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浙江科学中考“突破关键题”专题小卷(七) 物态变化、比热、内能
(建议用时: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下描述的“发热”现象中,其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锯木头锯条发热 B.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
C. 阳光下路面发热 D.搓手时手掌发热
2.冰壶比赛充满着科学知识。例如,比赛的冰面是非常特殊的,在一块平整的大冰面上,制冰师①洒上均匀的小水珠,小水珠形成了直径为0.3mm的小冰珠。比赛人员在擦冰时,②摩擦生热,小冰珠变成水,对冰壶的摩擦力减小,冰壶的速度不容易减小。下列关于①②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中小水珠变成小冰珠属于熔化 B.②中小冰珠变成水属于凝华
C.①中小水珠变成小冰珠需要吸热 D.②中小冰珠变成水需要吸热
3.礼花喷射器的模型图如图所示,通过扭动气阀可释放压缩气罐内的气体,产生的冲击力将纸筒内填充的礼花彩条喷向远处。内燃机的冲程中能量转化与此相同的是 (
A. 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4.下列关于生活中的热现象的解释或做法正确的是
A.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最终消失,这是一种汽化现象
B.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有“流汗”现象,这是瓶内的饮料扩散导致的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且光照充足的地方有利于加快水分蒸发
D.寒冬的窗户玻璃上常常会有一层“水汽”,应当从室外擦玻璃才能将“水汽”擦干
5.如图1所示,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的熔化过程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0~2m in内乙物质比甲物质吸收的热量多
C. 乙物质在 BC段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D. 乙物质在 AB段的比热容比在CD段的比热容小
6.如图所示,烧瓶内装有一些水,瓶口用软木塞塞住,用小打气筒缓慢向瓶内打气,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塞子跳起来,瓶内出现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塞子跳起的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B.此实验研究的问题是外界对物体做功能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C.此实验研究的对象是塞子
D.此实验中出现的白雾与干冰周围的“白汽”成分不一致
-105 -
7.永康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地方,拥有多种特色菜肴和小吃。下列关于图中所示的四种美食在制作过程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 )
A.角干麦饼制作时要蒸、烤结合,蒸的过程中锅中的水先液化再汽化
B.当馓煎熟时会漂浮在油面上,此时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C.烙小麦饼时用铁板或铁锅,主要是铁的比热容大
D.烤制肉麦饼的过程中,主要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肉麦饼的内能
8.周末,小林同学在父母的协助下,从早上6时开始每隔半小时分别对他家附近的气温和一个深水池里的水温进行测量,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成温度一时间图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是“气温”图线,乙是“水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大
B. 甲是“气温”图线,乙是“水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小
C. 甲是“水温”图线,乙是“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大
D. 甲是“水温”图线,乙是“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小
9.1kg的不同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一定不相等
B.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吸收相同热量,水升温较多
C.煤油和冰是不同物质,其比热容一定不相等
D.质量相等的酒精和煤油降低相同温度,酒精放出的热量多
10.车辆紧急刹车时,刹车片迅速夹紧刹车盘(不考虑刹车片磨损),靠刹车片与刹车盘的剧烈摩擦最终使车辆停止运动,这个过程导致刹车片和刹车盘温度升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车辆停止运动后速度为0,则刹车片内能为0
B.车辆在减速过程中,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C.刹车片和刹车盘温度升高,可知刹车片内能增大
D. 由于质量没改变,则刹车片内能不发生变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30分)
11.(4分)蒸馒头时,锅中水烧开,蒸屉上方出现大量“白气”,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结果。打开蒸屉发现上层内的水珠明显多于下层,且上层馒头比下层先熟。利用电子温度计测量上、下层蒸屉内的温度(图甲),所得结果如图乙所示。利用物态变化及相关知识,解释上层馒头比下层馒头先熟的原因: 。
12. (8分)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中,技术原理简化为以下的流程图。其中,二氧化碳经过压缩机时被压缩,经过冷凝器时被冷却,经过膨胀阀时向外膨胀,经过蒸发器时会蒸发。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经过 时,没有发生物态变化。
A. 压缩机 B. 冷凝器 C. 膨胀阀 D. 蒸发器
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 。
(2)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经过 (填“压缩机”或“冷凝器”)后,内能变大。其内能的改变方式是 (填“做功”或“热传递”)。
13. (6分)南宋诗人陆游在《省油灯盏》中写道:“……盖夹灯盏也,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其省油几半。”图甲、乙分别为省油灯实物图及其结构示意图。省油灯“省油”的主要原理是减少燃油的蒸发。
(1)夹层中的液体选择水作为冷却剂,能降低燃油的温度,这是利用了水的 较大。
(2)省油灯点燃后,夹层中水的温度会升高,该过程中水的内能增大的方式是 。
(3)考古学家发现另一种省油灯,如图丙所示。专家们认为放置在相同的环境中,图丙所示省油灯更“省油”,是由于该省油灯的燃油暴露在空气中的 较小,燃油的蒸发速度更慢。
14. (6分)小科在科技节活动中制作的简易“蒸汽船”模型如图所示。将盛有一定量水的铜制容器安装在“船体”上,用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一段时间后铜管会向右喷蒸汽,“蒸汽船”就向左行驶。
(1)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导致容器内水温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2)“蒸汽船”行驶时,铜管口冲出一团团“白气”,这是 (填物态变化)现象。
(3)行驶一段时间后,“蒸汽船”受到水的浮力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5.(6分)(1)电动自行车自燃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是由于电源短路,形成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的热。这一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 能。
(2)某汽车的汽油机每秒做功40次,则其曲轴在1min内转动 圈。当汽油在发动机内燃烧不充分时会冒“黑烟”,此时汽油机的工作效率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5分)
16.(12分)在研究“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与吸热关系”的实验中,取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如图1所示。
(1)图2所示为某时刻的温度计,其示数为 。
(2)分析图3可知,吸收相同热量, 液体升温更多, 液体更适合做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3)若甲、乙两种液体从图3所示的初温分别升高到40℃和35℃,吸收热量之比为2:1,则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
17.(13分)水的蒸发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物态变化,某科学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请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设计。
(1)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 、 。
(2)利用下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对水蒸发快慢的影响,你认为选用 (填“电吹风”或“小风扇”)更好,请说明理由: 。
(3)下列操作中最有利于控制滤纸大小相同,并有效完成实验的方法是 。
A.取两张滤纸,分别剪下一个方块
B. 同一张滤纸,不同位置剪下一个方块
C.滤纸对折后,两层滤纸重叠剪下一个方块
D.选择两张滤纸,不做裁剪
(4)根据以下实验现象,填写实验结论。
实验条件 滤纸变干的时间/s 实验结论
有风吹 16
没有风吹 60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15 分)
18.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重返地球时,为避免与大气剧烈摩擦产生的高热烧穿舱壁,返回舱表面涂有防热材料。假设返回舱的总质量为3×10 kg,表面防热材料的质量为500 kg,防热材料的比热容为4×10 J/(kg·℃),重力加速度 g 取10 N/ kg。
(1)返回舱进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剧烈摩擦,通过 的方式增加了表面的内能,该过程与我们看到的 (填“彗星”“流星”或“恒星”)相似。
(2)若返回舱在大气层中共下落1 000 m,重力做功是多少
(3)若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下落1000m的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内能且40%被防热材料吸收,则防热材料升高的温度是多少
1. C 2. D 3. C 4. C 5. D 6. A 7. D8. A 9. D 10. C
11.液化 上层蒸屉内水珠明显多于下层,说明上层蒸屉内水蒸气液化多于下层,水蒸气液化会放出热量,上层蒸屉中的馒头可以吸收更多热量
12. (1)A CO 经过压缩机前后,均为气态
(2)压缩机 做功
13. (1)比热容 (2)热传递 (3)表面积
14. (1)热传递 (2)液化 (3)减小
15. (1)内 (2)4 800 减小
16. (1)39 ℃ (2)乙 甲 (3)3:2
17.(1)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2)小风扇 热风改变了水的温度,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3)C
(4)在液体的温度和表面积相同时,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18. (1)做功 流星 (2)3×10 J (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