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基本 信息 课题 春
来源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型 教读课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课时 共二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 分析 一、课标摘录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2.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二、课标分析 1.学什么 学生学习用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梳理出文章的内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多角度描写景物,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赏析和仿写。 2.学到什么程度 朗读与默读:学生能在5分钟左右的时间默读部分段落,在朗读中能注意节奏、语调、情感,通过朗读和默读理解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精读:学生精读描写春景的段落,如春草图、春花图等,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多角度描写景物,并能准确分析文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且能够进行仿写。 3.怎么学 前置性学习:学生借助“助学系统”——“读读写写”“课下注释”,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课中 学习形式:通过自学、互学、小组合作等搭建的学习共同体去解决问题。 学习方法:学生借助师生创设的情境,通过圈点勾画、朗读品析等方法找出准确或生动的词语,了解景物特点;抓住关键句,学习描写景物的顺序;借助品析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准确生动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教材 分析 一、单元目标摘录 1.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习文中细致的描写方法和生动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通过阅读不同作者对自然的描写,感受自然之美,增强审美能力。 二、文本特点分析 1. 结构清晰:文章围绕“春”,依次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最后赞美了春天的新、美、力,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 语言优美: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3.情感真挚:作者通过对春天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情感真挚动人,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学情 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散文这种文体的赏析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对自然景物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在描写景物时,往往不够细致和生动。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不能准确分析其作用,不能灵活运用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散文的赏析,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他们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学习 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2. 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文中描绘的春天的几幅画面。 3.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感官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 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 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2. 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文中描绘的春天的几幅画面。
评估 任务 1. 通过个人朗读、小组朗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检查对好词好句的积累情况。(对应目标1) 2. 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春天的几幅画面。(对应目标2) 3. 分析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找出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和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说明其表达效果。(对应目标3)
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估要点
一 导入新课 1.分享自己在春天里的经历和感受。 2.观看视频,感受春天的美好。 1. 教师提问学生对春天的印象,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春天里的经历和感受。 2. 播放一段春天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春天的美好。 3. 教师引导语:“同学们,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它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去领略他笔下春天的独特魅力。” 学生能流利地说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二 呈现目标 齐读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2. 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文中描绘的春天的几幅画面。 3.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感官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 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学生能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或结合课下注释自行解决。 1.巡视课堂,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和生字词掌握情况。 2. 强调重点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如“酝酿(yùn niàng)”“窠巢(kē cháo)”“应和(yìng hè)”等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字音准确,语句通顺。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自评互评声音洪亮字音准确
四 研读课文分析内容 (一)理清文章结构 1. 再次朗读课文,思考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春天的。 2.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文中描绘的春天的几幅画面。 (二)分析描写景物的方法 1. 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感官描写景物的。 2.找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情感。 3.小组内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一)理清文章结构 1.引导学生从盼春、绘春、颂春三个方面来分析文章结构。 2.巡视各小组,参与小组讨论,给予指导和帮助。 3.挑选部分小组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和评价,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 (二)分析描写景物的方法 1.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2. 结合具体句子,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的颜色。 3.鼓励学生在分析句子时,要结合上下文,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1. 理清文章结构 1.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文章的结构,即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 -2.能够概括出绘春部分的几幅画面,如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 (二)分析描写景物的方法 1. 学生能够找出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和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准确分析其方法和效果。 2. 能够体会到作者通过这些描写方法所表达的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自评互评找出句子深情朗读 ★找到作者所用方法 ★★分析出了作用★★★分析出了作者的情感★★★★
五 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情感。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以及从文中体会到的作者的情感是否有共鸣。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文中的情感节奏,如欢快、喜悦、赞美等。 2.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3.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1.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文中的情感。 2. 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六 课堂小结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文章的结构、描写景物的方法、作者的情感等。 2. 强调学习写景散文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自然,用自己的笔描绘出大自然的美丽。 学生能完整地总结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文章的结构、描写景物的方法、作者的情感等。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必做) 1. 背诵全文,积累优美的语言。 2. 仿照课文,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和修辞手法,写一篇200 - 300字的短文,描绘自己心中的某个季节。 二、拓展性作业(选做) 继续阅读有关描写春天的散文,从中选择一篇写春天的文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优美的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板书设计 春 盼春 绘春 颂春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多角度描写,展现春天生机 赞美春天的新、美、力 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