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真题汇编 11 口语交际与综合学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真题汇编 11 口语交际与综合学习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3 18:4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真题汇编 11 口语交际与综合学习
一、单选题
1.(2024三下·重庆市期末)如果你正好看到了这一幕,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劝告这个小男孩,他才乐于接受呢 请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选项 (  )。
A.住手!不许捅鸟窝!你这样做简直太过分了!
B.你太没有爱心了,居然捅鸟窝,太不应该了!
C.请你停下来,好吗 你这样做喜鹊会伤心的!
2.(2024三下·九龙期末)体育课后,东东一口气喝了三瓶冰水。我劝告他时最恰当的说法是(  )
A.你一口气喝了三瓶冰水,小心拉肚子!
B.东东,冷饮可解暑,但不能过量。
C.怎么还在喝?别喝了!
3.(2024三下·九龙期末)下列句子不是表明“天气热”的一项是(  )
A.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着了火。
B.蝉在树上叫得震天响,狗趴在地上直吐红舌头。
C.风带着雨点儿,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4.(2024三下·东西湖期末)看到公园里有同学随手扔垃圾,下面的劝告最恰当的是(  )
A.“你怎么这么懒?垃圾不扔到垃圾箱里去?”
B.“同学,你怎么可以乱扔垃圾?立刻捡起来扔到垃圾箱去!”
C.“同学你好,乱扔垃圾多不文明。公园这么美,需要我们每个人维护。”
D.“同学你好,公园很漂亮,乱扔垃圾会破坏这里的美景,前面不远处就有个垃圾桶,让我们一起爱护这里的环境,好吗?”
5.(2024三下·奉化期末)看见有人在街头随手丢垃圾,你认为下面哪一种劝告最合适(  )
A.叔叔,你难道不知道不可以乱扔垃圾?你太不应该了。
B.叔叔,你怎么回事?怎么能将垃圾随手丢在地上!
C.叔叔,你这样做太不文明了!
D.叔叔,乱扔垃圾会破坏环境卫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呀!
6.(2024三下·顺义期末)王东参加了学校在报告厅举办的“我是故事大王”活动,结束后他发现自己的那本红色书皮的《克雷洛夫寓言》不见了。王东把“寻物启事”修改了好几回。你觉得他会对哪一则最满意?(  )
A.
寻物启事
昨天下午,我的一本《克雷洛夫寓言》不见了。如有拾到者,与我联系。
B.
寻物启事
昨天下午,我把一本《克雷洛夫寓言》落在报告厅了。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 王 东
C.
寻物启事
昨天下午,我把一本红色书皮《克雷洛夫寓言》落在报告厅了。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非常感谢! 三年级2班 王 东 6月25日
D.
寻物启事
昨天下午,我把一本《克雷洛夫寓言》落在报告厅了。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非常感谢! 三年级2班 王 东 6月25日
7.(2024三下·二道期末)一位同学乱穿马路,有三位同学劝告他,这位同学可能接受(  )的劝告
A.你这样过马路很方便,我支持你。
B.小同学,请不要这样过马路。这样过马路,你可能有危险。
C.你太不遵守交通规则了!你这样做会给别人带来麻烦的。太不应该了!
8.(2024三下·玉溪期末)看到公园里有同学随手扔垃圾,下面的劝告最恰当的是(  )
A.“你怎么这么懒?垃圾不扔到垃圾箱里去?”
B.“同学,你怎么可以乱扔垃圾?立刻捡起来扔到垃圾箱去!”
C.“同学你好,乱扔垃圾多不文明。公园这么美,需要我们每个人维护,你说对吗?”
D.“嗨,严禁乱扔垃圾。你太不文明!”
9.(2024三下·湘西期末)下面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想说服父母带自己出去游玩,就要说清楚想法和理由。
B.在和同学交流观点的时候,要边听边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学会尊重别人不同的想法。
C.生活中,看到不合理的现象,劝告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用指责的口吻劝告不容易成功。
D.讲故事时要一字不差地照着书讲,才能确保故事的原汁原味。
10.(2024三下·旌阳期末)下列句子没有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一项是(  )。
A.小明真是才华出众,他的歌声如百灵鸟般动听,他的指尖还能在钢琴上跳舞。
B.我的弟弟天生胆大,他敢捉树叶上的青虫,还敢爬到高高的树上去抓鸟雀。
C.今天的雨下得真大,小溪一会儿就变成了小河,小树也被吹弯了腰。
D.妹妹激动极了,只见她手舞足蹈,一张小脸涨得通红。
11.(2024三下·温州期末)小林总是趴着写字,你想劝劝他,下面的劝告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小林,你不知道趴在桌上写字会影响身体吗?
B.小林,注意你的写字姿势。
C.小林,趴在桌上写字,不仅会影响你的身姿,还会造成近视。为了你的健康,请注意写字姿势哦!
D.小林,老师多次提醒你不要趴着写字了,你怎么老是不改呀?
12.(2024三下·承德期末)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A.小溪泛尽却山行(再)
B.因释其耒而守株(放下)
C.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东省)
D.而身为宋国笑(自己)
13.(2024三下·马边期末)班里正在进行关于班干部的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要一边听一边思考,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B.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所以别人的发言可以不听。
C.当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发生冲突,首先要表示强烈反对。
D.班干部这个角色对人没什么特殊要求,什么样的人都适合当班干部。
14.(2024三下·新田期末)在去科技馆参观的路上,小军准备闯红灯,朋友们对他进行了劝说。下面劝说他最可能接受的是(  )
A.“小军,你敢闯红灯?大家都看着呢!”
B.“小军,你没看见现在是红灯吗?怎么能不遵守交通规则呢?”
C.“小军,等绿灯亮了再过马路吧,你这样做太危险了。”
D.“小军,你居然想闯红灯,不要命啦?”
15.(2024三下·雨花期末)淘气的弟弟在沙发上跳来跳去,下面劝告最合理的一句是(  )
A.弟弟,沙发都会被你跳破,快下来!
B.弟弟,你一刻也静不下来,看着就很烦!
C.弟弟,这样很容易摔疼的,快下来!
D.弟弟,别跳了,快点下来! 快点!
16.(2024三下·期末)结合下图漫画,下列劝告中最合理的是(  )。
A.同学,你这样随意跨栏杆,被撞了可没人理你!
B.小朋友,你这样做很危险,我们应该走斑马线。
C.你这个小朋友真不懂事,不知道这样做很危险吗?
17.(2023三下·临平期末)如果你想劝一位在校园里乱扔垃圾的同学,下列说话的语气最容易被接受的一项是(  )
A.“你这样做真的太没素质了,校园因为你不整洁了!”
B.“我看到你乱扔垃圾了,这样做真是太不应该了!”
C.“你怎么可以乱扔垃圾呢?我要马上去告诉老师!”
D.“我们不能随手扔垃圾,这样校园才会越来越干净哟!”
18.(2023三下·睢宁期末)张大明很调皮,下课时在走廊里跑来跑去。我会这样劝告他(  )
A.跑来跑去,你自己会摔倒,还会撞到别人,快停下!
B.老师说了课间不要奔跑,你怎么回事?总是跑来跑去,真烦人!
C.跑来跑去很容易摔倒,会摔疼的,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好吗?
19.(2023三下·东海期末)“哥哥爱玩手机游戏,一玩就是一整天。”如下劝说,最能让他接受的是(  )
A.你整天这样玩,将来能有什么出息?
B.你怎么能这么无节制地玩呢?太不应该了!
C.你这样做,学习怎么可能学得好?真让人失望!
D.哥,玩手机游戏不仅伤害眼睛,还影响学习,别玩了吧!
20.(2023三下·平度期末)下列劝说得体的一句是(  )
A.整天喝那么多酒,你还想不想活了?(劝少喝酒)
B.看看你那睁眼瞎的样子,一点书都不读。(劝多读书)
C.你怎么能不遵守学校的纪律呢?真是太差劲了。(劝遵守纪律)
D.爷爷,吸烟有害身体健康,您少抽点,不然我们会担心的。(劝勿抽烟)
21.(2023三下·永嘉期末)神奇校车的车门刚一打开,小明就直往上挤。你会用下面哪句话来劝告他(  )
A.小明,你难道不知道小学生要文明乘车?你太不应该了。
B.小明,你怎么回事?你这样做太危险了,真让人不省心!
C.小明,这样很容易撞倒别人,甚至挤伤自己。我们要文明乘车哦!
22.(2023三下·永顺期末)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雅人四好”指的是琴棋书画,“中医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
B.以《一棵树的烦恼》为题写一个故事,主要应该写同学们关心小树。
C.关键语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它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
23.(2023三下·咸宁期末)弟弟很调皮,在床上跳来跳去。下面的劝告最合理的一句是(  )
A.弟弟,你这样很容易摔伤,会很疼的,下来吧!
B.弟弟,你怎么回事?一刻也静不下来,看着就很烦!
C.弟弟,跳来跳去会把床跳破的,快下来!
D.弟弟,别跳了,快点下来!快点!
24.(2023三下·汉阳期末)劝告一位踩踏草坪的同学,下列语言得体且有可能被接受的一项是(  )
A.赶快离开,小草都被你踩死了!
B.你怎么能踩踏草坪?我告诉老师去!
C.谁让你踩踏草坪的?快点离开!
D.小草青青,请你足下留情!
25.(2023三下·光明期末)关于“劝告”,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气严厉,别人才会听劝。
B.不要用指责的口吻。
C.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
D.注意说话的语气,尽量温和、亲切。
26.(2023三下·长丰期末)生活中,同学犯了错误很难过。你可以用下面的哪一句来安慰他?(  )
A.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B.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C.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7.(2023三下·禹会期末)动物园里有游客把水泼到动物的身上,你认为(  )
A.游客只是跟动物玩,不必大惊小怪,我就看看不说话。
B.游客故意激怒动物,得以取乐,我要骂这样的游客。
C.游客想给动物浇浇水洗洗澡,挺有趣,我哈哈大笑。
D.游客骚扰动物的行为不可取,我要马上劝告制止。.
28.(2023三下·海珠期末)看到低年级的小朋友在学校门口的花坛摘花,执勤队员去劝告他。
以下哪一种说法小同学更容易接受?(  )
A.你违反学校规定,太不应该了!
B.花也有生命,这样做太不文明了!
C.爱护花草人人有责!你错了!
D.请不要摘花,让花和我们一起长大吧!
29.(2023三下·岳池期末)“秋姑娘唱着欢快的歌,轻轻地走来,田野里到处充满丰收的气息。”读这个句子,想象秋姑娘来到田野里时看到的画面,下列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金黄的玉米咧着嘴大笑。
B.荷塘里,几只蜻蜓正立在含苞待放的花蕾上。
C.金黄的谷子笑弯了腰,仿佛在叫人们快点来收割。
D.红彤彤的高粱不住地点头,好像在和人们打招呼。
30.(2023三下·清远期末)下列句子朗读语气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才不信哩,你别小人说大话啦!(怀疑)
B.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惊讶)
C.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轻蔑)
31.(2022三下·云南期末)下列关于复述故事的做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读熟故事,学会转述,按故事的顺序复述。
B.复述故事力求有趣、简洁,重要情节可以遗漏。
C.可以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
D.复述故事不是背诵文章,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
32.(2022三下·英德期末)下列劝说不得体的一项是(  )
A.花儿也有生命,相信在我们的关怀下,它们会开得更美。(请勿摘花)
B.爸爸,您爱我和妈妈吗?如果爱,请您为我们戒烟吧。(劝戒烟)
C.你这个年轻人真没素质,就不能给老奶奶让个座吗?(劝让座)
D.小朋友,你会游泳吗?如果不会,万一出现危险可怎么办呢?(请勿戏水)
33.(2022三下·英德期末)下列语言运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建筑工地标语:“安全重于泰(tài)山。
B.医院门口标语:“欢迎各界人士经常光临本院。”
C.学校门口标语:“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
34.(2022三下·鼓楼期末)语言是一门艺术,劝告公共场合不戴口罩的同学及家长时,下列说法更容易让别人接受的是(  )。
A.你这样做太危险,是对他人健康的严重伤害。
B.像你们这样不戴口罩的人就是糊涂、自私,都这样还怎么消灭病毒?
C.戴口罩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对他人的负贵,利人利己好处多多。
D.没口罩不是借口,你的性命只有一次。
35.(2022三下·瓯海期末)弟弟很调皮,在床上跳来跳去。下面的劝告最合理的一句是(  )
A.弟弟,跳来跳去会把床跳破的,快下来!
B.弟弟,你怎么回事?一刻也静不下来,看着就很烦!
C.弟弟,你这样很容易摔倒,还会把你摔疼,下来吧!
D.弟弟,别跳了,快点下来!快点!
36.(2022三下·吉阳期末)对别人进行劝告的时候,要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注意说话的语气,不用(  )的口吻。
A.温柔 B.和气 C.指责 D.关心
答案解析部分
1.C
本题考查用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委婉地劝说小男孩,引发孩子对动物生命的热爱和尊重。故选:C。
故答案为:C
言表达要求简明、连贯、得体。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正确使用语言尤其要注意正确使用谦敬词语以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场合情景、情感等方面的要求。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得体。
A.语气生硬,不恰当。
B.有称呼,劝说目的明确,语气平和,易于别人接受,恰当。
C.话语里充满责怪,不恰当。
故答案为:B
语言得体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恰当的语言,以符合特定的表现方法、场合、对象、语气等表明自己的目的,获得最佳效果,最后做出正确选择。这种题型是小学语文考试常见的题型,平时要加强练习,掌握答题技巧。
考查了句义,主要是抓句子里面的一些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结合的中心意思来理解句子。A、B分别用夸张和拟人的修辞都表明“天气热”。C.不是表明“天气热”。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风雨交加的场景。故选:C。
故答案为:C
理解句子,要领会句子中的内容要点,概括出句子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注意辨析句子的含义,做此题,要多揣摩。仔细思考,加以分析。
4.D
本题考查劝告慰勉、语言得体。语言得体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恰当的语言,以符合特定的表现方法、场合、对象、语气等表明自己的目的,获得最佳效果。
A.语气生硬,态度不好,不恰当。
B.话语里充满责备和命令,不恰当。
C.话语里有责备,不恰当。
D.语气平和,表意明确,有礼貌,恰当。
故答案为:D
解答口语交际题,要注意语境的要求和语体的要求。
5.D
可从乱扔垃圾造成的后果等方面进行劝说,注意语句通顺,有条理。
A 、 B 、 C 说话太生硬,不恰当。
D 、最恰当。
故答案为:D
考查了语言得体。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劝告别人时,语气要委婉,做到礼貌用语,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6.C
结合题目要求,A项中《寻物启事》缺少失主的姓名和时间等关键信息;
B项中《寻物启示》缺少发布的确切时间;
C项中《寻物启事》对丢失物品的时间和物品特征、失主、发布时间等关键信息表述全面而具体,符合要求。
D项中《寻物启事》缺少对丢失物品的特征的描述,这项错误;
故答案为:C
题目考查对《寻物启事》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各项中的表述进行正确作答。
7.B
结合题目要求,A项乱穿马路的行为是错误,这项表述错误;
B项中说明了乱穿马路的危害,语气比较委婉,让人容易接受,这项表述正确;
C项中说明了乱穿马路的危害,但是语气过于强硬,不容易被人接受,这项错误。
故答案为:B
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分析和理解能力。要结合题目的要求,对每一选项中的句子进行正确分析,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进行作答。
8.C
本题主要考查口语交际能力。
A.不恰当。““你怎么这么懒 垃圾不扔到垃圾箱里去 ”劝告语气过于强硬
B.不恰当。句子中“立刻”是命令的语气,不恰当。
C.恰当。“同学你好,乱扔垃圾多不文明。公园这么美,需要我们每个人维护,你说对吗 ”语气礼貌,劝告合理。
D.不恰当。“你太不文明!”劝告时,批评别人,语气生硬,不容易被别人接受。
故答案为:C
口语交际训练应该与听、说、读、写训练联系起来,与观察、思维、想象训练联系起来,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9.D
10.C
11.C
本题考查的是劝告技巧,要求根据所给情境,选择最合适的劝告方式,注意语气委婉,用语礼貌,能让人接受。A.不合适,这个选项直接质问对方是否知道其行为的后果,听起来有些责备的意味,可能会让小林感到不舒服或防御性增强。
B.不合适,这个选项直接提醒小林注意写字姿势,但没有解释为什么需要这样做,可能不足以引起小林足够的重视和改变。
C.合适,这个选项详细说明了趴在桌上写字的具体不良后果,如影响身姿和造成近视,并且以关心和建议的语气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并产生改变的动力。
D.不合适,这个选项带有指责的意味,强调了老师的多次提醒和小林的不改变,可能会让小林感到尴尬或不满,不利于沟通和改变。综上所述,选项C最为合适,因为它既明确指出了问题的严重性,又以关心和建议的方式提出,更有可能促使小林改变不良的写字姿势。
故答案为:C
考查了劝告,注意结合给出的材料,小林总是趴着写字,你想劝劝他,写出劝告的话,注意语气委婉,用语礼貌,能让人接受,写出劝告的话即可。
12.C
考查了对古典诗词和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分析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资料,和诗词表达的含义,结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A.“小溪泛尽却山行”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曾几的《三衢道中》,诗句的意思是: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却”是“又、再”的意思。解释正确。
B.“因释其耒而守株”这句话出自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句子的意思是: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释”是“放下”的意思。解释正确。
C.“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七言绝句,因王维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这里的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当时家居山西省蒲州(今山西永济),即华山以东一带。写这首诗时候他正离家在外,孑然一人,适逢重阳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解释错误。
D.“而身为宋国笑”这句话出自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句子的意思是: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身”指他自己。解释正确。故选:C。
故答案为:C
注意理解诗句要大致清楚诗写的是什么,体会这首诗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感情和想法是什么。
13.A
考查了口语交际,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结合题目中的要求,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
关于班干部的讨论 ,当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发生冲突时,首先要认真倾听,边听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要尊重别人的想法。另外,班干部不是 什么样的人都适合的,首先需要有领导才能,还要其他素质都要高。 故B、C、D说法错误,A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口语交际训练应该与听、说、读、写训练联系起来,与观察、思维、想象训练联系起来,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
14.C
A 、”小宇,闯红灯是不对的。”语气生硬,没有告知后果,不易接受。
B 、”小宇,等绿灯亮了再过马路吧,你这样做太危险了。”语气诚恳委婉,告知了闯红灯的后果,容易接受。
C 、”小宇,你没看见现在是红灯吗?怎么能不遵守交通规则呢?”反问的语气强烈,责备的语气,不易接受。
D 、”小宇,你居然想闯红灯,不要命啦?”语气激烈且没说明后果,不易接受。
故答案为:C
劝告是一种由心理置换到心理相容的说服过程,劝告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方能达到明辨是非、告之以理、导之以行的目的。劝告的技巧,如:正面劝导,有理有节;直话曲说,借例言理;趁势激将,因势利导等。
15.C
结合各项中句子的表述,AB两项强调了“弟弟在沙发上跳来跳去”造成的损坏和对自己的影响,因此不会起到劝告的作用;
C项中“这样很容易摔疼的”体现了站在“弟弟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劝告,容易被弟弟接受,因此劝告最合理。
D项没有说明劝告的理由,因此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故答案为:C
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分析和理解能力。要结合题目的要求,对每一选项中的句子进行正确分析,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进行作答。
16.B
完成本题要注息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组织语言。结合题目中的要求,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故B最合理,A、C语言不礼貌,没有说服力。
故答案为:B
劝告是一种由心理置换到心理相容的说服过程,劝告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方能达到明辨是非、告之以理、导之以行的目的。劝告的技巧,如:正面劝导,有理有节;直话曲说,借例言理;趁势激将,因势利导等。
17.D
考查了语言得体。认真阅读所给题目,根据平时的语言习惯作答即可,注意要使用礼貌用语。
A.从“真的太没素质了"可知说话的语气不容易被接受。
B.从"这样做真是太不应该了"“可知说话的语气不容易被接受。
C.从“我要马上去告诉老师"可知说话的语气不容易被接受。
D.说话语气容易被接受。
故答案为:D
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
18.C
结合题目表述,对“张大明”进行劝告,语言要文明、有礼貌,语气要委婉。结合各项中句子和表述,可以用C句,进行表述。
故答案为: C;
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分析和理解能力。要结合题目的要求,对每一选项中的句子进行正确分析,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进行作答。
19.D
本题考查辨析语言得体。A.语气太强硬了,“有什么出息”让人听了不舒服,不利于劝说,语言不得体
B.语气太强硬了,“你怎么能这么无节制地玩呢”让人听了不舒服,语言不得体。
C.语气不够委婉,“让人失望”让人听了不舒服,语言不得体。
D.语气委婉,用提出建议的方式使人更容易接受。
故答案为: D。
如何辨析语言是否得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看场合,根据说话的场合决定说什么样的话;如喜庆的场合要说吉利话;悲伤的场合要说安慰、鼓励的话;娱乐场合要说有趣的话。第二看对象,注意对象,就是要考虑听话人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地位、性格、喜欢、禁忌等,尤其要注意谦辞、敬辞的使用是否恰当。第三看感情,注意所使用的褒贬词语是否得当。准确把握口语交际应遵循的原则,如即文明得体、有内容,语言力求清楚、明了、简洁,表达力求意思明确、语句顺畅。
20.D
A.“整天喝那么多酒,你还想不想活了?语气生硬,不易于让人接受。
B."看看你那睁眼瞎的样子,一点书都不读。"语气生硬,不易于让人接受。
C."你怎么能不遵守学校的纪律呢 真是太差劲了。"语气生硬,不易于让人接受。
D.“爷爷,吸烟有害身体健康,您少抽点,不然我们会担心的"语气委婉,易于让人接受。
故答案为: D
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我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含义时要注意词语的运用,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准确、得体。
21.C
结合题目要求,根据上校车时“直往上挤”对自己以及别人可能带来的危险,进行表述作答。结合各项的表述,做出选择作答。
故答案为:C
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分析和理解能力。要结合题目的要求,对每一选项中的句子进行正确分析,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进行作答。
22.B
结合相关知识,AC两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符合相关知识;
B项中《一棵树的烦恼》应该从一棵树的角度,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作为一棵树所感受到的烦恼,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
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23.C
A.不能从对方的安全考虑,语气强硬,不易让人接受。
B.语言直白,用反语语气,不易让人接受,不得体。
C.能从对方的安全考虑,语气委婉,易于让人接受。
D.语气强硬,不易让人接受。
故答案为:C
考查了口语交际中的“劝告”这一考点,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劝告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
24.D
A、B、C不可能被接受,语气生硬,带有命令的语气,不利于别人接受。
D.可能被接受,语气委婉,利于别人接受。
故答案为:D
考查了语言得体。劝告要讲明事理使人听从,勉励人,使人服从。劝告的方法:正面劝导,有礼有节;直话曲说,借例言礼;先用激将法,再因势利导;巧用譬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5.A
B、C、D正确。
A.不正确,劝告别人,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式,劝告别人语气不要太严厉,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别人才会听劝。
故答案为:A
考查了劝告慰勉。完成该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注意语气要诚恳,表达要通顺。
26.B
A.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B.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 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
C.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指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
D.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结合语境选择“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27.D
结合题目中表述,“动物园里有游客把水泼到动物的身上”这种行为既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也会对动物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这样做是不对的。阅读各项,D项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D
题目考查对动物园爱护动物相关生活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生活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28.D
A.语气生硬,不易于让人接受。
B.语气生硬,不易于让人接受。
C.没有使用礼貌用语,语言太直接,不易于让人接受。
D.语气委婉、得体,易于让人接受。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了劝告慰勉。完成本题要注息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组织语言。结合题目中的要求,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
29.B
“秋姑娘唱着欢快的歌,轻轻地走来,田野里到处充满丰收的气息。”这句主要描写了秋天的景象;阅读各项的表述,ACD三项中描述的都是秋天的景象;B项中“荷塘里,几只蜻蜓正立在含苞待放的花蕾上。”这句描写的是夏天的荷塘,不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故答案为:B;
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分析和理解能力。要结合题目的要求,对每一选项中的句子进行正确分析,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进行作答。
30.B
A、C正确。B.有误,“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朗读时要读出老婆婆对狼、虎的毫不畏惧以及对“漏”的担心。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杳了朗读。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正确处理语言的断和连(停顿),轻和重(重读),扬和抑(语调),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还使语言具有表现力和音乐性。正确把握朗读节奏和语气有利于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要结合内容理解。
31.B
复述故事就是把课文的主要的内容概括地说出来,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删去次要的、解释性、描述性的部分。复述故事力求有趣、简介,但是重要情节不可以遗漏。复述故事不是简单的背诵文章,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可以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根据选项中的表述,B项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B
考查了学生对实践作业内容的掌握情况。实践作业就是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的方式表现出来。实践作业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是提升语文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
32.C
A、B、D正确。
C.有误,“你这个年轻人真没素质”语气生硬,不易于让人接受。
故答案为:C
考查了语言得体。“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即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经历、思想性格、心理需求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这是比“简明、连贯”更高一层的要求。注意说话要有针对性,并且要注意礼貌用语。
33.A
A、C得体。
B.不得体,医院的目的在于救人,希望百姓身体健康,所以不希望大家常来本院,故不得体。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标语的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语言表达应注意:①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②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③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④语言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
34.C
A、B、D项语气生硬,不委婉,不容易让别人接受。C:项语气委婉得体,又把不戴口罩的危害讲清楚,更容易让别人接受。
故答案为:C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比较判断正误。
35.C
A.不恰当,语气生硬,不利于接受。
B.不恰当,语气生硬,带有厌恶的语气,不利于接受。
C.恰当,语气委婉,利于接受。
D.不恰当,语气生硬,带点命令口吻,不利于接受。
故答案为:C
考查了劝告。劝告就是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勉励人,使人服从。劝告的方法:正面劝导,有礼有节;直话曲说,借例言礼;先用激将法,再因势利导;巧用劈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36.C
根据题干,“对别人进行劝告的时候,要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注意说话的语气,不用······的口吻。”提取关键信息“不用。”口语交际安排了“劝告”,引导我们面对他人的不良言行,使用合适的语气进行劝告,通过讲道理使别人接受意见,改正错误,从而提高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要用指责的口吻。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A项、B项、D项不符合题干内容,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此题考查口语交际常识。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加强训练与理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