响了。他知道早市的蔬菜水果最新鲜,而厨余垃圾必须在上午九点前送到回收点,否则家里容易滋生蟑螂。他的作息正常了,早睡早起,居然一年可以读二十多本书,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如今,靠替别家公司兼职做账,除去每月3500元的房租,还攒下了人生的第一个20万元。对目前的状况,他似乎满意了。
⑦他偶尔还回父母家去,但是那股微妙的尴尬似乎尚未完全消失。母亲一如既往地招待他,知道他新交了女朋友,听他讲述工作和感情生活的进展,但从不过问他的生活细节。他一直想对母亲之前二十五年的照料表示感谢,但他一直拖延着,迈不出对自家人说体己话这一步。直到有一天,他在厨房吊柜里发现了母亲的日记。鬼使神差地,他翻到了两年前,母亲逼自己搬出去住的那些天的日记。母亲写道,自己争取了出差任务,躲了出去,是生怕目睹独生子搬家的场景会掉眼泪。她怕自己是一只溺爱孩子的老鹰,舍不得做出将儿子啄离的决断,把儿子这只本可展翅翱翔的小鹰,圈养成了不舍离巢的肥胖家禽。
⑧他吃了一惊,急速地往后翻,终于发现一桩母亲没有告诉他的事实:为了习惯他搬出去住的这种变化,她吃了整整三个月的安眠药。而她在儿子面前表现出的,却是一副如释重负的轻快感。深谋远虑的中国父母,从来都控制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坐等孩子去发现与感悟。
(选自2022年第1期《读者》,有删改)
17. 阅读②~⑥段,请在下表A、B、C三处补写相关内容。
段落 “他”的所作所为 “他”的情感变化
② A._________ 赌气
③—⑤ 买家具、学会做各种家务 B_________
⑥ C._________ 满意
18. 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19.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她怕自己是一只溺爱孩子的老鹰,舍不得做出将儿子啄离的决断,把儿子这只本可展翅翱翔的小鹰,圈养成了不舍离巢的肥胖家禽。
20. 小文说这篇文章是被标题耽误了的好文章,你却认为本文标题“被母亲逼着搬出去住的那些天”取得很好,请你说说本文标题好在哪里?
21. 文末写道:“深谋远虑的中国父母,从来都控制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坐等孩子去发现与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作文(55分)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不识字的阿长给小鲁迅买来他向往已久的《山海经》,使鲁迅先生难以忘怀;贫苦的老王临终前给杨绛送来鸡蛋和香油,让杨绛先生感慨万千;生活中,那些不同岗位上的普通志愿者,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贡献,使我们安心……他们都是平凡的人,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所带来的虽微弱却绵长的光亮,会萦绕在我们心头。照亮我们的生活,温暖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感动。
我们的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人。请以“凡人微光,感动你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3. 回家,是一个从心灵深处迸发的字眼。它是蓓蕾一般温暖的期待,更是一种温润的守候,一种执着的爱。敲门声中,有着父母紧紧相随的目光;炒菜声中,有着挥舞的锅铲带起的香气;菜架旁,攀缘的四季豆是儿女的最爱;稻田里,饱满的谷穗仿佛子女满足的笑靥;乡间的小路上,相互搀扶依偎的身影,是相亲相爱的剪影……
请以“回家的 ”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不少于600字;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真实地、校、人名等,将其用A、B、C代替。合川区初中“七校联盟”2025年春期半期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卷上作答,只交答题卷。
一、(原创)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在AI时代,学习的方式和重点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会运用和驾驭AI是在时代变革浪潮中保持竞争力并实现持续成长的关键,基于此,请完成以下与AI相关的活动任务。
任务一:AI工具助力语言鉴读
以下是AI写的一段关于“大先生 小人物”的随笔,请你探讨品鉴。
①历史长河中,杰出人物似璀璨星辰,引领时代。邓稼先为国防隐姓埋名,扎根gèn( )古荒原,凭qiè( )而不舍、鞠躬尽瘁的精神信念筑牢国防根基。闻一多潜心学术,目不窥园,面对反动势力无畏捍卫正义,不惧jié( )问。②鲁迅弃医从文,犀利笔触犹如匕首刺向敌人,在思想启蒙之路执着唤醒沉睡的民族。他们在科研、学术、思想领域凭坚毅、勇敢、智慧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灯塔,其功绩与精神永垂不朽。
大地广袤无垠,小人物亦有独特光芒,许多人却不以为然。妞儿性格直爽,为八路军战士洗衣,质朴热情犹如冬日暖阳。阿长虽是文盲,却真诚关爱鲁迅。③卖油翁倒油技艺精湛、姿态沉稳,展现平凡坚守。他们或凭善良,或用关爱,或借坚守,在平凡中彰显伟大。
当我们凝视这些杰出人物与平凡英雄,仿佛看见坚韧在科研数据中生长,善良在洗衣声里流淌,坚守在倒油姿态中定格。他们的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种,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④因为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和充满希望的重要原因。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gèn( )古 qiè( )而不舍 鞠躬尽瘁( ) jié( )问
2. 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目不窥园 B. 永垂不朽 C. 广袤无垠 D. 不以为然
3. 文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以下是AI为杰出人物所写的一句颂歌,请你仿照划线句,任选一位名人再续写一句,争取超越AI写作水平。
鲁迅——你用锋利的笔尖,把旧社会的伤疤揭开;爱迪生——你用奇幻的童话,把梦想的锦缎织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亘 ②. 锲 ③. cuì ④. 诘 2. D 3. D
4. ①. 示例:苏轼—— ②. 你用豪迈的诗词,把豁达的境界勾勒。
任务二:AI工具助力名著阅读
5. 阅读《骆驼祥子》,完成以下任务。
(1)在分析《骆驼祥子》时,系统自动标记了以下关键情节,请你写出情节对应的结果:
祥子第一次买车 结果:车被军阀抢走_
祥子被孙侦探敲诈 结果:①________
虎妞难产去世 结果:祥子卖车办丧事
小福子自杀 结果:②_________
(2)在使用AI工具分析《骆驼祥子》时,系统生成了“个人奋斗与社会压迫”的主题分析报告。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AI为何将这一主题作为核心主题,并举例说明祥子的“个人奋斗”如何被社会压迫摧毁。
【答案】(1) ①. 祥子攒的买车钱被抢走,第二次买车的希望破灭。 ②. 祥子彻底堕落,变成了行尸走肉。
(2)AI将“个人奋斗与社会压迫”作为核心主题,是因为小说中祥子一心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上车,过上安稳的生活,这体现了他的个人奋斗。但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军阀混战抢走他的车,孙侦探敲诈他的钱,虎妞的死亡让他卖车办丧事,小福子的自杀使他失去精神支柱,这些社会因素不断摧毁他的希望,让他的个人奋斗以失败告终,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对个人的压迫。
任务三:AI工具助力语文实践
6. 综合性学习
学校准备开设“AI应用实践”课程,学生们需要通过AI学习拍摄短视频,短视频内容需围绕“我的语文生活”展开,为顺利完成视频拍摄,请完成以下任务。
(1)每个小组制作短视频时,需要提前确定好活动流程,合理分工,做好拍摄准备,请根据提示将活动流程补写完整。
确定主题内容和呈现形式→①________→②________→分享短视频,修改完善
(2)小组成员在寻找素材的过程中发现了有趣、巧妙的对联,因为拍照疏忽,没有拍到下联。上联是“口诵经典声声入耳”,请你帮同学选出与它对仗可作下联的一项( )
A. 往哲先贤犹在眼前 B. 书卷之中风光无限
C. 胸怀天下事事关心 D. 微言大义句句在心
(3)小组成员在周末搜集视频素材时找到了以下含错别字的招牌,请你纠正。
药店:咳不容缓 ________改为________
眼镜店:一明惊人 ________改为________
(4)广告是生活中常见的语言形式,有时候,简短的一句广告词,却能够直接击中人的心灵,让人对其推介的产品印象深刻。从下列两则广告中任选一则赏析其妙处。
①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某奶粉广告词
②滴此眼药水后,将眼睛转动几下,可使眼药水遍布全球。——某眼药水广告
【答案】(1) ①. 示例:撰写脚本和分镜头设计。 ②. 示例:实地拍摄和素材收集 (2)C
(3) ①. 咳 ②. 刻 ③. 明 ④. 鸣
(4)示例一:①某奶粉广告词从反面入手,用形象的语言来表示具体的制作过程。前一句“没有加进什么”表现了产品之纯,后一句用“不过”急转,强调没有水分,突出了“粉”的特性。
示例二:②某眼药水广告词一语双关,“球”既指“眼球”, 也指“地球”。表现了眼药水效果好,可以让眼睛快速湿润、放松,然后清晰地看整个世界。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
7. (原创)根据提示,默写对应诗句
漫步文学的幽径,诗意萦绕身旁。王维“(1)________,弹琴复长啸”(《竹里馆》),于自然间觅得心灵的静谧;李白客居洛城,夜闻悠扬笛声,勾起思乡之情,不禁感慨“(2)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岑参远赴边塞,途中偶遇入京使者,托付口信“马上相逢无纸笔,(3)________”(《逢入京使》),质朴言语饱含深情。暮春时节,韩愈目睹百花争妍,“(4)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晚春》),尽显晚春的热烈活力。行至秦淮岸边,杜牧听闻商女靡靡之音,忧虑国运,发出“商女不知亡国恨,(5)________”(《泊秦淮》)的深沉喟叹;李商隐借古讽今,感慨贾生怀才不遇,“可怜夜半虚前席,(6)________”(《贾生》),寄寓自身壮志难酬之憾。
《木兰诗》中诗人用“(7)________,________”传神的塑造出木兰跨越关山险阻的矫健英姿,又用“(8)________,________”生动刻画出木兰归家恢复红妆后精心梳妆的婉约形象,以此传达出对和平的追求与向往。
【答案】 ①. 独坐幽篁里 ②. 此夜曲中闻折柳 ③. 凭君传语报平安 ④. 草树知春不久归 ⑤.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⑥. 不问苍生问鬼神 ⑦. 万里赴戎机 ⑧. 关山度若飞 ⑨. 当窗理云鬓 ⑩. 对镜帖花黄
(二)古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乙】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①,犹掇②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③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④;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⑤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节选自《庄子·达生》)
【注】①承蜩(tiáo):持竿粘蝉。蜩,蝉。②掇(duō):拾取。③累丸:累叠圆形小弹丸。④锱铢(zī zhū):比喻极细微的数量。⑤厥(jué):同“橛”,木桩,树墩。
8.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陈康肃公善射/择其善者而从之 B. 但微颔之/但当涉猎
C. 康肃笑而遣之/不以万物易蜩之翼 D.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2)子巧乎!有道邪?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的作者是欧阳修,他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唐宋八大家”之一。
B. 【乙】文连用三个“累”字表明了“痀偻者”的恒心和毅力。
C. 【甲】文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陈尧咨善射,是扬;后通过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轻视并用倒油的事实,让陈尧咨恍然大悟,心悦诚服,是抑。
D. 【甲】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详写陈尧咨的射技,略写卖油翁酌油的过程。【乙】文以叙述为主,告诉我们即使自身条件不足仍可以做好一件事情。
11. 【甲】文中卖油翁的倒油技术和【乙】文中驼背老人的承蜩之技都很高超,他们都有自己的“道”。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二者“道”的不同之处。
【答案】8. B 9. (1)我也没有其他的奥妙,只是手法熟练罢了。(2)您真灵巧啊!有什么诀窍吗? 10. D
11. 《卖油翁》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丈人承蜩》以老汉粘蝉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精神集中的道理。
参考译文:
【甲】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
孔子到楚国去,行走在一片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捕蝉,就像随手拾取一样容易。孔子(上前)问道:“您真灵巧啊!有什么诀窍吗?”(驼背人)答道:“我有诀窍啊。五六月在竿头上叠放两个泥丸,这两个泥丸不掉下来了,然后再去捕蝉,那么失手的概率就很小了;后来在竿头上叠放三个泥丸,不掉下来了,然后再去粘蝉,失手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再后来在竿头上叠放五个泥丸,这五个泥丸仍不掉下来,然后再去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容易了。(粘知了时)我的身子站定在那儿,就像没有知觉的断木桩子;我举着的手臂,就像枯树枝;即使(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很多,而(此时)(我)就只知道有蝉翼。我不因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怎么会抓不到(蝉)呢!”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运用注意力而不分散,要聚精会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弄堂口的皮匠摊
陈建兴
①儿时的弄堂口都有一只皮匠摊,或靠路边,或占一角,位置固定也不挡道。弄堂里许多人不知道修鞋人姓啥叫啥,对年纪大一点的就叫他老皮匠、年纪轻一点的叫他小皮匠。在我们弄堂口的,大家都叫他老皮匠。
②皮匠摊的全部家当是一根扁担,两只矮木箱,一只箱子里放着修鞋工具,铁榔头、木榔头、鞋楦、鞋撑、弯刀、胶水等等,另一只箱子里塞满了自行车的旧轮胎。长年累月室外生活,老皮匠的皮肤晒得黝黑黝黑的,凛冽的寒风吹得十指生满了冻疮。老皮匠干活时戴着一副老光眼镜,嘴上叼着一根香烟,一直坐在一只小矮凳上,背也有些驼了。他时常一边将鞋撑敲得“咚咚”响,一边操着一口的苏北话与人“茄山河”,还不时与进出弄堂的熟人打招呼。看得出,老皮匠与左邻右舍的关系蛮好的,他时常拿着一只搪瓷杯到邻居家要水喝,去趟厕所会叫邻居帮他看个摊头。谁家煮馄饨、包粽子、烧排骨面,总不忘端一碗送到皮匠摊上。
③那些年,弄堂人家都是修修补补过日子的,不少人家做好的新鞋子都会拿到皮匠摊上去钉“掌子”,楦鞋子。
④一个冬日,母亲让我将父亲的一双老棉鞋送给老皮匠去钉掌子。我坐在皮匠摊的小矮凳上,看他干活。只见他把棉鞋放在一块自行车外胎皮上,用红笔画上一圈,选择了前掌和后跟两块要用的车胎皮,用弯刀划了几刀,再放到鞋撑上用铁榔头猛敲十余下,弄平车胎皮,将棉鞋扣在鞋撑上,用一枚枚鞋钉沿着胎皮将鞋底牢牢地钉住,四周多余的胎皮,用一柄弯刀削去。最后,他将手伸进鞋内,发现钉子扎手,又将鞋子套回鞋撑,沿着一排钉子猛敲几下,直到把钉子鼔平不扎手了才给我。
⑤我的一双“元宝”套鞋(雨聚)穿得久了,经常会有裂缝,拎着去找老皮匠。他用贴在方木上的锉皮把要补的地方锉了几下,又剪了一块自行车内胎皮,同样又是锉上几下,特别是四周,锉得又轻又细心,吹掉碎屑后,打开一只小铁皮盒,用小刷子蘸上些许刺鼻的胶水涂到胎皮上,又放到一边,约摸过了二三分钟,拿起胎皮贴到要补的地方,用木梆头轻轻敲上几下,就补好了。他还特地关照我:“半小时内不要穿哦。”老皮匠见我是个学生,补一处仅收三分钱。这个活看上去不算难,后来,我在南京路中央商场买了一块铁皮锉和一小瓶胶水,从此,家里人的坏套鞋都由我来补了。
⑥夏日,弄堂里不少孩子都穿着海绵拖鞋嬉戏。有一次,我的拖鞋搭襗断了,就用一根细铁丝将搭襻串在鞋底并缠上一块布条。但走起路来磨脚,我一瘸一瘸的样子让老皮匠看到了,硬把我叫到摊头上,让我脱下拖鞋,说是帮我修一下。我说:“我没钞票呃。”老皮匠说:“谁要你钱啦。”说罢,就将一把缠着布条的宽锯条插进煤球炉里,用烧红的锯条将拖鞋的搭襻与鞋底烫牢,用力拉了拉,对我说:“好了,穿上去玩吧。”傍晚,母亲下班回家,我讨了五分钱去给老皮匠,他死活不肯收,还说:“小把戏,把钱还给你妈妈去。”
⑦春节前,老皮匠生意火爆,都是弄堂人家为老人小孩做的新棉鞋,有的要纳鞋,有的要钉掌子,有的要楦鞋……老皮匠起早摸黑忙个不停,收取的费用与平时一样。年初一早上,大家都穿上新鞋,那一刻,老皮匠才卷着铺盖,踏上回老家的路。
⑧打我记事起,老皮匠就在我家的弄堂口了;直到我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仍然在弄堂口。上世纪90年代初,弄堂里旧区改造开始了,老皮匠不断地从这个弄堂口搬到另外一个弄堂口。有一天,整个里弄都拆平了,老皮匠也不见了踪影。
⑨皮匠摊曾是弄堂里的一道风景线,也是上海这个城市记忆的一个部分。今天,非常偶然才会在路边小区门口看到这样的摊头,每到此时,我都会驻足,看上一会儿。
(节选自《弄堂轶事》)
12. 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弄堂口老皮匠的生活点滴,重点叙述了与“我”相关的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事件内容。
13. 选文第②段的画线句子,除了交代老皮匠的日常生活,还有什么作用?
14. 《弄堂轶事》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在《弄堂轶事》中我读到了弄堂里的人和事,也读到了善良和感动 ”请结合下面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并以批注的形式写下来。
选文 批注
最后,他将手伸进鞋内,发现钉子扎手,又将鞋子套回鞋撑,沿着一排钉子猛敲几下,直到把钉子敲平不扎手了才给我。 (1)
老皮匠起早摸黑忙个不停,收取的费用与平时一样。年初一早上,大家都穿上新鞋,那一刻,老皮匠才卷着铺盖,踏上回老家的路。 (2)
15. 文章结尾写道:“皮匠摊曾是弄堂里的一道风景线,也是上海这个城市记忆的一个部分。今天,非常偶然才会在路边小区门口看到这样的摊头,每到此时,我都会驻足,看上一会儿。”联系全文,说说这个结尾蕴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
16. 小语建议同学们把这篇文章与教材第三单元的《阿长与<山海经>》《老王》等文章放在一起、做一次题为“凡人微光”的主题式阅读。根据你对这些文章的理解,你认为小语的建议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案】12. 老皮匠细致地为我父亲的老棉鞋钉掌子;老皮匠细致认真地帮我修补“元宝”套鞋,还少收我钱;老皮匠主动帮我修补海绵拖鞋,还坚持不肯收我的钱。
13. 既表现老皮匠的勤劳善良,受邻居们的喜爱,也体现了和谐美好的邻里关系。 (同时包含了作者对过往弄堂生活的怀念。)
14. (1)作者抓住老皮匠将手伸进鞋内查看鞋钉是否平整的细节,突出了老皮匠细致认真、对顾客关心体贴的性格,让人感到温暖与感动。
(2)春节前老皮匠生意火爆时,仍收取和平时一样的费用,这一细节展现了老皮匠的淳朴厚道。交代老皮匠直到所有人都穿上新鞋才在年初一回老家,表现老皮匠的责任心。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我对老皮匠的钦佩和赞许。也表达了对美好人性的感动。
15. 对当年那个老皮匠的怀念,对童年弄堂生活的追忆,对过去弄堂美好人际关系和淳朴的人性的缅怀,对如今弄堂及弄堂文化逐渐消亡的惆怅与不舍。
16. 合理。《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先生深情回忆了童年的保姆阿长,一个没有文化、地位卑微的社会底层女性,对“我”却充满关爱,表达了对这位命运不幸却仁厚善良女性的感激和怀念。在《老王》中,老王是一个生计艰难、身世孤苦、有生理缺陷的人。杨绛回忆与车夫老王的交往,让我们感受到老王的善良仁义,展现特殊年代中的人性之美,讴歌人与人之间珍贵的友情。陈建兴《弄堂口的皮匠摊》里的老皮匠是一个身处异乡以修补鞋子为生的普通人,文章主要叙写了弄堂里的人与老皮匠相处的故事,展现了老皮匠身上的善良朴实、实诚厚道的美好品质,也表现出弄堂居民人性善良美好。这三篇文章都启发我们更理性、积极地看待身边的普通人,注意捕捉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做到向善、务实、求美。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各题。
被母亲逼着搬出去住的那些天
明前茶
①在他生日那天,母亲招待他吃了一顿大餐,跟他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勒令他搬出去住。他的脑门上仿佛打了一道焦雷。彼时,他已在本市读了四年大学和三年研究生,并且已在本市找了工作。父母在江北买了滨江公寓,他和母亲都在南岸工作,他已习惯了母亲每天开车接送他。因此,当母亲严肃地说“我不能再伺候一个好像永远长不大的高中生”后,他感到自尊心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②他赌气,立刻联系中介小哥,最后看上单位附近的一套老房子,装潢与家具都十分老旧,每月租金3500元。他拿出所有压岁钱,支付了三个月的房租和保证金,就搬了出去。搬家那天,母亲正好在外地出差,父亲去医院陪护外公,他连一个可以示威的对象都没有。
③搬完家,他将所有的日用品和衣物归位,只躺在床垫上叹了十分钟的气,就立马出门了。他必须立刻去家具大卖场买转椅,买晾衣架,买鞋柜,否则,只能坐在房东留下的塑料凳上工作,脱下的外套只能放在床垫上。
④他万万没想到,三天后,家具大卖场快递过来的所有家具都是散装零件。他必须再买一个工具箱,用螺丝刀和扳手将它们一一组装起来。当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晾衣架和转椅都装好,他感到前所未有的骄傲,不由自主地拍了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去嘚瑟。结果,他受到在大洋彼岸留学同学的一致嘲笑。正在读博的同学告诉他,自己曾手持冲击钻安装过大衣柜、厨房吊柜,而最近的成果是安装花园的镂空大铁门。
⑤他受到了善意的鄙视,但他被潜能激发而产生的骄傲并没有因此削减半分。他生平第一次搞清楚洗衣液与柔顺剂的区别,搞清楚滚筒洗衣机上面十几个按钮的不同含义。如今,离开了母亲的呵护,他不得不亲自打扫卫生,亲自洗碗、擦拭灶台和油烟机表面,把地拖干净,徒手把浴室下水道中积攒的落发掏出来。他学会了熨烫衬衣,擦皮鞋,拆洗窗帘。之前说到手机上的应用软件,他只知道那些可以看视频和玩游戏的APP,而现在,他开始在购物类应用软件上关心菜价。
⑥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他被母亲赶出来满两年了。他意识到自己对时间与金钱的认知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之前,母亲揽下了所有的家务,他双休日能赖床到下午两点;而今,即使在周末,每天七点三十分,他身体里的闹铃就响了。他知道早市的蔬菜水果最新鲜,而厨余垃圾必须在上午九点前送到回收点,否则家里容易滋生蟑螂。他的作息正常了,早睡早起,居然一年可以读二十多本书,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如今,靠替别家公司兼职做账,除去每月3500元的房租,还攒下了人生的第一个20万元。对目前的状况,他似乎满意了。
⑦他偶尔还回父母家去,但是那股微妙的尴尬似乎尚未完全消失。母亲一如既往地招待他,知道他新交了女朋友,听他讲述工作和感情生活的进展,但从不过问他的生活细节。他一直想对母亲之前二十五年的照料表示感谢,但他一直拖延着,迈不出对自家人说体己话这一步。直到有一天,他在厨房吊柜里发现了母亲的日记。鬼使神差地,他翻到了两年前,母亲逼自己搬出去住的那些天的日记。母亲写道,自己争取了出差任务,躲了出去,是生怕目睹独生子搬家的场景会掉眼泪。她怕自己是一只溺爱孩子的老鹰,舍不得做出将儿子啄离的决断,把儿子这只本可展翅翱翔的小鹰,圈养成了不舍离巢的肥胖家禽。
⑧他吃了一惊,急速地往后翻,终于发现一桩母亲没有告诉他的事实:为了习惯他搬出去住的这种变化,她吃了整整三个月的安眠药。而她在儿子面前表现出的,却是一副如释重负的轻快感。深谋远虑的中国父母,从来都控制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坐等孩子去发现与感悟。
(选自2022年第1期《读者》,有删改)
17. 阅读②~⑥段,请在下表A、B、C三处补写相关内容。
段落 “他”的所作所为 “他”的情感变化
② A._________ 赌气
③—⑤ 买家具、学会做各种家务 B_________
⑥ C._________ 满意
18. 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19.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她怕自己是一只溺爱孩子的老鹰,舍不得做出将儿子啄离的决断,把儿子这只本可展翅翱翔的小鹰,圈养成了不舍离巢的肥胖家禽。
20. 小文说这篇文章是被标题耽误了的好文章,你却认为本文标题“被母亲逼着搬出去住的那些天”取得很好,请你说说本文标题好在哪里?
21. 文末写道:“深谋远虑的中国父母,从来都控制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坐等孩子去发现与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7. ①. A.租房搬家; ②. B.骄傲; ③. C.转变认知。
18. 母亲是一个严厉的人。从母亲为了让儿子学会独立,逼着他搬出去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用心良苦的人。母亲认同将儿子“啄离”,怕把他“圈养成了不舍离巢的肥胖家禽”,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认可孩子且深谋远虑的人。从母亲相信儿子将来能成为“雄鹰”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位对儿子有深沉无私的爱的人。从母亲对儿子搬出去有万般的不舍、无奈,但忍痛吃安眠药也要让儿子学会独立,可以看出。
19.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溺爱孩子的老鹰,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既想让儿子有所成就,但又舍不得儿子的矛盾复杂心情。
20. 示例: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被母亲逼着”打破常规母爱印象,引发读者好奇;②贯穿全文,线索清晰。标题是故事的核心事件(搬家起因、独立过程、成长结果),从第①段母亲提出搬家,到⑧段揭示母亲用心,均围绕标题展开。③凸显主题,情感深刻: “逼着”表面是“严苛”,实则是母爱智慧的体现,结尾通过母亲日记揭示“放手”背后的不舍与深情,标题与内容形成反差,强化情感冲击力。“那些天”暗示成长的时间维度,将抽象的“独立”转化为具体的生活阶段,贴近读者体验。
21. “深谋远虑的中国父母,从来都控制着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母亲既想让儿子出去有所成就但又舍不得儿子吃苦的矛盾复杂心情。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深沉无私的爱。我们生活中,父母也如此。他们独自忍受生活的艰辛,把最好的给我们,他们用自己深谋远虑的方式教育着我们,我们更应该理解他们的一片苦心,更多爱他们一点。
四、作文(55分)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不识字的阿长给小鲁迅买来他向往已久的《山海经》,使鲁迅先生难以忘怀;贫苦的老王临终前给杨绛送来鸡蛋和香油,让杨绛先生感慨万千;生活中,那些不同岗位上的普通志愿者,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贡献,使我们安心……他们都是平凡的人,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所带来的虽微弱却绵长的光亮,会萦绕在我们心头。照亮我们的生活,温暖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感动。
我们的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人。请以“凡人微光,感动你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范文
凡人微光,感动你我
“轰隆隆……”一声炸雷惊醒了睡梦中的我,我起身走近窗台,方才发现已是清晨,只是那漫天的乌云遮住了黎明的霞光,万物似乎还都笼罩在黑夜当中。漫天风雨中,这座小城仿佛是怒海狂涛中随波逐流的一叶扁舟。
雨从空中倾盆而下,雨中的微光时隐时亮,苍天仿佛鼓足了力气想要摧毁雨幕中的光芒。微光正缓缓的靠近,我隐约看到一个人影在雨中蹒跚前行。几分钟后,微光已移至楼下,我这才发现那人原来还托着一辆自行车。可为什么他不骑车呢?可能这狂风暴雨中连车也骑不稳了吧!
“轰隆隆……”又是一声惊雷,风呼啸着在城中肆虐,雨如万马奔腾般从空中泻下,如果诗仙太白面对此景一定会感叹“疑是银河落九天”吧!突然,雨中的身影摔倒在地上,那身影在雨中不断地挣扎,想要站起,我不禁为他担心起来。风一直刮,雨不停下,仿佛想要压垮那人一样。终于,雨中的身影缓缓站起,托着车走向我们楼道,可能是要避雨吧。
几分钟后,我正要回屋,一阵敲门声忽然响起。我一愣,心想:这种天气谁会来我家呢?我带着疑惑打开门,只见一人站在门外,雨水顺着他的衣角不停地向下流,地上的水已积聚成一条小溪。抬头看去,雨水顺着他的脸不停地流下,他的左颊上有一道伤痕,血正缓缓地渗出。
我正疑惑着这人是谁,他将身后的绿包拽至身前,只见上面印着“中国邮政”四个已泛白的大字。我不禁恍然大悟,原来是邮递员。只见,他将冻得发抖的手缓缓伸入包中,艰难地掏出一份用尼龙布裹住的报纸,递进大门的铁栏杆,艰难的对我笑道:“小朋友,这是你们家的报纸。”我闻声一怔,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我打开铁门,对他哽咽道:“叔叔,进来避避雨吧!”他不禁一愣,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对我摆摆手:“不了,不了,我还要去给别人家送报。”说着便缓缓地走下了楼。
漫天风雨中,我望着那远处离去的微光,泪水悄然流下脸庞……
生活中有着无数的凡人,发生着无数的小事,但正是这些凡人小事,一次又一次感动着我们!
23. 回家,是一个从心灵深处迸发的字眼。它是蓓蕾一般温暖的期待,更是一种温润的守候,一种执着的爱。敲门声中,有着父母紧紧相随的目光;炒菜声中,有着挥舞的锅铲带起的香气;菜架旁,攀缘的四季豆是儿女的最爱;稻田里,饱满的谷穗仿佛子女满足的笑靥;乡间的小路上,相互搀扶依偎的身影,是相亲相爱的剪影……
请以“回家的 ”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不少于600字;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真实地、校、人名等,将其用A、B、C代替。
【答案】例文:
回家的旅程
家,是心中永远的港湾;回家的旅程,是跨越距离与心灵的奔赴。
国庆假期,我决定独自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清晨,我背着行囊来到车站。站台上人来人往,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归心似箭的急切。我也不例外,想到即将见到日思夜想的亲人,内心满是期待。
踏上火车,窗外的景色如画卷般展开。城市的高楼大厦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金黄的田野和错落有致的村庄。看着这熟悉又亲切的景色,记忆的闸门缓缓打开。小时候,每逢寒暑假,我都会在老家度过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我会跟着爷爷去田野里捉蚂蚱,在清澈的小河里摸鱼,和小伙伴们在村头的老槐树下嬉戏玩耍。那些日子,简单而快乐,充满了无尽的童趣。
火车有节奏地前行着,我思绪也在不断飘荡。我想起了奶奶做的红烧肉,那浓郁的香味总是能勾起我肚子里的馋虫;想起了爷爷用粗糙的大手牵着我散步,给我讲那些古老而有趣的故事。而如今,我长大了,学业和生活的忙碌让我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但爷爷奶奶的关爱和老家的一切,始终在我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我终于到达了小镇。熟悉的街道、亲切的乡音,让我倍感温暖。我加快脚步往家走去。远远地,就看到爷爷奶奶站在门口张望。当他们看到我的那一刻,脸上立刻绽开了笑容,那笑容里满是疼爱与欢喜。我跑过去,紧紧地抱住他们。走进家门,桌上摆满了我爱吃的菜,那是爷爷奶奶精心准备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饭,唠着家常,温馨的氛围笼罩着整个屋子。
这次回家的旅程,虽然路途不算遥远,但却让我重新找回了那份深深眷恋的亲情,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它就像一条无形的线,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紧紧地牵着我的心,让我明白,家永远是我最温暖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