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5 相对原子质量: H 1 B 11 Na 23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清华大学的科学家发现通过给蚕宝宝喂食含有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桑叶,可以获得更加牢
固的蚕丝纤维。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互为同素异形体
B.苯甲酸及其钠盐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C.神舟十六号飞船返回舱“外衣”中的酚醛树脂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75%的乙醇溶液与双氧水的消毒原理相同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BCl3 的电子式:
B.顺式聚异戊二烯的结构简式:
C.SO2 的 VSEPR 模型:
D.氨水中 NH3与 H2O 分子间氢键主要形式可表示为:
3.一定条件下,下表中各选项物质不能按图示关系一步实现转化的是
选项 甲 乙 丙
A Cl2 HClO NaClO
B Si SiO2 Na2SiO3
C S H2S SO2
D Al2O3 AlCl3 Al(OH)3
A.A B.B C.C D.D
【化学试题 第 1页(共 8页)】
{#{QQABCYS4xgqQgASACB5LAQXOCEiQsIMhJaoEQVCVqAQCgRFABIA=}#}
4.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操作方法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 操作方法
用盐酸滴定 NaOH 和
A 依次用甲基橙、酚酞作指示剂连续滴定
Na 2CO3 的混合溶液
向盛有 Co(OH)3、Cr(OH)3的试管中分别滴加一定量等体
证明氧化性:
B 积等浓度的盐酸,前者产生黄绿色气体,后者不产生黄
Co(OH)3>Cr(OH)3
绿色气体
从 Na 2S2O3 溶液中获取
C 蒸干 Na 2S2O3 溶液Na2S2O3 4H2O 晶体
D 检验海带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将海带灼烧、浸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淀粉溶液
A.A B.B C.C D.D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5~6 小题:
元素周期表中 VIIA 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氢氟酸可用来雕刻玻璃;加碘盐中主要添加
的是 KIO3;SOCl2可溶于苯、CCl4等有机溶剂,极易水解;卤素互化物(如 ICl、IF3)具有强氧化性,
ICl 和 Cl2的化学性质相似,能与 H2O 反应生成两种酸。卤化银具有感光性。在强酸性介质中用SO2
还原 NaClO3可制备 ClO2。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lO 3 的键角大于ClO4 的键角
B. IF3 价层电子对数为 3
C.基态Br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4s2 4p5
D.SOCl2 的中心原子 S 采用 sp3 杂化
6.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A.若通过原电池反应来实现 NaClO3 制备ClO2 ,则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ClO 3 e
2H ClO2 H2O
B.SOCl2 水解:SOCl2 2H2O 4H
SO2 4 2Cl
C.ICl 溶于 NaOH 溶液: ICl 2OH Cl IO H2 O
D.Br2 用 Na 2CO3 溶液吸收:3Br2 CO
2
3 5Br
BrO 3 CO2
7.某科学研究小组用 Cl2氧化法处理氮氧化物,其原理为22NO((g)+Cl22((gg)) 2ClNO(g)) ΔΔHH<<00,在
T1℃、0.1MPa 下,向一恒压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通入 NO 和 Cl2的混合气体,20min
达到平衡,体系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气体的分压=气体的总
压×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化学试题 第 2页(共 8页)】
{#{QQABCYS4xgqQgASACB5LAQXOCEiQsIMhJaoEQVCVqAQCgRFABIA=}#}
A.反应在 0~20min 内 ClNO 的分压变化速率为 0.002MPa·min-1,是 Cl2分压变化速率的 2 倍
B.若平衡时 ClNO 的物质的量分数位于图中 a 点,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C.T1℃、0.1MPa 下、若按 n(NO)∶n(Cl2)∶n(Ne)=2∶1∶2 通入气体,则 NO 平衡转化率降低
D.其它条件相同,若改用刚性容器,平衡时 NO 的物质的量分数可能位于图中 b 点
8.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成功提取青蒿素而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从传统中医典籍
《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中获得灵感,改进了青蒿素提取方法。青蒿素类药物也
经历了创新发展之路,从青蒿素发展为双氢青蒿素。以下是青蒿素转变为双氢青蒿素的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青蒿素的分子式为 C15H22O5
B.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中采用 sp3杂化的碳原子数之比为 14∶15
C.青蒿素转变为双氢青蒿素的反应为还原反应
D.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结构中手性碳原子数目相同
9.某种离子液体结构如图。W、X、Y、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X、Y 同周期,
X 的 L 层电子数是 K 层的两倍,基态 Z 原子核外电子占有 8 个能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结构中阴阳离子体积大,常温下呈液态,其
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B.第一电离能:XC.X、Y、Z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Z
D.该结构中 X、Y 元素均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
10.碳质负极具有较高的储钠容量、较低的储钠电位、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成为最有应用前景的钠
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发明了一种以对苯二甲酸二钠复合材料和硬碳(多
孔形态,化学式为 C)为电极材料的有机钠离子电池,其内部结构如下图所示,放电时,a 电
极发生如下变化:
【化学试题 第 3页(共 8页)】
{#{QQABCYS4xgqQgASACB5LAQXOCEiQsIMhJaoEQVCVqAQCgRFABIA=}#}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a 电极电势高于 b 电极
B.放电时,a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2Na+ -2e- =
C +.充电时,b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xNa +xe- =Na xC
D.理论上当 a、b 电极质量差增加 46g 时,电路中转移 1mole-
11.碳酸氢钠催化氢化制备甲酸盐是现代储氢的新研究方向,
其可能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过程中发生了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反应②③属于取代反应
B.物质 L 和R NH2 均为反应的催化剂
C.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 H 3 2 HCOO H2O
D.用 D2 代替 H2,反应可得 DCOO-
12.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对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Li4Ti5O12 与LiFePO4 都是锂
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可利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 FeTiO3 ,还有少量 MgO、SiO2 等杂质)来制
备,工艺流程如下:
“ ” 2 2 2 已知: 酸浸 后,钛主要以TiOCl4 形式存在,FeTiO3 4H 4Cl Fe TiOCl4 2H 2O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钛铁矿酸浸后的滤渣主要为SiO2
B.在制备Li4Ti5O12 的过程中会生成Li2Ti5O15 (Ti 为 4价),则Li2Ti5O15 中过氧键的数目为 8
C.已知 Ksp(FePO4)=10-22,H3PO4的 Ka1=8×10-3,Ka2=7×10-8,Ka3=5×10-13,则反应 Fe3+ + H3PO4
2NO(g)+Cl2 (g) 2FCelPNOO4+(g3)H Δ+H的<0平衡常数 K=2.8
高温
D.高温煅烧反应化学方程式22FFeePPOO4 + Li2CCO3 + HH2CC2OO4 22LLiFiFeePPOO4 + H 2O ↑ +3 C3OCO2↑
4 2 3 2 2 4 4 2 2
【化学试题 第 4页(共 8页)】
{#{QQABCYS4xgqQgASACB5LAQXOCEiQsIMhJaoEQVCVqAQCgRFABIA=}#}
13.二氧化铈(CeO2) 是一种重要的催化材料,其晶胞如图 a,晶胞边长为 apm。在 CeO2 晶胞中掺
杂 Cu2O,Cu+占据部分 Ce4+的位置形成非对称性氧空位(如图 b),增强催化性能。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CeO2晶体结构中 Ce4+的配位数为 8
B.CeO2晶胞中 Ce4+与最近 O2- 3的核间距为 apm
4
C.如图 b 所示,Cu+占据 Ce4+的位置,铈元素化合价一定会降低
D.若晶胞顶点全被 Cu+占据,晶胞内有两个氧空位,则 Ce3+和 Ce4+个数比为 1∶1
14.H2A 为二元酸,M+不发生水解,MHA 可溶。常温条件下,现有含M2A(s)的M2A 饱和溶液,溶
c(A2 )
液中pc(M+)(pc=-lgc)随pH的变化关系,以及含A微粒的分布系数δ[δ(A2-)=
所有含 A 微粒的总浓度
随 pH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sp(M2A)的数量级为 10-6
B.H2A 的电离方程式为 H2A H++HA-,HA- H++A2-
C.pH=3 时,M2A 饱和溶液中,c(H+)+c(M+)=3c(A2-)+c(OH-)
D.pH=6 时,溶液中 HA-的浓度为 5×10-6mol/L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共 58 分)
15.(14 分)配合物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结构如图一所示,以下简写为 NaFeY )可以添加到酱油中作
为铁强化剂,制备乙二胺四乙酸铁钠晶体( NaFeY 3H2O)步骤如下: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FeCl3 6H2O于烧杯中溶解,加入适量浓氨水后搅拌、过滤、洗涤、干燥。
②将第一步得到的Fe(OH)3 、乙二胺四乙酸 H4Y 、H2O 加入图二仪器 a 中,搅拌,80 C水
浴1h,再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反应10 min 。
③将②反应后溶液经操作 X 后,过滤洗涤,晾干得到产品。
【化学试题 第 5页(共 8页)】
{#{QQABCYS4xgqQgASACB5LAQXOCEiQsIMhJaoEQVCVqAQCgRFABIA=}#}
回答下列问题:
(1)乙二胺四乙酸铁钠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配位键、 、 。
(2)步骤①中氨水应 (填“分批”或“一次性”)加入。
(3)盛装 Na 2CO3 溶液的仪器名称为 ,加入碳酸钠溶液后可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则步
骤②由Fe(OH)3生成 NaFeY 3H2O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4)步骤③操作 X 为 。
(5)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产率随反应液 pH 的变化如图三所示。pH 过高产
品产率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
图三
(6)市售铁强化剂中含有 NaCl、KIO3、NaFeY ,其中 n KIO3 : n(NaFeY) 1:50。称取mg 样
品,加稀硫酸溶解后配成100mL 溶液。取出10.00mL,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充分反应
1
后,滴入淀粉溶液,用 cmol L Na2S2O3 标准溶液滴定,重复操作 2 ~ 3次,消耗 Na 2S2O3
标准溶液的平均值为VmL。
IO 5I 6H 3I 3H O FeY 4H H Y Fe 3 2S O2 I 2I 2 已知: 3 2 2 、 4 、 2 3 2 S4O6 。
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16.(14 分)金属镍广泛应用于制造记忆合金、储氢合金以及用作加氢反应的催化剂,是重要的战
略物资,但资源匮乏。从某废镍渣(含 NiFe2O4、NiO、FeO、Al2O3)中回收金属镍并转化为 NiSO4
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液 A”中主要溶质的化学式为 。
(2)“焙烧 ”后金属元素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写出 NiO 与 (NH4)2SO4 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
【化学试题 第 6页(共 8页)】
{#{QQABCYS4xgqQgASACB5LAQXOCEiQsIMhJaoEQVCVqAQCgRFABIA=}#}
(3)使用 95℃热水“溶解”后过滤,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
(4)①“萃取”时发生反应 Ni2++2RH NiR2+2H+ (RH 为萃取剂),一定条件下,萃取平衡时,
n(NiR 2) 2+
n(Ni2+
=4
) ,则 Ni 的萃取率为 。
②反萃取获得 NiSO4 溶液的具体实验操作过程是 。
(5)NiSO4 在碱性溶液中用 NaClO 氧化,可制得碱性镍镉电池电极材料 NiO(OH),该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为 。
(6) LaNi5晶体是一种常见的储氢材料,吸收氢气后成为 LaNi5H6(M=440g/mol),晶体体积基本不
变,晶体密度可达到 8.8g·cm-3,则此时 1 m3晶体中所储的氢相当于标准状况下______L 氢气。
17.(15 分)氮氧化物对环境及人类活动影响日趋严重,如何消除大气污染物中的氮氧化物成为人
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Ⅰ.利用 NH3的还原性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其中除去 NO 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4NH3(g)2+N4NOO(g()g+)+COl22(g) 42NC2l(Ng)O+(6gH) 2ΔOH(g<)0 ΔH1
已知:
②4N2NHO3((gg)+)+6CNlO2 (g) 52NC2l(Ng)O+(6gH) 2ΔOH(g<)0ΔH2=-1550kJ·mol
﹣1
③2NO(g)=N2(g)+O2(g) ΔH3=-182.4kJ·mol﹣1
﹣
(1)反应①的ΔH1=_______kJ·mol 1;反应①在_______(填“高温”“低温”或“任何
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2)在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中按照 n(NH3)∶n(NO)∶n(O2)=4∶4∶1 充入反应物,发生上述
反应①,下列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字母)。
A.c(NO)和 c(N2)相等 B.容器中气体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C.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D.n(NO)和 n(O2)之比保持不变
(3)其他条件相同,某 2L 密闭容器中分别投入 2mol NH3、2mol NO、1mol O2,在甲、
乙两种催化剂作用下,NO 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所示。
①图中甲曲线上各点_______(“全部”、“部分”或“均
未”)达到平衡状态。
②工业上选择催化剂乙的原因是 。
③在催化剂甲作用下,高于 210℃时,NO 转化率降
低的原因可能是 。
Ⅱ.NO 还可用 H2还原,反应为 2HN2O(g()g+)2+NCOl2((gg)) 2NC2(lgN)+O2(Hg)2 OΔH(g<)。0 为研究 H2和 NO 的起始
投料比对 NO 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向三个体积相同的刚性密闭容器
中通入 H2 和 NO 发生反应,实验结果如图:
【化学试题 第 7页(共 8页)】
{#{QQABCYS4xgqQgASACB5LAQXOCEiQsIMhJaoEQVCVqAQCgRFABIA=}#}
(4)①已知 T1<T3,则该反应的ΔH _______ 0(填“<”,“>”或“=”)。
②T2 温度下,充入 H2、NO 分别为 3mol、2mol,容器内的起始压强为 p kPa,反应
进行到 10min 时达到平衡,0~10min 内 N2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kPa·min﹣1,
Kp _______kP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 1。
18.(15 分)厄贝沙坦 I 是一种新型的降血压药,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Y 为基团
回答下列问题:
(1)A→B 的反应类型为 。
(2)D 的官能团名称为 和氰基。
(3)E→F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G 的结构简式为 。
(5)F 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有______种(不考虑立体结构),其中核磁共振
氢谱有六组峰,峰面积之比为 9∶4∶2∶1∶1∶1 的结构简式 。(写出一种即可)
① 含有苯环 ②环上有三个取代基,两个是-NH2 ③含有-C(CH3)3
(6)结合图示信息和已学知识,设计以乙烯胺(CH2=CH-NH2)和苯甲酰氯( )
为主要原料合成 的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
【化学试题 第 8页(共 8页)】
{#{QQABCYS4xgqQgASACB5LAQXOCEiQsIMhJaoEQVCVqAQCgRFABIA=}#}合肥八中 2025 届高三最后一卷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A B B B D C A D C B A B D D
1.【答案】A
【详解】
A.碳纳米管和石墨烯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A 正确;
B.苯甲酸及其钠盐在食品工业是用作食品防腐剂,故 B 错误;
C.酚醛树脂(如电木)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非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 错误;
D.75%乙醇使蛋白质变性的原理进行消毒,而双氧水利用强氧化性破坏微生物结构消毒,原理
不同,D 错误;
2.【答案】B
【详解】
A.B 原子的价层电子数为 3,与 3 个 Cl 原子共用后无孤对电子 ,A 错误;
B. 为顺式聚异戊二烯的结构简式,B 正确;
SO 6 2 2C. 2 分子中,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2 3,发生 sp2杂化, VSEPR 模型是平面三2
角形, 为SO2 的球棍模型,C 错误;
D.氧原子电负性更强,与氧原子连接的氢几乎成为质子,更容易形成氢键,故在氨水中,NH3
与 H2O 分子间氢键主要形式可表示为: ,故 D 错误;
3.【答案】B
【详解】
A.Cl2 与H2O 反应生成HClO,HClO与 NaOH 反应生成 NaClO,NaClO与盐酸反应生成Cl2 ,
A 项正确;
B.Si 与氧气反应生成SiO2 ,SiO2 与 NaOH 反应生成 Na 2SiO3 。Na 2SiO3 不能直接转化为 Si,故
B 错误;
C.S 与氢气反应生成H2S,H2S燃烧生成SO2,SO2 与H2S反应可生成 S,故 C 正确;
D.Al2O3溶于盐酸生成AlCl3,AlCl3与氨水反应生成Al OH ,Al OH3 3受热分解生成Al2O3,
故 D 正确;
4.【答案】B
【详解】
化学答案 第 1页共 7页
A.用盐酸滴定 NaOH 和 Na 2CO3 的混碱溶液,盐酸先和 NaOH 和 Na 2CO3 反应生成氯化钠和
NaHCO3 ,滴定终点溶液显碱性,应先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至终点,再加甲基橙继续滴定中
和反应生成的 NaHCO3 ,顺序颠倒,A 错误;
B.黄绿色气体是 Cl2,Co(OH)3能氧化同浓度盐酸生成 Cl2 而 Cr(OH)3 不能,说明 Co(OH)3 氧化
性大于 Cr(OH)3,B 项正确;
C.蒸干溶液会失去结晶水,应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C 错误;
D.海带中的碘元素不是以碘单质的形式存在,不能直接用淀粉溶液检验其中的碘元素,故 D 错
误;
5.【答案】D
【详解】
A ClO . 3 的键角小于ClO4 的键角,因为ClO3 中心原子有 1 对孤电子对,ClO4 中心原子没有孤电
子对,孤电子对越多键角越小,故 A 错误;
1
B.由于 IF3 分子的中心原子有 7 3 1 2对孤电子对,价层电子对数为 2+3=5,故 B 错误;2
C 10 2 5.溴位于第四周期,第35号元素,基态溴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Ar 3d 4s 4p ,C 错误;
D.SOCl
1
2 的中心原子 S 原子的σ键电子数为 3,孤电子对数为 6 2 2 1 1,价层电子对2
数为 4,采用 sp3 杂化,故 D 正确;
6.【答案】C
【详解】
A.若通过原电池反应来实现 NaClO3 制备 ClO2 ,正极得到电子,则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ClO 3 2H
e ClO2 H2O ,A 错误;
B. SOCl2 水解生成亚硫酸和氯化氢,亚硫酸分解为二氧化硫和水,因此离子方程式为
SOCl2 H 2O 2H
2Cl SO2↑,故 B 错误;
C . ICl 中碘为 +1 价氯为 -1 价,溶于 NaOH 溶液生成 NaIO 和 NaCl ,离子方程式为
ICl 2OH Cl IO H2 O,故 C 正确;
D.Na CO 2 3 溶液作为吸收剂吸收溴时,Br2 生成BrO3 和Br ,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同时生成二氧化
2
碳气体,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Br2 3CO3 5Br BrO3 3CO2 ,故 D 错误;
7.【答案】A
【详解】
P 0.1MPa 0.4
A . ClNO 的分压变化速率 v= ClNO = 0.002MPa min -1 , Cl
Δt 20min 2
分压变化速率
1
(0.1* 0.1* 1)MPa
v 3 5 ,速率之比不是 2:1;A 项错误;
20min
B.若平衡时 ClNO 的物质的量分数位于图中 a 点,说明平衡时 ClNO 的物质的量减少,平衡逆
向移动,而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且反应速率增大,更早达到平衡,
B 项正确;
C.T1℃、0.1MPa 下,若按 n(NO):n(Cl ):n(Ne)=2:1:2 通入气体,反应物气体分压减小,平衡逆向移动,
NO 平衡转化率降低,C 项正确;
D.该反应为体积缩小的反应,恒容时,压强降低,平衡逆向移动,NO 的含量增加,故平衡时 NO
的物质的量分数可能位于图中 b 点,D 项正确;
化学答案 第 2页共 7页
8.【答案】D
【详解】青蒿素的分子式为 C15H22O5,A 正确。青蒿素结构中 sp3杂化的碳原子有 14 个,双氢青
蒿素结构中 sp3 杂化的碳原子有 15 个,所以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中采用 sp3杂化的碳原
子数之比为 14:15。故 B 正确。NaBH4 在有机反应中常做还原剂,双氢青蒿素比青蒿素
多了两个氢原子,在有机反应中得氢的反应为还原反应。故 C 正确。青蒿素比双氢青蒿
素少一个手性碳,故 D 错误。
9.【答案】C
【详解】A.离子液体由于阴阳离子体积较大,离子键较弱,所以呈液态,离子液体具有难挥发
性和良好的导电性等优点,故 A 正确;
B.N 的第一电离能大于 C,B 正确;
C.NH3 存在分子间氢键,而 HBr 和 CH4 不存在分子间氢键,所以沸点最高的是 NH3,
不是 HBr,故 C 错误;
D.从结构中可知,C 原子周围均形成四个键,满足八电子稳定结构。有三个 N 原子成
三根键,满足八电子稳定结构。一个氮原子成四根键,但外面有一个正电荷,正电
荷为氮原子所带,故四根键的氮原子也满足八电子稳定结构,故 D 正确;
10.【答案】B
【详解】A.由分析可知,放电时,a 电极为正极,b 电极为负极,a 电极电势高于 b 电极,A 正
确;
B.由分析可知,放电时,a 电极为正极,b 电极为负极,则放电时,a 电极 a 电极的电
极反应式为:
+2Na++2e- = ,B 错误;
C + -.由分析可知,充电时,b 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xNa +xe =Na xC,C 正确;
D.根据两极电极反应,当 a、b 电极质量差增加 46g 时,电路中转移 1mole-,D 正确。
11.【答案】A
【详解】A.反应过程中有 H-H 键断开和 C-O 键断开,有 N-H 键和 H-O 键生成,有极性键、非
极性键断开和极性键生成,没有非极性键的形成,A 错误;
B.第①步L参与反应,第④步又生成L,第②步R—NH2参加反应,第③步又生成R—NH2,
则物质 L 和 R—NH2 均为反应的催化剂,B 正确;
C .由反应物和生成物可知,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 H2 HCOO H2O,C 正
确;
D.由第③步反应可知,用 D2 代替 H2,反应可得DCOO- ,D 正确。
12.【答案】B
【详解】A.FeTiO3 、MgO、SiO2 加入盐酸,FeTiO3 与盐酸反应生成FeTiOCl4、MgCl2,SiO2 和
盐酸不反应,滤渣是SiO2 ,A 正确;
B.在制备Li4Ti5O12 的过程中会生成Li2Ti5O15 (Ti 为 4价),根据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
之和为 0 可知 15 个氧原子化合价总和为 2 1+5 4=22,设-1 价氧原子数为 x,-2 价
氧原子数为 y,x+y=15 且 x+2y=22,故 x=8,y=7,则Li2Ti5O15 中过氧键的数目为 4,
B 错误;
Ka1*Ka2*Ka3
C.反应2NFeO3+(g+)+HC3Pl2O(g4) 2CFelNTOiO(3g+) Δ3H+<0的平衡常数 K= Ksp =2.8,C 正确
D.FePO4、Li2CO3、H2C2O4 灼烧生成LiFePO4 、二氧化碳、水,由FePO4 制备LiFePO4
化学答案 第 3页共 7页
高温
的化学方程式2FePO Li CO H C O 2LiFePO H O 3CO 4 2 3 2 2 4 4 2 2 ,D 正确;
13.【答案】D
【详解】
A.由图可知 Ce4+的配位数为 8
B.Ce4+ 3与最近 O2-的核间距为体对角线的 1/4,则为 apm
4
C.Cu+占据 Ce4+的位置,形成的物质是 Cu1/8Ce31/8O7,铈元素化合价小于+4 价
D.若晶胞顶点全被 Cu+占据,晶胞内有两个氧空位,形成的物质是 CuCe3O6,Ce 平均化合价
为+11/3 价,则 Ce3+和 Ce4+个数比为 1:2
14.【答案】D
【详解】
A ﹣.根据图像,pH=10 时,M2A 饱和溶液中,p(M+)=2,则 c(M+)=10 2mol/L,Ksp(M2A)
=c(A2﹣)c2(M+)≈ ≈5×10﹣7,故 A 错误;
B ﹣ ﹣.含 A 微粒的分布系数曲线只有一个交点,说明 H2A 完全电离,含 A 微粒只有 HA 和 A2 ,
故 B 错误;
C.M2A 饱和溶液中电荷守恒:c(H+ ﹣)+c(M+)=2c(A2 )+c(OH-)+c(HA-),pH=3 时,
c(A2﹣)=c(HA﹣),如果不含其他酸溶液,则 c(H+)+c(M+)=3c(A2﹣)+c(OH﹣),
但是 pH=3 时,M2A 饱和溶液中还含有酸溶液,即还含有其他酸根离子,故 C 错误;
D ﹣.当 pH=6 时,c(M+)=10 2mol/L,则 c(A2-)为 5×10﹣3mol/L pH ﹣, =3,求出 HA 电离
常数 =c(H+)=10﹣3 ﹣,当 pH=6 时,c(HA-)为 5×10 6mol/L,故 D 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8 分)
15.(除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4 分)
(1)离子键(1 分) 共价键(1 分)
(2)分批
(3)恒压滴液漏斗 2Fe(OH)3 Na2CO3 2H4 Y 2 NaFeY 3H2 O CO2 H2 O
(4)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5) pH 过大,溶液中Fe3 浓度减小,导致产品的产率减小
cV
(6) 或 (50cV / m)%
2m
【详解】
(1)乙二胺四乙酸铁钠是钠盐,含有共价键、离子键,同时从图中可看出氮原子能与铁配位形
成配位键,故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配位键;
(2)步骤Ⅰ中氨水应当分批加入,避免反应过于剧烈,或氨水过量导致铵根离子裹入 Fe(OH)3沉
淀,产生过多杂质;
(3)根据题目所给图分析,盛装碳酸钠溶液的仪器为恒压滴液漏斗;生成 NaFeY 3H2O,发生
的化学反应式为 2Fe(OH)3 Na2CO3 2H4Y 2 NaFeY 3H2O CO2 H2O;
(4)要从乙二胺四乙酸铁钠溶液中得到其晶体,需要进行重结晶操作,正确操作是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5) pH 过大,溶液中 Fe3 浓度减小,导致产品的产率减小
化学答案 第 4页共 7页
(6)淀粉遇碘变蓝,碘单质与硫代硫酸根反应完后,显现出亚铁离子的颜色,浅绿色;设 100mL
样品中碘酸钾的物质的量为 xmol,则 NaFeY 的物质的量为 50xmol,根据方程式
IO 3 5I
6H 3I2 3H2O FeY
、 4H H Y Fe3 2Fe3+ +2I- =I +2Fe2+4 、 2 ,可得与碘酸
根反应生成碘单质的物质的量为 3xmol,与铁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的物质的量为 25xmol,
2 2
根据方程式 2S2O3 I2 2I S4O6 ,碘单质与硫代硫酸根反应消耗的硫代硫酸根物质的量
cV 10 3 0.5 10 1为 (0.01cV),则3x 25x
1 0.01cV x 0.01cV ( ),解得 ,则 NaFeY 的
2 2 56
0.5cV 0.5cV cV
物质的量 n(NaFeY) ,则铁的质量分数为 56g /mol 100% 。
56 56m 2m
16.(每空 2 分,共 14 分)
(1)NaAlO2或 Na[Al(OH)4]
高温
(2)NiO+(NH4)2SO4 NiSO4+2NH3↑+H2O
(3)Fe(OH)3
(4)80% 在萃取液中加入稀硫酸,振荡、静置、分液
(5)2Ni2++ClO-+4OH-=2NiO(OH)↓+Cl-+H2O
(6)1.344×106
【详解】
(1)“碱浸”时 Al2O3 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产生 NaAlO2、H2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2O3+2OH-=2 AlO-2 +H2O,“滤液 A”中主要溶质为 NaAlO2 (或 Na[Al(OH)4]);
(2)“焙烧”后金属元素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则 NiO 与(NH4)2SO4 反应产生 NiSO4、NH3、H2O,
高温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O+(NH4)2SO4 NiSO4+2NH3↑+H2O;
(3)烧渣中含有 NiSO4、Fe2(SO4)3、FeSO4,95℃热水“溶解”,Fe3+水解为 Fe (OH)3,则过滤所
得“滤渣”的化学式为 Fe (OH)3;
(4)①一定条件下,萃取平衡时 Ni2++2RH NiR2+2H+(RH 为萃取剂)被苯取的 Ni2+即形成 NiR2
的 Ni2+的物质的量是残留在溶液中 Ni2+ 2+
4
的 4 倍,则 Ni 的萃取率为 ×100%=80%;
4+1
②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要进行反萃取得到 Ni2+,应该向萃取后的溶液中加入含有 H+的物质。
具体实验操作是:在萃取液中加入稀硫酸,振荡、静置、分液,得到 NiSO4 溶液;
(5)“反萃取”得到的 NiSO4 溶液在碱性条件下可被 NaClO 氧化生成 NiO(OH),ClO-被还原为 Cl-,
同时反应产生 H2O,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结合物质的拆分原则,可知该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i2++ClO-+4OH-=2NiO(OH)↓+Cl-+H2O;
(6)晶体密度为 8.8g·cm-3,则 1 m3晶体质量为 8.8×106g,根据其化学式 LaNi5H6 可知 H 元素的
6 6
质量分数为 ,则 H 元素的质量为 8.8×106× =1.2×105,相当于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
440 440
为 1.2×105÷2×22.4=1.344×106L。
17.(除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5 分)
(1)-1367.6 任何温度(1 分)
(2)BC
(3)①均未;(1 分)
②乙催化剂在较低温度下就可以达到较好的催化效果;
③在较高温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降低,相同时间内反应的 NO 减少,转化率降低;
化学答案 第 5页共 7页
(4)① <(1 分) ② 0.01p, 5/8p
【详解】
(1 ﹣ ﹣)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②-③,则ΔH=ΔH2-ΔH3=-1550kJ mol 1+182.4kJ mol 1=
-1367.6kJ ﹣ mol 1 ;反应能自发进行,则ΔG=ΔH—TΔS<0,反应①ΔH<0,ΔS>0,
所以反应①在任何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故答案为: -1367.6 任何温度
(2)A.该反应 NO 是反应物,N2是生成物,浓度相等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 A 错误;
B.在绝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温度上升,气体物质的量增
大,压强增大,压强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 B 正确;
C.反应过程中温度上升,当容器中气体温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 C 正确;
D.反应开始前 n(NO)和 n(O2)投入量 4:1,反应中消耗量 4:1,剩余量一直 4:1,
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 D 错误。
(3)①催化剂不改变 NO 的平衡转换率,使用催化剂乙时 NO 的转化率高于使用催化剂甲,说
明甲曲线上各点均未达到平衡,
故答案为:均未;
②从图中看出,乙催化剂在较低温度下就可以达到较好的催化效果,所以工业上会使用乙
催化剂,
故答案为:乙催化剂在较低温度下就可以达到较好的催化效果;
③当温度高于 210℃的时候,在催化剂甲的作用下,NO 的转化率降低,其原因可能是:在
较高温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降低,相同时间内反应的 NO 减少,转化率降低,
故答案为:在较高温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降低,相同时间内反应的 NO 减少,转化
率降低;
(4)①已知 T1<T3,在其他条件相同下,温度升高,转化率降低,则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
当②充入 H2、NO 分别为 3mol、2mol 时,NO 平衡转化率为 0.5,通过“三段式”法可计
算该反应进行反应的平衡常数:
2H2(g)+ 2NO(g) N2(g)+ 2H2O(g)
起始/mol:3 2 0 0
变化/mol:1 1 0.5 1
平衡/mol:2 1 0.5 1
容器内的起始压强为 p kPa,平衡时,总压为 p×4.5/5=0.9p kPa,H2(g)、NO(g)、N2(g)、
H2O(g)的分压分别为 0.4pkPa,0.2pkPa,0.1pkPa,0.2pkPa,0~10min 内 N2 的平均反应
速率为 0.1pkPa/10min=0.01pkPa min﹣1,Kp=5/8pkPa﹣1
18.(除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5 分)
(1)加成反应
(2)氨基
(3) + → +HCl+H2O
(4)
化学答案 第 6页共 7页
(5)18
(6)
(3 分)
【详解】
B 为 ,A→B 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苯环三个取代基,两个取代基是氨基,第三个
取代基可能是 -CH(OH)C(CH3)3,-OCH2C(CH3)3 和 -CH2OC(CH3)3 ,其中 、
、 的同分异构体分别有 6 种,因此合计 18 种。
化学答案 第 7页共 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