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乐国际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语文试题二

文档属性

名称 富乐国际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语文试题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13 21:49:59

文档简介

富乐国际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10分,各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挨个āi 一隅yú 鄙视bǐ 幸灾乐祸zāi B镣铐liào 彷徨páng 隘口yì 喋喋不休dié
C凌侮rǔ 兑现tuì 磐石pán 岿然不动guī D.奔丧sàng 勒转lè 狰狞 níng 呱呱坠地guā
2、下列词语中全错的一项是( ?)
A.骚乱 心急如焚 令人发指 文质杉杉 B.狼籍 手旁观 精兵减政 义愤填鹰
C.潇条 生吞活剥 害人听闻 无所是事 D.枷琐 忧柔寡断 俯拾偕是 寄人篱下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威尼斯商人》中,紧张激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让人毛骨悚然。
B、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我们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C、五一假期,天气晴朗,同学们纷纷相约来到长江畔,或戏水玩沙,或风筝,在大自然中尽享天伦之乐。
D、一线城市的房价持续走高,广大的工薪阶层面对高房价只能产生高山仰止之情,叹息连连。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驾驶员除了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C. 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D. “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5、下列句子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于2007年3月正式动工,2011年3月重新向公众开放。此次改扩建???????,因此????? ??? ,不仅???? ???? ,而且?????? ?? 。
①增强了整体建筑的层次感
②保持了改扩建部分建筑风格与原有建筑的协调
③充分考虑到原建筑已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了特定的印象
④在方案设计时非常注重与原建筑风格的一致性,新老建筑形成有机的结合
A.②①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④②①?? D.③①④②
二、文言文(4分,每小题2分)
甲: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日:“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乙: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6、解释加点词语有错的一项是( )
A、此非恶声也:不是 B、无不膝行而前:膝盖 C、楚兵冠诸侯:居第一位 D、睿素无北伐之志:向来、平素
7、下面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绝其甬道 人鸟声俱绝 B、言于睿日 于是至则围王离
C、莫敢仰视 莫不私王 D、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 卒于官
三、综合性学习(共21分) 8、翻译文中划横线的语句(4分)
(1)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2)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9、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祖逖和项羽能成一代名将的原因。(2分)
10.综合性学习(10分)
一位哲人说过: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的基本细胞,人类美好生活在这里实现,人类胜利的力量在这里滋长。无论是杰出人物还是平凡百姓,家是力量的源泉、是情感的寄托、是生命的延续、是放飞的风筝中那根细细的线。家,在祝福你高高兴兴出去,在等候你平平安安归来!今天,我们就从家谈起
【家是永恒】
(1)家是诗人心灵最好的最后的归宿,一起聆听诗人对家的阐述,并仿照示例写出你的阐述(2分) 示例:家是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那撩人的夜曲。 家是张继《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夜半歌声。
家是
【家的诠释】 (2)古往今来,无数大家都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形象对家进行独到的诠释,本期我们阅读了三本名著,请仿照示例写出他们的诠释(2分)
示例:《朝花夕拾》里少年鲁迅眼中的家是质朴善良的长妈妈和威严刻板的父亲
《骆驼祥子》
《穆斯林的葬礼》
【家的变迁】 老百姓在改革开放前一般都是买布自己做衣服,而且一年一般也就做一、二件;现在大家基本上都买成衣,而且每年都买许多件,甚至都很难数得清楚. 老百姓从吃不饱(当时在城市的人们在吃完饭时可以是饱的,但没有多久就饿了,原因是没有油水);现在已经发展到吃得过饱,有许多人要减肥. 当年,很多人都是二代人、三代人同居一室(指成人),房间里面搭木头架子,做成双层床,甚至做成“阁楼”,有些城市人均还不到三平方米;现在一些富裕家庭有几套房子,人均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那些不富裕的家庭,住房情况也大为改善。 当年大家出行主要靠公交车和步行,那时的公交车少,等一、二个小时是常事,如果有辆自行车是件让人羡慕的事,经常有同事、朋友要来借;现在有许多人都有了自己的汽车,现在的公交条件也比过去强多了,班次多、车况好、密度也高,许多城市还修了地铁。 在言论自由上,过去有许多话是不敢说,也不能说的,一不小心就成了“反革命”;现在一般的说说,肯定不会有问题(只要你不是有意的造谣),有许多人在网上、杂志上发表与执政当局相反的意见和观点也不会受到追究。 在政治民主上,那时候所有的选举都是上面定了,底下再投票,甚至还有人追查投票的情况;现在,虽然有许多还是上面定的,但还是在选举前要征求一下意见,下面也可以另外推选别的候选人,也有过另外推选别的候选人当选的例子. 在文化上,当年出的书很少,电影也少,戏剧更少(在“文革”前期,仅仅有八个“样板戏”),稍不小心,就被说成是“资产阶级路线”;现在每年出的书、电影、电视让人都看不过来,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娱乐方式。
(3)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2分)
【家的反思】 2015年6月9日晚,贵州省毕节县七星关田坎乡茨竹村4名留守儿童在家服药后被送医,经抢救无效死亡,4兄妹分别为14岁、9岁、8岁和5岁。
孩子的姑姑张方友介绍,四个孩子中的老大是在老家生的,其余三个孩子都出生在外面打工期间。三年前,孩子的母亲离开了这个家庭,此后,弟弟张方其和四个孩子都更加内向了。“孩子的爷爷奶奶早就去世了,姥姥和姥爷虽然就在这个村子,但是几乎从不来看孩子。”去年回村子时,张方友曾去探望孩子,孩子很内向,不太爱说话,叫了一声“姑姑”后,就不再说话了。
茨竹村村民介绍,张家这4个孩子都很内向,基本不与村里其他孩子玩耍,平时在家都关着门,大家都不知道他们的生活状况。
警察调查时,在孩子身边发现了一个存折,存折是父亲和老大两个人的低保,一共3460多元。两个人每个季度大约有四五百元。经警方调查,家中尚有粮食(主要是玉米)1000多斤,腊肉几十斤。而在今年4月,张方其还向家里汇款700元,孩子第二天就支取了。此外,张家那栋楼房估价超20万元。
阅读上述材料,你认为四个儿童自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请你给自己的亲人谈谈你的体会(4 分)
11、诗歌鉴赏 甲: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乙: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结合甲诗的具体内容,谈谈诗歌的情感(2分)
(2)王维的诗歌“诗中有画”,请在甲诗中找出体现这一特点的诗句写在横线上,并从乙诗找出一例进行分析。(3分)
四、12默写 (7分)
(1)晨兴理荒秽, 。 (2) ,端居耻圣明 。
(3)人固有一死, ,或轻于鸿毛。 (4) ,匹马戍梁州。
(5)天接云涛连晓雾, 。 (6) ?英雄末路当磨折。
(7) 风一更,雪一更, , 。
五、阅读理解(18分)
比较阅读下面A、B两个语段回答15—18题(10分)
风景秀丽的燕子矶,1937年12月13日,这里曾堆积过超过5000万的尸骸。 枪声炮声哭声喊声,被蹂躏的南京发出痛苦的悲号。极度恐怖的人们从大街小巷向北涌去,渴望着渡江避难,惊慌失措的市民,裤腰带上捆着金条的店老板,衣衫褴褛的苦力,还有不停地诅咒被丈夫抛弃的国民党军官的太太们,女人们脸上擦着乌黑乌黑的锅底灰,打扮得越丑陋越不被人注意越好。 燕子矶到了,可……天哪!难民被更大的恐惧笼罩了。江边上聚集着近10万黑压压的人群,伸长脖子向江北翘望,炮弹不时飞进人丛中,遍地都是死尸。 “老总们,行行好,让孩子先过去吧。”一个衣着华丽的少妇满脸泪痕求道。谁也没有听到她的话。一条船向岸边划来,人们“呼”地涌过去抢夺船只,她也毫不犹橡地跳入刺骨的江水中,几乎快摸到船舷了,突然右手被人用木桨狠狼地砸了一下,她尖叫一声沉入水里,许久才浮上来,她只好抱着已被江水呛得半死的孩子挣扎回江岸,期待着下一条船。 “日本鬼子!”不知是谁嘶喊了一声。 人群像炸了窝,四散逃去,他们惊呆了,山坡上早已站满端着刺刀凶神恶煞的日军。燕子矶上架着一排机关枪,黑洞洞的枪口指向聚集在一起的难民。一个日本军官狞笑着打了一个手势,随着“哒哒”的机枪声,子弹像雨点般向人群飞来。人们嘶哑地喊叫着,簇拥向江边直退到江中,被冰冷的江水吞没,岸边留下成片成片层层叠叠的尸体。 少妇中弹倒下了。母亲的鲜血溅到孩子的脸上,身上。“妈咪你醒醒,醒醒呀!”孩子拼命摇晃着母亲的手。她张张嘴,却说不出话来。鬼子走下山逐个检查尸体。一把明晃晃的刺刀穿过母亲心脏扎入孩子右肋,又一刀穿透母亲的腹部扎到孩子的下身……母亲死了,孩子被收尸工隐匿起来,侥幸存活,却留下终身残疾。
B. 普军的侧翼终于响起了枪击声。难道发生了遭遇战?只听见轻火器的声音!拿破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格鲁希终于来了!”他以为自己的侧翼现在已有了保护,于是集中了最后剩下的全部兵力,向威灵顿的主阵地再次发起攻击。这主阵地就是布鲁塞尔的门闩,必须将它摧毁,这主阵地就是欧洲的大门,必须将它冲破。 然而刚才那一阵枪声仅仅是一场误会。由于汉诺威兵团穿着别样的军装,前来的普军向汉诺威士兵开了枪。但这场误会的遭遇战很快就停止了。现在,普军的大批人马毫无阻挡地、浩浩荡荡地从树林里穿出来。——迎面而来的根本不是格鲁希率领的部队,而是布吕歇尔的普军。厄运就此降临了。这一消息飞快地在拿破仑的部队中传开。部队开始退却,但还有一定的秩序。而威灵顿却抓住这一关键时刻,骑着马,走到坚守住的山头前沿,脱下帽子,在头上向着退却的敌人挥动。他的士兵立刻明白了这一预示着胜利的手势。所有剩下的英军一下子全部跃身而起。向着溃退的敌人冲击。与此同时,普鲁士骑兵也从侧面向仓皇逃窜、疲于奔命的法军冲杀过去,只听得一片惊恐的尖叫声:“各自逃命吧!”仅仅几分钟的工夫,这支军威赫赫的部队变成了一股被人驱赶的抱头鼠窜、惊慌失措的人流。它卷走了一切,也卷走了拿破仑本人。策鞭追赶的骑兵对待这股迅速向后奔跑的人流,就像对待毫无抵抗、毫无感觉的流水,猛击猛打。在一片惊恐的混乱叫喊声中,他们轻而易举地捕获了拿破仑的御用马车和全军的贵重财物,俘虏了全部炮兵。只是由于黑夜的降临,才拯救了拿破仑的性命和自由。一直到半夜,满身污垢、头昏目眩的拿破仑才在一家低矮的乡村客店里,疲倦地躺坐在扶手软椅上,这时,他已不再是个皇帝了。他的帝国,他的皇朝、他的命运全完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怯懦毁坏了他这个最有胆识、最有远见的人物在二十年里所建立起来的全部英雄业绩。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个语段的主要内容(2分)
14.两个语段在写法上有怎样的共同点(2分)
15.同是战争,两个语段的作者所传达的情感全然不同,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2分)
16.品析下面两个句子
(1)“她也毫不犹橡地跳入刺骨的江水中,几乎快摸到船舷了,突然右手被人用木桨狠狼地砸了一下,她尖叫一声沉入水里,许久才浮上来,她只好抱着已被江水呛得半死的孩子挣扎回江岸,期待着下一条船。”
(2)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怯懦毁坏了他这个最有胆识、最有远见的人物在二十年里所建立起来的全部英雄业绩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8分)
一场微博世界里的打拐行动 叶铁桥 2011年2月8日,在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榜上,“解救乞讨儿童”已经成了排名第三的热门话题,甚至连“春晚”都排在了它的后面。 一场在微博世界里发起,并迅速蔓延到现实生活中的打击拐卖儿童和解救乞讨儿童的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这场行动的缘起是,1月17日,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于建嵘收到一名被拐孩子母亲的信,这封信说,一个叫杨伟鑫的6岁男孩,是福建泉州人,2009年被人拐骗并致残,成了街头乞丐,2010年年初有网友在厦门街头发现并拍照,家人寻找未果,现在仍然下落不明。“我愤怒极了……公安部门也应有所作为!”于建嵘将这封信发到微博上时这样表示。 当天,他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想法:以后凡是看到伤残儿童(十岁以下者)在街头行乞,我们就打110,并把110出警的情况发在微博上。 经过几天的酝酿,1月25日,于建嵘在微博里宣布,已在新浪及腾讯两大门户网站设专题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并聘请志愿者专门管理。他呼吁网友如碰到乞讨儿童即拍摄并上传,同时督促警方采取相应行动。 这一号召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反响,截至2月8日19时30分,专题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粉丝已达8.8万 余人,最近几天粉丝数量更是以每日上万人的速度增长。目前,该微博已发微博1 800余条。90%以上都是全国各地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 许多知名人士也加入了打拐行列。《凤凰周刊》记者邓飞也在自己的微博里号召:“2011年,和儿童拐卖打一仗。” 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在2008年调查广东、广西等地儿童拐卖情况时发现,被拐儿童部分流向职业乞讨产业。“在微博时代,我们可用微博联系和动员各地志愿者拍摄卖艺乞讨儿童,然后报警,通过警察来鉴别和做DNA鉴定对比。以前做不到的,今天可做到了。我们应贡献、整合和集中我们自己的资源和力量,支持和协助公安部门的打拐行动。”? 这场全民打拐行动也引起了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的注意,他对此表示支持。2月3日,他在微博上写道:“反对拐卖,人人有责”,“禁绝拐卖、禁绝利用儿童乞讨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并表示“反拐工作任务繁重艰巨,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欢迎提供拐卖犯罪线索,对每一条线索,公安部打拐办都会部署核查。” 据介绍,迄今为止,我国已开展5次全国“打拐”专项行动。2009年4月开始的全国“打拐”专项行动中,全国破获拐卖妇女案件6 574起,拐卖儿童案件4 595起,打掉2 757个犯罪团伙,刑事拘留拐卖犯罪嫌疑人17 486人,抓获此类在逃人员3 044人,解救被拐卖儿童6 785人、妇女11 839人。 事实上,自从2010年12月12日开通微博以来,陈士渠就随时接收网友线索,并向发现线索的当地公安部门进行部署。但他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暂不接受媒体采访。 多个地区的警方已表示支持这场全民打拐行动,并号召当地民众响应。广东省中山市警方今日在微博中表示:针对“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爱心接力,中山警方将马上联合城管、民政等部门对全市乞讨儿童进行清查。 对有被拐骗嫌疑的儿童采集血样,对其身份进行技术甄别并立案侦查。不是被拐骗的,将协助民政部门积极救助并遣送。警方提醒市民,发现行乞儿童身上有致残致伤痕迹疑似被拐的,请立即拨打110。 该行动也引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2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韩红在微博中说,她在网上看到一个被拐儿童被虐待的帖子,不由得想起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在2010年两会上提出的应禁止儿童乞讨、强制救助流浪乞讨儿童的提案,她由此愤怒地表示,要和人贩子“拼了”,“咱‘两会’提案见!” 2月7日晚,韩红表示“提案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当天还召开了由律师、资深媒体人士以及专家参与的第一次打拐提案启动会,2月8日,会议第二次召开。韩红在微博中透露,提案主旨已基本确定:1.立法严惩;2.解救收容;3.开放福利院的创办规定;4.提高低保人群的福利待遇。韩红说:“我们知道有困难、有危险、工作量巨大……但我们必须坚持!我们要相信政府一定会解决此事!” 17.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于建嵘想把110出警的情况记录并将它发在微博上,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于建嵘的大无畏精神并对个别部门的不作为提出批判。 B.微博打拐已经收到了阶段性的成果,全国破获拐卖妇女案件6 574起,拐卖儿童案件4 595起,打掉2 757个犯罪团伙。 C.韩红和濮存昕的加入,壮大了微博打拐的队伍,同时他们的名人效应也给民众以巨大的感召力,名人也以此提升了人气。 D.新闻在介绍“微博世界里的打拐”这件事时,运用了倒叙的手法,这样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E.“微博世界里的打拐”这件事说明广大百姓的社会责任感很强,这必将极大地推动这个社会的“文明”进程。 18.根据文本内容,归纳“微博打拐”的特点(2分) 19.新闻具有时效性,本文是如何体现新闻的这一特征的?(2分) 20.新闻虽然强调客观真实地再现事实,但作者的情感也能在字里行间有所传达,试举一例加以分析(2分)
六、21.作文(40分)
进入初中,考试是不是成了你的家常便饭?你有怎样的体验?又有怎样的体会?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期末语文测试卷答卷 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选 项
三 综合应用题(21分)8文言文翻译(4分)
(1)
(2)
9.(2分)

10.综合性实践(10分)(1)家是
(2)《骆驼祥子》
《穆斯林的葬礼》
(3)(2分)
(4)原因:
我的想法:
11、 诗歌鉴赏(1)

(2)


四、12、 (1) (2)
(3) (4)
(5) (6)
(7)
五 阅读(18分)(一)(10分)13(2分)

14(2分)

15(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4分)



(二)(8分) 17(2分)
18(2分)

19(2分)

20(2分)
















富乐国际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10分,各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音全对的一组是( A )
A挨个āi 一隅yú 鄙视bǐ 幸灾乐祸zāi B镣铐liào 彷徨páng 隘口yì喋喋不休dié
C凌侮rǔ 兑现tuì 磐石pán 岿然不动guī D.奔丧sàng 勒转lè 狰狞 níng 呱呱坠地guā
2、下列词语中全错的一项是( B?)
A.骚乱 心急如焚 令人发指 文质杉杉 B.狼籍 手旁观 精兵减政 义愤填鹰
C.潇条 生吞活剥 害人听闻 无所是事 D.枷琐 忧柔寡断 俯拾偕是 寄人篱下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威尼斯商人》中,紧张激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让人毛骨悚然。
B、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我们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C、五一假期,天气晴朗,同学们纷纷相约来到长江畔,或戏水玩沙,或风筝,在大自然中尽享天伦之乐。
D、一线城市的房价持续走高,广大的工薪阶层面对高房价只能产生高山仰止之情,叹息连连。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驾驶员除了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C. 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D. “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5、下列句子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C )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于2007年3月正式动工,2011年3月重新向公众开放。此次改扩建???????,因此???????? ,不仅???????? ,而且???????? 。
①增强了整体建筑的层次感
②保持了改扩建部分建筑风格与原有建筑的协调
③充分考虑到原建筑已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了特定的印象
④在方案设计时非常注重与原建筑风格的一致性,新老建筑形成有机的结合
A.②①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④②①?? D.③①④②
二、文言文(4分,每小题2分)
甲: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日:“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乙: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6、解释加点词语有错的一项是( B )
A、此非恶声也:不是 B、无不膝行而前:膝盖 C、楚兵冠诸侯:居第一位 D、睿素无北伐之志:向来、平素
7、下面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绝其甬道 人鸟声俱绝 B、言于睿日 于是至则围王离
C、莫敢仰视 莫不私王 D、蒲将军将卒 二万渡河卒于官
三、综合性学习(共21分) 8、翻译文中划横线的语句(4分)
(1)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2)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楚国的战士没有一个不是以一当十,楚国士兵的呼声动天,诸侯的军队中每个人都很惶恐。
9、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祖逖和项羽能成一代名将的原因。(2分)祖逖大胆进言、带兵北伐,项羽破釜沉舟都展现了惊人的魄力和担当,面对困难,决不放弃,想方设法解决难题,决不退缩。
10.综合性学习(10分)
一位哲人说过: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的基本细胞,人类美好生活在这里实现,人类胜利的力量在这里滋长。无论是杰出人物还是平凡百姓,家是力量的源泉、是情感的寄托、是生命的延续、是放飞的风筝中那根细细的线。家,在祝福你高高兴兴出去,在等候你平平安安归来!今天,我们就从家谈起
【家是永恒】
(1)家是诗人心灵最好的最后的归宿,一起聆听诗人对家的阐述,并仿照示例写出你的阐述(2分) 示例:家是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那撩人的夜曲。 家是张继《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夜半歌声。
家是王维《杂诗》中“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那深情的询问。
【家的诠释】 (2)古往今来,无数大家都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形象对家进行独到的诠释,本期我们阅读了三本名著,请仿照示例写出他们的诠释(2分)
示例:《朝花夕拾》里少年鲁迅眼中的家是质朴善良的长妈妈和威严刻板的父亲
《骆驼祥子》里淳朴祥子心中的家是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和贤惠的小福子
《穆斯林的葬礼》里纯真新月梦中的家是博学慈爱的父亲和憨厚寡言的哥哥
【家的变迁】 老百姓在改革开放前一般都是买布自己做衣服,而且一年一般也就做一、二件;现在大家基本上都买成衣,而且每年都买许多件,甚至都很难数得清楚. 老百姓从吃不饱(当时在城市的人们在吃完饭时可以是饱的,但没有多久就饿了,原因是没有油水);现在已经发展到吃得过饱,有许多人要减肥. 当年,很多人都是二代人、三代人同居一室(指成人),房间里面搭木头架子,做成双层床,甚至做成“阁楼”,有些城市人均还不到三平方米;现在一些富裕家庭有几套房子,人均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那些不富裕的家庭,住房情况也大为改善。 当年大家出行主要靠公交车和步行,那时的公交车少,等一、二个小时是常事,如果有辆自行车是件让人羡慕的事,经常有同事、朋友要来借;现在有许多人都有了自己的汽车,现在的公交条件也比过去强多了,班次多、车况好、密度也高,许多城市还修了地铁。 在言论自由上,过去有许多话是不敢说,也不能说的,一不小心就成了“反革命”;现在一般的说说,肯定不会有问题(只要你不是有意的造谣),有许多人在网上、杂志上发表与执政当局相反的意见和观点也不会受到追究。 在政治民主上,那时候所有的选举都是上面定了,底下再投票,甚至还有人追查投票的情况;现在,虽然有许多还是上面定的,但还是在选举前要征求一下意见,下面也可以另外推选别的候选人,也有过另外推选别的候选人当选的例子. 在文化上,当年出的书很少,电影也少,戏剧更少(在“文革”前期,仅仅有八个“样板戏”),稍不小心,就被说成是“资产阶级路线”;现在每年出的书、电影、电视让人都看不过来,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娱乐方式。
(3)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2分)




























【家的反思】 2015年6月9日晚,贵州省毕节县七星关田坎乡茨竹村4名留守儿童在家服药后被送医,经抢救无效死亡,4兄妹分别为14岁、9岁、8岁和5岁。
孩子的姑姑张方友介绍,四个孩子中的老大是在老家生的,其余三个孩子都出生在外面打工期间。三年前,孩子的母亲离开了这个家庭,此后,弟弟张方其和四个孩子都更加内向了。“孩子的爷爷奶奶早就去世了,姥姥和姥爷虽然就在这个村子,但是几乎从不来看孩子。”去年回村子时,张方友曾去探望孩子,孩子很内向,不太爱说话,叫了一声“姑姑”后,就不再说话了。
茨竹村村民介绍,张家这4个孩子都很内向,基本不与村里其他孩子玩耍,平时在家都关着门,大家都不知道他们的生活状况。
警察调查时,在孩子身边发现了一个存折,存折是父亲和老大两个人的低保,一共3460多元。两个人每个季度大约有四五百元。经警方调查,家中尚有粮食(主要是玉米)1000多斤,腊肉几十斤。而在今年4月,张方其还向家里汇款700元,孩子第二天就支取了。此外,张家那栋楼房估价超20万元。
阅读上述材料,你认为四个儿童自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请你给自己的亲人谈谈你的体会(4 分)
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家庭的温暖。亲爱的爸爸,与毕节自杀孩子相比,我是多么的幸福,因为是你(或你们)的陪伴,我才能快乐健康地成长。谢谢你!(意思相近即可)
11、诗歌鉴赏 甲: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乙: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结合甲诗的具体内容,谈谈诗歌的情感(2分)全诗通过描绘诗人乘兴出游所见山中景色,体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闲情逸致。
(2)王维的诗歌“诗中有画”,请在甲诗中找出体现这一特点的诗句写在横线上,并从乙诗找出一例进行分析。(3分)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可选取前三联中的任意一联,从写景的角度或画面进行赏析。
四、12默写 (7分)
(1)晨兴理荒秽, 。 (2) ,端居耻圣明 。
(3)人固有一死, ,或轻于鸿毛。 (4 ) ,匹马戍梁州。
(5)天接云涛连晓雾, 。 (6) ?英雄末路当磨折。
(7) 风一更,雪一更, , 。
五、阅读理解(18分)
比较阅读下面A、B两个语段回答15—18题(10分)
风景秀丽的燕子矶,1937年12月13日,这里曾堆积过超过5000万的尸骸。 枪声炮声哭声喊声,被蹂躏的南京发出痛苦的悲号。极度恐怖的人们从大街小巷向北涌去,渴望着渡江避难,惊慌失措的市民,裤腰带上捆着金条的店老板,衣衫褴褛的苦力,还有不停地诅咒被丈夫抛弃的国民党军官的太太们,女人们脸上擦着乌黑乌黑的锅底灰,打扮得越丑陋越不被人注意越好。 燕子矶到了,可……天哪!难民被更大的恐惧笼罩了。江边上聚集着近10万黑压压的人群,伸长脖子向江北翘望,炮弹不时飞进人丛中,遍地都是死尸。 “老总们,行行好,让孩子先过去吧。”一个衣着华丽的少妇满脸泪痕求道。谁也没有听到她的话。一条船向岸边划来,人们“呼”地涌过去抢夺船只,她也毫不犹橡地跳入刺骨的江水中,几乎快摸到船舷了,突然右手被人用木桨狠狼地砸了一下,她尖叫一声沉入水里,许久才浮上来,她只好抱着已被江水呛得半死的孩子挣扎回江岸,期待着下一条船。 “日本鬼子!”不知是谁嘶喊了一声。 人群像炸了窝,四散逃去,他们惊呆了,山坡上早已站满端着刺刀凶神恶煞的日军。燕子矶上架着一排机关枪,黑洞洞的枪口指向聚集在一起的难民。一个日本军官狞笑着打了一个手势,随着“哒哒”的机枪声,子弹像雨点般向人群飞来。人们嘶哑地喊叫着,簇拥向江边直退到江中,被冰冷的江水吞没,岸边留下成片成片层层叠叠的尸体。 少妇中弹倒下了。母亲的鲜血溅到孩子的脸上,身上。“妈咪你醒醒,醒醒呀!”孩子拼命摇晃着母亲的手。她张张嘴,却说不出话来。鬼子走下山逐个检查尸体。一把明晃晃的刺刀穿过母亲心脏扎入孩子右肋,又一刀穿透母亲的腹部扎到孩子的下身……母亲死了,孩子被收尸工隐匿起来,侥幸存活,却留下终身残疾。
B. 普军的侧翼终于响起了枪击声。难道发生了遭遇战?只听见轻火器的声音!拿破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格鲁希终于来了!”他以为自己的侧翼现在已有了保护,于是集中了最后剩下的全部兵力,向威灵顿的主阵地再次发起攻击。这主阵地就是布鲁塞尔的门闩,必须将它摧毁,这主阵地就是欧洲的大门,必须将它冲破。 然而刚才那一阵枪声仅仅是一场误会。由于汉诺威兵团穿着别样的军装,前来的普军向汉诺威士兵开了枪。但这场误会的遭遇战很快就停止了。现在,普军的大批人马毫无阻挡地、浩浩荡荡地从树林里穿出来。——迎面而来的根本不是格鲁希率领的部队,而是布吕歇尔的普军。厄运就此降临了。这一消息飞快地在拿破仑的部队中传开。部队开始退却,但还有一定的秩序。而威灵顿却抓住这一关键时刻,骑着马,走到坚守住的山头前沿,脱下帽子,在头上向着退却的敌人挥动。他的士兵立刻明白了这一预示着胜利的手势。所有剩下的英军一下子全部跃身而起。向着溃退的敌人冲击。与此同时,普鲁士骑兵也从侧面向仓皇逃窜、疲于奔命的法军冲杀过去,只听得一片惊恐的尖叫声:“各自逃命吧!”仅仅几分钟的工夫,这支军威赫赫的部队变成了一股被人驱赶的抱头鼠窜、惊慌失措的人流。它卷走了一切,也卷走了拿破仑本人。策鞭追赶的骑兵对待这股迅速向后奔跑的人流,就像对待毫无抵抗、毫无感觉的流水,猛击猛打。在一片惊恐的混乱叫喊声中,他们轻而易举地捕获了拿破仑的御用马车和全军的贵重财物,俘虏了全部炮兵。只是由于黑夜的降临,才拯救了拿破仑的性命和自由。一直到半夜,满身污垢、头昏目眩的拿破仑才在一家低矮的乡村客店里,疲倦地躺坐在扶手软椅上,这时,他已不再是个皇帝了。他的帝国,他的皇朝、他的命运全完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怯懦毁坏了他这个最有胆识、最有远见的人物在二十年里所建立起来的全部英雄业绩。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个语段的主要内容(2分)
A.燕子矶大屠杀 B.拿破仑兵败滑铁卢
14.两个语段在写法上有怎样的共同点(2分)
点面结合
15.同是战争,两个语段的作者所传达的情感全然不同,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2分)
A段通过对日军铁蹄下南京城的惊恐逃难被集体屠杀和一个衣着华丽的少妇悲惨遭遇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日本侵略者的野蛮侵略和残忍屠杀的有力有据的控诉和愤怒谴责。B段通过拿破仑误以为格鲁希率军前来援助而发起最后进攻却遭到威灵顿的毁灭性打击表达了作者对格鲁希的唯命是从优柔寡断的批判。
16.品析下面两个句子
(1)“她也毫不犹橡地跳入刺骨的江水中,几乎快摸到船舷了,突然右手被人用木桨狠狼地砸了一下,她尖叫一声沉入水里,许久才浮上来,她只好抱着已被江水呛得半死的孩子挣扎回江岸,期待着下一条船。”
通过一系列的动词,形象生动地描写出少妇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逃离南京的艰难与悲惨,从而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给南京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2)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怯懦毁坏了他这个最有胆识、最有远见的人物在二十年里所建立起来的全部英雄业绩。
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突出地表达了作者对格鲁希的怯懦给拿破仑带来的巨大影响的批判,传达了作者的小人物也会影响历史进程观点。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8分)
一场微博世界里的打拐行动 叶铁桥 2011年2月8日,在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榜上,“解救乞讨儿童”已经成了排名第三的热门话题,甚至连“春晚”都排在了它的后面。 一场在微博世界里发起,并迅速蔓延到现实生活中的打击拐卖儿童和解救乞讨儿童的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这场行动的缘起是,1月17日,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于建嵘收到一名被拐孩子母亲的信,这封信说,一个叫杨伟鑫的6岁男孩,是福建泉州人,2009年被人拐骗并致残,成了街头乞丐,2010年年初有网友在厦门街头发现并拍照,家人寻找未果,现在仍然下落不明。“我愤怒极了……公安部门也应有所作为!”于建嵘将这封信发到微博上时这样表示。 当天,他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想法:以后凡是看到伤残儿童(十岁以下者)在街头行乞,我们就打110,并把110出警的情况发在微博上。 经过几天的酝酿,1月25日,于建嵘在微博里宣布,已在新浪及腾讯两大门户网站设专题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并聘请志愿者专门管理。他呼吁网友如碰到乞讨儿童即拍摄并上传,同时督促警方采取相应行动。 这一号召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反响,截至2月8日19时30分,专题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粉丝已达8.8万 余人,最近几天粉丝数量更是以每日上万人的速度增长。目前,该微博已发微博1 800余条。90%以上都是全国各地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 许多知名人士也加入了打拐行列。《凤凰周刊》记者邓飞也在自己的微博里号召:“2011年,和儿童拐卖打一仗。” 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在2008年调查广东、广西等地儿童拐卖情况时发现,被拐儿童部分流向职业乞讨产业。“在微博时代,我们可用微博联系和动员各地志愿者拍摄卖艺乞讨儿童,然后报警,通过警察来鉴别和做DNA鉴定对比。以前做不到的,今天可做到了。我们应贡献、整合和集中我们自己的资源和力量,支持和协助公安部门的打拐行动。”? 这场全民打拐行动也引起了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的注意,他对此表示支持。2月3日,他在微博上写道:“反对拐卖,人人有责”,“禁绝拐卖、禁绝利用儿童乞讨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并表示“反拐工作任务繁重艰巨,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欢迎提供拐卖犯罪线索,对每一条线索,公安部打拐办都会部署核查。” 据介绍,迄今为止,我国已开展5次全国“打拐”专项行动。2009年4月开始的全国“打拐”专项行动中,全国破获拐卖妇女案件6 574起,拐卖儿童案件4 595起,打掉2 757个犯罪团伙,刑事拘留拐卖犯罪嫌疑人17 486人,抓获此类在逃人员3 044人,解救被拐卖儿童6 785人、妇女11 839人。 事实上,自从2010年12月12日开通微博以来,陈士渠就随时接收网友线索,并向发现线索的当地公安部门进行部署。但他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暂不接受媒体采访。 多个地区的警方已表示支持这场全民打拐行动,并号召当地民众响应。广东省中山市警方今日在微博中表示:针对“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爱心接力,中山警方将马上联合城管、民政等部门对全市乞讨儿童进行清查。 对有被拐骗嫌疑的儿童采集血样,对其身份进行技术甄别并立案侦查。不是被拐骗的,将协助民政部门积极救助并遣送。警方提醒市民,发现行乞儿童身上有致残致伤痕迹疑似被拐的,请立即拨打110。 该行动也引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2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韩红在微博中说,她在网上看到一个被拐儿童被虐待的帖子,不由得想起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在2010年两会上提出的应禁止儿童乞讨、强制救助流浪乞讨儿童的提案,她由此愤怒地表示,要和人贩子“拼了”,“咱‘两会’提案见!” 2月7日晚,韩红表示“提案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当天还召开了由律师、资深媒体人士以及专家参与的第一次打拐提案启动会,2月8日,会议第二次召开。韩红在微博中透露,提案主旨已基本确定:1.立法严惩;2.解救收容;3.开放福利院的创办规定;4.提高低保人群的福利待遇。韩红说:“我们知道有困难、有危险、工作量巨大……但我们必须坚持!我们要相信政府一定会解决此事!” 17.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于建嵘想把110出警的情况记录并将它发在微博上,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于建嵘的大无畏精神并对个别部门的不作为提出批判。 B.微博打拐已经收到了阶段性的成果,全国破获拐卖妇女案件6 574起,拐卖儿童案件4 595起,打掉2 757个犯罪团伙。 C.韩红和濮存昕的加入,壮大了微博打拐的队伍,同时他们的名人效应也给民众以巨大的感召力,名人也以此提升了人气。 D.新闻在介绍“微博世界里的打拐”这件事时,运用了倒叙的手法,这样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E.“微博世界里的打拐”这件事说明广大百姓的社会责任感很强,这必将极大地推动这个社会的“文明”进程。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A项文中没有对“个别部门的不作为提出批判”。B项应是“2009年4月开始的全国‘打拐’专项行动”的阶段成果。C项“名人也以此提升了人气”属于无中生有。 答案:DE  19.根据文本内容,归纳“微博打拐”的特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篇新闻是以倒叙的方式安排,“微博打拐”的特点渗透在文章的各个角落,只要找到事件的发展顺序,即可找到该事件的“特点”和做此类题的规律。 答案:?在微博世界里发起,网友如碰到乞讨儿童即拍照并上传到微博,同时督促警方采取相应行动;?得 到广大网友的有力支持,他们行动迅速;?引起警方、官方、媒体、人大代表的重视;?互动性强,传播迅速;?微博打拐,力量并不微薄。? 20.新闻具有时效性,本文是如何体 现新闻的这一特征的?(2分) 解析:本题考查 评价文本特色的能力。新闻的“时效性”要抓住新闻的“快”“新”和产生的效果来答,注意要结合这则新闻,将理论和文本相结合。? 答案:首先,本文通过倒叙的写法,并不断突出时间,以此来体 现出“微博打拐”事件报道的快速、及时,这是新闻的时效性“快”的特点;其次,本文将“微博打拐”这一个诞生不到一个月的新生事物报道出来,体现出新闻的时效性的“新”的特点,并在文中不断渲染“微博打拐”引起的关注与取得的效果,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
新闻虽然强调客观真实地再现事实,但作者的情感也能在字里行间有所传达,试举一例加以分析(2分)
她由此愤怒地表示,要和人贩子“拼了”,“咱‘两会’提案见!”该作者借助韩红的话表达了对人贩子的痛恨和与这种社会丑恶现象斗争到底的决心。 六、21.作文(40分)
进入初中,考试是不是成了你的家常便饭?你有怎样的体验?又有怎样的体会?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