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语文园地》 课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语文园地》 课件+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4 20:17:11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语文园地
部编版语文课件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
01 交流平台
02 词句段运用
目录
03 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
01
交流平台
同学们,第七单元已经快学完了,我们来聊聊自己的学习收获吧!
交流平台
我们随着课文走进了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荷兰和埃及金字塔,世界真的太精彩了!
通过写景表达了作者对这些景物的喜爱和赞美。
本单元课文在写景的方法上有独到之处。
那写景上用了什么独特方法呢?
语文要素:
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
人文主题:
世界各地
独特方法
交流平台
读了这几个小伙伴的对话,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交流平台
课文 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
《威尼斯的小艇》 小艇灵活穿梭 (有活力) 夜晚的情景
(寂静)
《牧场之国》 动物们悠闲 人们挤奶、运奶
…… …… ……
读了这几个小伙伴的对话,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合作完成摘录,品读静态、动态描写的魅力。
交流平台
( )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句摘记卡
交流“好句摘记卡”,体会动、静描写的魅力。
交流平台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
《威尼斯的小艇》
动态描写
我们的发现:生动地写出了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
交流“好句摘记卡”,体会动、静描写的魅力。
交流平台
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威尼斯的小艇》
静态描写
我们的发现:描写了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
交流“好句摘记卡”,体会动、静描写的魅力。
交流平台
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牧场之国》
动态描写
我们的发现:描写了动物们的悠然自得。
交流“好句摘记卡”,体会动、静描写的魅力。
交流平台
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
《牧场之国》
静态描写
我们的发现:描写了牧场之国的悠闲、安宁。
语文园地
02
词句段运用
词句段运用
下面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的动、静之美,读一读,再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词句段运用
下面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的动、静之美,读一读,再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动态描写
写小船行驶时速度很快。
词句段运用
下面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的动、静之美,读一读,再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静态描写
写夜晚整个牧场又恢复了宁静。
词句段运用
从三个情境中选择一个,照例句的样子写一写。
放学后的校园
群鸟飞过湖面
火车进站
仿写要求:写出景物的动、静之美。
动态
动态
静态
词句段运用
刚放学的热闹情景早已消失不见,仿佛还能听到楼道里的说话声、笑声和各种各样的声音,不一会儿,整个校园是寂静无声,连被秋风吹起的杨树叶的沙沙声都能听见,操场上杳无人迹。
示例——《放学后的校园》
词句段运用
开始写一写吧!
仿写完成后,小组内轮流读一读,互相评一评。
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说说下面的句子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他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金字塔》
《泰姬陵》
词句段运用——古今联系,解一解
这两组句子都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体会它们的表达特点。
颜色特点
沐浴在金色的光晖里
闪耀着纯白的光晖
语文园地
03
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体会人景交融表诗情的方法
好句中有动有静,动静中有独特的景物。其实,我们的古诗中也藏着这样特别的情景,我们一块来读一读。
任务一:抄一抄,默一默。
乡村四月
[宋]翁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诗摘录卡
日积月累——体会人景交融表诗情的方法
自读古诗,找景物。
任务二:读诗句,找景物。
我发现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除了景物外,还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诗摘录卡
山原

子规声

乡村的人
日积月累——体会人景交融表诗情的方法
和同桌说说诗中的景、诗中的情。还可以动笔写一写。
任务三:说画面,悟诗情。
( )的山原 ( )的川
( )的子规声 ( )的雨 ( )的人
好诗摘录卡
日积月累——体会人景交融表诗情的方法
借助插图,说诗景。把景物说具体,就能把诗中的情景说清楚。
日积月累——诗歌翻译
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杜鹃一声声啼叫在如烟如雾的蒙蒙细雨中。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日积月累——诗人简介
翁卷,字续古,南宋诗人,擅长作田园诗。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有《四岩集》、《苇碧轩集》等。
日积月累——诗歌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最美人间四月天
我会积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达效果的体会。【语文要素】
2.能仿照例句,选择一个情景写句子,表现出景物的动、静之美。【语文要素】
3.能说出两组句子描写的情景,体会集中强调一种颜色的表达方法。
4.朗读、背诵古诗《乡村四月》。
[教学重难点]
1.能仿照例句,选择一个情景写句子,表现出景物的动、静之美。
2.能说出两组句子描写的情景,体会集中强调一种颜色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交流、总结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达效果的体会。(重点)
2.能仿照例句,选择一个情景写句子,表现出景物的动、静之美。(重点)
一、复习导入,点明语文要素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经历了一次环球之旅,坐着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到荷兰的田间地头去感受恬静的牧场生活,还在神奇的金字塔下领略了人类的古代文明。课文对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交流感悟,体会动、静之美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哪些语句是静态描写,哪些语句是动态描写?这些描写分别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美?选择你印象深刻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与大家交流。
预设:
(1)《威尼斯的小艇》第4自然段描写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体现景物的动态美。第6自然段描写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体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2)《牧场之国》中,从动物们悠然自得的生活,以及夜间牧场的静谧之景,都能体会到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
2.总结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景物进行描写,同时融入人的活动,能赋予景物生命力和变化感,增强艺术感染力,更好地表现景物独特的魅力。
3.组织学生交流积累表现景物静态美和动态美的语句。
(1)让学生分小组交流平日阅读中积累的表现景物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句段,说一说:这些句子表现出景物的什么特点?这样的描写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组织全班交流。
三、学写情景,表现动、静之美
1.让学生自由读“词句段运用”第一题的例句,说一说:这两个例子中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分别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的?
预设:第一个例子通过描写乘坐小艇时所见的景致,表现出景物的动态美。第二个例子通过描写动物安静下来的样子,表现出夜晚荷兰牧场的静态美。
2.让学生自由从三个情景中选择一个仿写情景,教师指导仿写的重点,写出景物的动、静之美。
(1)引导学生选取情景,确定仿写的方向。
引导学生选取一个情景,想一想:可以描写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
(2)引导学生确定仿写重点:这三个情景,分别应该侧重哪一方面来写呢?
预设:“放学后的校园”这个情景,我会重点写出景物的静态美。“群鸟飞过湖面”“火车进站”重点应写出景物的动态美。
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写?
预设:从喧闹到平静,这是放学后的校园和白天校园的不同之处。而另外两个情景中,“热闹”的过程是其特点,应该重点写。
3.学生仿写,教师相机指导。
4.仿写完成后,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各自写的句子,互相评一评。
5.在学生写的句子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全班交流、点评,看是否表现出了景物的动态美或静态美。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说出两组句子描写的情景,体会集中强调一种颜色的表达方法。(难点)
2.朗读、背诵古诗《乡村四月》。
一、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例句,了解其内容和表达特点
1.让学生自读教材中的两组句子,说说它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物。
预设:第一组句子描写的是埃及金字塔,第二组句子描写了一个被白色大理石包裹的建筑。
2.教师简要介绍第二组句子的出处:这组句子出自季羡林先生的《泰姬陵》一文,描写的是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遗产——印度泰姬陵。
3.引导学生交流:这两组句子都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预设:都突出了景物的颜色特点。
追问:它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预设:第一组句子中,景物都沐浴在金色的光辉里;第二组句子中,景物都闪耀着纯白的光辉。
4.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两组句子在表达上有怎样的共同点?你读后有怎样的感受?
预设:两组句子都突出地强调了某一种颜色。读完句子后,我对这两处景物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5.让学生朗读两组句子,体会集中强调一种颜色的表达效果。
二、学习“日积月累”,积累古诗
1.揭示诗题:常有人说,最美的是人间四月天。农历四月,一般已经到了初夏时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诗人翁卷的《乡村四月》。
2.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提示学生读准字音,读好停顿。教师可相机提示“了”的读音。
3.组织学生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1)不懂的语句,学生尝试自己理解。教师可适当提示个别词语,如:山原,山坡田野。川,平地。子规,鸟名,杜鹃鸟。
(2)学生交流。
预设:山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互辉映。烟雨蒙蒙中,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去插秧了。
4.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读出乡村四月的明丽和生机。
5.让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