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3 17:0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本文作者是 ,苏联记者、作家、社会活动家。著有长篇小说《巴黎的陷落》(获1942年度斯大林奖金)、《暴风雨》和《九级浪》等。用五年时间写成的《人·岁月·生活》被誉为苏联“解冻文学”的开山巨作和“欧洲的文艺史诗”。
答案:伊利亚·爱伦堡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注释内容直接填答。
点评:本文作者不是很重要的作家,有所了解即可。
2、本文即是一篇 性质的文章,属于 类作品
答案:漫谈|文学
解析:根据知识积累,了解文体特点解答。漫谈,是指不拘形式地谈体会或发表意见,学习时要了解这类文章的特点。
点评:学习时对作品体裁有关知识要作一了解。
3、报告文学的特点是 、 、 。
答案:时效性|真实性|文学性。
解析:根据知识积累,了解文体特点解答。报告文学,“报告”指记叙真实的事情,“文学”指用文学的手法文学的语文来叙述事件。
点评:学习时对作品体裁有关知识要作一了解。
4、本文讲述了 中,苏德双方态势发生的变化,揭示了的 道理。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战争给德军士兵及德国万千家庭带来的苦难。
答案:斯大林格勒战役|纳粹主义必将灭亡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文章内容。第一根据课题即可填答,第二空从作品主题方面考虑作答。
点评:本题不难,把握作品内容即可解答。
5.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谦逊 钳 投掷 俘虏 趋之若鹜
虱子 端倪 拯救 简陋 陡然而升
答案:xùn|qián|zhì|fǔlǔ|wù|shī|nì|zhěng|lòu|dǒu
解析:注意易错字,“掷”字不要读半边,“虏” “陋”声母是l不是n,“倪”声母为n不是l,“虱”声母为卷舌音,“拯”声母为卷舌音,后鼻韵母,的韵母为ou,“陡”注意不撞成“徒”音。
点评:给汉字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注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6.解释下面的词语
端倪:
自负:
趋之若鹜:
力所能及:
广为人知:
答案:事情的眉目|自以为了不起|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自己的能力所能办到的|广泛地被人们所知道
解析:根据对词语的掌握直接解释即可,注意关键字词的含义。
点评:掌握常用词语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学习时要注意识记积累。
7.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
信客教地理 ,效果奇佳。他本来识字不多,但几十年游历各处,又代写了无数封书信,实际文化程度在几位教师中显得拔尖,教起国文来也 。他眼界开阔,对各种新知识都能容纳。更 的是,他深察世故人情,很能体谅人,很快就成了这所小学的主心骨。
①从容不迫 ②绘声绘色 ③难能可贵
答案:②|①|③
解析:教学中的“教”,主要是“语言表达”,所以第一空用“绘声绘色”,水平高,做事容易,所以第二空用“从容不迫”,赞美人品德高尚高于一般人,所以第三空用“难能可贵”。
点评:本题不难,常用词语,意义明确。判断语词的使用,一要了解词语的含义,二要了解语境,两者一结合交为一点,便可准确的使用词语。
8.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稍逊(xùn) 分外(fèn) 风骚(sāo) 根深蒂固(dì)
B、喑哑(ān) 丝缕(1ǚ) 襁褓(qiáng bǎo)廓然无累(kuò)
C、留滞(zhì) 陨落(yǔn) 窥探(kūi) 一抔黄土(póu)
D、深邃(suì) 至境(jìng) 挣脱(zhēng) 耿耿于怀(gěng)
答案: A
解析:用反选排除法,B项中喑读yīn;C项“窥”标调为kuī;D项“挣”读zhēng
点评:本题有难度,“窥”与“挣”的错误不好判断。汉字的拼音很复杂,声母韵母标调都好出错,平时学习要细节辨识,注意观察易错点,加强记忆。
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化为无有 言行相顾 恪尽职守 黎民百姓
无与伦比 涕泗横流 脑羞成怒 媚上欺下
怒不可遏 自知之明 孤军奋战 断章取意
廓然无累 气吞斗牛 强聒不舍 重蹈覆辙
答案: D
解析:用反选排除法,A项中“无”应为“乌”,B项中“脑”应为“恼”,C项中“意”就为“义”。
点评:本题不难,错字比较明显。错别字就是形似和音同易错,学习时要注意汉字的结构和读音特点,注意汉字间的区别。
10.选择词语填入下面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夏夜,月光( ),知了聒噪,更显出一片( )。床脚洒满了清光,我就这样( )入梦。梦里,月下的花儿芬芳四溢。
A.皎洁 安宁 香甜 B.洁净 安宁 恬淡
C.皎洁 寂静 香甜 D.洁净 寂静 恬淡
答案:C
解析:选判断第一空,就可排除BD,“洁净”不能形容月亮,再看第二空,“安宁”主要是指“安稳平静”,说的是感受,而本句是说自然环境的“静”的,所以选“寂静”,本句以有声写静,是衬托的写法。
点评:本题不难,关键是要掌握方法。此类选择题,要用排除法解答,先把明显不符合要求的排除,缩小判断项的范围,再作比较分析。
11.下面句中划线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两个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B、你们学校打排球的水平实在高,我们甘拜下风。
C、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赛场屡创佳绩,实属妙手偶得。
D、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把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鼓动起来。
答案: B
解析:用反选排除法,A句中的“狭路相逢”多指仇敌相见,C句“妙手偶得”指创作艺术作品,D句“虚张声势”指用不实在的言行鼓励,用作贬义,此三句皆不符句意。
点评:本题不难,成语错误明显。成语用意主要原因有,不了解成语的真实含义,不计成语的情感色彩,所以学习里要仔细要了解成语的意义和情感色彩,才能用好成语。
12.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充分的作用。
B、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C、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谆谆的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眼前。
D、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学习,就很难把自己培养成有用的人才。
答案: B
解析:A句语序不当,应该是“充分发挥”;C句搭配不当,主语中“谆谆的教导”指语言,与谓语“浮现”不搭配,应该是两句话,“……笑脸浮现眼前”“……教导回响在我
点评:本题不难,病句易于判断。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所所了解,平时多阅读,增加语感。
13.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 ( )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_ ___;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___ _;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敬,_ ___;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_ ___。
①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 ②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
③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 ④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
A、②③①④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
答案: A
解析:注意例句与选句中关键词的同类关联性,比如“笑容”与“眼泪”都与表情有关,“喜悦”与“悲痛”是正反关系表达心情的。
点评:此类考题,都学生来说都比较难,学生掌握不好判断的方法。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准确判断例句的表达的主要意思以及前后句的关系,并利用句式特点,从选句里选择,采用排除法。
二、问题理解
14.下面这段话中划线的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修改。
  精彩纷呈的校园艺术节,激发了同学们积极参与的热情。①在艺术节上,同学们充分发扬了自身的特长。②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艺术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答案:①“发扬”改为“发挥” ②删去“通过”或“使”
解析:“发扬”与“精神”“风格”搭配,“发挥”与“水平”“能力”“特长”搭配。介词结构对动词谓语起限定作用,不能作主语。
点评:本题不难,病句病因明确。病句中常出现词语的搭配问题,对词语搭配的规则是要遵守的,不可随意改变,判断这类问题,除了记住这些规则外,还要使用语言的经验和语感,这要在平时的阅读中加以训练。
15.本文大概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案:文章首先以德国下士的书信开启全文,然后概述德国军队被围困的事实,具体描绘德国部队的艰难处境,最后表明观点——法西斯的结局只有灭亡。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胳,分析文章的层次,一一概括其内容。
点评:阅读作品,整体把握作品内容,概括其要点,是一种能力,学习中要多加训练,培养这种能力。
16、本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文章的脉络是什么?
答案:希特勒的溃败。本文的脉络是议论,以议论为纲来组织调遣事实,议论的结构是完整的,而事实是不完整的,是按照议论的要求加以取舍剪裁的。
解析:中心内容即作者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什么,从这方面概括即可。脉络就是组织安排材料的程序,根据文章内容来分析解答。
点评:阅读作品,整体把握作品内容,概括其要点,是一种能力,学习中要多加训练,培养这种能力。
17、作者是如何描绘这场战争的?他的目的何在?
答案:作者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激烈场面和血腥,而是选择了德国军官隐瞒真相以及士兵饥饿消沉的困境。他通过写被困士兵的心理变化和挨饿情形,反映出德国法西斯必将覆灭的结局。说明他们不得人心,走投无路,必然覆灭。表现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是人心向背问题。
解析:根据所学所读,回顾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描写的内容,从决定战争的胜败因素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点评:阅读作品,整体把握作品内容,概括其要点,是一种能力,学习中要多加训练,培养这种能力。
18、既是写战争,作者为什么没有描写战争的大场面?
答案:本文采用了小中见大的手法,从侧面描述德军的窘况,从中可看出德军必败、苏军必胜的趋势。
解析:根据所学所读,回顾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描写的内容,从作者运用侧面表现战争用以小写大的方法来分析作答。
点评:阅读作品,在整体把握作品内容在基础上,还要了解点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习使用。
19、同样写战争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与《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正面写战斗的,直接告诉读者战斗进展态势;而《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只是写战斗外的情况,侧面描写被围德军军心的散涣和生活的窘困,预示了希特勒的溃败。
解析:根据所学所读,回顾两文内容,从“正面描写”和“侧面表现”来分析两文写法的不同。
点评:阅读作品,在整体把握作品内容在基础上,还要了解点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习使用。
20、作者是如果将“德国法西斯必败”这一观点传递给我们的 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答案:德军:食物减少,逃兵增多,飞机被毁,机场被占,节节败退。苏军:团结一致,共同杀敌,步步为营,不断胜利。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法西斯德国的不得人心,必将灭亡。
解析:根据所学所读,回顾两文内容,分别从作者描写德军和苏军的状况选取具体的内容来理解作者运用的对比的写法。
点评:阅读作品,在整体把握作品内容在基础上,还要了解点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习使用。
21、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答案:这篇报告文学描写了陷入绝境之中的德国侵略者的艰难处境,从侧面表现了苏联人民的英勇抗战,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主义必然失败的坚强信念。
解析:根据所学所读,回顾两文内容,即可理解作者对法西斯主义必然失败这一主旨。
点评:阅读作品,在整体把握作品内容在基础上,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领会作品的主旨。
22、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答案:⑴ 内容方面:前一个片段是一个战争场面的描写,它运用了很多直接描绘战争的词语,对战争进行正面的描写,课文没有直接描写战争中激烈的对抗和血腥的屠杀,而是将视线转移到即将战败的德国军队身上,通过德国军官隐瞒真相和士兵饥饿消沉的窘境,对罪恶的法西斯进行了无情的嘲讽,树立了邪恶永远不能战胜正义的信念。课文所描写的内容却是真实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以全新的角度向人们剖析战争,使读者特别是没有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能够全方位地认清战争的残酷以及法西斯玩火自焚,最终走向覆灭的下场,对法西斯进行了无情的嘲弄和批判。⑵ 手法方面:本文的语言极具幽默感,以一种调侃的语气对法西斯的溃败进行了毫不留情的讽刺。德国军队的遭遇固然让人觉得好笑,但笑并不是肤浅的笑,笑的背后隐藏着深邃的事实
解析:根据所学所读,回顾两文内容,从内容方面作者是如何表现战争突出主旨和语言方面如何表达讽刺的效果两方面来分析。
点评:阅读作品,在整体把握作品内容在基础上,要了解作品的写作方法,作一评价。
23、找出文章当中让人觉得幽默的语句并简要加以分析。
答案:现在,这位席勒是长眠在雪地之中了。“猎人”变成了一条被猎的野兽了。
这位将军是很谦逊的:在莫斯科的时候,德国人知道了什么是钳形攻势;而在斯大林格勒,他们则尝到了铁环的包围的滋味。本文的作者是很有幽默感的,他对曾以猎人自居、沾沾自喜的德国下士的挖苦,是毫不留情的,而对将军的讽刺则比较“委婉温和”,说他是“很谦逊”的,因为他领教了苏联红军的厉害:知道了什么是钳形攻势,尝到了铁环包围的滋味。他的讽刺是有不同分寸的,显出笔调的灵活多变。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按题干要求选出语句,从表达作者情感这个角度来分析幽默语言的表达作用。
点评:阅读作品,在整体把握作品内容在基础上,要对作品的语言风格作一了解,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拓展阅读
24、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
——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里根总统表示哀悼
张允文
本报华盛顿1月28日专电记者张允文报道: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的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三名宇航员丧生。
“挑战者”号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起飞后,以三倍于音速的速度升到佛罗里达五万英尺的蓝天时发生爆炸。爆炸后,航天飞机变成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入距发射地点20英里外的大西洋。燃烧着的飞机碎片散落在广阔的海面,持续了一个小时。
这架耗资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全国上下极为震动,人们几乎中断了一切活动,等待有关这场灾难的详细消息。各大电视网作了整天的特别报道。华盛顿和全国各地下半旗致哀。纽约市通常灯火辉煌的帝国大厦今晚熄了灯火,以示哀悼。
里根总统在白宫内电视机旁看到爆炸时“震惊得一语不发”,里根夫人失声喊道:“天哪,不可能!”在同国会领袖们商议之后,里根决定把原定于今晚发表国情咨文讲话的时间推迟到下星期二,并派布什副总统前往佛罗里达太空中心慰问死难者家属。正在开会的众议院中断了会议并随即宣告休会。华盛顿大教堂响起了哀悼死难者的钟声。
今天在卡纳维拉尔角太空中心观看发射实况的观众目击这一悲剧时,由震惊而转为悲痛,不少人失声痛哭。
今天晚上,里根总统在向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中,对七名宇航员不幸罹难表示哀悼。他把这一事件称为“全国的损失”。他说:美国将继续对宇宙进行探索,将有更多的航天飞机和宇航员进入太空。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美国宇航局官员宣布,已成立临时的调查小组,立即着手初步的调查,日内将组成正式的调查委员会,对这一事件进行全面的调查。同时,美国派出飞机和舰只在航天飞机坠毁的长160公里、宽80公里的水域寻找幸存者。由于碎片散落时间长,救援人员只能在三个小时后进入出事地点。
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在搜集和彻底研究全部数据之前,他们对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作任何推测,不表示任何看法。然而据来自宇航局的消息,宇航局的专家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航天飞机的两个固体燃料助推器和庞大的主燃料箱上面。据研究了录像带的专家说,问题可能出在外挂燃料箱上。燃料箱中存放着200万升液态氢和液态氧,用以推动航天飞机进入轨道。爆炸时,外部燃料箱的尾部首先断裂,把两个固体燃料助推火箭猛推到相反方向。有的专家认为,助推器有燃料外泄的迹象。
“挑战者”号上的七名宇航员中,有一名来自新罕布什尔州中学的女教师麦考利夫。她是第一名来自民间的航天飞机乘员,是从11 000名报名应征的教师中选出来的。她为参加这次飞行接受了120个小时的宇航训练。她准备在轨道上向她的学生讲授“太空课”。今天,兴高采烈的学生们在教室里观看载有自己的教师的航天飞机腾空实况后,突然陷入混乱和悲哀。
美国共有四架航天飞机,迄今共进行了24次飞行。这次失事的“挑战者”号已进行了十次飞行,是历来技术故障最少的一架航天飞机。宇航局已宣布,在查明这次事故原因之前,将中止一切航天飞机的活动。
今年美国原定将有15次航天飞机的发射,是“太空时代开始后的最重要一年”。宇航专家和舆论普遍认为,今天发生的事故不只是一次损失七名宇航员的悲剧,而且是美国整个太空计划的重大挫折,将大大推迟各项太空活动,其长远影响尚难估计。
(选自1986年1月30日《人民日报》。)
(1)这则消息集中报道了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所引起的反响,包括哪些反映?请列举说明。
答案:反映包括全国公众、政府机关、总统及夫人、宣传机构、教堂以及现场观众;具体表现如“痛哭出声”“几乎中断了一切活动”“整天报道”“下半旗致哀”“大教堂响起哀悼的钟声”等。
(2)里根总统的电视讲话内容包括哪两方面?应如何理解?
答案: 一方面表明此次事件损失很大,自己万分悲痛;另一方面强调美国不会因失败而停止航天探索和研究。这说明美国正视此次事件的挫折,表明了他们征服自然的决心。
解析:第一题,本题考查整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可以先整理消息中所记叙的人们的各自表现,再概括为几个方面。第二题,本题考查结合文章整体分析理解局部内容的能力。里根总统的讲话着重强调的是美国从这次事件中受到了打击,很悲痛,但他们探索宇宙(太空)的努力会一如既往地进行,他们决心很坚定。
点评:阅读作品,要善于整体把握作品内容,理解作品思想的表达、写作方法的运用以及语言特点等方面的问题。
2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战争遗留了多少残骸 大地寸寸触目皆是,人心几成一面碑,锲满深痕与深痕般的文字。其中有一种残骸,兵器或武器的残骸,却被人们忽略。……它们搞得当地人民不敢进橡胶林,搞得主航道突然浮起一个金属圆球,搞得挖掘机莫名其妙地炸断了巨铲……任何战争结束之后,剩余兵器都将反过来报复和平。因为,兵器已获得它自己的生命。它原本是从消灭生命中发展起来的,当然要抗拒别人剥夺它的生命。
……
见过一根生长着的竹子,伸进死者的钢盔里,将它顶得两丈高吗 微风拂煦,双双无语飘摇,死与生如此辉煌地结合着。
见过一根老藤,钻入一支枪管里,拔出来以后,它浑身笔直,上下缠满了旋转的来复线么 草本的生命,一瞬间熔出金属光辉。
珍珠港海水中,至今还停放着当年沉没的“加里福尼亚”号巡洋舰。那是日本人偷袭时击沉的,美国海军让它睡在海底,另造一艘“加里福尼亚”服役。海底这艘成为那决战争的水下纪念碑,供世人尤其是军人参观,以记住昔日耻辱。太平洋的海水将那艘巡洋舰揩抹得铮亮,放射着银色的光,舰舷距水面只有几尺,镜子般的卧在那里,具有真实与梦幻双重意境。它是一件获得了更大生命的兵器残骸。
那天黄昏,我独步山野,听到矮墙后面发出洞箫似的风鸣,转过去看,看见荒草上堆满墨绿色炮管。榴弹炮管、加农炮管·、迫击炮管、坦克炮管、无后座力炮管……它们都是一门火炮身上雄硕的部分,现在像一把火柴杆撒落在这里,竟另有一番逼人的气势。风在炮管里钻进钻出,吼叫出膛线的旋律。野草基本与它同色,从一切缝隙中探出来,使炮管具备毛茸茸的兽的感觉。我走过屠宰厂,我知道某一片车间可以全部是鸡腿,另一片车间可以全部是胸肋,再下一片车间可以全部是内脏。而面前这片山野,则全部是炮管……
夕阳烈烈,放射着宇宙的核能。一片金光将它们覆盖,我听见天边如雷般低吼:
看哪,古老山野里,匍匐着大块文章。快泼去你的茶,酿出你的酒!
(1)选文画线句用了 和 的修辞方法,说说这两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答案:设问、比喻设问引人思考,比喻写出了战争对人类心灵的伤害。
(2)找出选文中的一组排比句,说说各句之间的位置能否调换 为什么
答案:不能调换,它与上“南亚的丛林、太平洋海底、欧洲都市的下水道里”相呼应。
解析:第一题,根据比喻句的特点,了解喻体与本体之间的关系即可理解句子的含义。第二题,了解句了与上文有关内容的联系,从照应的角度来说明理由。
点评:阅读作品,要善于整体把握作品内容,理解作品思想的表达、写作方法的运用以及语言特点等方面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9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