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浙江省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预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浙江省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预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25 12:3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届浙江省高三高考押题预测(四)
历史试题
2025.0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1—6题每小题2分,7—18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通过某项制度,扩大了周人的势力范围,使其不再局限于王畿地区,而是扩展到了边远地区,加强了周王朝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这项制度是(  )
A.内外服制 B.世官制 C.井田制 D.分封制
2.某部医学著作集古代中国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辑录了明代以前的本草学知识,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订正,增补了一些药物,还增加了中医在临床上的一些经验或新发现。对这部医学著作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行的药典 B.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C.其作者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D.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3.下图是某学生制作的抗日战争中的烈士资料卡片。据此推断,该资料卡片中的“李坤泰”应是(  )
李坤泰 曾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委 1935年11月,在与日伪军的战斗中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没有透露任何情报 1936年8月2日,在黑龙江珠河县英勇就义,时年31岁
A.左权 B.赵一曼 C.叶挺 D.杨根思
4.语言学家发现,与“轴(axis)”同源的词,出现在日耳曼语族、印度—伊朗语族、希腊语族等语言中,且“轴”不能离开轮式车辆而单独存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腓尼基字母的传播 B.拉丁文的传播
C.地中海贸易的发展 D.印欧人的迁徙
5.某部文献明确指出,英国国王拒绝批准对公众有益的法律,一再解散各州的众议院,阻挠移民入籍法的通过,并提高分配新土地的条件。所以,人民为了保障自己的权利,就有权起来革命以改变或推翻它。这部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6.某一国家生铁产量从1887年的400多万吨增加到1912年的1500多万吨,而英国生铁产量从760万吨增加到1000万吨,此外,该国许多部门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一国家最有可能是(  )
A.德国 B.日本 C.法国 D.意大利
7.魏晋时期氐人“多知中国语”,普遍使用苻、姜、杨、梁、吕等单姓。同时,许多羌人贵族有较高的儒学造诣,如姚兴“听政之暇”,引“耆儒”姜龛等“讲论道艺,错综名理”。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当时(  )
A.社会安定促进文化的发展 B.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
C.各民族生活方式日渐趋同 D.北方少数民族已完成封建化
8.“折桂”多用来比喻在考试中获得第一名。下图为清代吕焕成创作的《折桂图》,画面展示了一名母亲与家中三个孩子的场景,大儿子手拿桂枝逗弄最小的孩子,幼子正伸手去取,寓意兄弟接连折桂。中间的孩子则恭敬地将经书捧给母亲。该作品可用以说明(  )
A.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政府重视基层教化
C.科举制度的社会影响 D.蒙学教育形式多样
9.下面是1906年刊登于《赏奇画报》的一幅图。据此可知
关心铁路图
图中部分文字:月之初七日,为粤汉铁路局开幕之期……粤汉铁路为粤东视线所集,即为三省视线所集,亦即为中国外国视线所集。于开幕之始,而地方官留意如此,与一般糊涂县尹,相去奚止天渊!(  )
A.形式主义加剧统治危机 B.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权威
C.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 D.清末新政取得一定成效
10.广东国民政府依靠黄埔学生军和工农武装的力量,平定了广州商团叛乱;还组织了东征军,先后两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叛军,并取得了胜利。东征军还进行了南征,收复了雷州半岛和海南岛,至此,广东全境各敌对势力都得到肃清。广东国民政府的上述行动(  )
A.保障了护国战争的胜利 B.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C.有利于北伐战争的开展 D.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1.1956年,河北省印制卫生宣传材料150多万份,印发各种防疫小册子14种,共十多万册;此外,还采用座谈会、卫生讲座、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口头宣传,普及防病知识。仅1956年,河北省举办卫生讲座和报告会达5万多次。这可用于说明当时河北省(  )
A.推动了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B.完善了基层医疗卫生体系
C.关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重视公共卫生观念的养成
12.下图是古代波斯帝国建筑风格情况示意图。
据图可知,古波斯(  )
A.带有浓厚君主专制色彩 B.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C.延续了古埃及政治传统 D.推动亚非文明互动交流
13.17—19世纪,西方国家的学术界逐步构建起一套宗主国与殖民地、殖民者与原住民、白人与黑人、种植园主与契约劳工之间的文明与野蛮、高贵与低贱的二元对立话语体系。这一做法意在(  )
A.考证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B.阻滞殖民地文化的输入
C.寻求殖民统治的合法性 D.传播西方人文主义思想
14.19世纪中期,巴黎的百货公司“大门正对着街道,商店橱窗成为引人驻足凝望的引诱物,百货公司内堆置得高耸入云的商品本身便是一种景观,人们即使光看不买也照样受欢迎。大批接待员在巡行的同时,也试着迎合消费者的欲望”。这反映出巴黎(  )
A.商业经营方式的创新 B.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C.社会贫富差距的缩小 D.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中心
15.1903年前后,英国议会内部就要不要在英帝国内部的商贸交往中给予对方低于其他国家商品的进口关税,展开了激烈争论。这一争论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英国贸易中心地位动摇 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C.金本位制的影响力削弱 D.议会改革导致决策机制混乱
16.尼赫鲁曾说:“他(甘地)把它(国民大会党)变得民主化,并成为一个群众性的组织……现在农民大量涌进来了,在这种新的装束下,国民大会党开始像一个掺杂有强大的中产阶级成分的庞大农民组织。这种农民性质还在增强,产业工人也进来了。”其重在强调甘地(  )
A.扩大了党派的群众基础 B.化解了国内各阶级间的矛盾
C.确立了农民的领导地位 D.背离了印度民主革命的方向
17.新经济政策时期,苏俄推行了租让制,希望借此吸引外国投资和获得先进的技术设备,但回应者寥寥。德、意、日等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后,英、法等国家拒绝了斯大林提出的关于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企图“祸水东引”。这可用于说明(  )
A.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是苏联必然选择 B.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不符合其国情
C.英、法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D.意识形态的差异决定西方对苏政策
18.对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史学界观点不一(见下表)这说明(  )
类型 观点简介
一 启蒙思想或英国、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与美国独立运动影响的结果
二 拿破仑的军事干涉使西葡宗主国内部发生混乱,为拉美殖民地爆发独立运动创造了机会
三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发生是国际和殖民地内部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 卡洛斯三世的改革不仅促进了拉美殖民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引发了宗主国与殖民地的矛盾与冲突
A.历史研究受到时代影响 B.历史事实难以正确发掘
C.视角差异影响史学研究 D.历史评价缺乏统一标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9.农业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终两汉之世,统治者实行的田租征收率主要包括什五税一、三十税一和什一而税三种。三十税一行用时间最长,前后共计354年。宣帝时规定:“流民还归者,假公田,贷种食,且勿算(算赋)事”。章帝时曾下令:“流民还归者,复(免除)一岁田租、更赋。”《汉律》规定:“人出一算,算百二十钱。唯贾人与奴婢倍算。”
——摘编自刘德成《汉代劝农的赋税政策及其实效初探》
材料二
淳熙年间,宋廷奖励“两浙民户将已业土山,施用工力开垦成田”。在政策鼓励和人口压力下,农民改造开发低洼地,垦殖草葑茭荡及退滩沙涂,耕植荒山土丘,向山争地。苏州在雍熙(984—987年)前后的耕地数不会超过140万亩,范仲淹在景祐年间称苏州出税之田340万亩。宋代在湖州与苏州州治以及宜兴、长兴、德清、安吉武康设立茶场,登记产茶园户姓名,收购买卖茶货。两宋时期出现了专为城市供应副食品的专业户,如从事蔬菜种植的菜户。大德元年(1297年)元朝江浙行省颁令命“江东、浙西这两处城子里,依着亡宋例”,交纳夏税木棉等。
——摘编自虞云国《略论宋代太湖流域的农业经济》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的赋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太湖流域农业发展的影响。(8分)
20.权力的分散与重构孕育出新的政治体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八世纪,经过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的采邑改革后,领主土地所有制普遍发展起来。采邑制度在实行之初,对王权的强大和军事力量的增长曾起过暂时的促进作用,但采邑制本身就带有不可克服的矛盾。国王把大量的土地和居住在土地上的农民分给封建领主,“因而把自己的立脚地挖松了”,造成地权分散,843年,法兰克王国终于分裂。此后,采邑制度有了极大的发展,领主土地所有制完全占领统治地位,领主和附庸的关系正式形成。
——摘编自黄开贞《试论法国由封建割据到等级君主制度形成的特点》
材料二
1875年法国宪法的目的,“并不在建立一种理想的美满的政治制度,它只在适应当前需要,规定可行的实际办法”。原先已有的机构,如总统、政府各部等,都继续保留,只是增加了一个两院制议会。对政府各机构的职权只有寥寥数语的概括性规定,至于它们如何具体运作则留待以后通过议会立法、解释或习惯予以明确。
——摘编自程汉大《理想与现实的悖论:法国立宪坎坷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843年“法兰克王国终于分裂”的原因。指出其分裂对欧洲政治的影响。(7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75年法国宪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对“两院制议会”权限的规定。(5分)
21.危机既是挑战,也蕴含着机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世纪下半叶,英国本岛上的居民以每年3.4万人口的增速持续增长。这让不少英国人开始恐慌。有人发问,“在现今萧条的情况下,英国的农业、制造业和商业能支撑得起3600万人体面且舒适的生活吗?”1874年开始,英国国内商品价格普遍下降,工人实际工资也在下降,且降幅要大于商品价格的降幅。“1881—1886年,工会组织当中未就业的人数是1870—1875年的3倍以上”。有人担忧,“一场风暴正在酝酿当中……伦敦将落入暴民的手中”。
——摘编自周川又《19世纪后期英帝国的帝国联邦诉求及其形成原因》
材料二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底,为了解决面临的迫切问题,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第一,普遍召开各级各届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会议
第二,①
第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四,②
(2)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
第二,③
第三,④
(3)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4)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摘编自李育民《中国近现代史简明读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下半叶英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解决上述问题的举措。(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写的内容。简析四个方面工作实施的共同作用。(6分)
22.服饰既能反映文化现象,又能折射出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19世纪90年代以来,服饰戒律开始被打破,上海等开埠城市在服饰西化方面疾行,京城也崇尚洋风、效仿南装。热衷都市娱乐的上层女子以及谋生自立的职业女性走在前列,囿于传统家庭生活的女性服饰变化不大。沪上女服花边简化,宽镶过时,极窄式样流行于市。庚子之年,北京妇女弃重绣饰镶,尚高领窄袖,衣尽改窄,挽袖阑干均捐废矣。西北地区的女性妆饰守旧拒新,变化有限。辛亥革命以来,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服饰等级,按照性别和行业规定了礼服和制服。
新文化运动以来,随着女性开始争取并逐步获得选举权、教育权、婚姻自主权、就业权,因应从业岗位需要,女性服饰走上了简洁素雅、多元实用的变革路径。女服面料上,以西洋为尚,也有本地面料,整体趋于朴素。闺阁女子偏好华丝葛、香云纱、印度花绸。时尚女生多取中式绸缎、西洋花绸,普通女生常用洋纱、夏布等。
服饰是引领风尚、装扮生活、抒发民意的重要途径。“衣以适人”的服饰潮流成为中国服饰史的不朽文化记忆和重要服饰基因,在后世服饰演进的历史时空往复回响,影响深远。
——摘编自张雪飞、杨小明《人衣关系的历史脉动与文化嬗变——晚清民国女性服饰潮流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女性服饰变化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政治·服饰·变迁”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理论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2分)
2025届浙江省高三高考押题预测(四)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1—6题每小题2分,7—18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B D B A B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B C A A A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9.【答案】(12分)
(1)政策:降低田租;减免农民赋税。(2分)
作用: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农业劳动力,引导人民从事农业生产。(2分)
(2)影响:改变了区域生态环境;提高了粮食产量;有利于缓解人口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自然经济结构;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的进步;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8分,任意答出4点即可)
20.【答案】(12分)
(1)原因:王权的削弱;采邑制的建立;领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3分)
影响:推动封建政治关系正式形成;形成后世西欧三个主要国家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雏形。(4分)
(2)特点:现实性;简易性。(2分)
规定:立法权由两院行使;总统解散众议院的提议,需经参议院同意。(3分)
21.【答案】(12分)
(1)问题:人口膨胀;经济萧条;工人运动蓬勃发展。(3分)
举措:推动向澳大利亚等地的殖民;完善社会保障和救济制度;提高政府应对社会问题的效率。(3分)
(2)内容:①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②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③稳定物价;④统一国家财政经济。(4分)
作用:巩固人民政权,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变、实现工业化准备了条件。(2分)
22.【答案】(16分)
(1)特点: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服饰材料日益多样化;服饰作为等级的象征作用慢慢消失,向平民化发展。(4分)
(2)示例:近代以来,女性服饰的变迁不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政治、社会变革的直观反映。(2分)
清末民初,新旧思想并存。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传播,传统封建礼制开始松动,女性服饰也悄然发生变化。传统服饰逐渐融入西式元素,服饰更加合体、时尚。同时,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女性开始穿着西式服装。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女性对美的追求,也预示着她们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3分)辛亥革命的爆发,彻底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为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变革。在这场革命中,女性服饰的变革成为政治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良后的旗袍成为新时代女性的标志,其合体、优雅的设计展现了女性对美的独特追求和对新生活的热烈拥抱。(2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女性服饰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升,服饰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然而,在这一时期,女性服饰的变迁仍然深受政治因素的影响。而改革开放后,随着思想解放和经济发展,女性服饰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各种时尚元素和风格纷至沓来,展现了女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3分)
近现代中国女性服饰的变迁,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女性服饰的每一次变化都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政治的变革。(2分)
(示例仅用于参考,其他言之成理皆可适当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