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整体教学 秘境寻踪之四季华章—寻写景抒情散文之秘(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整体教学 秘境寻踪之四季华章—寻写景抒情散文之秘(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5 12:1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议题 秘境寻踪之四季华章—寻写景抒情散文之秘 《春》《昆明的雨》《故都的秋》《济南的冬天》群文阅读
课型 群文阅读复习课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录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课标分析 学什么 通过分析《春》《昆明的雨》《故都的秋》《济南的冬天》的语言特色、结构之美等,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学习方法。 学到什么程度 1.分析四篇文章的语言特色 精读四篇文本,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句式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理解文学作品中情感表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从地域文化、季节文化、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和时代境遇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知道四篇文章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怎么学 1.学生自读文本,圈出与描写季节特征相关的关键词句,形成初印象; 2.精读4篇文本,分析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词语运用、句式特点等,分析其效果和作用感受作品的语言之美;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布局,感受其结构之妙。 3.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等分析每篇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态度。
教材分析 一、主题与情感 这四篇文章皆围绕自然季节与地域风情展开。《春》着重展现春天的蓬勃生机与希望,饱含对新生和活力的向往;《昆明的雨》以雨为线,串联起昆明的风土人情,满溢对昆明生活的怀念与眷恋;《故都的秋》聚焦北平秋的清、静、悲凉,透露出深沉的幽思与寂寥;《济南的冬天》则凸显济南冬季的温晴,蕴含对这座城市独特的喜爱与赞美。它们从不同情感视角描绘自然,使学生能体会到自然描写背后丰富的情感层次与人文内涵。 二、写作手法 (一)景物描写 《春》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角度、全方位地勾勒出春天的绚丽多彩;《昆明的雨》通过对菌子、杨梅、缅桂花等特色事物的细致刻画,以细腻笔触和独特选材描绘昆明雨季的独特韵味;《故都的秋》选取秋槐、秋蝉、秋雨等代表性秋景,以细腻笔触渲染出北国之秋的清冷与萧瑟;《济南的冬天》借助对山、水、雪等景物的描写,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展现济南冬天的温情。 (二)结构布局 《春》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条理清晰地组织内容,层次分明地呈现春天的景象与作者情感的递进;《昆明的雨》以雨贯穿全文,串联起不同的景、物、事、人,形散神聚,从雨的角度全方位展现昆明的地域风貌;《故都的秋》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总述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中间分写秋景,结尾总括北国之秋的深味,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济南的冬天》围绕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分别描写山景和水色,布局合理,重点突出。 三、语言特色 《春》语言优美生动、清新明快,大量运用短句和叠词; 《昆明的雨》语言质朴自然、平淡冲和,如话家常般讲述昆明的故事,在平淡中见真情,充满生活气息与地方特色;《故都的秋》语言典雅凝练、含蓄深沉,文辞优美且富有韵味,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秋的深刻感悟与幽远情思;《济南的冬天》语言亲切温暖、简洁晓畅,以简洁的文字描绘出济南冬天的可爱之处,易于读者感受其中的温情与美好。
学情分析 一、阅读基础与能力 九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具备一定阅读基础,能理解常见文体基本内容与情感。但在阅读速度、深度及整合信息能力上有待提升。面对多篇文章,难以快速提取关键信息、精准概括内容与把握主题关联,阅读较浅,对深层内涵和作者意图挖掘不足。 二、思维与认知发展 此阶段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开始对文本进行分析、推理与评价。然而,在群文阅读中,思维的系统性与批判性仍需培养。他们往往难以自主构建多篇文章间的逻辑网络,对观点的质疑探究不够深入,常依赖教师引导,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三、阅读兴趣与习惯 部分学生有阅读兴趣,但多倾向于故事性强、轻松易读的作品,对群文阅读中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文本组合,可能因难度和复杂性产生畏难情绪。在阅读习惯上,多数学生缺乏计划性与系统性,未掌握有效阅读方法,如精读、泛读结合,批注、总结运用等,影响群文阅读效果与效率。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文本材料,能圈点勾画关键词句,能说出文本的感情基调。 2.找出4篇文本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词语运用、句式特点等,能说出其作用和效果;分析4篇文章的结构,明确写景抒情类散文的结构特点。 3.明确作者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写作背景有关,能说出作者所传达的情感与地域文化、季节特征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找出4篇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词语运用、句式特点等,能说出其效果,在此基础上能分析4篇文章的结构,明确写景抒情类散文的结构特点。 2.能明确作者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写作背景有关,说出作者所传达的情感与地域文化、季节特征之间的关系。
评价任务 1.能用自己的话表达阅读文本后的初感受。 2.能总结归纳4篇文章在语言特色和结构上的异同点,掌握写景抒情类的文本学习方法。 3.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情感、文化与自然描写的相互交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点
课前导入 (3分钟) 秘境寻踪之四季华章—寻写景抒情散文之秘 播放一段四季更替的视频短片,涵盖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典型形象,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对四季的印象与感受。提问学生:“在你们的心中,哪个季节最有特色,为什么?” 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秘境寻踪之任务一:初读文本,寻感受 预学: 学生自主阅读文本,边读边圈出文中描写季节特征的关键语句,并在旁边简要批注自己的初步感受,并在组内交流,形成初印象。(课前组内完成,组长负责督促检查) 预学检测:(4分钟) 提问: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每篇文章,你会怎么说?” 预设:《春》是一篇描绘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景象,表达对生命热爱与赞美之情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主要展现了济南冬天温情的的气候特点和山水相依的美景,抒发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与眷恋;《故都的秋》描写了北平秋天的清、静、悲凉,蕴含着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故都文化的怀念;《昆明的雨》则通过描写昆明雨季的雨、菌子、杨梅等事物,展现了昆明独特的地域风情和作者对那段生活的怀念与珍视。 秘境寻踪任务二:深入研读,寻技巧 小组合作探究(一):语言之美(8分钟) 再次精读四篇文章,找出四篇文章中运用得精妙的语句(如修辞手法、词语运用、句式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作用和效果。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任务表格。(小组内每篇文章都要进行分析,组长分工,建议2人负责1篇文章,分析后组内交流) 文本 修辞手法、词语运用、 句式特点等 作用 效果《春》《昆明的雨》《故都的秋》《济南的冬天》
评价量表: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等级★★★★★修辞手法、 语言运用、 句式特点等 找出文本中2-3处运用精妙的句子 分析作用 准确说出该处语句的作用,表达流畅 分析效果 说出1-2个效果,表达流畅
小组合作探究(二):结构之妙(10分钟) 再次阅读文章,分析其结构布局。以《济南的冬天》为例,先总述济南冬天“温情”的总体特征,然后分别从山、水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最后总结济南是块“宝地”,表达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小组讨论后绘制剩余3篇文章的结构思维导图,并进行展示与讲解。(1.2组负责《春》、3.4组负责《昆明的雨》、5.6组负责《故都的秋》;小组齐展示说明设计的理由) 评价量表: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等级★★★★★ 内容准确性信息准确,精准呈现主题相关的关键内容,没有事实性错误,没有遗漏重要细节 结构合理性和实用性层级分明,中心主题明确,分支数量合理;能辅助理解和记忆 思维的创新性展现独特的思考角度,有新颖的观点、见解或联想
秘境寻踪任务三:深度思考,寻内涵(8分钟) 阅读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等材料,分析每篇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态度。(独学) 例如: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通过描写北平秋天的景象,流露出自己内心深处的孤独、寂寞与对故都的眷恋之情,这与他当时的境遇和“秋士”的文化传统有关。 你可以运用这样的句式:(朱自清的《春》、汪曾祺《昆明的雨》、老舍《济南的冬天》三选一),通过描写 ,(表达出、流露出、反映了、体现了等) 。这是因为 (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写作背景等)。 秘境寻踪任务四:小结反思,出秘境(2分钟) 1.写景抒情类散文的秘密在于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季节特征、地域特色、语言特色、结构之美、作者创作背景和时代际遇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 2.在今后的阅读中,继续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地域文化元素,拓宽阅读视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与写作水平,用文字去发现与记录身边城市的美好与独特之处。 能用自己的话表达阅读文本后的初感受。 总结归纳四篇文章在语言特色上的异同点,强调语言对于表达情感和营造氛围的重要性。 理解不同的结构方式如何更好的服务于文章主题表达。 拓宽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情感、文化与自然描写的相互交融。
作业设计 秘境寻踪之记录美好(2分钟) 宜宾是万里长江第一城,是酒都,是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的故乡。我们生活在宜宾,宜宾是我们的家。现在宜宾文旅局正在举办“宝藏宜宾”宣传活动。你作为参与本次宣传活动的人员之一,请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一项参与,为家乡的宣传出一份力。 “写”宜宾。写一段话,字数不限,内容不限,但需运用所学的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挖掘宜宾值得宣传的点,如宜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用文字和语言的魅力吸引外地人来宜宾游览。 “绘”宜宾。奥运冠军邹敬园是宜宾人,但因长期远离家乡,对家乡的风土人情已不再熟悉,现在请你画一幅宣传海报给邹敬园。海报中应包含宜宾的标志性景观、文化元素和特色活动,以视觉冲击和文化内涵让邹敬园在为国征战时也能感受到宝藏宜宾的魅力。 3.“视”宜宾。根据市民提供的素材,从众多的素材中选择最能体现宜宾特色的素材进行视频制作,并说说选择的理由。如素材中的独特视角、文化内涵、情感表达等,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宜宾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