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秦汉的科技与文化,记载在遗存至今的文字之中,那些文字背后,大多是一些小人物们平凡而久远的故事……
悬泉置西汉简牍
作为汉代邮驿机构,敦煌悬泉置遗址先后共出土汉简23000余枚,内容包括邮书、信札等,记载了接待过往行人驿马的情况。以每只竹简60克计算,这批竹简大约1.3吨重。
今天,这2万多枚的竹简内容附带释义都被集中在《悬泉汉简》六册的书籍之中。
是什么发明导致了这种变化?
(人们的见闻)以其所书于竹帛[bó],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wèi/给)后世子孙者知之。——《墨子·兼爱》
纸出现前,人们都用什么东西来记录所见所闻?
一、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甲骨文
金文
竹简
丝帛
甲骨太硬
制作繁琐
丝帛太贵
竹简太重
西汉时,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工艺,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龙亭侯”蔡伦
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
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纸本地图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
造纸术在全世界范围
的传播过程
时间 国家/地区
4世纪 朝鲜
7世纪 日本
8世纪 阿拉伯国家
12世纪 欧洲非洲
16世纪 美洲
19世纪 大洋洲
材料:在中世纪的西欧,据说印制一部《圣经》要耗费羊皮300多张,价格昂贵,一般人难以使用。纸与造纸术的传入,为当时欧洲蓬勃发展的教育、政治、商业等活动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四大发明是如何外传的》
根据材料说一说,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产生了什么影响?
①纸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于典籍流传;
②造纸术传播到世界,促进了文化交流与教育普及,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1.张仲景,东汉末年名医。
①写出《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②发展了“治未病”思想;
③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西汉经穴漆人
成都博物馆藏
相传,张仲景五十岁左右曾任长沙太守,但还时刻不忘救治人民疾苦,但封建时代官员不能随便接近百姓。
后来,张仲景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大开衙门不问政事,他坐在大堂之上给前来的百姓治病。久而久之,每逢初一十五,衙门前就聚集了来自各地的病人。为纪念张仲景,后人把坐在药铺里看病的医生叫做“坐堂医生”。
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kū/剖开)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yú/片刻)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jiān/洗)洗,缝腹膏摩,一月之间,即平复矣。——《三国志·魏书·华佗传》
2.华佗,东汉末年名医。
华佗像
①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
②发明了“麻沸散”;
③模仿动物创编出“五禽戏”。
长沙马王堆出土汉代养生图谱《导引图》(摹本)
勾股:今有勾三尺,股四尺,问为弦几何?答曰:五尺。勾股术曰: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即弦。——《九章算术·勾股》
3.数学
中国古代数学注重实际应用,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
《九章算术》最晚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知识。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
①特点:
②代表:
秦简九九表
秦朝向全国颁布统一的历法,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两汉时期,人们已使用漏壶、日暑等计时工具,能够比较准确地测定时间,朝廷颁布了更加完备的历法。在前人基础上,东汉张衡改进的浑天仪,能够演示日月星辰的运行。他还发明制作了候风地动仪,用以测验地震方位。
4.农学
秦汉时期,农学代表作是《氾胜之书》。该书总结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提出了多种农业生产方法。
西汉
青铜漏壶
日晷
浑天仪(模型)
候风地动仪(想象模型)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述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记录帝王将相和下层人物的历史活动;
司马迁秉笔直书,对我国史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文笔优美,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1.体例地位:
2.时间范围:
3.叙事内容:
4.价值特点: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三、司马迁与《史记》
东汉时期,班固等人撰写了《汉书》。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高祖至王莽统治时期的历史,为东汉统治者治理国家提供借鉴。《汉书》继承并发展了《史记》的纪传体体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对后世官方史书的编撰有很大影响。
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卷七·项羽本纪第七
卷四十八·陈涉世家第十八
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史记》包含本纪十二记述帝王、世家三十记述诸侯、列传七十记述各类人物。此外还有志、书、表等记述制度。
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期间,因替他人仗义执言被关入狱中,遭受酷刑,肉体和精神受到极大摧残。为了心中的理想,出狱后他继续撰写《史记》。在给朋友的回信中,他说:“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追求崇高理想和献身伟大事业的精神,令后人敬仰。
陕西韩城司马迁祠
想一想:司马迁为什么能完成这样一本伟大的史书?
①父亲任太史令,掌管历法典籍,有家庭熏陶;
②从小勤奋好学、饱读书籍,游历天下,搜集史料;
③性格坚强,百折不挠。
元 山西永乐宫壁画《朝元图》(局部)
四、道教和佛教
1.道教兴起
①太平道: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尊奉黄帝与老子,他以治病来传道,使太平道广泛传播;
②五斗米道:汉中、巴蜀地区,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③它们都是早期道教的不同派别,为下层民众所信奉。
道教倡导天人和谐,宣扬通过修身养性和炼丹服药,实现长生不老得道成仙。而道家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学术流派。
两汉时期,君权天授、神仙方术思想盛行。东汉思想家王充批判这些虚妄之说,写成《论衡》一书。他反对把天说成是有意志的神,否定天能有意识地创造万物的思想。他主张独立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强调为了探求真知,即使是批评孔子,也不“伤于义”“逆于理”。
《论衡》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倾向,被后人称为“奇书”。
2.佛教传入
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
——《后汉书·西域传》
①兴起:约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
②教义:主张众生平等;
③传播:
想一想:为什么佛教、道教会受到上层统治阶级认可?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混乱、民众被受压迫。佛道两教迎合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为麻痹百姓思想,放弃反抗剥削和压迫,有利于维护统治,因此得到上层统治者的认可和扶持,迅速的传播开来。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白马寺:中国最早的佛寺
敦煌壁画
④影响:
佛教丰富了中国文化,在文化思想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知识拓展
两汉文学成就的代表是汉赋和乐府诗。
赋起源于战国,深受“楚辞”和诸子散文影响。西汉的赋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多描写上层社会的繁华。东汉时期,描写社会现实的赋增多。
两汉设有乐府机构,作为掌管音乐事务的官署。乐府创制的乐章歌辞和搜集整理的民间诗歌,被称为“乐府诗”。汉乐府诗对后代诗歌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领域 时期 人物 成就
科技 东汉 蔡伦 改进造纸术,提高纸的质量
医学 东汉 末年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治未病、医圣
华佗 针灸汤药、外科手术、麻沸散、五禽戏
数学 东汉 / 《九章算术》是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
农学 秦汉 / 《氾胜之书》是农学的代表作
史学 西汉 司马迁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述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史事,对我国史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宗教 东汉 张角 张陵 创立太平道和五斗米道,通过治病传道,成为早期道教的不同派别,为下层民众所信奉
两汉 / 约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两汉时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1.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
A.西汉时人们懂得造纸 B.蔡伦用树皮、麻头等为造纸原料
C.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 D.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作者是( )
A.董仲舒 B.司马迁 C.张骞 D.霍去病
C
B
3.如果拍一部汉代历史的电视剧,下列内容可以选的是( )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做手术前用“麻沸散” ③工匠们从生产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 ④人们懂的丈量土地和测算田亩的面积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他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辨证诊断、对症治疗,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他留下的医学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D
B
4.下列战役不能在《史记》中找到的是( )
A.赤壁之战 B.涿鹿之战
C.长平之战 D.楚汉战争
5.西汉时期,东方朔向汉武帝上了一个奏章,要两个人抬进去,汉武帝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但是到了东汉中期之后,竹木简的使用范围不断缩小。这是因为( )
A.甲骨文的出现 B.统一了文字
C.造纸术的改进 D.印刷术的发明
A
C
6.贵州铜仁梵净山是我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201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追溯历史,下列史事中,与佛教传入我国关系最密切的是( )
A.修筑都江堰 B.黄巾起义 C.张骞通西域 D.贞观之治
7.下列材料为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的经典例题。据此可知,《九章算术》具有( )
今有田广十五步,纵十六步。问为田几何?今有粟一斗,欲为粝米,问得几何?
A.实用性 B.创新性 C.总结性 D.艺术性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