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课题:幽默语言我来品----《手指》
内容分析:《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生动地刻画了五个鲜明的手指形象,令读者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进而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全文一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要十根手指,一只手上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第2—5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作用和性格。 作者对五根手指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目的是由物及人,揭示了其中蕴含的道理。本文的语言十分风趣幽默,从外形到作用,将小小的手指刻画得栩栩如生。本文的语言表达的方法多样,感染力强。最为典型的是全文将手指这一寻常事物当做人来写,赋予他们各自鲜明的外形特点和性格特征,很是有趣。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课文的学习,继承发扬“团结才有力量”的传统美德。 语言运用:感受语言的风趣,尝试仿写。 思维能力: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审美创造: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语言的风趣,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子任务之二:幽默语言我来品 活动流程:活动一:介绍手指,感受风趣的语言 活动二: 练习仿写,学会运用 活动三: 领悟道理,总结全文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一:介绍手指,感受风趣的语言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画出觉得特别幽默风趣的文字。 2.全班交流分享,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体会表达特点。 (1)体会运用拟人的表达特点 出示语段: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 ①找出运用拟人写法的词句: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人家…… ②朗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生动、有画面感;幽默风趣,令人印象深刻。 (2)体会列举事例、运用排比的表达特点 出示语段: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①发现列举事例的写法。 标示动作行为短语:扶住琴身、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顶住、翻书页、揿电铃 作者一连列举六个事例,这样写表现了大拇指的什么特点?(最肯吃苦、任劳任怨……) ②进一步引导发现六个“叫他”的重复强调,指出这样的写法叫排比。 这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续用了六个“叫他”写大拇指最肯吃苦。) (3)干活时,大拇指总是冲锋在前,可受表扬的时候呢 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玩 出示: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预设:作者把大拇指当作人来写,有讨巧的事时,他却“只能呆呆站在一旁”,他那无奈、发愣失神的样子,就像生活中的人,极其逼真,活灵活现。 (4)想象说话,还有哪些讨巧的事也轮不上他 (要求运用风趣的语言) 举手时,其他四指______________,大拇指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领奖状时,其他四指_______________,大拇指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想:这样的大拇指,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呢 预设:清洁工人、消防战士等,他们吃苦耐劳却默默无闻。 小结: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仿佛看到了形象鲜明的生活中的人,漫画式的文字就是这么风趣。(板书:好玩) 小结:我们通过细读品味,发现原来这段话里面藏着这么多的写作秘密:(依次板贴或板书)列举事例、拟人、排比、对比,正是这些写作手法的运用,让我们感受到了丰子恺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 5.作者是如何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写出其他手指的特点呢? 6.学生从课文3、4、5自然段中选择喜欢的一段话,圈画出觉得特别幽默风趣的词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7.全班交流分享,充分体现自主性,教师只在关键处适当点拨。预设如下: (1)写食指的语段 列举事例:体现工作复杂列举了“拿笔的时候”“遇到危险的事”“秽物、毒物、烈物”“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体现食指“机敏”列举了打电话、扳枪机、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事例。 拟人:“窈窕”“试探”“消受”“机敏”“必须请他”……整段几乎都是拟人化写法。 对比:食指与大拇指对比。 (2)写中指的语段 重点体会“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一句的比喻和拟人化手法,感受语言的幽默风趣。 ①作者通篇把手指当作人来写,除此之外,还想到故事中的人物,这运用了什么写法 这种写法好在哪里 预设1:作者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把无名指和食指喻为关公身边的关平和周仓,将三指的关系描述得相当传神,勾勒出了中指优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预设2:这样作比新颖、贴切,让我们感受到手指与人物之间不仅形似,而且神似。这样的语言也更生动、活泼,富有趣味,将中指刻画得灵动鲜活,富有生趣。 ②“曲线优美”和“养尊处优”写出了中指怎样的形象特点 预设:“曲线优美”和“养尊处优”写出了中指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形象特点。 ③你能结合这两个词语说说作者用词的风趣幽默吗 “曲线优美”一般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体态,作者用它描写中指“相貌最堂皇”得十分有趣;“养尊处优”通常是指人处在优裕的地位或环境中安于享乐,用它来形容中指的地位,也特别形象。 (3)写无名指和小指的语段 8.小结,感悟:五根手指,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短处,你觉得丰子恺最喜欢的是什么手指呢?读一读课文最后自然段。 9.作者为什么说“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 预设:生活中的人的确如同五根手指,姿态各异,各有所长。每一根手指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就像每一个人都有其无法替代的作用一样。具有不同才能的人团结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样,一根手指的力量是有限的,五根手指握成一个拳头才更有力量。所以说“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 默读第2段并做批注。 指名回答课件中的内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学生向同桌介绍手指。 学生四人小组内介绍你喜欢的手指。 学生介绍无名指和小指。 指名学生上台介绍自己喜欢的手指。 联想生活人物,小组讨论交流。
活动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介绍手指,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训练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积累课文中风趣的语言。
活动二:练习仿写,学会运用
1.请你用也同样的方法,分析句子: 这个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动作真灵巧,就像猴子在树林中攀缘、穿行。 2.同桌两人,借助思维图示,任选一种情景将物比作人或者将人比作物,说一说: 游子回到家乡 雨点儿落在窗玻璃上 云朵在天空飘荡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通过介绍手指,我们再一次领略了丰子恺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而且还学着进行了创作。生活中到处充满着美,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平凡的小事、普通的事物也会让我们有所启发。 4. 出示评价表 学生仿写。 学生完成小练笔。 【预设】 生1: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到了家乡,就像久旱的小苗遇到了雨露,生命又焕发了光彩。 生2:豆大的雨点儿打在窗玻璃上就像一群可爱的小精灵在跳舞。 生3:一片片洁白的云朵在天上轻盈地飘荡,就像是好朋友手拉手在逛街 小组完成练笔并进行自我评价。
活动意图:品读语句,提高鉴赏能力。学习方法,借助图示,再现思维过程,学习人、物互拟的方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也将技巧更加规范化。
活动三:领悟道理,总结全文
教师导入: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用原文回答) 预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教师小结:这也是本篇课文的主旨。请同学们继续思考,这句话讲了哪两层意思。作者为什么说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先来看以下问题。 3.课件出示课后习题第3题。 (1)学生自主思考 (2)全班交流汇报 预设:大拇指让我想到了勤劳朴实、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人 教师追问:你想到了哪些职业呢? 预设:清洁工、修理工等 教师继续引导:食指呢?你们有什么联想。 预设:食指让我想到了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机敏的人。 教师提问:比如哪些职业? 预设:消防员、警察、边防战士等。 教师小结:我们生活中的人的确如同五个手指,姿态各异,各有所长。 4.探究含义 (1)教师:现在我们再回过头去思考主旨句的两层含义。试着体会这句话的第二层意思。 (2)同桌交流 (3)点生回答,教师点拨 (4)教师总结:我们的手指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我们人也是人人都有用,团结有力量。 学生联想生活中的人。 学生领悟文章的道理。 学生说道理。
活动意图: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中蕴含的道理,推荐阅读《丰子恺儿童漫画选》和《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感受丰子恺漫画的幽默,为本单元习作打好基础,并引导学生感受他漫画般简练传神的语言风格。
板书设计:
作业:课后修改完善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