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语文园地二
寓言故事
交流平台
许多寓言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乌鸦喝水》《狐假虎威》《揠苗助长》……这些故事我读过以后就不会忘。
《乌鸦喝水》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乌鸦很聪明,遇到困难会想办法解决。
《狐假虎威》中,我最讨厌的是狐狸,因为它太狡猾了,竟然连老虎都要骗。
《揠苗助长》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种田人太愚蠢了,竟然做违背禾苗成长规律的事。
《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
《鹿角和鹿腿》告诉我们:事物各有其价值,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看不见它的长处。
寓言故事蕴含着道理。读了《守株待兔》,我明白了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有侥幸心理。
读了《池子与河流》一文,我明白了做人要做勤劳的人,奋斗不息,才华才可以更好地显现,懒惰只会把才华磨平。
寓言故事能让我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
说说下面两组词语有什么特点,照样子写几个。
源源不断 津津有味
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念念不忘
蒸蒸日上
无时无刻
无拘无束
第一组词语前面两个字是一样的(AABC式词语);第二组词语是“无……无……”式的。
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他____________:“你真是急死我了!”
瞪大了眼睛,生气地说
读一读,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____________
兴奋地嚷起来。
这两个例句中加点的“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高兴地叫起来”都是描写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填的时候注意要结合语境。
读通知,注意格式,再选择一种情况,写一个通知。
通知
4月9日下午3点,请全体同学到操场集合,观看文艺表演。
少先队大队部
4月7日
把“通知”两个字写在正中,正文的开头要空两格。正文要写清楚事情开始的时间、地点、以及所要做的事情。最后,在正文的右下方,写上谁发出的通知,及通知时间。
通知
各班班长请于4月14日下午,到学校后勤部领取新校服。
学校后勤部
4月13日
示例:写一个各班班长领取新校服的通知。
通知
4月19日,全班同学参观博物馆。请同学早上8点在班级门口集合。
刘老师
4月18日
示例:写一个通知全班同学参观博物馆的通知。
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事先考虑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避免拥挤。
书写提示
艳
左右宽窄相当。“丰”,第二横最短,起笔于横中线。“色”,撇笔收笔于竖中线;竖弯钩的竖段在竖中线上。
静
左窄右宽,顶部左右齐平。“青”的第四笔横在横中线,“月”居左下格。“争”第一笔撇的撇尖抵竖中线。
植
左窄右宽,顶部左右齐平。底部“直”高。“木”横笔在横中线上方。“直”的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框内各横距离大体相当。
霜
“ ”居上居中,中间竖在竖中线上,止于横中线。“木”居左下格。“目”居右下格,首笔竖在竖中线上。
舞
上宽下窄,第三笔横居中,略宽于上部,四竖两两写在竖中线左右,末笔长横写在横中线上侧。
扁
“户”部居上半格,点在竖中线上端。
最
“日”窄扁,下部宽大。“日”居上居中。“耳”首笔横在横中线上侧,盖住“又”;右竖在竖中线左侧;“又”横撇撇尖伸向“耳”的提笔下侧,捺脚超出上部。
集
上宽下窄。上部点从竖中线起笔,四横长短不一,竖笔在竖中线右侧,末横在横中线上。“木”,横笔长,竖笔在竖中线上,撇、捺底部持平。
邯郸学步
邯郸:战国时赵国都城。
学步:学习走路的姿势。
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记了。
日积月累
滥竽充数
竽:形状像笙的古乐器。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队伍中充数。也比喻以假的冒充真的,以次的冒充好的。
掩耳盗铃
盗:偷。
捂住耳朵偷铃铛。比喻自欺欺人。
自相矛盾
矛:长矛。盾:盾牌。
比喻说话办事前后不一致或互相抵触 。
刻舟求剑
求:寻找。
剑落水时在船帮上刻上记号,船停后,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画蛇添足
比喻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杞人忧天
杞:古国名,在今河南杞县。
忧天:担心天会塌下来。
一个杞国人老是担心天会掉下来。比喻完全不必要的或没有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井底之蛙
井底看天的青蛙。比喻眼界狭隘、见识短浅的人。
杯弓蛇影
把酒杯中的弓影当成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惊自怕。
我会应用:根据语境填成语。
1.不懂装懂,就是( ),那是一种自欺自人的事情。
2.我们说话做事要言行一致,不要( )。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