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核心目标】
①文化自信: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背诵诗文片段,让学生引导学生大胆地猜读生字,自主学习课文,积累词语,并运用表示动作感受祖国文字的优美。
②语言运用: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良好的发音吐字习惯,做到语气语调自然、不做作。每次朗读要达到应有的目的,朗读的形式可以多样,充分调动学生读的兴趣,遇到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阅读方面要引导学生借助图片或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能提取明显的信息,再进行交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中科学奥秘的兴趣。
③思维能力:观察大自然,每篇课文中都包含一些关于自然地科学知识,用于帮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现象和自然规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④审美创造:让学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告诉学生我们要从小学会独立的生活,遇到问题要多问、多想,才能找到正确答案的道理,要学会仔细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并能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1. 认识“沿、答”等生字,会写“井、沿、喝、渴”四个生字。
2.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教学难点】
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谜语:横看是二,竖看也是二。(打一字)
(1)谜底:井
(2)随文识字:字理识字,结合图片记忆井字。
2. 引出课题:坐井观天
(1)学生观察“观”字,发现左右部件笔画穿插,猜测生字意思。
(2)师小节:见字旁的“观”就是看,观天就是看天。结合字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字义,识记生字。
3. 教师介绍单元主题,介绍寓言特点。
小结: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往往藏着道理,也就是寓意。《坐井观天》会藏着什么道理呢?
任务一 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标注自然段。(7个自然段)
(3)思考: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它们在什么地方 做什么事情?
2. 整体感知。
(1)人物:青蛙、小鸟。
所在位置:井底、空中。
事件:争论天空到底有多大?
(2)你能结合以上关键信息把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3.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辩论地点: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上。
(2)随文识字:井、沿,指导书写。
(3)拓展识字:沿。碗沿、河沿。
4.理解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1)读2~7自然段,思考: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对话。
师引导:像这样一问一答是一次对话,数一数它们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任务二 小小辩论家
三、精读课文,学习第一次对话。
过渡:它们就这样争来争去,这哪里是个办法。于是小鸟和青蛙提议,今天在我们xx班小朋友们的见证下举办一场激烈的辩论赛,看看谁的理由更有道理。接下来有请双方辩手闪亮登场。
1. 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
2. 讲解“一百里”距离。单位换算成米,和跑道相比,相当于跑了125圈。
3. 出示小鸟飞翔的视频。感受距离之远。
4. 引导感受“天之大”的句子。出示句子:小鸟飞过了海洋、飞过了草原、飞过了森林......。飞过了这么多地方,飞了一百多里,会有什么感受?
5.随文识字:渴、喝。
(1)观察这两个字,在构字时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组词:口渴、干渴。喝水、喝茶。
四、拓展思维,学习第二次对话。
1. 同桌读第二次对话,提问:青蛙和小鸟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2. 理解关键词“大话”:吹牛的意思。
3. 出示特效图,对比观察青蛙眼中的天和小鸟眼中的天。感受青蛙的怀疑、不相信。
4. 课堂小实验:将手边的纸张卷起来,通过纸筒看黑板,你发现了什么?(只能看到一部分黑板)
5. 运用句式:“因为......所以......”,引导说一说青蛙认为天空小的原因。
6. 引导读懂小鸟的观点。
(1)小鸟观点:青蛙弄错了,天无边无际。
(2)理解关键词“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边界。
(3)拓展“无边无际”:沙漠、草原、大海。
7. 指导朗读。
(1)“别”要读出劝告的语气。“井口、那么远”等词语,语调上扬,读出青蛙的自以为是、不相信。
(2)“很”字,表示强调,读出小鸟真诚劝告的语气。句末的“哪”要轻读,表示感叹。
过渡:辩论赛进行了这么久,天到底有多大?谁都不相信谁,接着往后看,它们又有话说了。
四、方法实践,学习第三次对话。
1. 引读:小鸟说天空无边无际,青蛙想到自己一抬头就能看到天,就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笑了,说“ ”(齐读)
2. 引导想象:想象自己是这只小青蛙,一直坐在井里,看着头顶的天空,咱们一起来做一做抬头的动作,再来读一读青蛙话。(读出自大的语气)
3. 引读:这个时候小鸟也笑了,说“ ”(齐读)
4. 体会小鸟情感:是无奈、带有劝告意味的笑。
5. 指导朗读第三次对话。重读“是、天天、一...就...”等关键词,读出青蛙的自大和小鸟的无奈。
五、身临其境,合作表演。
此环节可灵活运用,可同桌相互扮演、男女生扮演、学生单独上台表演等。旨在引导学生将三次对话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情绪等表达出来,从而熟练的读好对话。
六、创编对话,感悟道理。
1. 引导想象,假如你是那只青蛙,当你跳出井口后,你会看到什么,想说些什么?
2. 总结明白出的道理。小鸟--站得高,看得远。 青蛙--见识短浅,盲目自信。
3. 总结寓言的特点:采用夸张的手法,将人物的问题和缺点放大,让人读后能收到触动。
4. 出示辩论赛结果:小鸟获胜。
任务三 小小书法家
七、指导书写“观、喝、渴”(根据课堂时间设置书写字数)
1. 书写“观”。
(1)观察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指导关键笔顺:“又”第二笔是长点;“见”首笔竖贴竖中线,下端过横中线。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强调调整坐姿和书写姿势。
2. 书写“渴、喝”
(1)观察汉字,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异同。
(2)教师范写。
喝:左边的“口”,要写得高且小,第一笔竖要在左上格中间起笔,横中线收笔,右边的扁“日”,不要写得太大,第一笔在竖中线,偏左起笔。短撇要在日的第一笔竖下起笔,横折钩的折要超过扁“日”才能写折画。“人”的末笔捺写成点,最后的竖折,在短撇的左下方起笔。
(3)学生迁移练习写字“渴”,教师巡视,相机评价。
生活运用: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像青蛙一样坐井观天的人?你会怎么去面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