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检测卷(提高卷)(学生版+解析)-苏教版2024-2025学年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检测卷(提高卷)(学生版+解析)-苏教版2024-2025学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5-25 17:35:45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
苏教版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检测卷(提高卷)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共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共10分)
1.(2分)下列图形中,( )的涂色部分可以用表示。
A. B. C.
2.(2分)小明和同桌玩“石头、剪刀、布”游戏,小明胜负情况记录如下,小明胜的次数占总次数的( )。
胜 负 平
3 4 3
A. B. C.
3.(2分)体育器材室里有一筐篮球,共18个。你能拿出这筐篮球的( )。
A. B. C.
4.(2分)园园把一根长2米丝带平均分成4份,用其中的1份做了一个中国结,做中国结用了这根丝带的( )。
A. B. C.
5.(2分)小李和小张各带60元钱去买学习用品,小李用去了所带钱数的,小张用去了所带钱数的。两人用的钱数相比,( )。
A.小李多一些 B.小张多一些 C.同样多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共21分)
6.(3分)8分=角 5分米=米 3厘米=分米
7.(6分)8个是( );里面有( )个;( )个( )是。
8.(2分)三(1)班共有学生45人,其中男生有26人,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9.(2分)一本120页的书,小明第一天看了它的,第二天看了剩下的,第二天看了( )页,第三天要从第( )页看起。
10.(2分)在一首诗中,重复使用同一个字,使诗词有一唱三叹的作用,更显得有趣味。品读两首诗,数一数,“春”字占《无题》全部字数的,“一”字占《一字诗》全部字数的。(不包括题目、作者和标点)
无题 唐·佚名 春水春池满, 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 春鸟弄春声。 一字诗 清·陈沆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11.(2分)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它的,3份是它的。
12.(2分)用5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如图的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拼成图形面积的,拼成的这个图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3.(2分)爸爸新买了一个移动硬盘,它的容量是512GB。爸爸把它平均分成4个区,每个区的容量是移动硬盘容量的( ),是( )GB。(GB是计算机存储单位)
评卷人得分
三、判断题(共12分)
14.(2分)把一根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米。( )
15.(2分)甲数的一定大于乙数的。( )
16.(2分)一节课的时间是小时。这里的“”是把一节课的时间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2份。( )
(2分)将一根绳子对折3次,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18.(2分)15的和18的的值相等。( )
19.(2分)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后再对折,每份是这张纸的。( )
评卷人得分
四、计算题(共12分)
20.(12分)细心算一算



评卷人得分
五、作图题(共8分)
21.(8分)涂一涂,比较分数的大小。
评卷人得分
六、解答题(共37分)
22.(5分)“六一”儿童节,同学们挂气球,按照2个粉色、3个红色、1个绿色的顺序依次排列,一共挂了60个气球。三种颜色的气球各占气球总数的几分之几?
23.(5分)如图,丁丁用一根20分米长的绸带做花。已经用去了这根绸带的几分之几?还剩多少分米?
24.(5分)为了保护脊柱的健康,儿童的负重最好不超过体重的。小恒的书包超重了吗?
25.(5分)送给朋友后还剩20块饼干,妈妈把其中的装在了小桶里,装在了大桶里,佳佳吃了余下的饼干。佳佳吃了几块饼干?
26.(5分)三(1)班有35人,在选班长时,有的人选张芳,有的人选王强,他们两个人各得了多少票?你认为谁能当班长?
27.(6分)工人要运45根木头,第一天运了总数的,第二天也运了总数的,这堆木头运完了没有?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28.(6分)奶奶买了一些草莓(如图),小雪吃了这盘草莓的,爷爷吃了剩下的。小雪和爷爷各吃了多少个草莓?
试卷第1页,共3页
/ 试卷第1页,共3页保密★启用前
苏教版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检测卷(提高卷)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共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共10分)
1.(2分)下列图形中,( )的涂色部分可以用表示。
A. B. C.
【答案】C
【分析】根据分数的初步认识可知,把图形看作一个整体,表示把整体“1”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A.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涂色占了2份,表示,不符合题意;
B.三角形不是平均分,不符合题意;
C.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3份,涂色占了2份,表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是考查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2.(2分)小明和同桌玩“石头、剪刀、布”游戏,小明胜负情况记录如下,小明胜的次数占总次数的( )。
胜 负 平
3 4 3
A. B. C.
【答案】B
【分析】先求出小明玩游戏的总次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分数表示时,分母是总份数,分子是要取的份数。据此解答。
【详解】3+4+3=10(次)
小明和同桌玩“石头、剪刀、布”10次游戏,小明胜了3次,小明胜的次数占总次数的。
故答案为:B
3.(2分)体育器材室里有一筐篮球,共18个。你能拿出这筐篮球的( )。
A. B. C.
【答案】C
【分析】分析每个选项的分数,分母能被18整除的分数,则能拿出这筐篮球的几分之几。
【详解】A.表示把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18÷4=4……2,18不能平均分成4份,不能拿出这筐篮球的;
B.表示把物体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2份,18÷5=3……3,18不能平均分成5份,不能拿出这筐篮球的;
C.表示把物体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5份,18÷6=3(个),3×5=15(个),18能平均分成6份,能拿出这筐篮球的。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掌握与运用。
4.(2分)园园把一根长2米丝带平均分成4份,用其中的1份做了一个中国结,做中国结用了这根丝带的( )。
A. B. C.
【答案】C
【分析】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出其中的一份,取出部分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这根丝带被平均分成了4份,用去其中的1份,用去部分占这个整体的。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5.(2分)小李和小张各带60元钱去买学习用品,小李用去了所带钱数的,小张用去了所带钱数的。两人用的钱数相比,( )。
A.小李多一些 B.小张多一些 C.同样多
【答案】C
【分析】结合题意,小李用去了所带钱数的,说明他把钱数平均分成了3份,用掉了其中的2份,只需要求出每份是多少即可得到用掉2份的钱数;小张用去了所带钱数的,说明他把钱数平均分成了6份,用掉了其中的4份,只需要求出每份是多少即可得到用掉4份的钱数;最后再比较得出谁用的多。
【详解】小李用的钱数:60÷3×2=20×2=40(元)
小张用的钱数:60÷6×4=10×4=40(元)
40=40
两个用的钱一样多。
故答案为:C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共21分)
6.(3分)8分=角 5分米=米 3厘米=分米
【答案】;;
【分析】1角=10分,把1角平均分成10份,1分是1角的,所以1分是角;
1米=10分米,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分米是1米的,所以1分米是米;
1分米=10厘米,把1分米平均分成10份,1厘米是1分米的,所以1厘米是分米。据此解答。
【详解】1分=角,8分里面有8个1分,所以8分=角;
1分米=米,5分米里面有5个1分米,所以5分米=米;
1厘米=分米,3厘米里面有3个1厘米,所以3厘米=分米。
7.(6分)8个是( );里面有( )个;( )个( )是。
【答案】 5 7
【分析】根据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可知,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8个是;里面有5个;7个是。
8.(2分)三(1)班共有学生45人,其中男生有26人,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答案】;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把三(1)班的学生看作单位“1”,把三(1)班的学生平均分成45份,1人就占1份,据此解答。
【详解】男生有26人,女生就有(人),所以男生就是26份,女生就是19份,也就是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9.(2分)一本120页的书,小明第一天看了它的,第二天看了剩下的,第二天看了( )页,第三天要从第( )页看起。
【答案】 20 41
【分析】根据小明第一天看了它的可知,是把这本书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6份,其中1份的页数是看过的,即用总页数除以6即可求出看过的页数。再根据第二天看了剩下的可知,是把第一天看完后剩下的页数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其中1份的页数就是第二天看的页数,先用总页数减去第一天看的页数,求出剩下的页数,再除以5即可,第三天从第几页看起,就是用前两天看的页数和再加上1即可。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20÷6=20(页)
120-20=100(页)
100÷5=20(页)
20+20+1=41(页)
即一本120页的书,小明第一天看了它的,第二天看了剩下的,第二天看了20页,第三天要从第41页看起。
10.(2分)在一首诗中,重复使用同一个字,使诗词有一唱三叹的作用,更显得有趣味。品读两首诗,数一数,“春”字占《无题》全部字数的,“一”字占《一字诗》全部字数的。(不包括题目、作者和标点)
无题 唐·佚名 春水春池满, 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 春鸟弄春声。 一字诗 清·陈沆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答案】;
【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无题》的全部字数,一共有20个字,即整首诗被平均分成20份,一个字表示1份,即每个字占总字数的,“春”字有8个,即占总字数的;《一字诗》的总字数为28个,“一”字有10个,即占总字数的;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知,“春”字占《无题》全部字数的,“一”字占《一字诗》全部字数的。
11.(2分)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它的,3份是它的。
【答案】;
【分析】根据分数的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它的,3份是它的,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它的,3份是它的。
12.(2分)用5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如图的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拼成图形面积的,拼成的这个图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答案】;5
【分析】这个图形是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也就是把拼成的图形平均分成5份,阴影部分是其中的1份。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拼成的这个图形的面积是5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
【详解】1×1=1(平方厘米)
1×5=5(平方厘米)
用5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如图的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拼成图形面积的,拼成的这个图形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
13.(2分)爸爸新买了一个移动硬盘,它的容量是512GB。爸爸把它平均分成4个区,每个区的容量是移动硬盘容量的( ),是( )GB。(GB是计算机存储单位)
【答案】 128
【分析】平均分成4个区,则其中的一份用表示,每个区就是512÷4=128(GB),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512÷4=128(GB)
爸爸新买了一个移动硬盘,它的容量是512GB。爸爸把它平均分成4个区,每个区的容量是移动硬盘容量的,是128GB。
评卷人得分
三、判断题(共12分)
14.(2分)把一根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米。( )
【答案】√
【分析】根据分数的初步认识,把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根绳子的,也就是1米的,即米。据此判断。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把一根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米。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5.(2分)甲数的一定大于乙数的。( )
【答案】×
【分析】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时,分子大的分数大。当甲数与乙数相等时,甲数的一定大于乙数的。当甲数大于乙数时,甲数的一定大于乙数的。但是当甲数小于乙数时,甲数的不一定大于乙数的。举例判断。
【详解】当甲数=乙数=10时,
甲数的是9,乙数的是3,则甲数的一定大于乙数的。
当甲数是100,乙数是10时,
甲数的是90,乙数的是3,则甲数的一定大于乙数的。
当甲数是10,乙数是100时,
甲数的是9,乙数的是30,则甲数的小于乙数的。
即甲数的不一定大于乙数的。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6.(2分)一节课的时间是小时。这里的“”是把一节课的时间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2份。( )
【答案】×
【分析】一节课的时间是小时,这里的是表示把1小时,平均分成3份,一节课的时间表示有这样的2份。
【详解】一节课的时间是小时,它不是把一节课的时间看作单位“1”,而是把1小时看成单位“1”。
故此说法不正确。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单位“1”的认识以及分数的意义,在确定单位“1”时,一般“是谁、占谁”谁是单位“1”。
17.(2分)将一根绳子对折3次,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答案】√
【分析】将这根绳子对折3次,则把这根绳子平均分成8段,根据分数的意义: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将一根绳子对折3次,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18.(2分)15的和18的的值相等。( )
【答案】×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将15平均分成3份,其中1份是15的,是15÷3=5。将18平均分成3份,其中1份是18的,是18÷3=6。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15的是5,18的是6,这两个值不相等。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的意义: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19.(2分)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后再对折,每份是这张纸的。( )
【答案】√
【分析】分数的意义: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则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每份是这张纸的。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评卷人得分
四、计算题(共12分)
20.(12分)细心算一算



【答案】;;;;
;;;0;
;;;
【分析】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即,原来的分母作加或减后的分母,分子相加减后的和或差作最后结果的分子。
据此解答。
【详解】= = = = = =
= =0 = = = =
故答案是:;;;
;;;
;0;;
;;
【点睛】要熟知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并认真计算。
评卷人得分
五、作图题(共8分)
21.(8分)涂一涂,比较分数的大小。
【答案】见详解
【分析】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读图可知,第一个图一共有8个圆,观察分数可知,都是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分别涂色3份和2份即可,即涂色6个和4个,再对比可知,涂色6个的数量多,所以>;
第二个图都是把一个大三角形平均分成9份,分别涂色其中6份和5份即可,观察涂色部分,涂色6个的数量多,所以>;
第三个图都是有8个小正方形,左边图形平均分成8份,涂色其中1份,右边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涂色其中1份,即2个,观察涂色图形个数,右边涂色个数多,所以<;
第四个图形都是有10个五角星,左边图形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个,涂色其中2份,即4个,右边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5个,涂色其中1份,即5个。由于右边涂色图形数量多,所以<。据此解答。
【详解】
评卷人得分
六、解答题(共37分)
22.(5分)“六一”儿童节,同学们挂气球,按照2个粉色、3个红色、1个绿色的顺序依次排列,一共挂了60个气球。三种颜色的气球各占气球总数的几分之几?
【答案】粉气球占气球总数的;红气球占气球总数的;绿气球占气球总数的
【分析】由题意得,同学们按照2个粉色、3个红色、1个绿色的顺序依次排列,也就是6个气球为一组有规律地排列。一共挂了60个气球,直接用60除以6算出一共有多少组这样的气球。然后再用得数分别乘上2、3和1算出三种颜色的气球各有多少个。一共挂了60个气球,把60个气球平均分成60份,每份是1个气球,1个气球就是气球总数的。三种颜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它们就占气球总数的六十分之几。
【详解】2+3+1=5+1=6(个)
60÷6=10(组)
粉气球:2×10=20(个)
红气球:3×10=30(个)
绿气球:1×10=10(个)
答:粉气球占气球总数的,红气球占气球总数的,绿气球占气球总数的。
23.(5分)如图,丁丁用一根20分米长的绸带做花。已经用去了这根绸带的几分之几?还剩多少分米?
【答案】;8分米
【分析】
根据分数的意义,将这根绸带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为5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是,由题意可知,用去了其中的3份用分数表示是,还剩下其中的2份用分数表示是,即20÷5×2=4×2=8(分米),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20÷5×2
=4×2
=8(分米)
答:已经用去了这根绸带的,还剩8分米。
24.(5分)为了保护脊柱的健康,儿童的负重最好不超过体重的。小恒的书包超重了吗?
【答案】没有超重
【分析】根据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可知,儿童的负重最好不超过体重的,也就是把儿童的体重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1份重量,就是儿童负重最大重量;即把小恒的体重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每份的重量是40÷5=8(千克),即小恒的负重的最大重量是8千克;再与小恒的书包的重量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40÷5=8(千克)
8>6,因此书包没有超重。
答:小恒的书包没有超重
25.(5分)送给朋友后还剩20块饼干,妈妈把其中的装在了小桶里,装在了大桶里,佳佳吃了余下的饼干。佳佳吃了几块饼干?
【答案】7块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将20块饼干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为4份,妈妈装了其中的1份即放在小桶里,用20÷4即可求出放在小桶里的块数,平均分为5份,装了其中的2份即放在大桶里,用20÷5×2即可求出放在大桶里的块数,用总块数减去小桶和大桶里的块数,即为剩下佳佳吃的块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小桶里:20÷4=5(块)
大桶里:20÷5×2=4×2=8(块)
佳佳吃的:20-5-8=15-8=7(块)
答:佳佳吃了7块饼干。
26.(5分)三(1)班有35人,在选班长时,有的人选张芳,有的人选王强,他们两个人各得了多少票?你认为谁能当班长?
【答案】张芳20票;王强14票;张芳能当班长。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将班级人数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为7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是,则代表其中的4份,即35÷7×4=5×4=20(票);平均分为5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是,则代表其中的2份,即35÷5×2=7×2=14(票);比较两人的票数,票数高的即能当班长,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张芳:35÷7×4=5×4=20(票)
王强:35÷5×2=7×2=14(票)
20>14
答:张芳能当班长。
27.(6分)工人要运45根木头,第一天运了总数的,第二天也运了总数的,这堆木头运完了没有?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答案】没有运完;两天运的总根数没有达到45根(理由答案不唯一)
【分析】表示将45根木头平均分成了9份,第一天运的和第二天运的都占其中的4份;先用45除以9计算出1份的木头根数,再乘4计算第一天运的木头根数,也就是第二天运的木头根数,最后将两天运的木头根数相加,再与45进行比较;据此解答。
【详解】45÷9×4=20(根)
20+20=40(根)
40<45
答:这堆木头没有运完,因为两天运的总根数没有达到45根。(理由答案不唯一)
28.(6分)奶奶买了一些草莓(如图),小雪吃了这盘草莓的,爷爷吃了剩下的。小雪和爷爷各吃了多少个草莓?
【答案】10个;12个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表示把30个草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小雪吃了;再算出还剩的草莓,表示把剩下的草莓看成整体,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爷爷吃了,即可解答。
【详解】30÷3×1=10×1=10(个)
30-10=20(个)
20÷5×3=4×3=12(个)
答:小雪吃了10个草莓,爷爷吃了12个。
试卷第1页,共3页
/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