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作者是 朝 ,字 。此首共有三首,课文选的是第 首
答案:唐朝|李白|太白|三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填答即可,注意前两空不要填写错位。
点评:李白是唐朝最重要的诗人,有关他的信息要注意记忆。
2、从体裁来看,《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是 。
答案:五言绝句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填答即可,注意要从句数名每句的字数两方面来判断。
点评:学习时对格律诗的特点要有所了解,掌握知识。
3、“刬却君山好”中“刬”字的读音是 ,“刬却”意思是 。
答案:chǎn|削去,铲掉。
解析:回顾课文注释内容,直接填答即可,注意“刬”与“划”字不同。
点评:学习古诗文,对注释中的字音和解词内容要注意理解记忆。
4、诗中有两个两个相关的地名是 和 。
答案:巴陵|洞庭
解析:回顾课文注释内容,根据知识积累直接填答即可。岳阳古称“巴陵”,岳阳城在洞庭湖畔。
点评:学习古诗文,对一些与诗歌内容有关的事物名称要有所了解。
5、本诗从内容上来看,是一诗( )
A、述志诗 B、纪游诗 C、讽喻诗 D送别诗
答案:B
解析:根据古诗的学习积累,了解古诗的类别,根据本诗内容来判断。本诗是诗人游洞庭之作,所以答案为B。
点评:学习古诗,对古诗内容大概的归类要有所了解。
6、“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一句使用修辞手法是( )
A、夸张 B、对偶 C、比喻 D互文
答案:C
解析:了解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根据诗句内容分析判断。诗句中含有将“愁”喻“秋”之意。
点评:古诗中常用修辞手法,学习时要注意理解体会。
二、问题理解
7、《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有三首,本课是第三首。第一首是“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此诗中的“小阮”指的是谁?为什么?
答案:小阮:即阮咸,与阮籍相对,故称小阮。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注释内容,根据“竹林宴”的典故内容即可了解有关“竹林七贤”的知识,了解“小阮”是对针对“阮籍”而说指的是阮咸。
点评:古诗中常用典故,学习时要根据注意或掌握的知识来理解在诗中的作用。
8、说出《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第一首中“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一句引用的典故内容。
答案:借用阮咸与叔父阮籍的典故,暗寓李白与族叔李晔共为竹林之宴饮,同为仕途不通的同怜人,以阮咸自喻,以阮籍比作李晔。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注释内容,根据“竹林宴”的典故内容即可了解有关“竹林七贤”的知识。“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时期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常在竹林中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点评:古诗中常用典故,学习时要根据注意或掌握的知识来理解在诗中的作用。
9、“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李白想像着铲去挡住湘水一泻千里直奔长江大海的君山,实际上李白是想“铲去”什么?
答案: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障碍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诗歌内容,结合诗歌写作背景分析诗句的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点评:理解古诗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往往要结合计作者的生活经历和作品的写作背景来分析。
10、“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李白是洞庭之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怀?这种情怀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流露出他也希望象洞庭湖的秋天一样,用洞庭湖水似的无穷尽的酒来尽情一醉,借以冲去积压在心头的愁闷。原因是人生不得志,壮志难酬。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诗歌内容,结合诗歌写作背景分析诗句中诗人通过比喻所寄托作思想情感。
点评:古诗中借景抒情是常用的手法,常以“秋”来写“愁”,学习时要多加了解。
11、李白在江夏时期写过一首《江夏赠韦南陵冰》,内容也是醉后抒愤懑之作,有句云:“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与本课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句,用意与此相同。
答案:巴陵无限酒6,醉杀洞庭秋。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诗歌内容,根据举例句句的内容即可知是“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一句。
点评:同一作者的某一思想情感往往在不同的作品中都有表达,学习时要注意比较阅读。
12.“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让洞庭湖的水都变成了酒,结果醉死的不是自己,而是洞庭湖。《唐诗摘抄》说:“放言无理,在诗家转有奇趣。”从实用价值来说,这的确是无理的;但从审美情趣来说,却是有趣、有情的。可谓“无理而妙”。试分析为什么是洞庭醉杀了呢?
答案:是诗人的“愁”醉杀了洞庭水。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诗歌内容,在理解诗歌中诗人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分析诗人内心的“愁”和“洞庭秋“的关系,即可理解“醉杀”其实是表达诗人愁之浓重。
点评:在古诗中,“愁”与“愁”“酒”“醉”常联系在一起,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13、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很多诗写得潇洒豪放。请你评价这首诗的内容。
答案:李白通过借酒吟诗消愁,排遣李白心中数十年壮志未酬、晚年九死一生之余又遭幻想破灭的千古愁、万古愤。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中诗人思想情感的,理解李白之“愁”正是对人生理想所有期望而不得实现的反映,进行评价。
点评:李白也是有理想有抱负的诗人,也有人生不得志之“愁”,学习时对其诗作中所表达的情感要全面了解。
三、拓展阅读
14、阅读杜荀鹤的《小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①不识凌云②木, 直待凌云始道③高。
注释:①时人:指普通的人。②凌云:直冲云霄。③始道:才说。
(1)诗的首句是抓住小松的哪两个特点来写的?
答案:矮或小、刺头
(2)诗人出身寒微,虽然年轻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你觉得作者借这首诗讽刺了什么?
答案:讽刺了以身世取人的世俗之人目光的浅陋
解析:第一题,第一句是写小松刚刚从草丛是露出“刺头”,小松才刚刚露出“蓬蒿”的一点点,这是要描写小松的矮小,且梢叶为刺状。第二题,仔细阅读题干介绍的作者身世,再理解“时人不识凌云木”一句的含义,这里的“凌云木”指的是诗人自己,讽刺了世人不识才,见识浅陋以及以地位识人的世俗风气。
点评:两题都不难诗的内容浅显易懂。第一题,题首先要对诗歌的信息点作一梳理,抓住重点的“信息点”,看作者重点描写了什么,是如何突出特点的。第二题,分析某些词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是品析诗歌的方法之一,学习古诗要注意诗歌中一些词语在表达诗意诗情方面的作用。
15、阅读下面两首诗
秋词 天净沙·秋思
刘禹锡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 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中修饰性的词语用得极为传神,试从“瘦”或“昏”字中任选一字加以赏析。
答案:(意思对即可,切不可拘泥于答案)一个“瘦”子形象地写出了游子由于思念家乡日夜兼程长途跋涉将马儿都跑瘦了的情景。“昏”是“傍晚”的意思,傍晚时分乌鸦已经归巢栖息,但是游子还在归家的途中,更反衬出游子的思乡之强烈。
(2)这两部作品都是写秋的名作,请你从思想情感上分析他们的不同之处。
答案:《秋词》一诗主要是颂秋,所以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情感,《天净沙·秋思》则是悲秋的作品,表现出来的是游子凄苦孤寂的思乡之情。(如答到积极乐观和凄凉孤寂的意思就算对)
解析:第一题,诗词人写景基本是为了表达情感的,从这两个字词表现的事物特点上再结合诗人当时的生活环境来理解其情感。第二题,从两首诗中挑选出表现秋天特色的字词来比较分析,从诗人所用字词的特色和所绘景物的特点上来理解诗人情感的不同。
点评:这两题都是古诗赏析题,对初中生来说,“赏析古诗”要求不高,学生能够做一些简单的赏析即可,学生平时多读古诗,注意教师的讲解分析,了解古诗一些常用的写作方法,即可在考试时正确地解答此类题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