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李凭箜篌引》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唐代诗人。
答案:《李长吉歌诗汇解》|李贺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有关知识,根据课文注释内容直接填答即可,书名要用书名号,注意不要写错字。
点评:学习古诗,对课文注释中的有关知识要了解。
2、清代人方扶南把《李凭箜篌引》和白居易的《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答案:《琵琶行》
解析:根据“摹写声音至文”即可知道三首诗皆写乐声,再根据“白居易”一词即可判断答案为《白居易》。
点评:学习古诗,对有关的课外知识要有所了解。
3、诗题中的“引”是 ,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答案:古代诗歌体裁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根据题干中的介绍“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即可了解“引”是一种诗歌体裁。
点评:学习古诗,对诗歌的体裁知识要有所了解。
4、本诗中引用了我国著名的神话中的人物 ,关于她有两个最著名的传说 、 。
答案:女娲|女娲造人|女娲补天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诗歌内容。“女娲炼石补天处”中的“女娲”是传说中的神话人物,根据知识积累来判断传说的内容。
点评:本诗用典较多,学习时要根据课文注释有所了解。
5、与“湘妃竹”故事有关的诗句是 。
答案:江娥啼竹素女愁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诗歌内容。根据诗中“江娥啼竹”一词即可知答案。传说虞舜的妻子(一对姐妹)叫做娥皇和女英,站在湘江边苦等舜的归来,落下的相思泪滴在竹子上,成了竹身的斑点,所以叫湘妃竹。
点评:本诗用典较多,学习时要根据课文注释有所了解。
6、“吴质不眠倚桂树”一句所含有的民间传说故事是 。
答案:吴刚伐桂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诗歌内容。根据诗中“倚桂树”一词即可知答案。吴刚,是古代汉族神话中居住在月亮上的仙人,他被天帝惩罚在月宫伐桂树。仰望一轮明月,可见月亮中有些阴影,传说那是吴刚在伐桂。
点评:本诗用典较多,学习时要根据课文注释有所了解。
7、诗中含有一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
答案:石破天惊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诗歌内容。根据诗句“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即可知道成语。
点评:本题不难,直接根据诗句判断即可。
8、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①吴丝蜀_______________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_______________不流。
②江娥啼_______________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_______________。
③女娲_______________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④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____,老鱼跳波瘦蛟_______________舞。
答案:shǔ|tuí|é|tí|kōnɡhóu|wā|yú|jiāo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注释中字词的注音。注意易错字,“蜀”声母为卷舌音,“啼”声母是t不是d,“娲”不读“锅”音。
点评:古诗中字词的读音有的与通常的读音有所不同,要注意根据课文中的注释分辨识记。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李凭中国弹箜篌_______________
②芙蓉泣露香兰笑_______________
③石破天惊逗秋雨_______________
④露脚斜飞湿寒兔_______________
答案:京城,指长安|形容乐声欢快|引出|露滴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注释内容,解释加点的字词即可。注意字词的古今义的不同,如“中国”。
点评:古诗中的字词理解,一定要注意课文注释的内容。
10、对“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一句理解有误的项是( )
A. 两句写乐声,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B.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张口欲笑的印象。因为它们都是作者喜爱的。
C. 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
D. 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诗歌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诗歌中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B错,此句中并不是写实写“芙蓉泣”和“香兰笑”,是形容乐声的哀婉和轻快。
点评:本诗写音乐,有以形写声的方法,要注意体会。
11、对《李凭箜篌引》主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李贺通过诗歌来赞美李凭的精湛技艺。
B. 这首诗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C. 诗歌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D. 作者直接描述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诗歌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诗歌中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D错,此句不是直接描述,是侧面烘托。
点评:本诗写音乐,有以形写声的方法,要注意体会。
二、能力提升
12、谈谈你对《李凭箜篌引》运用典故这一表现手法的理解。
答案: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一诗中活用典故而又自铸伟辞。他用典不仅十分灵活,而且更把它们几乎不见痕迹地熔铸在自己独造的奇峭词句和形象之中。本来,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音乐的神话传说,诸如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或师旷鼓琴“大风致而雨随之”等等,但这些神话传说都显得比较原始而简略,主要是从效果上来夸张音乐的神奇,往往缺少生动具体的形象;李贺则根据众多的神话传说进行了综合加工,匠心独运地创造了一个完整的神奇瑰丽的艺术境界。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结合诗句的内容,分析诗人用典故表达的诗歌的意境。
点评:古诗中常用典故,学习时要注意分析用典的作用。
13、试赏析诗人写“吴丝蜀桐张高秋”的独特之处。
答案: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句中每个词的含义,从乐器的精良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以写物来写人来理解诗句。
点评:本诗中写作方法较多,如本句运用的“衬托”,学习时要注意分析理解。
14、写出这首诗中直接描写乐曲的句子,并分析其妙处。
答案:直接描写乐曲的句子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这两句运用形象化的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乐曲声的优美动听。箜篌声有时清脆得像昆仑山上玉碎,有时又柔和得像凤凰的呜叫,有时凄伤哀怨得像是芙蓉花在哭泣,有时又明朗欢快得像是盛开的兰花在微笑。诗人选择了形象感特别强的一些优美的事物,以视觉感受的美来写听觉感受的美,从而引发听者的想象与联想,让人能够同样感觉到乐曲丰富的层次和乐声的优美。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诗歌内容,根据题干中“直接描写乐曲”梳理诗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句用比喻方法写乐曲声音的效果。
点评:本诗中写作方法较多,如本句运用的“比喻”,学习时要注意分析理解。
15、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请结合五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写声音的重浊,“凤凰叫”写声音的清脆,“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有形神兼备之妙。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诗歌内容,根据题干中“摹写声音”“结合五六两句”,分析诗句中用比喻的方法来写乐声的特点。
点评:赏析诗歌,要了解诗歌的写作方法,学习时要多加了解。
16、赏析“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一句。
答案: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一个“教”字,不但是对乐师的高度评价,更是对乐曲的无比赞赏,是誉之为仙乐了。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老”和“瘦”这两个极平常的字用得极生动,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赢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可见音乐感染力之大。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结合全诗,了解诗句的内容,从衬托的角度,分析诗句所表现音乐感染力这一内容。
点评:赏析诗歌,要了解诗歌的写作方法,如“衬托”,学习时要多加了解。
17、请简要分析此诗的艺术特色。
答案:诗人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中,寄托着自己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对乐曲的感受和评判,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全诗内容,从诗中所描写的内容来分析其“想象”的特点和浪漫主义风格。
点评:赏析诗歌,要根据诗歌内容了解诗歌的风格特点。
18、最后一句诗采用了什么手法写乐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结末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最后一句诗内容,了解诗中作者引用的传说内容,分析诗人用静物衬托的方法表达的诗歌的意境。
点评:赏析诗歌,要根据诗歌内容了解诗歌的写作方法。
三、课内阅读
19、读诗句,完成下列各题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老鱼跳波瘦蛟舞”一句中的“老”“瘦”是否妥当,试分析。
答案: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龙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2)诗中有一句起过渡作用,找出来,加以分析。
答案: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但使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的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
解析:第一题,首先要理解诗句中字词所表达的基本意思,根据诗人要表达的乐曲特点来理解衬托的写法,从表现诗歌感染力这个方面来理解衬托的具体运用。第二题,根据题干的提示,分析题干的内容。“二十三丝动紫皇”一句前面是写人间的意境,后面是写仙界的意境。
点评:本诗写作方法丰富而独特,学习时要仔细加以体会。
四、拓展阅读
20、阅读下面描写音乐的诗,回答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 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
不觉暮山碧,秋云几万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传为司马相如之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 中山经》载:半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蜀僧抱绿绮”中写“绿绮”意思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泛指名贵之琴,衬托演奏者技艺高超。
(2)“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中“一挥手”“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案:“一挥手”,弹琴的动作(语出“伯牙挥手,钟期听声”),暗含了蜀僧弹琴的高妙,是自己的知音。“万壑松”从感受角度联想到深山大谷,万壑松声用大自然雄浑。
解析:两题的解答,首先要了解诗歌中每个字词的含义,再根据诗歌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分析写作方法,从表现琴艺的高妙来理解诗句。
点评:欣赏诗歌,要多了解诗歌中的写作方法,学会赏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