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登鹳雀楼
王之涣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了解诗歌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重点)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重点)
4.通过学习这首诗,对诗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难点)
王之涣:字季陵,晋阳人,唐代著名诗人。他描写边疆风光的作品很有特色。诗以《凉州词》和《登鹳雀楼》最有名。
字词积累
拼音
生字
结构
字义
组词
yī
依
左右结构
靠着。
依靠 依照
→亻+衣 (人要依靠衣服遮羞取暖)
字词积累
雀
楼
依
入
欲
穷
目
更
注意生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白日:傍晚的太阳。
依:靠着,倚靠着。
尽:尽头,完了。
字词积累
欲:想要。
穷:穷尽,全部。
千里目:目千里,看到千里之外。
齐读一、二句:
思考:诗人在鹳雀楼看到了什么?
太阳、青山、黄河。
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从哪里看出来的?
傍晚,“白日”——傍晚的太阳。
“白日依山尽”,描绘了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的景象,“白日”点明时间是傍晚,“依山尽”形象地写出了太阳西沉的动态。
“黄河入海流”,则将视线从山峦转向奔腾不息的黄河,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滚滚而去,展现出了壮阔的气势。
这两句诗以对仗的手法,先写山,后写水,一静一动,相互映衬,把景色写得恢弘大气。
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
想到要想看得更远,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整首诗的升华。诗人想要看到更远处的风景,那就需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这不仅仅是在说登高才能望远的自然现象,更是蕴含了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人生哲理。
古诗今义
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一轮夕阳傍着远山渐渐沉下去,黄河水向着大海奔流而去。你如果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景物,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多学习知识,本领,眼界才能更开阔
岳阳楼
滕王阁
课文结构
登鹳雀楼
登楼所见
黄河入海(想象)
太阳落山(实景)
登楼所思
更上一层楼(包含哲理)
欲穷千里目(博大胸怀)
融情于景
寓理于事
这首诗写了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做生活的强者!
作业:
1、背诵古诗;
2、书写本课生字一字一词,听写。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