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 http: / / www.21cnjy.com ),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基本史实,以及加强君权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疑讨论、辩论会、表演小品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查阅资料、准备小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求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教学方法
教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阅读指导法
学法:阅读、讲述、归纳、动手实践、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出示《朱元璋》图片。请你辩一辩:这两个皇帝是一个人吗?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反差?
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初,建立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建立明朝后,他和他的继承人是怎样巩固明朝统治加强君主专制的,君权加强的措施给明朝和后世带来哪些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讲授新课: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元末农民起义和朱元璋建立明朝。2、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元末农民战争以改朝换代而告终,中国的历史掀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了新的一页。朱元璋为了朱家统治的长治久安,他开始总结历史经验,寻找巩固统治的办法,那就是要加强皇帝的权力,。分组讨论:假如你是当朝皇帝朱元璋,你想采取哪些措施让所有的臣民伏首贴耳的听从皇帝的指令呢?⑴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①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的行省制度始于元朝,它统管一个省的行政、财政和军事,显而易见,这时地方职权极重。明太祖下令废除行省制度,分设三个衙门,分别掌管财政、司法、军事。
这个措施有什么作用?
②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⑵司法方面:设立特务机构阅读课本P89, 问:
朱元璋通过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的?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听了故事,我们发现明朝只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机构上的变更来极端地加强皇权,还嫌不够,如何保证这些机构的官员都能忠诚地执行皇帝的命令呢?他专设一批特务人员监视、侦察官民。授权侍卫皇帝的亲军锦衣卫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专门的特务机构。后来又出现了东厂,与锦衣卫性质相同,关系亦密切,故合称“厂卫”。东厂与锦衣卫不同的是由宦官统领,宦官被赋予重大的职责,逐渐成为明朝统治的一个危险的毒瘤。特务机构层层叠叠,密如蛛网,严刑滥杀,使人感到随时会有杀身灭家之祸,如同头上悬剑,这种惨酷的恐怖气氛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历史与现实:联系现实,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⑶
思想方面:八股取士。八股取士是明朝君权加强的又一表现,为了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明朝沿用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选拔官吏。阅读理解:同学们,请你们通过阅读课文,归纳什么叫“八股取士”?它的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试卷文体以及结果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发散探究: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不同的看法,大致是:①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②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下面我们通过辩论会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以上我们讲的明朝统治机构的变更、设立厂卫、八股取士三个方面,可以看到自秦始皇以来的封建专制主义已然强化到历史上空前的程度,思维拓展: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明朝强化君权的措施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作用?这些措施的实施还预示了什么?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1、靖难之役问:分封制是哪个朝代开始实行的制度?明太祖加强君权是为了使明王朝长治久安,但是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死后皇族内部为争夺皇位却发生了自相残杀的事件──即“靖难之役”。朱元璋的儿子朱棣与建文帝大战三年,夺得了帝位,他就是明成祖。 2、迁都北京明成祖于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城是15世纪东方最完美的首都,成为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开放课堂: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什么?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原因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 3、明成祖强化君权明成祖夺得了帝位以后,迁都北京,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继续和发展?目的是什么?军事上继续实行削藩,增设东厂,都是明成祖强化君权的表现,他们两人的做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加强君权,维护自己的统治。
学生进行争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前者相貌合乎历史,后者进行了美化。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分别以皇帝的身份发言,可能内容较多,教师可以进行引导与归纳。学生思考回答:地方上的权力不至于太大,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学生议论
,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得出结论:特务机构锦衣卫。
学生思考回答:侵犯了公民的平等权、人身自由权、名誉权等。
②
几位同学分别讲述收集到的有关故事,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言之有理教师就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侵犯了人民的平等权、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名誉权、等等。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学生看书,归纳总结:学生点评:八股取士扼杀了思想的进步,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明末大学者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此话实在是意味深长。
学生分成两个大组进行辩论。学生议论:从巩固国家的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来说,起了一定的作用,缓和了社会矛盾,安定了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了经济;但加强了对人民的镇压,特别是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说明皇帝对谁都不信任,封建帝王高度虚弱,只有依靠特务统治、高压政策来维护统治。八股取士扼杀了思想的进步,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这些预示了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渐趋衰落,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我们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引导学生回忆西周的分封制以及影响。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发言,课文之外的答案应给予肯定。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
尽可能多的提供信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换位思考可以让学生充分的深入角色,自己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推导出结论。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是本课重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与探究,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探讨的平台,最后达成共识。互动参与可以更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同时对特务机构的性质有更深入得了解。历史与现实: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历史教学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通过观察分析历史上的成败得失,反观自我、折射现实,为人生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力所能及的思考和努力。温故知新,使学生对我国的科举考试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发散思维、突破定式,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学生能自己发现的教师不讲,能自己做出的结论尽量由学生去发现,尽量给出空间,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回忆西周的分封制,理解明朝时期的藩王对君权的威胁,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开放课堂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要使学生的兴奋点保持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上。让学生通过讨论、比较,得出结论能帮助学生深入、牢固地掌握知识。
巩固小结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统治者想尽一切办法使皇权达到至高无上,政治上:改革行政机构,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迁都北京;司法上:设立厂卫机构,实行特务统治,用高压政策来维护统治;思想上:八股取士,培养皇帝忠顺的奴仆;军事上:实行削藩,使藩王无力同君权相抗衡。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也说明了我国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板书设计: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元末农民起义和朱元璋建立明朝。
2、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
⑴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⑵司法方面:设立特务机构
⑶
思想方面:八股取士。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靖难之役
2、迁都北京
3、明成祖强化君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