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第3课时 季风与季风气候
第*页
研习任务一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教材 认知
热力
气压
快
低
高压
快
高
低压
相间
海洋
以南
带
3. 具体表现
亚洲高压
副极
地低气压带
快
副极地低气压带
冷高压
亚洲低压
副热
带高气压带
快
副热带高气压带
热低压
[重点研讨]
1. 海陆热力差异及影响
陆地 海洋
热力
差异 比热容 小 大
透明度 小;太阳辐射集中在表层 大;太阳辐射可照射到一定深度
传热方式 主要依靠传导;传热慢 除传导外,还依靠对流;传热快
对气温和气压
的影响 升、降温 快 慢
冬、夏
季气温 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相对海洋) 冬季气温高,夏季气温低(相对陆地)
冬、夏
季气压 冬季形成冷高压中心,夏季形成暖(热)低压中心 冬夏季气压变化不明显
2. 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判断方法
(1)根据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判断: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偏低,为低压中心;中心气压偏高,为高压中心。
(2)根据季节判断: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
(3)根据风向判断: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是高压,海洋是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是高压,陆地是低压。
3. 巧记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分布
(1)口诀法:“陆高切低,陆低切高”。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2)图表法
时间 大西洋 亚欧大陆 太平洋
7月 亚速尔高压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1月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合作 研讨
西伯利亚高压(也称亚洲高压),多发生于秋分、冬至之间,冬季位于西伯利亚、蒙古地区的大范围高压中心,是典型的大陆气团。西伯利亚高压是北半球四个主要的季节性大气活动中心之一,它的存在强烈地影响了亚洲东部地区,使得该地区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更冷。
西伯利亚高压常常在高空气流的引导下侵入我国,从秋季到冬季,影响的范围自北向南逐渐扩大。冬季势力强大的西伯利亚高压前沿可影响到南海、菲律宾和琉球群岛;春季势力渐弱,影响范围又自南向北缩小;夏季很少影响我国。
1. 分析西伯利亚高压主要是在冬季影响我国的原因。(综合思维)
提示:受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全球气压带、风带也会产生季节移动。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西伯利亚高压的位置也会南移影响我国。
2. 依据风的形成原理,判断西伯利亚高压影响我国时,给我国带来的盛行风风向。(地理实践力)
提示:以西北风为主。
研习 经典
下图为大陆空气柱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读图,回答1~2题。
A. a图表示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形成高气压
B. b图表示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形成高气压
C. a图表示北半球夏季、亚欧大陆形成低气压
D. b图表示北半球夏季、亚欧大陆形成低气压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a图大陆空气柱是下沉气流,位于亚欧大陆上,表示北半球大陆此时是冬季、受高气压控制,A、C两项错误。b图大陆上空气柱是上升气流,位于亚欧大陆上,表示北半球大陆上此时是夏季、受低气压控制,D项正确、B项错误。故选D项。
D
A. 极地高气压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副极地高气压带 D. 副热带高气压带
解析:第2题,根据b图中空气柱的位置判断,b图中空气柱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切断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项正确。极地高气压带分布在极点,A项错误。没有副极地高气压带,C项错误。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极圈附近,B项错误。故选D项。
D
读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世界局部区域某月等压线图(单位:hPa),回答3~4题。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解析:第3题,图示以北极点为中心,结合图中经纬度可知,甲地位于亚欧大陆北部,高压中心北侧,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甲地盛行西南风。故选C项。
C
A. 位于陆地区域,此时气温较高
B. 位于海洋区域,此时气温较低
C.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低压切断
D. 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高压切断
解析:第4题,结合经纬度可知,乙区域在北太平洋上,为低压中心,冬季陆地温度低,形成高压中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保留在海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故选D项。
D
第*页
研习任务二 季风的形成与季风气候
教材 认知
1. 季风
季节
(2)成因
①海陆热力差异(以亚洲东部为例)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地区 季风 时间 成因
南亚和东南亚以及我国西南地区 西南 季风 7月 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
澳大利亚北部 西北季 风 1月 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而形成
西南季风
西北季风
1月 7月
太平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高温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部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
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寒冷干燥
温暖湿
润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合作 研讨
现代人们对季风的认识至少有三点是公认的,即季风是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改变的现象;随着风向变换,控制气团的性质也产生转变;随着盛行风向的变换,将带来明显的天气气候变化。下图是世界部分地区季风范围示意图。
1. 分析季风的形成原因。(综合思维)
提示:海陆热力差异是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季风形成的原因。
2. 分析A地区夏季风的形成过程。(区域认知)
提示:A地区夏季风为西南季风,是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跨越赤道进入北半球时,受到地转偏向力右偏形成的。
研习 经典
下图为世界季风明显地区的地理分布简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的地面季风风向。读图,回答1~2题。
A. 东南季风 B. 西南季风
C. 东北季风 D. 西北季风
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判断,A地位于亚洲东部,1月份是北半球冬季,该地盛行西北季风。故选D项。
D
A. A地高温多雨 B. 处于1月份左右
C. C地形成高压中心 D. B地寒冷干燥
解析:第2题,C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该地的西北季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的。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A地此时寒冷干燥,A项错误;处于1月份左右,符合北半球冬季,B项正确;C地形成低压中心,C项错误;B地此时温暖干燥,D项错误。故选B项。
B
第*页
课时作业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月多年平均近地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1~2题。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时期亚欧大陆被印度低压控制,即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因此该月份最有可能为7月。故选C项。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解析:第2题,该月份为7月,即北半球的夏季,甲地夏季盛行西南风。故选C项。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读世界局部季风示意图,回答3~4题。
A. 1月左右 B. 4月左右
C. 7月左右 D. 11月左右
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东亚地区吹东南风,南亚地区吹西南风,均为夏季风,因此此时最可能是7月左右。故选C项。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副热带高气压带
B. 赤道低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解析:第4题,夏季,亚欧大陆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故选A项。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图为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5~6题。
A. 甲中心气流冷却下沉
B. 甲控制下以阴雨天气为主
C. 乙水平气流顺时针辐散
D. 乙控制下以晴朗天气为主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气压中心数值的递变规律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可知,甲为亚洲高压,乙为阿留申低压。甲中心气流冷却下沉,受甲控制下的地区以晴朗天气为主;乙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受乙控制下的地区以阴雨天气为主。乙近地面为低压中心,近地面水平气流呈逆时针辐合。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故选A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丙地西北风;海陆热力差异
B. 丙地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 丁地西北风;海陆热力差异
D. 丁地东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此季节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为北半球冬季。丙位于南亚地区,冬季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盛行东北风,A、B两项错误。丁位于东亚地区,冬季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盛行西北风,C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C项。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读图,回答7~8题。
A. 甲、丙风向相反
B. 乙盛行东北风
C. 甲、乙风向成因相同
D. 丙受东南信风影响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第7题,甲地为东亚地区,从图中的风向(从海洋吹向陆地)可以看出,该地此时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盛行东南风,为北半球夏季。乙地位于印度半岛,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为西南风;丙地位于澳大利亚北部,南半球此时为冬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澳大利亚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因此盛行东南风。所以甲、丙风向相同,A项错误。乙盛行西南风,B项错误。甲、乙风向成因不相同,C项错误。丙受东南信风影响,D项正确。故选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梅雨 B. 伏旱 C. 寒潮 D. 台风
解析:第8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季节为北半球夏季,等压线①所属天气系统为副热带高压,当该天气系统西移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时,该地区高温少雨,可能出现伏旱天气,B项正确。副高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时,该地区不会出现梅雨(准静止锋影响)、寒潮(冷锋影响)以及台风(热带气旋)。故选B项。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图1中泰国部分地区的农民使用烧荒的方法将作物秸秆和杂草覆盖的土地清理成可耕种的土地。烧荒时机主要在旱季后期。图2示意越南岘港降水统计资料图。读图,回答9~10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12月—次年1月
B. 3—4月
C. 6—7月
D. 9—10月
解析:第9题,读图2可知,越南岘港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至次年1月,3—5月降水较少,为旱季。烧荒时机主要在旱季后期,因此烧荒的时间主要集中于3—4月,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故选B项。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东南季风影响 B. 西南季风影响
C. 西北季风影响 D. 东北季风影响
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岘港位于中南半岛,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交替控制,A、C两项错误;岘港西南部为山地,东北部面向海洋,处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西南季风并不能给该地带来大量降水,B项错误;东北季风从海洋方向吹来,挟带大量水汽受山地抬升形成大量地形雨,因此岘港雨季主要受东北季风影响,D项正确。故选D项。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A. 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B. 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 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D. 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A
解析:第11题,丙为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西南风,A项正确。乙为赤道低气压带的上升气流,受热力因素影响而上升,B项错误。甲为东北信风,风向稳定,C项错误。丁为东南信风,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水汽不易冷凝,且在图示区域为离岸风,水汽含量少,D项错误。故选A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是吉林蛟河欣赏红叶最佳季节
B. 长江中下游伏旱天气
C. 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D. 查干湖正在进行冬捕
解析:第12题,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秋季,是欣赏蛟河红叶的最佳季节,A项错误。北半球夏季,长江中下游被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天气,B项正确。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是在北半球冬季,C项错误。查干湖冬捕是在北半球冬季,D项错误。故选B项。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图为亚洲东部(115°E以东)多年平均南、北风向在各纬度上的季节变化图,箭头长短代表风力大小。读图,回答13~14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亚洲高压 B. 冰岛低压
C. 阿留申低压 D. 副热带高压
解析:第13题,亚洲东部(115°E以东)为季风气候,夏季风为偏南风。读图可知,图中曲线为南风北界,即夏季风的北界,夏季风北界的南北移动是由西太平洋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太平洋西部的分支,简称“副高”)势力强弱、南北进退位置决定的。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夏季风影响范围更广
B. 冬季风强盛时间更长
C. 夏季风北进快于南退
D. 冬季风影响不到海南
解析:第14题,与冬季风相比,亚洲东部夏季风
影响范围仅限于离海洋不远的地区,影响范围较
小;与夏季风相比,冬季风控制整个亚洲东部的时间超过半年,而夏季风从登陆到结束的时间不到半年,因此冬季风强盛时间更长;亚洲东部夏季风大致在4—5月开始登陆,7—8月到达最北位置,北进时间约3、4个月,夏季风10月退出大陆,南退时间约2个月,因此北进慢于南退;冬季风可以到达赤道,甚至越过赤道,因此冬季风可以影响到海南。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读东亚、南亚某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季节,并说明理由。
答案:(1)北半球夏季。理由:亚欧大陆上形成低压(或答亚洲季风区的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东亚盛行东南季风,南亚盛行西南季风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此时风主要从海洋吹向陆地,可以推测陆地为低压,海洋为高压,一般夏季由于陆地比热容较小,夏季温度升高较快,表现为低压,符合图示风向成因,故推测图中季节为北半球夏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说出该季节南亚季风的成因。
答案:(2)北半球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逐渐右偏为西南季风。
解析:第(2)题,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季节为北半球夏季,南亚季风成因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差异,即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