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23 22:4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卷
(七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48分)
1.时代特征在一定程度了反映了客观的历史现实,下列符合隋唐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孙中山先生曾评价科举制称:“朝为平民,一试得第,暮登台省;世家贵族所不能得,平民一举而得之。”科举制正式确立于(  )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唐玄宗时期
3.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君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乱。”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设置西域都护 B.文成公主入藏
C.击败东西突厥 D.鉴真东渡日本
4.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不一,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在位期间出现“开元盛世”局面
D.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5.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如表史料②和③属于(  )
东市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货栈,四方珍奇,皆所积集。西市……店津店铺如东市,浮寄流寓流动人口,不可胜计。——摘自王孝通《中国商业史》
① ② ③ ④
A.实物史料 B.图片史料 C.文献史料 D.影像史料
6.据学者统计:唐代广为流行的体育游艺活动多达20余种,如蹴鞠、击毬、田猎、角抵、水戏、棋奕、歌舞等,其中不乏文人与妇女的广泛参与。由此可见,唐代(  )
A.社会风气进取刚健 B.男女地位趋于平等
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D.崇文尚武风气盛行
7.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  )
A.三国两晋 B.南北朝 C.五代十国 D.辽宋夏金
8.观察如图《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可知唐朝设立的管辖天山以北广大地区的机构是(  )
A.西域都护府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伊犁将军府
9.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盖德泽治,则四夷可使如一家”。为此唐太宗采取了(  )
A.文成公主入藏 B.玄奘西行
C.设立宣政院 D.册封达赖班禅
10.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华佗——“麻沸散” B.郦道元——《水经注》
C.祖冲之——造纸术 D.贾思勰——《齐民要术》
11.唐朝被称为“诗仙”、“画圣”的是(  )
①李白
②吴道子
③杜甫
④阎立本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这一材料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繁荣景象,这一繁荣局面被称为(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13.如图是七年级教科书某一单元的部分目录,该目录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第6课北宋的政治——28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33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37 …… 第11课元朝的统治——51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建立
C.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D.从政权并立走向国家统一
14.初一学生小雪特别关注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她将第二单元整理出一个大事年表,据表我们可以得出该时期的主题是(  )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烽火连天,战争不休 B.闭关锁国,各自发展
C.和平共处,相安无事 D.政权并立,时战时和
15.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元朝建立和统一的历史纪录片,片中出现了以下四个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①蒙古与南宋形成长时间的对峙局面
②成吉思汗定国号元,定都大都
③忽必烈广开言路,整顿吏治
④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②南宋灭亡
③蒙古政权建立
④蒙古灭金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③④①②
二.解答题(共52分)
17.(30分)探究题:《贞观政要》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这是对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经验的总结。请以“用人”与“致治”关系为主题,完成下面问题。
【贞观之治】
材料一:唐太宗说:“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举)。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他的大臣和将领有着不同的出身和背景,有的曾效力于他的政敌,如魏征还曾策划要谋害他。
——摘录教材
(1)(8分)结合材料一,贞观年间为了选拔“不同出身和背景”的人才,唐朝在制度上做了哪些守正创新?
【安史之乱】
材料二:唐玄宗用人失误的标志是重用李林甫、杨国忠和安禄山。这三个人又各有各的特点,李林甫担任宰相十多年间嫉贤妒能,大搞派系斗争;杨国忠没文化、没能力、没操守;安禄山作人狡诈,有野心。
——陕西师大教授于赓哲
(2)(12分)结合材料一、二,比较唐太宗与唐玄宗统治后期在用人上区别,并指出这种区别给唐朝带来的不同后果。
【士人夜宴】
材料三: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出身武将,靠兵变改朝换代。建立政权后,往往君臣猜忌。为了避祸,一些权臣故意放纵享乐,以示没有野心,《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如图)记载了这一情境。
(3)(6分)结合材料三及所学,分析唐末至五代,人才不能很好为国家服务的原因。
(4)(4分)综合以上材料,为了开创盛世局面,国家应该怎样处理好“人”的问题?
18.(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各地交通极为不便,再加上中原地区情况复杂,元朝中央政府只有加大地方政府的权力,才可能及时有效地镇压与控制,以确保政权统治的稳定。
——摘编自陆化亮《从民族融合看元代行省制的形成》
材料二 元朝建立后,蒙古人、其他外族人与汉人之间的民族划分早已变得模糊……许多汉人采用蒙古名字、学习蒙古语、与蒙古人结婚等方式,使自己逐渐进入蒙古人的权力机构。而另一方面,许多蒙古人和其他外族人则与汉人意气相投。
——摘编自《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
材料三
地区 台湾 西域 西藏
机构 A 北庭都元帅府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6分)根据材料一,指出元朝统治者创立的地方管理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的影响。
(2)(6分)根据材料二,概括“民族划分早已变得模糊”的表现。
(3)(4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A处机构的名称并归纳元朝疆域治理的特点。
(4)(6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认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B B D A A C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A C D D B D
17. (1)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2)唐太宗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唐玄宗统治后期,任人唯亲。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唐玄宗统治后期出现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3)开国君主都出身武将,靠兵变改朝换代,担心大臣篡权夺位,大臣为避祸,故意放纵享乐,以示没有野心。
(4)应该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不能任人唯亲,嫉贤妒能。
18. (1)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民族融合,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行省制度影响深远,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2)汉人用蒙古名、学习蒙古语、与蒙古人结婚等,蒙古等少数民族与汉人和谐相处。
(3)澎湖巡检司。因地制宜。
(4)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统一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我们要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中央要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要注重民族团结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