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达标检测 6.2.1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省份不属于东北三省的是 ( )
读图,完成2~5题。
2.图中①山脉是 ( )
A.阿尔泰山 B.小兴安岭
C.大兴安岭 D.长白山
3.有关④处地形区的景观描述正确的是 (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沃野千里,山环水绕
D.小桥流水,鱼米之乡
4.有关⑥处的河流描述正确的是 ( )
A.它是中朝两国的界河
B.该河是松花江
C.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D.它冲积形成了辽河平原
5.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
A.①②③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B.⑤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
C.⑤平原是由嫩江、松花江、辽河冲积形成的
D.②山脉全部位于黑龙江省
6.东北传统民居的房顶坡度大,主要为了 ( )
A.保暖 B.美观
C.便于积雪滑落 D.便于通风
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我国第二大平原
B.地势坦荡开阔
C.黑土面积广大
D.沼泽湿地较多
8.A、B、C三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
A.耕地、草地、林地
B.草地、林地、耕地
C.草地、耕地、林地
D.耕地、林地、草地
二、综合题
9.读图完成相关问题。
(1)大连—齐齐哈尔—北极村气温的变化规律是 ______,产生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2)总体来讲,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是 。黑龙江省的北部地区长冬无夏,气候严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辽东半岛西南濒临 ,东南濒临 。
(4)整个东北三省相比较,年降水量最多的区域在 的东南沿海地区,造成该区域降水较多的主导因素有 和 ____。
【回归生活】
10.追根问底——解释以下生活、生产现象产生的原因。
(1)东北人喜欢饮酒,尤其在冬季。
(2)服装市场里的毛皮服装深受东北人的青睐。
(3)东北地区的楼房多是双层玻璃。
(4)东北人冬季喜欢聚集在一起唠嗑,藉此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小品,众多杰出的小品演员也脱颖而出。
(5)黑龙江省学生的寒假假期比其他地区的都要长。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本题考查东北三省的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图中A是黑龙江省,B是吉林省,C是辽宁省,D是山东省。
2~5.【解析】2选C,3选B,4选B,5选B。本题组综合考查东北地区的地形、河流和自然景观。由图可知①山脉是大兴安岭,东侧地形区⑤是东北平原,④是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主要发展畜牧业。⑥处的河流是松花江,位于我国境内,不是界河。
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推理问题的能力。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多积雪,房顶坡度大便于积雪滑落,减少积雪对房顶的压力。
7、8.【解析】7选A,8选D。本题组主要考查东北平原及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知识。第7题,东北平原是我国的最大平原,故选A。第8题,A地是平原,为耕地;B地是山区,为林地;C地降水少,为草地,故选D。
9.【解析】本题借助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图,考查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及其原因。解题关键是结合图例看懂地图。如从等温线可以看出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从降水量可以看出辽宁省的东南沿海地区降水最多。
答案:(1)逐渐降低 纬度位置
(2)冷湿 纬度位置高,紧邻冬季风源地
(3)渤海 黄海
(4)辽宁省 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回归生活】
10.【解析】本题结合实际生活、生产现象考查东北地区的气候和文化特点。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人们饮酒、多穿毛皮服装、楼房多是双层玻璃是为了更好地取暖和保暖;寒冷的冬季,人们很少外出,在室内取暖聊天的过程中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小品。黑龙江省位于我国最北端,冬季最长,因此学生寒假假期较长。
答案:(1)冬季寒冷,饮酒取暖。
(2)冬季寒冷漫长,毛皮服装保暖性能好。
(3)双层玻璃更有利于保暖。
(4)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漫长的冬季人们在室内取暖聊天,很少外出。
(5)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最北端,纬度最高,冬季寒冷漫长,所以学生寒假假期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