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光 (复习课件)(9份打包)2025-2026学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光 (复习课件)(9份打包)2025-2026学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5-24 21:42:03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一单元 光
第5课时 认识棱镜
一 选择题
1. 下列关于三棱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我们可以直接用手去触摸三棱镜的镜面
B. 三棱镜是控制光的传播路线的光学仪器
C. 三棱镜都是用玻璃制成的,其截面是三角形
B
2. 下列现象中,与三棱镜折射阳光产生的现象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 用放大镜把字放大 B. 铅笔被“折断” C. 雨后彩虹
C
3. [学科素养 生活经验 ]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配送机器人已被广泛使用,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扫描取货码等多种方式取货。如图是某款机器人正在送货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机器人旁边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 行人都能看见机器人,说明机器人是光源
C. 机器人显示屏上的色彩是由红、绿、蓝三色光混合而成的
C
4.【杭州市萧山区改编】 通过三棱镜,太阳光被分解成了七色光,这说明( )。
A. 透明的物体都能将太阳光分解成七色光
B. 太阳光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
C. 三棱镜中有各种颜色的小块
B
5. 在制作彩色轮的活动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使用彩色轮时,需要使其快速旋转
B. 制作彩色轮的活动是为了验证多种
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
C. 需在圆形纸板上画出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并分别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
C
返回
二 填空题
1. 科学家________通过实验证明了彩色光可以合成白光。
2. [新情境 风景奇观]在泰山上,曾有目击者观察到“佛光”奇景。“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基本一致。“佛光”的形成主要与_________ 有关。
牛顿
光的色散
返回
三 早在我国唐朝时期就已经有了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张志和在《玄真子》中就记载了著名的“人工彩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典典根据书中的记载制造彩虹,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雨后天晴时出现彩虹的原因是:太阳光照射到_______(填“小水滴”或“三棱镜”)时,光被折射和反射。
小水滴
2. [学科素养 类比意识]下列与光的色散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① 在阳光下向空中喷水雾制造出彩虹
② 瀑布附近会出现彩虹
③ 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室内墙上
④ 洒水车经过时,空中水雾有时是彩色的
A. ① B. ①②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D
3. 太阳光透过喷出的“小水珠”,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这几种色光中,( )光的折射程度最大。
A. 红色 B. 紫色 C. 绿色 D. 橙色
B
4. 如图,典典准备了手电筒、平面镜、水槽等材料来制造人工彩虹,你认为( )的作用相当于三棱镜。
A. 水
B. 平面镜
C. 水和平面镜
D. 空气
返回
C
四 材料阅读题
太阳光谱是一种不同波长的吸收光谱,分为可见光与不可见光两部分。可见光的波长为400~760 nm,散射后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它们混合起来则为白光。
不可见光又分为两种:位于红光之外区的叫红外线,波长大于760 nm,最长达5300 nm,具有明显的热效应;位于紫光之外区的叫紫外线,波长为290~400 nm,紫外线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也是造成皮肤皱纹、
黑斑的重大元凶。
1. [新题型 结论开放题]天天参加暑期军训,很快被晒黑了,主要是______(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的作用,请你给他提一个防晒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
紫外线
涂防晒霜(合理即可)
2. (多选题)由材料可知,下列关于太阳光谱中各种光占比不正确的是( )。
BD
返回(共20张PPT)
第一单元 光
单元综合素养提优
30 万
直线
红、绿、蓝
【例】下列物体中,一定属于光源的是( )。
B
【例】在完全黑暗的房间里,( )。
A. 等眼睛适应黑暗后,可以看到物体的影子
B. 用肉眼观察,不管多久都看不到任何物体
C. 戴上热成像夜视仪也不能看到物体
B
【例】某人发现水中有一把钥匙,他用夹子捞取时发现明明对准了,但就是夹不到。请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光的折射,解决办法是将夹子稍微向
钥匙的视觉位置下方倾斜
【例】右图是雨后彩虹的样子,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彩虹的最上层颜色是( )。
A. 红色 B. 紫色 C. 绿色
A
【例】下列现象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的是( )。
A. 用放大镜取火 B. 奥运会用凹面镜取圣火
C. 用平面镜检查视力
A
寻找“消失”的硬币
典典和华华用一枚硬币和水槽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新题型 说理题]如图1,他们将硬币放入水槽底部,并在图示位置进行观察。此时,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硬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不能
光沿直线传播,水槽边沿挡住了硬币
反射的光
2. 如图2,不改变眼睛和硬币的位置,典典想借助平面镜寻找硬币,请你在合适的位置放置平面镜,并画出光路图。
3. 华华想到了用水来寻找硬币,她在水槽中慢慢加入水,加到如图3 所示位置时,也找到了硬币。请完成光路图。
4. [学科素养 几何直观]典典和华华用不同的方法找到了硬币,他们所用的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典典用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华华用
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5. 华华想继续研究为何要加入一定量水后,才能找到硬币,于是她用激光笔做了以下实验。
①如图4,让激光笔发出的光束由空气中斜射入空水槽底部,记录光斑的位置。
②如图5,保持激光笔发出的光
束角度不变,向水槽中缓慢加入
水,观察水槽底部光斑位置的变化。
③如图6,华华又拿来4 个相同的水槽,观察光在清水、盐水中不同情况下的折射情况。
(1)华华先让光斜射入空水槽并记录光斑位置,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
(2)华华建议在水槽底部放上直尺,这样做的好处是( )。
A. 方便测量液体的深度
B. 方便观察光斑的位置变化
C. 更美观
做对比
B
(3)(易错题)实验中可以观察到随着水面高度的增加,水槽底部的光斑位置________(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变”),华华也理解了加入一定量水就能找到硬币的原因。
向右移动
(4)[学科素养 科学思维]要研究“光在不同液体里的偏折程度一样吗?”华华可选择图6 中的_____和_____(填序号)进行比较,她采用的实验方法属于________ (填“对比实验”“模拟实验”或“观察实验”)。


对比实验(共22张PPT)
第一单元 光
第6课时 光的反射现象
一 选择题
1. 下列物品没有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
A. 台灯的灯罩 B. 医生戴的额镜 C. 放大镜
C
2. [跨学科 语文]白居易的《暮江吟》中写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江面上会呈现出红色的原因是( )。
A. 光沿直线传播 B. 光的折射 C. 光的反射
C
3. 汽车的后视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凸面镜。开车时,如果从后视镜中只能看到车后的树梢和天空,为了看到路面的情况,那么应该将后视镜( )。
A. 向内旋转 B. 向下旋转 C. 向上旋转
B
4. 天天面对平面镜站立,他看到镜中自己身后的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的时间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是( )。
A. 21:05
B. 20:15
C. 21:02
A
5. 有关光的反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反射光和入射光一样,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B. 把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利用了白色反光能力弱,使教室变得更明亮
C.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经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B
返回
【点拨】把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利用了白色反光能力强,使教室变得明亮。
二 填空题
1. [新情境 风景奇观]右图是“云在水中漂,鱼在云上游”的情景。我们看到的水中的“云”,是天上云的倒影,它是由光的______现象形成的;而鱼生活在水里,
它反射的光由水中进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
会发生______现象,再进入人的眼睛。
反射
折射
2.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______千米,科学家利用光的______原理测出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______千米。
30 万
返回
反射
38.4 万
三 典典将卡纸剪成圆形,并在中间划开一道缝隙,将卡纸粘在手电筒的光圈上;打开手电筒,会有一道狭窄的光束射出来;然后关闭教室中所有的灯并拉上不透光的窗帘,开始进行光学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学科素养 推理意识]实验前,典典在卡纸中间划开一道缝隙再贴在手电筒光圈上的目的是___________,跟原来的手电筒光源相比,具有的优势是___________。
获得线光源
光源更集中
2. 如图甲所示,典典用手电筒照射纸屏,调整手电筒到纸屏的距离后,能清楚地看到一道光束,这个过程中利用了(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折射
C. 光的反射
D. 光的色散
A
3.[学科素养 科学思维]如图乙所示,典典调整光束射向镜子的角度,使光照射到P 点位置。下列镜子中,不能满足要求的是( )。
A. 平面镜 B. 凹面镜
C. 凸面镜 D. 放大镜
D
【点拨】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都可以让光发生反射。
4. 如图丙所示,手电筒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光的反射路线应为 _____(填“A”“B”或“C”)。如果想让反射光线通过M 点,你的办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B
将平面镜顺时针转动一定
角度
5. 如图丁所示,典典想不改变物体的位置,使光能照射到纸屏后方的小球上,请在图中合适位置添加两面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
返回
四 华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之间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当光线沿着AO 射到镜面时,发现多了一条沿着OB 的光线,则AO 为_________,OB 为_________ 。(均填“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2. 华华改变AO 与镜面的夹角,发现OB 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AO 与镜面的夹角 入射角OB 与镜面的夹角 反射角
1 30° 60° 30° 60°
2 45° 45° 45° 45°
3 60° _____ 60° 30°
4 75° 15° 75° _____
(1)在图上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
(2) 将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次数 AO 与镜面的夹角 入射角OB 与镜面的夹角 反射角
1 30° 60° 30° 60°
2 45° 45° 45° 45°
3 60° _____ 60° 30°
4 75° 15° 75° _____
30°
15°
(3)[新题型 结论开放题]由表格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猜测一下,当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9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会有什么样的特点?
返回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重合(共19张PPT)
第一单元 光
第3课时 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
一 选择题
1.【宁波余姚市改编】 光遇到( )能通过。
①玻璃 ②平面镜 ③冰块 ④保鲜膜 ⑤眼镜片 ⑥水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③④⑤⑥ C. ①②⑤⑥
B
2. 浙江非遗文化龙灯——板凳龙(如图)起源于汉代,由舞龙求雨演变而来。制作板凳龙时需要在龙身上糊一层纸,下面的纸最适合用来做龙灯的是( )。
A. 硬纸板
B. 透光纸
C. 餐巾纸
B
3. 捉迷藏时,要想不被同伴一眼看到,可以躲在房间的( )。
A. 玻璃门后面 B. 半透明的窗帘后面 C. 木制衣柜里面
C
4. [新情境 网红景点]右图是玻璃栈道,它是由钢化玻璃凌空架在悬崖上形成的悬空透明栈道。游客漫步其上,有腾云驾雾、凌千米高空、千沟万壑尽收眼底的神奇感受。下列关于玻璃栈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钢化玻璃是透明的,光可以穿过
B. 钢化玻璃虽然透明但很厚,光不能穿过
C. 为了使观看效果更加明显,可以用普通薄玻璃代替钢化玻璃
A
5. 如右图所示为遮阳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遮阳伞遮阳的原理是不透明的物体可以
阻碍光的传播
B. 阳光照到遮阳伞上,光会透过去,所以
会形成影子
C. 用透明塑料膜做成的伞,遮阳效果更好
A
6. 站在海洋公园的海底隧道中,可以看见很多海洋动物在我们头顶游来游去,这是因为( )。
A. 玻璃是拱形的,光可以穿过它沿曲线传播
B. 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的,光可以穿过它们沿直线传播
C. 这些海洋动物都可以自己发光
B
返回
二 填空题
1.【金华市婺城区改编】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_______或 _______的物体时,能穿过物体继续传播;当光照射到一个_______的物体上时,它会把光挡住,光无法继续传播。
2. [新情境 民俗文化]在民间传说中,日食(如图
所示)被称为“天狗食日”或“天狗吞日”,
“天狗”实际上是_________。
透明
返回
半透明
不透明
月球
三 天天做了“探究光的传播会受到阻碍吗”的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天天把手分别放在一块透明玻璃、一块磨砂玻璃和一块贴了白膜的玻璃下面,结果如图所示。
(1) 上图中,透明玻璃为______,磨砂玻璃为______ ,贴了白膜的玻璃为______ 。(均填字母)
(2) [学科素养 科学思维]将手放在三种不同的玻璃下面,能看到的细节______(填“相同”或“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A
C
不同
磨砂玻璃半透明,有部分光可以穿过,可以看到手的
部分细节;透明玻璃全透明,大部分光可以穿过,可以
看到手的全部细节;贴了白膜的玻璃不透明,光不能穿
过,不能看到手的细节
(3) 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新题型 说理题]如果要选择一种玻璃用作酒店卫生间的隔断玻璃,你会选择__________(填字母),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可以穿过透明和半透明物体
继续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
A
磨砂玻璃具有半透明的特性,既能保证卫生间的私密性,
又能让光穿过,营造舒适的氛围(合理即可)
2. 天天又做了“光照射烟雾”的探究实验,如右图所示,他准备了一个空的透明塑料水槽、线香以及激光笔等。
(1)(判断题)没有放线香时,用激光笔照射透
明塑料水槽,不能在水槽中观察到清晰的
光束,但可以观察到两个清晰的光斑。
( )

【点拨】在没有烟雾的情况下,激光在空气中传播时是不可见的,因此无法观察到清晰的光束。然而,当激光照射到水槽的两个透明壁上时,会在壁上形成两个清晰的光斑。
(2)在进行“激光照射烟雾”的探究实验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烟雾中激光沿直线传播
B. 烟雾本质上是很小的固体颗粒物
C. 激光在烟雾中发生偏折
D. 烟雾充满整个水槽,让激光的光路可见
C
(3)典典也想做这个实验,但他没有线香,你觉得可以用______________代替比较好。
返回
蚊香(合理即可)
【点拨】线香的作用是产生烟雾,让激光的光路可见。如果没有线香,可以使用其他能产生烟雾或微小颗粒物的物品,如蚊香,来达到类似的效果。
四 读图并解释现象。
1. 下列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日食和月食每个月都会发生
B. 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初一
C. 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初一
D. 月食分为月全食、月偏食、月环食
B
【点拨】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初一,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月食分为月全食和月偏食,没有月环食。
2. 当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如图甲时,会产生______(填“日食”或“月食”)现象,当月球运行到A 区时,地球上能观察到______,当月球运行到B 区时,地球上能观察到______;当三者的位置如图乙时,会产生______ (填“日食”或“月食”)现象。
月食
月偏食
月全食
日食
返回(共16张PPT)
第一单元 光
第4课时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一 选择题
1. 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斜射入水中时,我们看到光进入水中后最有可能出现在( )的位置上。
A. N 点 B. P 点 C. Q 点
A
2. 下列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湖面倒影 B. 路灯下的影子 C. 水中枝条错位
C
3. 【衢州市】 典典有一个圆形的小鱼缸,他将自己买的小金鱼放进去之后发现鱼变大了,这是因为( )。
A. 典典的眼睛花了
B. 小金鱼被水泡大了
C. 光的传播路线发生了变化
C
4. 在调整角度后,方形鱼缸里的一条金鱼看上去是两条,这是因为( )。
A. 人的左眼和右眼各看到了一条金鱼
B. 鱼在游动,人有视觉暂留效应
C. 光在经过鱼缸相邻两个玻璃面后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形成了鱼的两个虚像
C
5. 龙龙的东西掉到水池里了,他观察了一下,感觉水池不是很深,想下去捞起来。假如你是龙龙的同伴,你会( )。
A. 为他加油鼓劲儿,对他说:“水不深,直接下去捞吧,东西要紧。”
B. 助人为乐,帮助他下去捞
C. 对他说:“水池底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路线发生了改变,水比我们看到的深,我们去找工具来捞吧。”
C
返回
二 填空题
1. 将铅笔垂直插入水中时,观察到铅笔______(填“会”或“不会”,后同)发生弯折,而将铅笔倾斜插入水中时,浸在水中的部分______发生弯折,这是因为光从水中垂直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______发生改变,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______发生改变。
不会

不会

2.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十分常见,请举两个实例: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池水看起来变浅
返回
水中的筷子变弯
(合理即可)
三 如图为探究“光的折射”的实验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在透明塑料盒中充满烟雾,在A 处打开亮度较亮的激光,可清晰地观察到沿直线传播的光路,在透明塑料盒的右侧面上可看到一个亮点B(如图甲所示),这说明___________
_____。
光沿直线
传播
2. 向透明塑料盒中逐渐加入掺有少量牛奶的水,达到一定高度后,会观察到右侧面原来亮点B 的下方出现了一个亮点B′(如图乙所示),这是因为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液体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一现象称为光的______现象。当液体量逐渐增多,右侧面亮点B′的位置将会______(填“不变”“变高”或“变低”)。
折射
变低
3. 下列现象中,与亮点B′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 池水映明月 B. 立竿见影 C. 潭清疑水浅 D. 一叶障目
4. 请在图丙中画出光进入水中后的路线图。
C
5. [学科素养 科学思维]为了探究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时,不同照射角度下光传播路径的变化情况,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不同的入射角度
返回
四 华华在学习了本课后,想继续研究“光在塑料中折射的角度大,还是在玻璃中折射的角度大”这个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前华华认为光在玻璃中折射的角度大,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做出假设 C. 收集证据 D. 得出结论
B
2. [新题型 实验设计]为了验证华华的猜测,请你在下面方框中帮她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求图文结合。
①准备大小相同的长方体塑料块和玻璃块各一块;②用一张白纸条贴在塑料块长边一侧;
③用一束激光从塑料
块长边另一侧倾斜射
入;④用笔记录下光
斑在白纸条上的位置;
⑤换用玻璃块重复步骤② ~ ④;⑥比较两个光斑的位置高低。(合理即可)
返回(共46张PPT)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
1. 【杭州市余杭区】下列物体中,( )不是光源。
A. 开启的电灯 B. 玻璃 C. 燃烧的火堆
B
2. 科学家利用( )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A. 火箭 B. 光的反射原理 C. 尺子
B
3. 17 世纪初,科学家( )曾经做过“太阳光通过棱镜分解成的多种颜色的光是否可以再混合成白光”的研究。
A. 伽利略 B. 爱迪生 C. 牛顿
C
4. 【温州市】背对阳光喷水制造彩虹的实验与三棱镜分解光的实验类似,其中在背对阳光喷水制造彩虹的实验中起到“三棱镜”作用的是( )。
A. 空气 B. 空气中的尘埃 C. 空气中的小水珠
C
5. 【温州龙港市】用激光笔照射充满烟的水槽,会看到的现象是( )。
C
6. 下列成语中,和光的反射有关的是( )。
A. 镜花水月 B. 坐井观天 C. 立竿见影
A
7. 【嘉兴桐乡市】科学实验课上,典典用镜子观察自己时,看到镜子里挂在自己身后墙上的钟表的时间为12:01。当他转过身,看到钟表上显示的时间应该是( )。
A. 12:01
B. 10:21
C. 10:51
C
8. 【湖州市】如图所示为道路转角处的转角镜,通过转角镜可以及早发现弯道对面的车辆及行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下列关于转角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转角镜属于凸面镜
B. 转角镜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C. 反射光不再沿直线传播
C
9. 【湖州市】如图所示,将黑色卡纸做成圆柱形并封住底部,眼睛紧紧贴在图中的肉眼观察处,肉眼( )。
A. 能看清乒乓球
B. 不能看清乒乓球
C. 能看到半个乒乓球
B
10. 如图所示为军事观察孔,图中的虚线表示通过观察孔的观察范围,若观察者远离观察孔,那么他观察到的范围将( )。
A. 不变
B. 变大
C. 变小
C
11. 【嘉兴平湖市】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最有可能是( )。
A. a
B. b
C. c
C
12. 【金华市】城市里很多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做墙面,玻璃墙常常会反射阳光,对路人的眼睛造成影响。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 )。
A. 在阳光强烈的日子里,出门时戴上墨镜
B. 将高楼大厦的墙面材料换成磨砂玻璃
C. 避开高楼大厦,走其他道路
B
13. 在教室里上课时,坐在窗户边上的同学有时会被光晃到眼睛而看不清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由于( )。
A. 只有黑板会反射光,粉笔字不会反射光
B. 只有粉笔字会反射光,黑板不会反射光
C. 粉笔字和黑板都会反射光,黑板反射进入眼睛的光较强
C
14. 【金华乐清市】2024 年全球范围内共发生了两次日食和两次月食。我们能从地球上观测到日食或月食,是因为( )。
①太阳光能从地球、月球穿过 ②太阳光不能从地球、月球穿过③光沿直线传播 ④光的折射 ⑤光的反射
A. ①④ B. ②⑤ C. ②③
C
15. 【丽水市】当太阳光进入三棱镜时,会出现七种颜色的光,这是因为不同颜色光的( )不一样。
A. 传播速度 B. 反射角度 C. 折射程度
C
16. 我们看到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是因为叶子反射了绿色的光,我们看到纸张是红色的,是因为红纸能( )。
A. 反射黑光 B. 吸收红光 C. 反射红光
C
17. 【绍兴市越城区】阳光照射在雪地上反射出强烈的光线,容易导致人体视网膜损伤。在雪地长时间行走容易患上雪盲症。为了保护眼睛,在雪地里长时间行走最好佩戴遮光镜,因为遮光镜可以( )。
A. 遮住全部的雪光 B. 遮住一部分雪光 C. 增强透光性
B
18. 如图所示,当手电筒的光从甲位置射入,光会反射在位置( )。
A. ①
B. ②
C. ③
B
19. 【温州瑞安市】在进行下图所示的实验时,光不能穿过阻挡物继续传播的是( )。
A. 透明玻璃片 B. 一张纸 C. 一本书
C
20. 【嘉兴平湖市】开车时,司机发现左侧的后视镜只能看到车后的树梢和天空,为了确保能看到路面,左侧后视镜的调整方向是( )。
A. 向内旋转 B. 向下旋转 C. 向上旋转
B
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8 分)
1. 在“烛光摇曳”“波光粼粼”“珠光宝气”这些成语中,与光源有关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
烛光摇曳
2. 【金华市金东区】光的传播速度很快,每秒大约为
_________。
30 万千米
3. 【温州市改编】交警叔叔晚上执勤时,穿着特制的黄色背心,它主要利用的光学原理是__________。
光的反射
4. 【金华市】教室墙面刷成白色后, 感觉教室明亮起来了, 这是因为增强了光的_____。
反射
5. 【金华市金东区】制作彩色轮,要用水彩笔在三个扇形上涂上三种颜色,这三种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
红、绿、蓝
6. 照镜子时,我们看到的镜子里的自己是_________形成的。
光的反射
7. 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化为__________,让我们看到物体。
电子信号
8.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隔墙有耳”说明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不同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传播,而光不能
三、综合题(共52 分)
1. 【湖州市】请把生活中的光现象与相应的原理用线连起来。(6 分)
2. 典典在课外书中看到关于潜水艇的知识,他很好奇潜水艇在水下是怎样看到水面上的物体,他带着这个疑问请教了科学老师。请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在如图装置中的合适位置添加镜子,使船员能看到水面上的物体,并画出光路图。
(2)我们将上述装置称为________。
(3)该装置中的两面镜子是( )。
A. 凸面镜 B. 凹面镜 C. 平面镜
(4) 放置这两面镜子时, 上面镜子的镜面应该朝______ , 下面镜子的镜面应该朝______, 且两面镜片应该_________(填“相互行”“相互垂直”或“随便什么角度都可以”)。
(5)该装置的科学原理是__________ 。
潜望镜
C


相互平行
光的反射
3. 【嘉兴桐乡市】星期天,龙龙与爸爸一起用新买的水枪洗自家的汽车。洗车过程中,细心的龙龙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10 分)
(1) 水枪喷水雾时,在阳光下出现了一条小小的彩虹,这属于光的______现象。水雾中的小水滴相当于科学课上将阳光分解为多种色光的______镜。
色散
三棱
(2) 龙龙在擦拭反光镜时,从反光镜中看到了自己,这属于光的______现象。眼睛看到像的过程,光线是从______射向______ 。(后两空均填“反光镜”或“眼睛”)
(3) 龙龙进入车内继续清理,坐在驾驶员位置时,发现反光镜被弄歪了,只能看到车后的天空,如果要看到车后的地面,应该把反光镜往______调一调。
反射
反光镜
眼睛

(4)龙龙坐在驾驶员位置往前看,发现地面上有的地方是看不见的。如果这个位置有人的话就非常危险。下图中驾驶员看不见的区域是______(填“A”“B”或“C”),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光____________ 。
C
沿直线传播
(5) 爸爸告诉龙龙,汽车存在许多盲区,车前车后有许多地方驾驶员是看不见的,大货车的盲区能藏几十个人。龙龙听了,很想找一个办法降低盲区带来的危险,请你帮龙龙想一个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一些不同方向的反光镜(合理即可)
4. 【湖州市南浔区改编】如图,天天站在湖面上的小船上用叉子叉鱼,请回答下列问题。(8 分)
(1)天天看到鱼在B 点,想要叉到水中的鱼,他应该瞄准______(填字母)点。
(2)鱼在水中看到天天的头的位置比实际
位置______。
(3)这是光的______原理。
C

折射
(4)我们看到筷子斜插入水中的情况,正确的是( )。
C
5. 【丽水市莲都区改编】我们用3 张宽为8 厘米的矩形卡纸和一张宽为10 厘米的矩形卡纸做光的传播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我们在三张小卡纸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小孔,小孔的直径为( )比较合适。
A. 1 毫米 B. 1 厘米 C. 10 厘米
(2)要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最合理的做法是( )。
A. 将三张卡纸随意摆放
B. 将三张卡纸某一侧边对齐
C. 将一根直的小棒穿过卡纸的小孔,使三张卡纸对齐
B
C
(3)将手电筒的光对准第一张卡纸的小孔(如图甲所示), 这时光斑出现在______上。请用带箭头的直线在图甲上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4)如果把第二张卡纸向右移动2 厘米
(如图乙所示),同样用手电筒的光
对准第一张卡纸的小孔,这时光斑
出现在______上。
(5) 以上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 ,以上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沿直线传播
皮影戏、日食、月食等(合理即可)
6. 【温州龙港市】周日,天气晴朗,梦梦一家开车去公园野餐,在游玩的过程中,梦梦看到了几种有趣的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8 分)
(1) 在路上,梦梦看到一辆洒水车正在工作。洒水车洒水时,空中出现了美丽的彩虹,这是因为光的______(填“折射”或“反射”)。
(2) 在回家的路上,坐在车上的梦梦突然感受到一道刺眼的光,通过后视镜发现是后面的车开了远光灯。后视镜刺眼的光______(填“是”或“不是”,后同)光源,后面车的远光灯______光源。
折射
不是

(3)梦梦能通过后视镜看到后面车的远光灯的原因是( )。
A. 光沿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4) 夜晚,梦梦发现离路灯越近影子越短。人在路灯下会产生影子是因为光_______传播。
B
沿直线(共19张PPT)
第一单元 光
第2课时 光是怎样传播的
一 选择题
1. 大明宫的灯光秀引人入胜(如图所示),直达天际的光柱说明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是( )。
A
2. 下列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 一叶障目 B. 大树底下好乘凉 C. 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点拨】C 选项的原因是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
C
3.【宁波余姚市改编】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 照镜子时,看到镜子中的自己
B. 队伍排直的时候,只能看到前一名同学的后脑勺
C. 步枪射击时,瞄准要求三点成一线
【点拨】A 选项为光的反射。
A
4. 如图所示,典典用组合空心管研究光的传播路线,从右端射入一束激光,( )会有光直射而出。
A. a 口
B. b 口
C. c 口
B
5. [新情境 生活经验]生活中有一句俗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里面蕴含的科学道理是( )。
A. 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快
B. 声音在传播时可以绕过障碍物,但光只能沿直线传播
C. 声音的能量比光的能量大,可以穿过物体
B
返回
二 填空题
1. 光传播的速度很快,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_______千米。太阳距离地球约1.5 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大约需要_______秒。
30万
500
2. [新情境 非遗文化]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戏曲,是我国民间的传统文化,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右图所示,我们能看到屏幕上的人物剪影是因为_____________ 。
返回
光沿直线传播
三 【丽水市莲都区改编】 典典在三张宽度为6厘米的矩形卡纸的中心分别打了一个圆形小孔,将卡纸直立在桌上,在第3 张卡纸后直立一张未打孔的卡纸作
为屏,卡纸之间的间隔约为10 厘米(如图)。
关闭灯光,拉上窗帘后,用手电筒照射
第一张卡纸的小孔,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矩形卡纸上打的小孔直径最合适的尺寸是( )。
A. 0.1 厘米 B. 1 厘米 C. 3 厘米 D. 5 厘米
B
2. 要使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我们可以( )。
A. 将3 张卡纸随意摆放
B. 将3 张卡纸放在同一根直尺上
C. 只要让3 张卡纸在同一个平面上就行
D. 用一根长筷子穿过卡纸的小孔,提起后轻轻放下
D
3. 图甲中,手电筒的光能直接穿过这些小孔,纸屏上光斑的形状是________。如果把这些小孔的形状改为跟圆形小孔差不多大的方形小孔,则纸屏上光斑的形状为________ 。
圆形
方形
4. [学科素养 推理意识]图乙中,将2 号卡纸向左移动1 厘米,此时光斑会出现在______号卡纸上;若将图甲中的2 号卡纸换成透明无孔玻璃片,光斑会出现在______号卡纸上。
2
4
5. 请分别在图甲、图乙中画出光行进的路线。
6.[学科素养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光是沿 传播的。根据这个结论,如果想让光斑出现在3号卡纸上,你可以怎么做?
返回
直线 将1 号卡纸和2 号卡纸的小孔对齐,3号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1 厘米(合理即可)
四 如图甲所示,用一块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与物体之间,屏上就会形成烛焰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屏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小孔成像现象说明____________。
2. 小孔成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投影仪等设备都利用了小孔成像原理,通过小孔将光线聚焦到焦平面上,形成一个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从而实现各自的功能。
光沿直线传播
倒立
3.(判断题)图乙中,树林中地面上的斑斑点点的形成原因与小孔成像原理是一样的。( )
4. [学科素养 推理意识]如图甲,保持蜡烛和小孔的位置不变,将屏向右移动时,屏上的“蜡烛”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后同)。 保持小孔和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屏上的“蜡烛”像______,请在图甲中用光路图表示出来。

变大
变小
返回(共18张PPT)
第一单元 光
第1课时 有关光的思考
一 选择题
1. [跨学科 语文]下面有关光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说明晚上的月亮是光源
B.“秋夜床前蜡烛微,铜壶滴尽晓钟迟”,微弱的烛光是光源
C.“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中的繁星都是光源
B
【点拨】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月亮自身不会发光,是反射的太阳光;天上的繁星有些自身不会发光,而是反射的太阳光。
2. [学科素养 推理意识]典典在杂志上看到猫科动物具有夜视能力,它们的眼睛能够充分接收环境中的光线,即使在光线较弱的夜晚也能够看到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猫科动物有夜视能力,不需要光线也能看见物体
B. 夜晚经常能看到猫的两只眼睛发光,所以猫的眼睛是光源
C. 猫眼比人眼更能适应黑暗的环境,但也必须在有光的环境下才能看见物体
C
3.【衢州市改编】 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用眼安全。下列可以用肉眼直视的是( )。
A. 月亮
B. 正在焊接的金属
C. 打开的激光笔的激光出口
A
4. 中秋节的晚上,华华一家在室外赏月,看到了月光下一家人长短、大小不同的人影。此时,形成人影的光源是( )。
A. 月亮 B. 地球 C. 太阳
【点拨】这里的人影是由月光照射形成的。然而,月亮自身并不会发光,它只是反射了太阳的光。因此,形成人影的光源实际上是太阳。
C
5. 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们能看到周围的物体,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发出了光
B. 动物的生存不需要光
C. 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要有光
C
返回
二 填空题
1.【嘉兴市改编】 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_______。自然界中有一种特殊的鱼——发光鱼,其体内含有会发光的物质, _______(填“是”或“不是”)光源。
光源

2. 夜晚,虽然_______很微弱,但人眼看不见的光却很丰富, _______可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帮助我们看清黑暗中的物体。
3. [新题型 说理题]开着灯的教室,我们可以
看到电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我们也可以看到桌子,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可见光
返回
夜视仪
电灯是光源,它发出的
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电灯发出的光通过桌子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
三 为了探究在黑暗中能否看见物体,科学小组在教室里进行了实验探究。同学们关闭教室内所有的灯,拉上窗帘,发现还是可以清晰地看到桌上的红苹果。他们拿来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侧面有一个圆孔),把红苹果放进盒子后,将眼睛凑近圆孔,过了一段时间,能隐约看到红苹果。同学们将一件深色衣服同时盖住盒子和头,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依旧不能看到红苹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请在下面的表格中补充完整实验现象。
场景 关闭所有的灯,拉上窗帘的教室 眼睛靠近盒子的圆孔眼睛靠近圆孔,并用深色 衣服同时
盖住盒子和头
实验现象
能清晰地看到桌上的红苹果
能隐约看到红苹果
不能看到红苹果
2. [学科素养 语言表达]你认为在关闭所有的灯、拉上窗帘的教室里还可以看到红苹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深色衣服同时盖住头和盒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室里仍有光线进入
隔绝外部光线,
创造一个完全黑暗的环境
在完全黑暗的环
境中,人眼无法看到物体
3. (判断题)可以在盒子里隐约看到红苹果,因为红苹果发出的光进入了眼睛。 ( )
×
4. 如果想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看清盒子里的红苹果,可以借助( )。
A. 放大镜 B. 平面镜 C. 显微镜 D. 夜视仪
D
5. [新题型 说理题]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在阳光下待一段时间后,进入相对黑暗的房间,感觉什么都看不见了,需要过一会儿,才会慢慢适应,逐渐看清东西。所以有人认为只要在黑暗房间里待足够长的时间,让眼睛适应黑暗,还是可以看到完全黑暗房间内的物品。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
不同意,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没有光线进入
人的眼睛,因此不能看见物品(合理即可)
四 材料阅读题
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还可以分为冷光源和热光源。冷光源是利用化学能、电能、生物能激发的光源(如萤火虫、霓虹灯等),发光时温度并不比周围环境的温度高。热光源是利用热能激发的光源(如白炽灯、卤钨灯、灯暖浴霸等)。
1. [新情境 节能减排]LED 灯现在应用十分广泛,它比传统白炽灯节能80% 以上,相同功率下,LED灯的亮度是白炽灯的10 倍,由此判断LED 灯属于( )。
A. 热光源 B. 冷光源 C. 天然光源 D. 都有可能
B
2. 如右图,典典学习了冷光源和热光源后,设计了一个电路,夏天满足照明功能(灯L1),冬天满足照明和取暖功能(灯L2),则关于L1 和L2 的选取合理的是( )。
A. L1 用LED 灯,L2 用霓虹灯
B. L1 用白炽灯,L2 用LED 灯
C. L1 用LED 灯,L2 用灯暖浴霸
D. L1、L2 都用LED 灯
C
返回(共18张PPT)
第一单元 光
第7课时 制作一个潜望镜
一 选择题
1. 与潜望镜内光的反射方向无关的是平面镜的( )。
A. 安装角度 B. 品牌与面积 C. 反光面朝向
B
2. 关于潜望镜的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科学家可以用潜望镜在地下室观察火箭的发射
B. 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可以用潜望镜观察海面的情况
C. 用潜望镜观察物体时,可以起到放大作用
C
【点拨】潜望镜用到的是平面镜,经过两次光的反射,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像,所以不能起到放大作用。
3.【 杭州市萧山区】 下列关于潜望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潜望镜利用了两次光的反射
B. 潜望镜利用了四次光的折射
C. 我们不能直接用潜望镜去看太阳
B
4. [新情境 生活经验]和潜望镜运用的原理相同的生活现象是( )。
A. 排队时天天只能看到前面同学的后脑勺,就说明队伍排直了
B. 右图中公路转弯处的凸面镜
C. 雨后的天空中会出现彩虹
B
5.【湖州市】 下面是聪聪用牙膏盒制作潜望镜的步骤,正确的制作顺序是( )。
①沿斜线剪开②开观察窗口③画线④安装镜子
A. ②④①③ B. ②①④③ C. ③①④②
C
6. 如右图所示,我们能在潜望镜里看见的蜡烛是( )。
A
返回
二 填空题
1. 制作潜望镜时,要用到___面_____镜,且这些镜子的放置方向是______________,这些镜子与镜筒的夹角是_____ 。
2. 用潜望镜观察到的像的特点是_________(填“正立等大”“倒立等大”或“正立放大”)。
3. 科研工作者可以利用_______在保护墙内观测有放射性危险的实验,它的工作原理与_______、__________等相同。
2
平面
平行且镜面相对
45°
正立等大
潜望镜
平面镜
医生的额镜
(合理即可)
返回
三 [新题型 实验设计]潜望镜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都有很多用途。回顾课堂上制作潜望镜的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1. 请在图甲中画出潜望镜的两面镜子,并完成光路图。(提示:用“ ”表示镜子,用“ ”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2. 请在图乙中设计一个能看到自己身后大树的潜望镜,画出潜望镜的镜片,并完成光路图。
3. 图丙是一个能看到自己后脑勺的潜望镜的简易设计图,图中还缺少两面镜子,请在合适的位置画出这两面镜子,并完成光路图。
4. 在潜望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典典设计了一个“光”走迷宫的游戏,要求光从“入口”进入,再从“出口”射出。请根据图中的提示,画出镜子的摆放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返回
四 材料阅读题
有趣的“隐身术”
“隐身术”是一种经常出现在各种影视作品中的科幻想法,如电影《哈利波特》系列里的隐身斗篷。其实很多时候利用一面平面镜就可以达到完美的隐身效果。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这个虚像与我们之间的距离和我们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相等,仿佛镜中的世界是一个与我们平行的宇宙。
如右图所示的存钱箱就像一个“黑洞”一样,不停地“吞噬”你投入的硬币。背后的玄机就在于箱子里有一面呈45°倾斜摆放的平面镜,镜子产生的对称图像给人感觉箱子内部一切都一览无余,但实际上硬币都落到了你看不见的镜子背面。
如果箱子足够大,我们还可以隐藏一位真人表演者,来个“大变活人”,还可以把很多把刀剑都插到镜子前方,以这种刺激的方式来证明“箱子里没有人”,当然,躲在镜子后面的表演者是安然无恙的。
1. 材料中的“隐身术”主要是利用了__________(填“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原理。
2. 根据题意,请在右图的正方体中画出平面镜。
光的反射
3. [学科素养 语言表达]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从科学角度看,眼睛看到的也
返回
不一定完全真实。光的反射、折射会让人产生错觉,比如
平面镜中的虚像(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