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基本 信息 课题 《壶口瀑布》
时间 节 次
来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课型 教读课 授课对象 八年级学生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 分析 2022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 强调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
教材 分析 《壶口瀑布》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游记。学习本单元要了解游记特点,把握作者游踪,写景的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就本课来说,需要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并注意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欣赏精美语句。
学情 分析 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讲,虽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但存在过度关注修辞手法,而忽略了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即使关注了也会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所以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学习 目标 通过品析词句感受黄河的特点。 2.体悟作者通过壶口瀑布表达的对中华名族的伟大坚强的赞美。
重难点 1.通过品析词句感受黄河的特点。 2.体悟作者通过壶口瀑布表达的对中华名族的伟大坚强
评估 任务 学生圈点勾画出文中描写黄河特点的词句,并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然后能进行口头赏析。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合文章内容说出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赞美之情是如何体现的,并能推选小组代表发言。
教学活动
教学 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估要点
环节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观看壶口瀑布的视频或图片,结合课前预习,分享自己对壶口瀑布的初步印象和感受,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心中的壶口瀑布。 师:用心丈量,梦想不长,同学们,今天我将带大家一起去游历梁衡的《壶口瀑布》,去感受那震撼人心的美。你听,那远处传来的隆隆声正是它在召唤着我们呢。(出示视频) 展示壶口瀑布的相关视频、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介绍作者梁衡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准确表达自己对壶口瀑布的初步印象和感受,语言表达流畅、有条理。
环节二美景寻踪 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思考作者的游踪。 1.速读课文,说一说作者的行文思路。 学法指导:速读,圈点勾画表时间地点的关键词 2.跳读课文,说说壶口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学法指导:跳读,圈点勾画课文中体现瀑布声音、姿态、精神的四字词。 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解答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遇到的字词问题,如 “驰骋”“寒噤” 等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学生能够准确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清晰梳理出作者的游踪,正确划分段落层次,对字词的理解准确。
环节三美景探秘 分组讨论文中描写黄河特点的词句,从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用词特点(如动词、形容词的运用)、表现手法(如侧面烘托、动静结合等)等方面分析其表达效果,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小组代表发言展示讨论成果。 3.精读3-5段,看看作者是如何具体描绘瀑布的。 学法指导1:可以从词语(叠词、动词、四字词)修辞、句式(长短句)等角度做批注进行赏析。 学法指导2:对比阅读:可把原文一些词或句去掉与原文比较效果。 学法指导3:①朗读指导:重音、语速、语调、表情、动作等②叠词读出气势,读出韵律,读出美感;动词要重读,读出力量。 要求:(1)圈点勾画,并作批注。(2)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展示。 深入各小组参与讨论,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赏析,适时给予指导和点评,纠正学生理解偏差的地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用词精妙之处。 学生能够准确品析词句,从多个角度分析表达效果,小组发言有条理、有见解,能够运用专业的赏析术语进行表达。
环节四把景话情 思考作者通过描写壶口瀑布想要表达的情感,结合文章内容和时代背景,分析作者是如何将对黄河的赞美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联系起来的,完成书面小练习,阐述自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请同学们结合4-6段,说说壶口瀑布引发了作者怎样的联想? 学法指导:寻读,找关键词句 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深入理解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赞美之情,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解读。 学生能够准确体悟作者的情感
课后作业(二选一) 课后作业(二选一)1.结合本课所学,写写我们的长江特点。 2.用本课所学自主阅读:《西溪的晴雨》《黄山记》体会他们在语言方面的特点。 引导学生仿照作者语言进行写作,并迁移品析语言的方法,到达学以致用。 书面练习内容表达清晰、合理,能够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逻辑清晰,语言表达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