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期末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期末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5 14:3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重难点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横线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懒散(sǎn) 摊贩(fǎn) 投掷 (zhì)
B.积累(lěi) 不禁(jīn) 稍息 (shāo)
C.惊讶(yà) 大概(ɡài) 匀称(chèn)
D.咖啡(jiā) 芦芽(lú) 千乘(shèng)
2.下列对关键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键语句都出现在一段话的开头。 B.关键语句能帮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C.一段话的大意与关键语句无关。 D.概括段意时,应该直接抄下关键语句。
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子修辞手法不同的是( )
A.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 B.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C.这些小虾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 D.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4.下列诗句描写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中描写春节的是( )
A.遥知兄弟登高处 B.路上行人欲断魂
C.总把新桃换旧符 D.节分端午自谁言
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我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
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仿佛在对我们眨眼睛。
B.这件事可够麻烦的。
老来麻烦你,真不好意思。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这两句诗清新极了。
那满树的杏花,不就是一首赞美春天的清新的诗吗?
D.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有的同学稍有进步就骄傲自满起来,这是不对的。
二、书写
6.描一描,写一写。
7.看拼音,写词语。
三、填空题
8.比一比,再组词。
卷( ) 辨( ) 历( ) 检( )
倦( ) 瓣( ) 厉( ) 验( )
9.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老爷爷 ( )的石级 ( )的小木船
( )的眼睛 ( )的杏子 ( )的好朋友
10.照样子,写词语。
笑呵呵(ABB式)
手脚并用(含人体部位)
白发苍苍(ABCC式)
11.词语乐园,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①无忧无( ) ②滥竽充( ) ③世界闻( )
④相( )并论 ⑤准确无( ) ⑥掩耳盗( )
(1)写两个和①结构相同的词语:无( )无( )。
(2)老师说,做学问不得有半点儿虚假,更不能( )。(选序号)
(3)爸爸的绘画水平很高,我的涂鸦之作怎能和他( )。(选序号)
12.亲近传统文化。
(1)在学校的传统文化学习中我了解到王安石在《元日》中用“ 千门万户曈曈日, ”描写新年万象更新的样子;杜牧用“清明时节雨纷纷, ”来表达赶路的人那强烈的哀伤,王维用“ ,每逢佳节倍思亲”抒发他在重阳节加倍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感。
(2)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改进了造纸术;隋朝的石匠 设计并参加建造了赵州桥;北宋画家张择端画的《 》名扬中外;至今依然使用“中医四诊”看病,即 ,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才干。
四、语言表达
13.我是班级小达人。
(1)班里正在举行寓言故事会,请你也分享一个你印象深刻的寓言故事吧!
故事名称: 主人公:
这个让我们明白了 道理。
(2)班会课上同学们一起讨论“干部轮流制”,小辉满脸忧愁的说:“新班干部缺乏经验,肯定会把班级弄乱。”作为负责纪律副班长的你,请发表你的看法,说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五、句子训练
1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1)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是: ,“抬头望”可以用“ ”一词替换。
(2)“ ”字体现了“我”的赞叹和惊讶。
(3)“在云彩上面”直接点明天都峰的 (特点),这是一种 的写法。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
《赵州桥》(选段)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净跨三十七米多的拱形大桥洞。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5.选段是围绕“ ”这句话展开描写的。
16.围绕关键句,作者是依次从哪儿个方面写的?请你排一排。
①设计巧 ②跨度大 ③桥身长 ④桥面宽 ⑤全石料
( ③ )—( )—( )—( )—( )
17.文中加点字“拱形”中的“拱”意思是( )
A.向外钻或顶
B.肩膀向上耸
C.建筑上呈弧(hú)形的结构,大多中间高两端底。
18.“这种设计”好在哪里?请在选段中找出相关语句,画上“﹏﹏﹏”。
阅读。
植物的睡眠
①你可知道,植物也需要睡眠?
②每逢晴朗的夜晚,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周围的植物,就会发现一些植物已发生奇妙的变化。
③有时候,我们在野外还可以看见一种开着紫色小花、长着三片小叶的红三叶草。它们在白天有阳光时,每个叶柄上的三片小叶都张开着,但到了傍晚,三片小叶就合一起,垂下头来准备睡觉。会睡觉的植物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白屈菜、含羞草、羊角豆。
④不仅植物的叶子有睡眠要求,就连娇柔艳丽的花朵也要睡眠。例如在水面上绽放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之际,它那美丽的花瓣就慢慢舒展开来,似乎刚从酣睡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由于它这种“昼醒夜睡”的规律性特别明显,才因此得名“睡莲”。
⑤花的种类不同,其睡眠的姿态也各不相同。蒲公英在入睡时,所有的花瓣都向上竖起来闭合,看上去好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胡萝卜的花,则垂下头来,像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更有趣的是,有些植物的花白天睡觉,夜晚开放。如晚香玉的花,不但在晚上盛开,而且格外芳香,以此引诱夜间活动的蛾子来替它传授花粉。
⑥植物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中被称为睡眠运动,它不仅是一种有趣的现象,而且还是一个科学之谜呢!
19.“昼醒夜睡”写的是( )睡觉的特点的。联系上下文说说“昼睡夜醒”在文中的意思: 。
20.借助关键语句,用一句话概括第③自然段的大意。
21.阅读第⑤自然段中描写晚香玉的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花钟》,可以知道晚香玉在晚上开花与 有关。
22.第⑤自然段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清楚的?补充下图。
七、书面表达
23.开学后,学校一定开展过很多活动,有“中华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科技节”“植物展”……请选择你们学校或班级举办过的一次活动写一写,要写清楚活动的过程,还可以写一写自己的心情。题目自拟。
《期末重难点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C B A C C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A.摊贩(fǎn)——fàn;
B.稍息(shāo)——shào;
D.咖啡(jiā)——kā。
故选C。
2.B
【详解】本题考查阅读策略和方法。
A.错误。关键语句可能出现在段首、段中或段尾,并非“都”在开头。例如,总分结构中总结句常在段尾。
B.正确。关键语句是段落的核心,能够提示主要内容,帮助概括大意。
C.错误。段落大意需围绕关键语句提炼,二者密切相关。
D.错误。概括段意时,需结合关键语句适当调整,直接照抄可能不完整或不准确(如疑问句需转换表述)。
故选B。
3.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将“春天”当作人来写,赋予它“迈着步子”这一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把“寓言”比作“生活的镜子”,是典型的比喻句。
C.“这些小虾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把“小虾通体透明的样子”比作“玻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把“荷叶”比作“大圆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A。
4.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遥知兄弟登高处”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重阳节登高的习俗。
B.“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杜牧的《清明》,描绘的是清明节的情景。
C.“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王安石的《元日》,“新桃”和“旧符”都是古代春节时的习俗,此句描写的是春节。
D.“节分端午自谁言”出自文秀的《端午》,写的是端午节。
故选C。
5.C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词。
A.差不多、相近/好像。
B.事情复杂、难处理/使人费事或增加负担。
C.均形容事物(诗句、杏花)具有 “清爽新鲜、自然质朴” 的风格特点。
D.自豪(褒义)/自满自大(贬义)
故选C。
6.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汉字临摹要做到书写正确、整洁、行款整齐,字迹清楚,结构匀称。书写时要注意“艳”“植”“捧”“舞”等易错字,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字要写在格子的中间,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7.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芽、裂、狮、建、蜜”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8. 卷发 辨别 历史 检查 疲倦 花瓣 厉害 实验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形近字组词。
卷:卷尺、试卷、卷轴、卷发;
倦:厌倦、倦意、倦容、疲倦;
辨:辨认、辨析、辨识、辨别;
瓣:蒜瓣、豆瓣、瓣儿、花瓣;
历:经历、日历、历程、历史;
厉:严厉、厉声、厉行、厉害;
检:检验、检测、检讨、检查;
验:验证、经验、考验、实验。
9. 白发苍苍 笔陡 精致 明亮 金黄 形影不离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老爷爷:对年老男性长辈的尊称,通常指头发花白、满脸皱纹、和蔼可亲的老人。故可搭配的词语有:慈祥、和蔼、年迈等。
石级:用石头砌成的台阶,坚固耐用,常用于山路、古建筑等地。故可搭配的词语有:陡峭、层层叠叠、光滑等。
小木船:用木材制造的小型船只,小巧轻便,适合在平静水域行驶。故可搭配的词语有:精致、破旧、摇晃等。
眼睛:人体的视觉器官,能够感知光线,分辨色彩和形状。故可搭配的词语有:明亮、炯炯有神、清澈等。
杏子:杏树的果实,圆形,成熟时多为黄色或黄红色,味道酸甜。故可搭配的词语有:香甜、饱满、黄澄澄等。
好朋友:彼此有深厚情谊、相互信任和关爱的人。故可搭配的词语有:亲密、贴心、形影不离等。
10. 白茫茫 香喷喷 水淋淋 头重脚轻 昂首挺胸 浓眉大眼 文质彬彬 相貌堂堂 风尘仆仆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仿写。
ABB式词语是在词根A的基础上,加上叠音后缀BB构成。这种构词方式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形象感,使表达更加生动活泼。以“笑呵呵”为例,“笑”是核心表意部分,“呵呵”这一叠音后缀起到强化和烘托作用,形象地描绘出一种持续、明显的笑的状态,比单纯的“笑”更能传递出愉悦、轻松的情绪。这样的词语还有:乐呵呵、美滋滋、慢吞吞。
“手脚并用(含人体部位)”此类词语将人体部位巧妙融入,使表达更具具象性和感染力,能更生动地描绘与人体动作、状态等相关的情景。以“手脚并用”来说,它描述的是在特定情境下,手和脚同时发挥作用,共同完成某项动作,比如攀爬陡峭山坡时就需要手脚并用。这类词语在描述行为动作、刻画人物状态等方面应用广泛。这样的词语还有:眉开眼笑、手忙脚乱、唇亡齿寒。
ABCC式词语由不相同的前两个字A、B和相同的后两个字C、C组成。这种结构能在突出核心表意部分(AB)的同时,通过后缀CC对状态、程度等进行补充和强调。像“白发苍苍”,“白发”是主体描述对象,“苍苍”则进一步强调白发的状态,加深了白发繁多、衰老的视觉印象,使表达更具感染力。这样的词语还有:小心翼翼、气喘吁吁、议论纷纷。
11. 虑 数 名 提 误 铃 边 际 ② ④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词语仿写和选词填空。
无忧无虑:没有任何忧虑,形容心情安然自得,毫无烦恼。
滥竽充数:指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劣质物品冒充好的。
世界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声极大。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准确无误:形容非常精准,没有任何差错。
掩耳盗铃:偷铃铛时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1)“无忧无虑”是”无×无×式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无拘无束、无影无踪、无穷无尽等。
(2)结合句子可知,这里指做学问不能虚假,“滥竽充数”意思是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符合做学问不能虚假这一语境,故选②。
(2)结合句子可知,爸爸绘画水平高,“我”的水平差,不能把两者不加区别地看待,“相提并论”意思是把不同的人或事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谈论或同等地看待,符合语境,故选④。
12. 总把新桃换旧符 路上行人欲断魂 独在异乡为异客 蔡伦 李春 清明上河图 望闻问切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与理解和国学常识。
(1)书写时注意“新”“符”“断”“魂”“异”的正确写法。
(2)在东汉时期,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及敝布 、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出了“蔡侯纸”,大幅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张质量提高且易于推广,对文化传播意义重大。
李春是隋朝杰出工匠,他设计并参与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古代桥梁建筑的高超水平。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是北宋风俗画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人知。
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是“望闻问切”,“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和嗅气味;“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这四种方法是中医传统诊断手段,凝聚着古人的医学智慧,沿用至今。
13. 《守株待兔》 宋国农夫 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踏实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心存侥幸终将一无所获。 对于“干部轮流制”,我们应支持。我们可以让新班干部先向老班干部学习经验,老师和同学多鼓励他们。同时,把任务分简单和复杂两种,新干部从简单任务开始练习,大家互相帮助,班级就不会乱。
【详解】本题考查寓言故事积累及口语交际能力。
(1)本题中先回忆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如《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等),选择情节简单、道理明确的故事。直接写出故事标题(如《农夫与蛇》)。明确故事核心角色(如农夫、蛇)。用一句话总结道理(如“不要盲目帮助恶人”),语言简洁清晰。
示例:故事名称:《龟兔赛跑》
主人公:乌龟和兔子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骄傲自满会导致失败,踏实坚持才能成功。
(2)本题中小辉的担忧主要集中在“新班干部缺乏经验”和“班级管理可能混乱”两个方面。因此,回答时需要围绕如何帮助新班干部快速适应角色、如何确保班级秩序稳定展开。
如:对于“干部轮流制”,我认为应持支持态度,新干部经验不足是成长中的正常情况,不必因担心混乱而否定制度。可通过建立传帮带机制,由老班干部示范纪律提醒、纠纷调解等管理方法;实施阶梯式上岗,让新干部从观察、辅助逐步过渡到独立履职;完善双向反馈渠道,收集同学建议并记录管理问题以针对性改进,从而帮助新干部快速成长,实现班级管理有序与同学能力提升的双赢。
14.(1) 望 仰望
(2)啊
(3) 笔直陡峭 夸张
【详解】(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和近义词。
结合句子可知,句子中“抬头望”是一个动作短语,核心动词是“望”,表示“看”的具体行为。“望”字直接体现了“看”的动作,强调向远处或高处看的动作特点,与后文“峰顶这么高” 的视觉感受相呼应。与“抬头望”意思相近的词语有“仰望”“朝上看”等。
(2)本题考查理解词句含义。
阅读句子可知,“啊”位于句首,属于句首语气词,独立成句,通过感叹句式强烈表达“我”面对天都峰高耸时的惊叹之情,带有强烈的主观感受。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和修辞手法。
句子中“在云彩上面”通过空间位置的描述,将天都峰的峰顶置于云层之上。云层通常位于高空,常人难以触及,用“在云彩上面”直接渲染出峰顶远超常规高度的视觉效果,直观传递出天都峰“高得仿佛直插云霄”的特点,强化其险峻、巍峨的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实中,天都峰(黄山主峰之一)的实际海拔约 1829 米,可能还没有达到云彩之上。句中“在云彩上面”并非客观写实,而是通过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大,将峰顶高度推向极致——即使是低云层,也需达到数百米以上才能“在云彩上面”,这种描写明显超出真实尺度,属于夸张手法。
通过夸大高度,突出“我”站在山脚仰望时的震撼感,烘托天都峰的“高不可攀”,为后文“爬天都峰”的艰难和勇气做铺垫。
15.赵州桥非常雄伟。 16. ④ ⑤ ② ① 17.C 18.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导语】这篇选段以《赵州桥》为素材,通过总分结构展开说明文教学。开篇以“赵州桥非常雄伟”为总起句,依次从桥体尺寸、建筑材料、拱形结构、泄洪设计等维度展开具体描写,逻辑清晰。文本特点突出:1.数据精确(如“五十多米”“九米多宽”)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2.“拱形大桥洞”“小桥洞”的对比描写展现建筑智慧;3.结尾阐释设计原理,实现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典型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技艺的精妙,适合培养学生的说明文阅读能力。
15.本题考查关键句。
阅读选段可知,全段以“赵州桥非常雄伟”为总起,通过规模数据(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结构设计(净跨三十七米多、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功能价值(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三个维度的具体描写,层层递进地诠释了“雄伟”的内涵 —— 既有直观的体量震撼,也有技术的创新突破,更有跨越时空的实用价值,使读者全面感受到赵州桥的非凡气势。
16.本题考查写作顺序。
选段以“五十多米”的具体数字开篇,直接点明桥的长度,作为“雄伟”的首要直观体现,建立宏观规模印象。紧接长度后补充宽度数据“九米多”,从“长宽”二维角度完善桥的体量描述,强化“雄伟”的空间感。然后,“全部用石头砌成”介绍建筑材料为石料,区别于传统木质桥梁,突出材质的坚固厚重,为“雄伟”奠定工艺基础,隐含“历经岁月考验”的意味。再用“净跨三十七米多”聚焦桥洞跨度,强调无桥墩支撑的单拱结构,用数字凸显技术难度与视觉冲击力,将“雄伟”从“规模”延伸至“力学奇迹”层面。最后以“大桥洞+四个小桥洞”的组合设计,展现功能创新(分流洪水、减轻重量),通过“既……又……”的句式说明其科学性,将“雄伟”的内涵拓展至 “实用智慧”,完成从“表象”到“本质”的描写闭环。
结合关键语句,作者的写作顺序是:(③桥身长)→(④桥面宽)→(⑤全石料)→(②跨度大)→(①设计巧)
17.本题考查理解词句含义。
通读选段可知,文中描述赵州桥“只有一个净跨三十七米多的拱形大桥洞”,并提到小桥洞也是“拱形”。结合后文“发大水时河水可从桥洞流过”“减轻流水冲击力”等表述可知,“拱形”是一种能承载重量、引导水流的结构,而非动作(如“钻顶”“耸肩”)。
故选C。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阅读选段可知,文中的“这种设计”的好处是“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里明确提到“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说明“大桥洞+小桥洞”的设计形成了多层排水系统。“全部用石头砌成”强调材质厚重,而“减轻桥身的重量”说明设计对结构进行了轻量化改良。传统石桥若全为实心拱,重量集中在底部,需更厚重的基座支撑。但赵州桥在主拱顶部挖空四个小桥洞,相当于减少了无效石材填充,既保持拱券的承重能力,又通过“中空”结构降低整体重量,实现“以最少材料达成最大强度”的效果,符合现代工程学中的“材料效率”原则。
“这种设计”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结构创新实现了水利、力学、经济三重效益的统一,既让赵州桥在物理层面“雄伟坚固”,又在技术层面成为后世桥梁的典范,印证了文中“创举”的评价。
19. 睡莲 文中指睡莲白天开放,夜晚闭合的规律 20.会睡觉的植物有很多。 21.昆虫活动的时间 22.蒲公英 胡萝卜
时间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以“植物的睡眠”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述和具体的例子,向读者展示了植物在昼夜交替中的不同行为。文章结构清晰,段落之间逻辑紧密,从植物的叶子到花朵,逐步展开对植物睡眠现象的探讨。语言风格通俗易懂,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如“垂下头来准备睡觉”,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同时,文章还巧妙地融入了科学知识,如“睡眠运动”和“昼醒夜睡”的规律,既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又传递了科学信息。整体上,文章兼具科普性和文学性,是一篇优秀的科普读物。
19.本题考查对文中词语含义的理解及信息提取能力。
结合文中第④自然段“例如在水面上绽放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之际,它那美丽的花瓣就慢慢舒展开来,似乎刚从酣睡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由于它这种‘昼醒夜睡’的规律性特别明显,才因此得名‘睡莲’”可知, “昼醒夜睡”写的是睡莲睡觉的特点。联系上文对睡莲状态的描述可知,“昼睡夜醒”意思是睡莲白天舒展花瓣醒来,夜晚收拢花瓣进入睡眠状态。
20.本题考查文章概括段意。
文中第③自然段“会睡觉的植物还有很多很多”是关键语句,其前举例红三叶草白天与傍晚的不同状态,其后列举白屈菜、含羞草、羊角豆等,均围绕该句展开,因此用“会睡觉的植物有很多”可简洁概括此段大意,准确抓住了段落核心——介绍多种会睡觉的植物。
21.本题考查知识迁移与文章内容理解能力。
课文《花钟》中指出植物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及昆虫活动规律等因素相关。文章第⑤自然段“如晚香玉的花,不但在晚上盛开,而且格外芳香,以此引诱夜间活动的蛾子来替它传授花粉。”可知,晚香玉晚上盛开且格外芳香,其目的是引诱夜间活动的蛾子来替它传授花粉,这表明晚香玉在晚上开花是和昆虫活动的时间紧密相关的,因为夜晚是蛾子等昆虫活动的时间,晚香玉选择此时开花能更好地完成传粉。
22.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梳理分析能力。
结合文章第⑤自然段“花的种类不同,其睡眠的姿态也各不相同。蒲公英在入睡时,所有的花瓣都向上竖起来闭合,看上去好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胡萝卜的花,则垂下头来,像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更有趣的是,有些植物的花白天睡觉,夜晚开放。如晚香玉的花,不但在晚上盛开,而且格外芳香,以此引诱夜间活动的蛾子来替它传授花粉。”可知,“蒲公英在入睡时,所有的花瓣都向上竖起来闭合,看上去好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胡萝卜的花,则垂下头来,像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是通过具体描写蒲公英和胡萝卜花入睡时的样子,展示了不同花睡眠姿态的差异。故填蒲公英、胡萝卜。
“更有趣的是,有些植物的花白天睡觉,夜晚开放。如晚香玉的花,不但在晚上盛开,而且格外芳香,以此引诱夜间活动的蛾子来替它传授花粉”可知,晚香玉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白天睡觉,夜晚开放” ,这和其他花在睡眠的时间安排上不一样。故填“时间”。
23.例文:
难忘的六一 6月1日那天早上,我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一蹦一跳地来到学校。
学校的操场上到处彩旗飘扬,张灯结彩,真是热闹非凡。我高兴地走进自己的教室,看到教室的四周都围着金花彩带,黑板上也画着五颜六色的图案。
同学们刚坐进教室,学校的庆祝活动就开始了。你看,操场上可真热闹,有那么多好玩的游戏!有钓鱼、吹蜡烛、运乒乓球等,但我觉得最有趣的还是盲人打球这个游戏。大家正玩得高兴的时候,突然鼓号喧天,掌声雷动。原来是陈市长和韩副市长等市领导来到咱们学校慰问,和我们一起过“六一”儿童节。当他们走到我们面前时,我踮起脚,真想看看市长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这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说:“叔叔阿姨好!”陈市长满面笑容地走进我们教室为同学们发礼物。在全校学生当中,我是最幸运的一个。学校派我代表同学们接受市长给我校的慰问金。我拿着慰问金,想到市长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和我们一起过“六一”儿童节,心情真是激动万分。这时,电视台的叔叔阿姨们拿着照相机要给我和市长照张相。
我站在照相机面前是多么的紧张和幸福呀!陈市长看到我们的学习环境是这么好,想起他童年读书的往事。他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想当年,我读书的时候,哪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看看现在,你们的学习条件多么好呀!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成为国家的人才!”我深刻地体会到市长对我们的期望!他的话一直在耳边回荡着……
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社会对我们的期望。这个“六一”儿童节,让我永生难忘!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一、审题。
本次习作考查话题作文。仔细阅读作文题干,要求我们以“活动”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二、立意。
首先回忆班级和学校举办过的令你印象深刻的活动,选择其中一个,并回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开头:开门见山交代活动。
中间:重点叙述活动流程;描写活动场景(有趣、感动、启发……写的过程中注意加入适当的场面描写,让活动场景如在眼前,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切身感受融于活动的各个环境);穿插同学反应,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让文章内容丰富,更具真情实感。最后抒发自己的感想,表达对活动的喜爱或是活动的收获。
结尾:表达情感/抒发感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