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第1课时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懂得基因的显隐性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应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基因的隐性和显性。
难点: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探求新知】
1.孟德尔为什么会选择豌豆?豌豆有什么特点?
闭花授粉、相对性状区别明显等。
总结:做实验时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你的实验更容易成功。
2.把杂种豌豆再种下去,后代却有高有矮,矮的又出现了,这说明了什么?
矮的基因并没有消失。
总结:杂种豌豆虽然表现出高茎,但其体内含有矮的基因,只是矮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表现出来而已。由此可见,杂种高豌豆体内既有高基因(D),也有矮基因(d),杂种细胞中同时含有D和d时,能够通过性状表现出来的基因D称为显性基因,被掩盖的基因d称为隐性基因。高矮这对相对性状中,高是显性性状,矮是隐性性状。通常情况,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来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来表示。
第2课时 基因的遗传分析 遗传病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描述基因的遗传特点。
2.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能力目标
掌握基因的显隐性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
运用所学,反对近亲结婚,促进家庭和谐及社会的稳定。
【重点难点】
重点:
1.基因遗传规律的分析。
2.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难点: 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探求新知】
1.基因的遗传分析
请同学们写出由杂交一代产生杂交二代的遗传图解:
(1)隐性性状在第几代中才能出现?
在杂交第二代中才出现。
(2)豌豆的后代中高的与矮的比例是多少?
因为高是显性,只要有一个D在,就表现高,而矮是隐性,只有两个基因都是d时才表现矮。在杂交第二代中,高矮的比例是3 ∶1。
2.禁止近亲结婚
(1)摩尔与他的表妹结婚后生下了有病的孩子,达尔文也有类似的不幸。为什么正常的夫妻会生出有病的孩子呢?
人类的某些遗传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而同家族中携带同样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悲剧。
(2)我国的民法典规定什么?
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如:堂兄妹(堂姐弟)、表兄妹(表姐弟)等,就不能结婚。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能力目标
使用围棋子探究生男生女几率,学会模拟实验。
◆情感目标
确立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摒弃重男轻女的不良风气。
【重点难点】
重难点: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探求新知】
阅读八下P40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1)在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中哪一对有差别?不同的这一对称为什么染色体?
最后一对,称为性染色体。
(2)男、女的性染色体有何不同。如何命名?
女性性染色体2条相同,称为X染色体,男性性染色体不同,大的称为X染色体,小的称为Y染色体。
总结:
①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男性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2对常染色体+1对XY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2对常染色体+1对XX染色体。
②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其中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③人的生殖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精子中染色体为: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或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卵子中染色体为: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
④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单个存在的,比如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精子和卵子中只有23条染色体。
⑤在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配对,染色体数目恢复成体细胞的水平,因此人类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为23对。
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从图中可以看出,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即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只产生一种卵细胞,即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每一次生育都是独立事件,不受上次生育过程的影响,每次生育,生男生女的机会都是均等的。生男生女的理论比例为1 ∶1,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生男生女的比例不一定是1 ∶1,甚至相差很多。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等名词。
2.阐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3.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遗传变异现象。
◆能力目标
通过图片及探究活动,提高分析、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尝试横向和纵向的研究方法。
◆情感目标
体验实事求是、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名词。
2.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难点: 理解相对性状指的是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探求新知】
1.生物的性状
观察八下P25-26的图,讨论后总结生物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我们给它一个生物学名称:性状。
(1)人体有没有性状呢?举例说明。
①耳朵有无耳垂;②眼睛是单眼皮的还是双眼皮的;③能否把舌由两侧向中间卷曲;④能否使大拇指向背侧弯曲;⑤有无酒窝。
(2)以上人体的形态结构特征都是性状。那么,什么是性状呢?什么是相对性状呢?
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被称为相对性状。
(3)是不是所有的性状都能遗传呢?
不是。由环境引起的性状不能遗传。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学习八下P27《转基因鼠的启示》,观察图片后总结: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养出的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目前已有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动物、转基因食品、转基因药品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第1课时 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2.生物变异的原因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
◆能力目标
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进行深入探究,训练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生物变异的普遍性。
2.生物变异的原因。
难点:分析生物变异的原因。
【探求新知】
探究一种变异现象——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活动安排与要求:
(1)分组。每四人为一组,要求各组员之间分工合作。如:领分人员、测量人员、记录人员和校正监督员等。
(2)规定测量工具(统一为三角板或直尺及圆规)。
(3)规定测量数字上的取舍。如:单位统一规定为毫米,规定测量样品数量不少于30粒。
(4)限定时间。适当控制实验时间,留足讨论的时间。
(5)要求绘制曲线图。汇报两个品种花生果实在不同长度范围内的数量分布及各自的平均值。
请思考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问从不同品种的花生果实在不同长度范围内的数量分布状况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比较可知,大小花生长度上的平均差异是要受遗传物质控制的。
②比较全班同学统计的不同品种果实长度的平均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以花生为例,在相同条件下种植的大小花生,正常情况下,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应大于小花生果实的平均值,这种差异主要是由遗传物质的差异引起的。
③如果小花生种在肥沃土壤中,大花生种在贫瘠土壤中,结果将怎样?你的依据是什么?
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其果实将会变小;小花生的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中,其果实将会变大。因为环境的变化影响生物性状的表现。
第2课时 遗传变异的应用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遗传育种的主要方法。
◆能力目标
能根据不同生物的变异类型,采用不同的育种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各种育种方法的学习,培养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遗传育种的主要方法。
难点:三种育种方法的主要区别。
【探求新知】
1.观察八下P46图7-20,分析人类应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新品种。
先从产奶量不同的奶牛中挑出产奶较多的奶牛,然后经过许多代的繁殖,培育出高产奶牛的品种。
奶牛产奶量的多与少可看作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相应的基因控制,在繁殖过程中基因会出现变异,可能会培育出产奶量更多的奶牛,这样我们可以将它们挑选出来。
人们为了获得更高的价值,总是挑选产奶量高的品种,这样就将产奶量高的基因保留了下来,在此基础上可能会变异出产奶量更高的奶牛。
运用人工选择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在培育家禽、家畜方面应用最广。除了奶牛之外你知道的还有哪些动物呢?
鸡、鸭、鹅、鸽子、猪、狗、羊、马、驴、骡等。
2.通过人工选择培育新品种的这种方法需要经过几代乃至十几代,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很多,在现代育种方面应用很少。为了缩短育种时间,而又能获得优良的品种,需要较先进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观察八下P47图7-21“小麦杂交示意图”,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杂交育种的原理。
高产倒伏小麦中既含有控制高产的基因,又有控制倒伏的基因;同样,低产抗倒伏的小麦中也含有低产与抗倒伏的基因。当两者杂交后,可能会产生高产抗倒伏的基因型,也就是高产抗倒伏的新品种。
3.除了杂交育种外,还有太空处理培育新品种。试分析原理。
将种子搭载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就会导致种子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当回到地球之后,播种,就可能产生太空椒。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观察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
2.将基因传递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学会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简单化。
◆情感目标
1.了解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激发深层次地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的珍爱。
2.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学习科学史,产生对生物学家的敬佩之情,以及对生物研究的美好憧憬。
【重点难点】
重点:基因、DNA、染色体的关系。
难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探求新知】
1.基因、DNA和染色体
(1)什么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2)阅读八下P29内容,简述什么是基因、DNA和染色体。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存在于遗传物质DNA分子上,成千上万的基因片段构成一个DNA分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本身由基因片段组成。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染色体,DNA分子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染色体是指还在分裂的细胞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它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而且每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3)仔细观察八下P30的图,思考后回答:人的体细胞有多少条染色体?基因、DNA和染色体有怎样的关系?
人的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上有DNA, DNA上有多个基因。
2.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学习八下P31~32内容,思考:为什么亲代和子代体细胞染色体都是46条?子代体细胞中46条染色体的来源是怎样的?
生殖过程中,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而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都要减少一半。子代体细胞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因此,后代就具有了父母双方的基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