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那棵高山榕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6 那棵高山榕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14 16:17:10

文档简介

邓小平视察深圳经济特区
1984年1月24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首次亲临深圳特区视察,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发展航程中,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
带着问号南下深圳
1984年的深圳,迎来了特区大规模建设的第五个春天。特区建设者们就盼望着倡导创办特区的邓小平,能亲自看看这片改革开放热土上的一切。而今他们的心愿实现了,他老人家到来的喜讯,宛如温暖的春风吹拂着人们的心田。市领导们个个脸上的表情都在希冀着,能聆听到他老人家的教导,更渴望他老人家能来澄清特区创办四年来的是是非非。
围绕着要不要办特区和办特区是对是错的争论,犹如来势汹汹的强台风向着深圳湾席卷而来。特区究竟办得怎么样?邓小平脑子里一直装着的这个大问号,促使他南下广东来看个究竟。1984年元旦过后不久,邓小平在王震、杨尚昆等陪同下,于1月24日上午到达广州火车站。在这里迎候中央领导的广东省几位领导,要把客人接去珠岛宾馆休息,邓小平不顾旅途疲劳,坚持要先去深圳,他说:办特区是我倡议的,要去看一看特区究竟办得怎么样。他那坚定的口气和话语中蕴含着对特区这个初生儿寄予深切关爱的急切之情,感染着所有在场的人。深受感动的广东省省长梁灵光,原广东省省长、中顾委委员刘田夫等,随即和邓小平一行返回车厢,陪同着他们一齐来到深圳。
听听,走走,看看……
1984年1月24日下午3时,深圳市领导班子成员和一些部门的负责人,齐集到迎宾馆二楼会议室等候着。初春柔和的阳光透过白色的纱帘照进室内,使会场充满着温暖而静谧的气氛。人们时不时看看表,时间终于到了下午3点30分,邓小平、王震、杨尚昆等来到了会议室。一阵热烈的掌声过后,梁湘把坐在前排的市委常委们逐一介绍给邓小平认识,手里拿着名单的邓小平一个个对号,亲切地询问他们是什么地方的人,原来在哪个单位工作。随后他请梁湘讲一讲深圳的情况。
下午4时50分,邓小平一行登上建成开业不久的罗湖国际商业大厦,来到22层的顶楼天台,从东南西北不同方向,眺望初具规模的罗湖新城区,呈现眼前的是纵横交错的宽阔马路,车流如梭,人流如织……邓小平指着西北角马路对面的一幢被脚手架和安全网裹罩着的工地问梁湘,那幢楼要建多少层?梁湘回答说,那幢楼叫国际贸易中心大厦,设计要求建53层,顶部设有旋转观光圆形大厅,是目前国内最高的建筑物,而且是施工难度最大的建筑工程。邓小平听后满意地点着头。
转眼间已是时近黄昏,天台上北风劲吹,气温只有九摄氏度,身上只穿着深灰色普通便服的邓小平,两次挥手推开陪同人员要他穿上的大衣,站在天台上久久凝望。深圳短短四年间奇迹般的变化,激起他老人家的思绪,他对梁湘说,都看清楚了。深沉的眼神里闪着兴奋喜悦的表情。
邓小平一行离开天台下楼来到马路边,早在半个小时之前,已有许多市民意外地发现了他们,喜出望外的群众,一直在大楼外面等候着,消息传开后,人群越聚越多,当邓小平一行乘车离开时,满怀崇敬爱戴之情的群众用热烈的掌声夹道欢送。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25日上午10时,休息一夜后精神奕奕的邓小平,在市领导和随行人员陪同下,来到深圳河畔的一个渔民村。一排排两层高的小洋楼在阳光之下耀眼生辉,使贵宾们眼前一亮。村党支书吴柏森特意穿上新买的拷花呢大衣,脚踏擦得乌黑发亮的皮鞋,早早就站在村口迎接贵客。邓小平一下车,他便快步走上前去,紧紧握着邓小平的手久久不放,突如其来的惊喜使他兴奋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想了好一阵子才说出“欢迎您,欢迎您!”梁湘提醒他说:你请小平同志到家里坐下来慢慢谈谈吧。吴柏森连声说好好好,兴冲冲地把贵客们领进自己的家里。
吴柏森汇报了渔民村的变化。他说:60年代以前我们靠出海捕鱼为生,村民住的是茅棚,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十分贫困,公社化后渔民村也没有什么变化,那时没有资金,买不起机械渔船,近海的鱼越来越少,收入越来越差。办特区以后,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使渔民村最先得益,我们也利用与香港新界只有一河之隔的优越条件,同港商合作搞来料加工,兴办工厂,开办餐厅、商店和其它服务业,还购买了十多辆泥头车搞土石方运输。几年来渔民村集体经济发展很快,1981年全村户户收入过万元,成为全省第一批万元村;1982年全村由集体统筹建房,每户建一幢两层六房两厅小洋楼,资金由集体负担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由集体先垫付,村民分期还款。不到两年家家都还清了;1983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300元,吴柏森还向客人亮了家底,1983年他一家平均每人月收入达500多元。坐在邓小平旁边的女儿邓榕怕听力不好的父亲听不清,便大声说:老爷子,比你的工资还高哪。
走出客厅,邓小平等来到村里的花坛假山前面,高兴地同吴柏森等村干部一起合影留念。告别渔民村时,邓小平沉思着说:全国农村要达到渔民村这个水平恐怕要100年。有陪同人员表示异议认为用不了那么长时间,邓小平却坚持说:我们国家大,情况复杂,至少要到本世纪末,还要再努力奋斗50年时间。后来,邓小平又提出让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先发展起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一针见血地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80年代初的中国“恐资病”流行,还是留恋平均主义,以美化穷光荣、穷革命为时髦的年代。邓小平这些深刻而又富有远见的重要思想,正是医治这种“时代病”的一剂良方。
课件18张PPT。那棵高山榕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邓小平妩媚镌刻深圳心仪伟岸沐浴石碑wǔjuān亮丽生词检测: 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勾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同桌讨论交流。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问题导入内容梳理 一、1~4段介绍了那棵高山榕所处的环境以及它旺盛的生长状态。 二、5~7段详细地讲述了邓小平1992年南巡深圳时种下一棵高山榕的故事。 三、第8段讲那棵高山榕茁壮成长。 四、第9段讲那棵高山榕融入了邓小平深沉的爱,祖国和人民也将永远热爱和怀念邓小平。   五、第10段讲那棵高山榕生机勃勃,也暗含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勃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问题思考  为什么文中说“这只是一棵普普通通的高山榕,同成千上万棵高山榕一样普通。然而,它又是那样的不同寻常”? 这棵高山榕的“不同”在于它是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凝结着真爱。这爱是小平爷爷对祖国人民的爱,也是祖国和人民对他的热爱和怀念。 课文理解 高山榕所处的环境——
青山、蓝天、白云、碧水,烘托出一片宁静而开阔的世界。 高山榕的葱郁与平凡——高山榕与天地、山水之间的和谐相处。 没有……没有…… “那棵高山榕葱茏耀眼,华盖如伞,生命勃发……” 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课文探究 “那棵高山榕葱茏耀眼,华盖如伞,生命勃发……” 这句话表面是指高山榕长势良好,实际是指小平同志所开创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祖国将更加繁荣昌盛,就如同那棵高山榕一样越来越葱茏耀眼,生命勃发。
内容理解 你从邓小平种的这棵高山榕中感受到了些什么?为什么“它又是那样的不同寻常”? 思考讨论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
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知识拓展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生人杰。解危济困,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
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于秀山,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 邓家老宅子正屋门前长联 知识拓展 1979年,邓小平爷爷划定深圳特区,从此,中国的改革开放拉开序幕。“深圳是中国第一批特区中的第一号特区。”资料链接 1992年,88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巡视深圳,看到深圳已由一个荒芜的渔村发展为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
资料链接课后作业 课后搜集邓小平爷爷制定“改革开放”政策的相关资料。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