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真题汇编 10 文化文学常识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真题汇编 10 文化文学常识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3 18:4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真题汇编 10 文化文学常识
一、单选题
1.(2024三下·南充期末)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所描绘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是(  )
A.端午——吃月饼 B.清明节——祭扫
C.重阳节——登高 D.春节——放爆竹
2.(2024三下·双牌期末)张进想去图书室借寓言类的书籍,符合他要选择的书籍是(  )
A.《安徒生童话》
B.法布尔的《昆虫记》
C.《克雷洛夫寓言》
3.(2024三下·巴州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房四宝:琴棋书画
B.复述故事《漏》时,为了不遗漏情节,我要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
C.《陶罐和铁罐》《北风和太阳》都选自《伊索寓言》,都告诉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D.写通知和寻物启事,格式大致相同,包括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
4.(2024三下·南充期末)我常带着弟弟去 (  )捉纺织娘。
A.草丛 B.墙角 C.芦苇丛 D.院子
5.(2024三下·新田期末)下列古诗与传统节日,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中秋节
B.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重阳节
C.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端午节
D.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宵节
6.(2024三下·镇雄县期末)在亚洲文化博览会上,明明向外国小朋友介绍:“(  )是我们中国的文房四宝”。
A.琴棋书画 B.梅兰竹菊 C.笔墨纸砚 D.望闻问切
7.(2024三下·金平期末)读句子,选词填空。(填序号)中医的“____”让我领略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A.笔墨纸砚 B.琴棋书画 C.望闻问切
8.(2024三下·东莞期末)下面不属于雅人四好的是(  )。
A.棋 B.琴 C.信 D.画
9.(2024三下·二道期末)《清明》这首诗的作者是 (  )
A.苏轼 B.王安石 C.杜牧
10.(2024三下·嘉陵期末)“文房四宝”指的是(  )
A.琴棋书画 B.笔墨纸砚 C.望闻问切
11.(2024三下·南岸期末)班级图书管理员要把一批新书分类摆放到相应的书架上,下列分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
B.《西游记》《父与子》《十万个为什么》
C.《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
12.(2024三下·宁乡市期末)爷爷说自己是“雅人”。他有“雅人四好”。他下面这些爱好中不属于“雅人四好”的是(  )
A.棋 B.书 C.画 D.唱
13.(2024三下·青山期末)诗句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不忆江南”(白居易)
B.“长恨春归无觅处”(王安石)
C.“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
D.“添得黄鹂四五声”(曾几)
14.(2024三下·青山期末)下列传统文化常识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B.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C.中医四诊:望文问切 D.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15.(2024三下·顺义期末)王东参加“我是故事大王”活动时,准备讲一个寓言故事,让同学们明白“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这个道理。他应该讲的寓言故事是(  )。
A.《叶公好龙》 B.《守株待兔》
C.《鹿角和鹿腿》 D.《北风和太阳》
16.(2024三下·二道期末)根据你这学期学到的语文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句是 (  )
A.复述故事不是背诵故事,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下来。
B.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的造纸方法传承下来了。
C.雅人四好指的是笔墨纸砚。
17.(2024三下·惠东期末)下面成语中,不是出自寓言故事的一项是(  )
A.南辕北辙 B.画蛇添足 C.相提并论 D.掩耳盗铃
18.(2024三下·惠东期末)下面节日中,不是中国传统节日的是(  )。
A.春节 B.中秋节 C.端午节 D.圣诞节
19.(2024三下·西山期末)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关键语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B.劝告别人要注意语气,不能用指责的口吻。
C.复述故事不可以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
20.(2024三下·西山期末)选出中国古代的“雅人四好”(  )。
A.笔墨纸砚 B.望闻问切 C.琴棋书画
21.(2024三下·德江期末)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为了更好地预测故事情节,我们要多关注文段中的细节。
B.“因释其耒而守株”中“因”的意思是“于是”。
C.劝告别人时,不要用指责的口吻,也不要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
D.写寻物启事的时候,标题要居中,正文开头空两格,写清楚启事的内容,落款的署名、时
间要写在右下角。
22.(2024三下·湘西期末)《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  )
A.杜甫 B.苏轼 C.曾几 D.李白
23.(2024三下·旌阳期末)你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多少?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日》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分别写的是春节和中秋这两个传统文化节日。
B.造纸术由西汉时期的蔡伦发明的。
C.端午节,我们要挂艾蒿、吃汤圆、赛龙舟。
D.“弹古琴、下围棋、练毛笔字、画国画”这四件事是我国古代文人修身养性的四大必修课,简称为“琴棋书画”。
24.(2024三下·湘西期末)本学期,小乐买了三本寓言故事书,请你根据目录猜测它们分别属于那一本书,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目录
农夫与蛇
狐狸和葡萄
狼和小羊
乌鸦喝水 目录
叶公好龙
掩耳盗铃
滥竽充数
杯弓蛇影 目录 《两只斑鸠》
《驴子的故事》
《鹰和鸡》
《青蛙的国王》
① ② ③
A.①《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②《伊索寓言》 ③《克雷洛夫寓言》
B.①《伊索寓言》②《中国古代寓言故事》③《克雷洛夫寓言》
C.①《克雷洛夫寓言》②《中国古代寓言故事》③《伊索寓言》
D.①《伊索寓言》②《克雷洛夫寓言》③《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25.(2024三下·香洲)看到哪一个标牌,最有可能让你想到“望闻问切”(  )
A.国医馆 B.图书馆 C.博物馆 D.咖啡馆
26.(2024三下·南充期末)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房四宝的是(  )
A.笔 B.书 C.墨 D.砚
27.(2024三下·金平期末)“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朗读这句话应该带着(  )的语气。(填序号)
A.赞叹 B.难过 C.好奇 D.兴奋
28.(2024三下·衢江期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赵州桥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B.“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要读“wèi”.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登高”和“插茱萸”是重阳节的习俗。
D.关键语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它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
29.(2024三下·衢江期末)下列课文与作者、作品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荷花》——叶圣陶——《荷花·叶圣陶专集》
B.《火烧云》——汪曾祺——《呼兰河传》
C.《蜜蜂》——法布尔——《昆虫记》
D.《肥皂泡》——冰心——《冰心散文》
30.(2024三下·蓬安期末)下列节日的时间与习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吃汤圆,赏月,挂茱萸
B.清明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祭祖,踏青,插柳
C.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
31.(2024三下·隆回期末)下列有关中国传统节日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五月初五清明节 B.正月十五元宵节 C.八月十五中秋节
32.(2024三下·隆回期末)下列选项中古诗创作都属于同一朝代的是(  )
A.《惠崇春江晚景》 《静夜思》 《忆江南》
B.《元日》 《滁州西涧》 《三衢道中》
C.《大林桃花寺》 《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3.(2024三下·双牌期末)下列是阅读寓言故事的策略,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读寓言故事,先要读懂故事内容,再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B.一目十行,看一下就行了,不用思考。
C.读寓言故事,联系生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34.(2024三下·双牌期末)“文房四宝”指的是(  )
A.笔墨纸砚 B.琴棋书画 C.梅兰竹菊
35.(2024三下·安乡县期末)下面的题目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B.《胖驴和瘦马》
C.《大个子兔子和小个子狼》 D.《池子与河流》
36.(2024三下·安乡县期末)本学期我们掌握了很多学习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它都在一段话的段首。
B.结合生活经历理解难懂的句子是我们理解句子常用的方法。
C.在习作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
D.复述课文不是背诵课文,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出来。
37.(2024三下·安乡县期末)下列四字成语都是出自寓言故事的一项是(  )
A.夸父追日 掩耳盗铃 B.画蛇添足 刻舟求剑
C.开天辟地 守株待兔 D.杯弓蛇影 精卫填海
38.(2024三下·马边期末)下列不属于我国传统节日的一项是:(  )
A.春节 B.重阳节 C.元旦 D.端午节
39.(2024三下·马边期末)下列不属于“雅人四好”的一项是:(  )
A.琴 B.棋 C.书 D.唱
40.(2024三下·开江期末)中国汉字横平竖直,要把它写好需要注意(  )
A.笔画较多的汉字,要把笔画写得短小些,缩小笔画间距,如“露、慧”等。
B.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尺,眼离书本一寸,胸离桌子一拳。
C.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不需要考虑这些笔画的长短和距离。
D.撇和捺要写得平直,字形就优美,如“翅、柔”。
41.(2024三下·开江期末)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按顺序复述故事。
B.关键语句能帮助我们概况一段话的大意。
C.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通过实验发现,蜜蜂能认清方向靠的是超常的记忆力。
D.讲故事的时候要自然、大方,并且注意语气、表情的变化,加上适当的手势。
42.(2024三下·通道期末)讲故事有讲故事的方法。请你指出果果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要讲好故事,熟悉故事的内容是前提。
B.在把握故事内容时,可以借助表格等工具。
C.讲故事就是背诵故事,背诵得越熟练越好。
D.适当的手势运用,有利于把故事讲得生动传神。
43.(2024三下·通道期末)读下面的句子,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
A.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读了《拔苗助长》,我明白了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心存侥幸。
B.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四君子指的是梅兰松菊。
C.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向别人请教,如别人也不会,我们可以先把它放到一边。
D.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很多,学问很高。
44.(2024三下·遂溪期末)不列选项中属于“雅人四好”的是(  )
A.笔墨纸砚 B.望闻问切 C.琴棋书画
45.(2024三下·龙湾期末)下列对课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段的关键句都是在段落的第一句。
B.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C.寓言故事短小、有趣,不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被赋予新的意义。
D.复述课文要先把课文背下来,再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6.(2024三下·吐鲁番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房四宝:琴棋书画
B.雅人四好:笔墨纸砚
C.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47.(2024三下·吐鲁番期末) 关于传统节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历正月十五是中秋节。
B.端午节要吃月饼、赛龙舟,并在家门口挂上艾草。
C.春节也叫“过年”,贴对联、吃年饭、拜年、剪窗花等都是春节的习俗。
48.(2024三下·鹿城期末)关于复述故事,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可以借助表格、示意图和文字提示等详细复述故事。
B.复述故事就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出来。
C.复述故事就是把故事背诵下来。
D.我们可以抓住关键词句复述故事。
49.(2024三下·南昌期末)下列选项中,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克雷洛夫寓言》—— 英国
B.《伊索寓言》——古希腊
C.《中国古代寓言》—— 中国
50.(2024三下·桂阳期末)读了《快乐读书吧》推荐的寓言故事书籍后,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掩耳盗铃》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就是自己害了自己。
B.《伊索寓言》中的故事主人公大部分都是活灵活现的动物。
C.《陶罐与铁罐》《北风与太阳》这两个故事都选自《克雷洛夫寓言》。
D.《龟兔赛跑》的故事,兔子在比赛途中睡着了,最后乌龟赢了。
答案解析部分
1.D
2.C
A:《安徒生童话》是童话类书籍。
B:法布尔的《昆虫记》是科普类书籍。
C:《克雷洛夫寓言》是寓言类书籍。
故答案为: C
考查了百科知识。百科知识是对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能力的检查,包括历史、地理、文学常识等各方面知识的积累。作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
3.D
4.C
5.C
A、这句诗描述的是元宵节的景象,而非中秋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与”元夜”、”花市灯如昼”等描述相符,而中秋节则与赏月、团圆等意象紧密相连,故 A 项错误。
B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林杰的《乞巧》,描绘的是七夕节的习俗。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诗句中的”乞巧”、”秋月”均指向七夕节,而非重阳节。重阳节主要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与诗句内容不符,故 B 项错误。
C 、这句诗涉及的是屈原和端午节。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部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后人为了纪念屈原,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并保留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诗句中的”屈子”、”楚乡遗俗”均指向端午节,故 C 项正确。
D 、这句诗出自北宋政治家王安的《元日》,描述的是春节(正月初一)的景象。诗中提到的”新桃换旧符”是古代一种风俗,即在农历正月初一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以除旧布新,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而元宵节则是在春节之后的第十五天,与诗句内容不符,故 D 项错误。
故答案为:C
考查了诗歌词句理解。做此题要先理解诗歌词句大意,再根据诗歌词句意思理解做题。诗歌词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积累,做题时方便搜索调取。遇到不确定的字词,也可联系诗歌词句整体进行分析解释。
6.C
考查了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是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
中国的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故选:C。
故答案为:C
文化常识以记忆为主,在平时的学习中,可注意多加积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7.C
8.C
雅人四好包括:琴棋书画。
故答案为: C
这道题考查了传统文化知识,平时要注意多积累,并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来。
9.C
结合相关知识,《清明》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故答案为:C
题目考查对古诗作者等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10.C
结合日常学习和积累可知,“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故答案为:C
考查了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文化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
11.B
A 、 C 正确。
B 、有误,《西游记》是我国的古典名著,属于小说类。《父与子》是连环漫画。《十万个为什么》属于科普类。
故答案为:B
考查了文学常识和经典名著。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12.D
考查了知识百科。这类知识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课外知识拓展,有利于拓展学生联系、发展的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指弹琴、下棋、写字、绘画,四者皆为文人学士之雅事,故常四字并提。
故答案为:D
平时要多读书,注意积累课外知识。做此类题目,作答完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
13.B
考查了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A、C、D正确。B.有误,“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出自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故答案为:B。
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14.C
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ABD正确。C:“望文问切 ”的“文 ”有误,应改为“闻”。
故答案为:C
①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②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15.C
结合题目中“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的表述,应该选择C项《鹿角和鹿腿》,说明要正确认识事物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
A项《叶公好龙》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
B项《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D项《北风和太阳》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懂得全面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都是不对的。
故答案为:C
题目考查对寓言故事理解等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寓言故事的寓意进行正确作答。
16.C
结合相关知识,AB两项表述正确,符合相关知识的要求;
C项中“雅人四好”指的是琴、棋、书、画。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题目考查对复述故事、造纸术以及雅人四好等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17.C
考查了成语的理解。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C.不出自寓言故事,“相提并论"意思是把不同的人或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者看待,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A、B、D都出自寓言故事。
故答案为:C
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
18.D
考查文化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中国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社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七月半、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除夕等等。
A、B、C正确;D:“圣诞节”是西方的节日。
故答案为:D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19.C
A、B正确;C:有误,复述故事可以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
故答案为:C
这道题考查了实践作业,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和生活经验来分析作答。
20.C
中国古代的“雅人四好”是“琴棋书画。
故答案为: C
这道题考查了传统文化知识,要根据平时的积累来选择。
21.C
22.B
23.D
24.A
25.A
考查了文学及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望闻问切: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故答案为:A
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26.B
27.C
28.B
ACD.正确。
B.“而身为宋国笑” 中的 “为” 是 “被” 的意思,应读 “wéi”,而不是 “wèi”,所以该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以及字词读音的掌握。通过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考查,检验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涵盖了历史文化、古诗词习俗以及语文阅读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29.B
ACD.正确。
B.《火烧云》的作者是萧红,出自《呼兰河传》,而不是汪曾祺。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对课文作者及作品信息的识记能力。通过对不同课文相关信息的匹配考查,检验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要求准确记忆课文的作者、出处等信息,避免混淆。
30.A
BC正确。A错误。“ 吃汤圆 ”是元宵节的习俗;“ 挂茱萸 ”是重阳节的习俗。
故答案为:A
考查了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文化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
31.A
结合传统节日的时间,BC两项表述正确;
A项中“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不是清明节,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A
题目考查对传统节日相关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32.C
A项《惠崇春江晚景》作者是宋代苏轼, 《静夜思》作者是唐代李白; 《忆江南》作者是唐代白居易;不属于同一朝代。
B项《元日》作者是宋代王安石;《滁州西涧》作者是唐代韦应物;《三衢道中》作者是宋代曾几;
C项中《大林桃花寺》 《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三首诗的作者分别是白居易、杜牧、王维,都是唐代诗人。
故答案为:C
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33.B
A、C正确;B:有误,读寓言故事需要思考。
故答案为: B
这道题考查了阅读策略。读寓言故事要讲究方法,平时要注意多阅读,多积累。
34.A
“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故答案为: A
本题考查了传统文化知识,这需要平时多积累,传统文化知识要积极传承。
35.A
阅读各项,BCD三项中题目都属于寓言故事;
A项《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不属于寓言故事;
故答案为:A
题目考查对寓言故事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36.A
结合相关语文常识,A项中关键句不一定在句子的段首,可以在段首,有时在段中,还可能在一段的段尾;这项表述错误。
BC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相关知识要求;
故答案为:A
题目考查对学习方法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37.B
A项中“夸父逐日”不是出自寓言故事,是出自神话故事;
B项中成语都是出自寓言故事;
C项中“开天辟地”出自神话传说,不是出自寓言故事;
D项中“精卫填海”是出自神话故事,不是出自寓言故事;
故答案为:B
题目考查对成语的辨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结合成语的来源,做出选择。
38.C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节日风俗的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如春节、端午节等,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上网查阅资料。 A、B、C都属于我国传统节日。D.“元旦”是元旦节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不属于我国传统节日。
故答案为:C。
民俗节日来自于人文与自然文化,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祭祀文化有关。每个传统节日有每个节日的活动载体。
39.D
考查了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是是文化和知识的总称。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世界文化知识,各个学科的知识,社会各个方面的知识等。
“雅人四好”指琴棋书画。故D项不属于“雅人四好”。
故答案为:D。
“雅人四好”就是琴棋书画。本指弹琴、围棋、书法、绘画色彩四种古代艺术性文物或技艺。
40.A
A.正确。
B.写字姿势三个一口诀:胸离书桌一季的距离。眼睛离书本一尺的距离;指尖离笔尖一寸的距离;说法有误。
C. 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事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字长短比例和距离,避免拥挤,说法有误。
D.撇和 要写祝舒展,字形就优美,如“ 翅、柔”,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汉字书写。学生写字的姿势要规范,做到书写汉字笔顺要正确、结构要匀称、字迹要美观整洁。
41.C
考查了实践作业、课文理解和找关键词句。认真阅读所给题目,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即可。A、B、D正确。
C.有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通过实验发现,蜜蜂能认清方向靠的是它的本能。
故答案为:C
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
42.C
结合讲故事的相关要求,AB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讲故事的要求;
C项中讲故事并不是背诵故事,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这项理解和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题目考查对讲故事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43.D
A项中《拔苗助长》所以是要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把事情弄坏。这项理解和表述错误。
B项“四君子”指的是梅兰竹菊;
C项中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这项表述错误;
D项中对“学富五车”理解和表述都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D
题目考查对寓言故事、文化常识等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44.C
考查了传统文化。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上网查阅资料。
A.笔墨纸砚是“文房四宝”。
B.望闻问切是“中医四诊”。
C.正确。“雅人四好”是琴棋书画。
故答案为:C。
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们要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45.B
A项中语段的关键句不一定在段落的第一句,可能在句子开头,也可能在中间和句末,这项错误;
B项中对理解寓言故事的理解和表述是正确的;
C项中寓言故事随着时代的改变被赋予新的意义,这项表述错误;
D项中复述课文要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故事,不必把课文全背下来。这项错误;
故答案为:B
题目考查对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46.C
A:有误,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
B:有误,雅人四好是琴棋书画;
C:正确。
故答案为: C
这道题考查了传统文化知识,要根据平时的积累来判断分析即可。
47.C
A:有误,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B:有误,端午节赛龙舟,并在家门口挂上艾草,但不吃月饼。
C:正确。
故答案为: C
这道题考查了传统节目及习俗。要结合平时的积累来分析和判断。
48.C
结合复述故事的相关知识,ABD三项中表述正确,符合复述故事的相关知识;
C项中“复述故事”并不是把故事背诵下来,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的主内容讲清楚,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题目考查对复述故事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49.A
阅读各项,A项《克雷洛夫寓言》是俄国寓言家的作品,这项表述错误;
BC两项中对应正确;
故答案为:A
题目考查对寓言故事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50.C
结合相关寓言故事的内容,ABD三项中表述正确,符合相关寓言故事的内容;
C项中《陶罐和铁罐》属于中国寓言故事;《北风与太阳》出自《伊索寓言》;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题目考查对寓言故事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