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5章阶段复习课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5章阶段复习课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5-26 18:31:14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阶段复习课
知识整合 思维导图
核心素养 评价案例
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回答(1)~(3)题。
(1)该公路位于(  )
A.吉林 B.内蒙古
C.西藏 D.新疆
(2)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
A.洪水频发 B.路面积雪严重
C.泥石流多发 D.路面冻融沉降
D
B
(3)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
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
D
案例评析:本题是以新疆天山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为情境,重点考查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三大核心素养,具体质量水平如下:
(1)区域认知:该公路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南端海拔约为1 070米,说明该段公路位于高海拔地区,南端于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说明该公路位于气候干旱地区,结合选项可判定该公路位于新疆。
(2)地理实践力: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判断出禁行的原因是路面积雪严重。
(3)综合思维:从公路南北走向,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及多条河流和公路南端海拔约为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两个方面考虑,确定当地的位置,进而确定自然带。
实践活动 素养创新
清明节期间,高中生小明前往我国某森林公园进行研学旅行。在公园里,他发现有一些树上深绿树叶中有些开始枯黄脱落,而有一些光秃秃的树上开始长出嫩绿叶,他查阅资料绘制了公园里两种树的树叶凋落数量逐月变化示意图(下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树种最有可能属于(  )
A.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C.热带季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B
2.小明根据甲、乙树种树叶生长及脱落特征推断,自然界有些树的树叶夏季停止生长,当秋雨开始时立即生长。该树种在北半球最有可能位于(  )
A.10°~25°大陆东岸
B.30°~40°大陆东岸
C.30°~40°大陆西岸
D.40°~60°大陆西岸
C
解析:第1题,依据图示信息,甲树种在春季落叶最多,可推测是由于春季气温回升,新叶萌发,老叶凋落,该树种最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新叶随时生长,老叶随时凋落,无明显的季节性;热带季雨林是热带季风气候下发育的典型植被,大致是旱季落叶,雨季长叶,热带季风气候区6~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该树种落叶时间应在秋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夏季停止生长,秋季进入雨季时,新叶长出,老叶凋落,秋季落叶最多,由此可排除A、C、D项。乙树种秋季落叶最多,冬末春初几乎没有落叶,说明该树种主要通过落叶形式减少水热损耗,最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生长环境最为恶劣,为减少热量消耗,通常冬季落叶。
第2题,依据题干信息可知,该树种树叶夏季停止生长,秋雨开始时立即生长,可推测该树种的生长主要取决于降水量,而与热量关系不大。在北半球,10°~25°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均为雨季,A项错误;30°~40°大陆东岸夏季也为多雨季,B项错误;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干燥,雨季始于秋季,C项正确;40°~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湿润多雨,D项错误。
关键能力 素养形成
能力 读自然带图判断地域分异规律
1.基础知识
(1)山地山麓地带的基带类型可反映出山地所在的纬度地带。
(2)同纬度的山地自然带谱越复杂表明山体越高。
(3)受坡向影响,一般阳坡的自然带数量较多,基带分布海拔较阴坡高,如图所示:
北半球南坡自然带数目多于北坡
北半球南坡基带的分布上限高于北坡
(4)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位于干旱气候区山地在迎风坡的一定海拔上会出现森林带,而背风坡则不会出现。
2.判读流程
(1)以基带判定温度带、气候类型
可依据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通过基带自然带确定该地温度带、气候类型,进而判断该山地所属位置,甚至山体名称。如基带为常绿阔叶林,说明位于亚热带地区。
(2)以带谱推断某处自然带类型
依据带谱与当地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一致,可推断某一自然带名称。
(3)根据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差异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①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由此也可判断南北半球,如下图甲所示。
②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图乙所示。
甲  乙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典例示范]
如下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①。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②。读图,回答(1)~(3)题。
(1)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  )
①距水汽源地远 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
③地势南高北低 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  )
A.苔原带 B.森林带
C.森林草原带 D.草原带
D
A
(3)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  )
A.沼泽分布少 B.太阳辐射强
C.河流向北流 D.远离北冰洋
B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①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
②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
③图中显示该区域的纬度位置是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南部更接近亚欧大陆内部。
第二步:调用知识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自然带分布多体现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亚欧大陆上的南北走向的乌拉尔山脉对西风气流的影响明显,山脉以西降水较多,山脉以东降水相对较少。
第三步:综合判断
第(1)题,图示区域的降水,主要是盛行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东欧平原东侧,且中间有南北走向的高大的乌拉尔山脉。图示区域虽然靠近北冰洋,但因北冰洋水温较低,蒸发弱,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少,且题干是比较东西差异。第(2)题,植被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主要受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与苔原带相比,森林带、森林草原和草原带的水热条件相对较好,物种数量较多,景观较为复杂,由于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水分条件差异较大,所以景观、物种组成差异较大。第(3)题,气候的干湿与降水和蒸发有关。在降水量相似的情况下,南北差异的比较,主要体现在纬度的不同,南部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导致南部较干。
[素养提升]
川东—鄂西、川西—滇西北、滇东南—桂西是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三大分布中心。点苍山位于横断山系东缘的滇西北地区。下图示意点苍山东坡植被垂直分布变化。图中华山松林和云南松林主要是靠飞播形成的次生人工植被类型。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植被状况从原生到现状的变化,最能反映  (  )
A.人类干预强烈 B.局部气候寒冷
C.植被自然演变 D.生物多样性减少
(2)现状点苍山东坡杜鹃灌丛分布区比云南松林分布区(  )
A.热量充足 B.地表气温高
C.光照条件好 D.水土流失严重
(3)川西—滇西北地区相较于其他两大中心,植物类型更为丰富多样,关键在于其(  )
A.水热资源充足 B.气候垂直变化大
C.纬度位置最低 D.区域面积最大
A
C
B
解析:第(1)题,对比两幅图可以发现,现状植被分布图中山麓地带出现了耕作带及人工种植形成的云南松林、华山松林,说明人类干预强烈,A项正确,C项错误;现状与原生植被分布图相比,苍山冷杉、杜鹃灌丛分布的海拔确实出现了下移,但植被类型的数量总体增多,因而无法说明局部气候寒冷,B项错误;现状与原生植被分布图相比,生物多样性增多了,D项错误。第(2)题,现状点苍山东坡杜鹃灌丛分布区比云南松林分布区海拔高,热量条件差,地表气温低,A、B项错误;云南松林分布区海拔较低,可推测该处降水较多,阴雨天气较多,光照条件比高海拔地区差,C项正确;高海拔地区降水少,水土流失现象不严重,D项错误。
第(3)题,川西—滇西北与川东—鄂西纬度相当,川西—滇西北比滇东南—桂西纬度高,C项错误;川西—滇西北与滇东南—桂西相比,纬度偏高,水热资源无明显优势,A项错误;区域面积的大小据材料无法确定,D项错误;三个地区纬度总体上差别不大,故川西—滇西北地区植物类型更为丰富多样最可能是相对高度大,气候垂直变化大导致的,B项正确。阶段复习课
知识整合·思维导图
核心素养·评价案例
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回答(1)~(3)题。
(1)该公路位于(  )
A.吉林 B.内蒙古
C.西藏 D.新疆
(2)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
A.洪水频发 B.路面积雪严重
C.泥石流多发 D.路面冻融沉降
(3)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
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
答案:(1)D (2)B (3)D
案例评析:本题是以新疆天山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为情境,重点考查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三大核心素养,具体质量水平如下:
(1)区域认知:该公路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南端海拔约为1 070米,说明该段公路位于高海拔地区,南端于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说明该公路位于气候干旱地区,结合选项可判定该公路位于新疆。
(2)地理实践力: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判断出禁行的原因是路面积雪严重。
(3)综合思维:从公路南北走向,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及多条河流和公路南端海拔约为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两个方面考虑,确定当地的位置,进而确定自然带。
实践活动·素养创新
清明节期间,高中生小明前往我国某森林公园进行研学旅行。在公园里,他发现有一些树上深绿树叶中有些开始枯黄脱落,而有一些光秃秃的树上开始长出嫩绿叶,他查阅资料绘制了公园里两种树的树叶凋落数量逐月变化示意图(下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树种最有可能属于(  )
A.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C.热带季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2.小明根据甲、乙树种树叶生长及脱落特征推断,自然界有些树的树叶夏季停止生长,当秋雨开始时立即生长。该树种在北半球最有可能位于(  )
A.10°~25°大陆东岸
B.30°~40°大陆东岸
C.30°~40°大陆西岸
D.40°~60°大陆西岸
解析:第1题,依据图示信息,甲树种在春季落叶最多,可推测是由于春季气温回升,新叶萌发,老叶凋落,该树种最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新叶随时生长,老叶随时凋落,无明显的季节性;热带季雨林是热带季风气候下发育的典型植被,大致是旱季落叶,雨季长叶,热带季风气候区6~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该树种落叶时间应在秋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夏季停止生长,秋季进入雨季时,新叶长出,老叶凋落,秋季落叶最多,由此可排除A、C、D项。乙树种秋季落叶最多,冬末春初几乎没有落叶,说明该树种主要通过落叶形式减少水热损耗,最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生长环境最为恶劣,为减少热量消耗,通常冬季落叶。第2题,依据题干信息可知,该树种树叶夏季停止生长,秋雨开始时立即生长,可推测该树种的生长主要取决于降水量,而与热量关系不大。在北半球,10°~25°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均为雨季,A项错误;30°~40°大陆东岸夏季也为多雨季,B项错误;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干燥,雨季始于秋季,C项正确;40°~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湿润多雨,D项错误。
答案:1.B 2.C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
能力 读自然带图判断地域分异规律
1.基础知识
(1)山地山麓地带的基带类型可反映出山地所在的纬度地带。
(2)同纬度的山地自然带谱越复杂表明山体越高。
(3)受坡向影响,一般阳坡的自然带数量较多,基带分布海拔较阴坡高,如图所示:
北半球南坡自然带数目多于北坡
北半球南坡基带的分布上限高于北坡
(4)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位于干旱气候区山地在迎风坡的一定海拔上会出现森林带,而背风坡则不会出现。
2.判读流程
(1)以基带判定温度带、气候类型
可依据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通过基带自然带确定该地温度带、气候类型,进而判断该山地所属位置,甚至山体名称。如基带为常绿阔叶林,说明位于亚热带地区。
(2)以带谱推断某处自然带类型
依据带谱与当地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一致,可推断某一自然带名称。
(3)根据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差异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①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由此也可判断南北半球,如下图甲所示。
②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图乙所示。
甲  乙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典例示范]
如下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①。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②。读图,回答(1)~(3)题。
(1)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  )
①距水汽源地远 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
③地势南高北低 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  )
A.苔原带 B.森林带
C.森林草原带 D.草原带
(3)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  )
A.沼泽分布少 B.太阳辐射强
C.河流向北流 D.远离北冰洋
答案:(1)D (2)A (3)B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①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
②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
③图中显示该区域的纬度位置是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南部更接近亚欧大陆内部。
第二步:调用知识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自然带分布多体现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亚欧大陆上的南北走向的乌拉尔山脉对西风气流的影响明显,山脉以西降水较多,山脉以东降水相对较少。
第三步:综合判断
第(1)题,图示区域的降水,主要是盛行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东欧平原东侧,且中间有南北走向的高大的乌拉尔山脉。图示区域虽然靠近北冰洋,但因北冰洋水温较低,蒸发弱,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少,且题干是比较东西差异。第(2)题,植被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主要受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与苔原带相比,森林带、森林草原和草原带的水热条件相对较好,物种数量较多,景观较为复杂,由于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水分条件差异较大,所以景观、物种组成差异较大。第(3)题,气候的干湿与降水和蒸发有关。在降水量相似的情况下,南北差异的比较,主要体现在纬度的不同,南部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导致南部较干。
[素养提升]
川东—鄂西、川西—滇西北、滇东南—桂西是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三大分布中心。点苍山位于横断山系东缘的滇西北地区。下图示意点苍山东坡植被垂直分布变化。图中华山松林和云南松林主要是靠飞播形成的次生人工植被类型。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植被状况从原生到现状的变化,最能反映  (  )
A.人类干预强烈
B.局部气候寒冷
C.植被自然演变
D.生物多样性减少
(2)现状点苍山东坡杜鹃灌丛分布区比云南松林分布区(  )
A.热量充足
B.地表气温高
C.光照条件好
D.水土流失严重
(3)川西—滇西北地区相较于其他两大中心,植物类型更为丰富多样,关键在于其(  )
A.水热资源充足
B.气候垂直变化大
C.纬度位置最低
D.区域面积最大
解析:第(1)题,对比两幅图可以发现,现状植被分布图中山麓地带出现了耕作带及人工种植形成的云南松林、华山松林,说明人类干预强烈,A项正确,C项错误;现状与原生植被分布图相比,苍山冷杉、杜鹃灌丛分布的海拔确实出现了下移,但植被类型的数量总体增多,因而无法说明局部气候寒冷,B项错误;现状与原生植被分布图相比,生物多样性增多了,D项错误。第(2)题,现状点苍山东坡杜鹃灌丛分布区比云南松林分布区海拔高,热量条件差,地表气温低,A、B项错误;云南松林分布区海拔较低,可推测该处降水较多,阴雨天气较多,光照条件比高海拔地区差,C项正确;高海拔地区降水少,水土流失现象不严重,D项错误。第(3)题,川西—滇西北与川东—鄂西纬度相当,川西—滇西北比滇东南—桂西纬度高,C项错误;川西—滇西北与滇东南—桂西相比,纬度偏高,水热资源无明显优势,A项错误;区域面积的大小据材料无法确定,D项错误;三个地区纬度总体上差别不大,故川西—滇西北地区植物类型更为丰富多样最可能是相对高度大,气候垂直变化大导致的,B项正确。
答案:(1)A (2)C (3)B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