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复习课件(9份打包))2025-2026学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复习课件(9份打包))2025-2026学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5-25 18:43:20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第1课时 地球的表面
一 选择题
1. 爸爸告诉典典,我国有四大高原,其中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 )。
A. 青藏高原 B. 云贵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A
2. 下列简图中,可以表示盆地地形的是( )。
C
3. 人们常用“七山一水二分田”来描述浙江的地形,据此可以推测浙江的地形主要是( )。
A. 山地和丘陵 B. 平原和丘陵 C. 盆地
A
4.【衢州市】 观察世界地形图时,可以发现下列描述与观察结果不相符的是( )。
A. 陆地面积超过海洋
B. 陆地被海洋分隔
C. 地形是多种多样的
A
5. 右图能反映出我国陆地的地形特征是( )。
A. 山地最多,盆地最少
B. 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阔
C. 北部多山地、盆地,南部多高原、丘陵、平原
【点拨】题图只能反映地形多少的特点,不能反映地形的分布特征。
B
6. [新情境 经典好歌]“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是《好汉歌》中的歌词,我国的河流大多数是自西向东流的,原因是( )。
A.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
B. 我国的地势东高西低
C. 人为因素的影响
A
7.【 台州市黄岩区改编】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下列关于地形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浙江的地形以盆地为主
B. 河流入海口的地形常常是平原
C. 地形地貌的形成只与地震、火山喷发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B
返回
二 填空题
1. 常见的地形有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等。
2.【 绍兴市越城区改编】 我国的地形比较复杂,但也有一定的规律,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地势________ ,西部多___________ ,东部多___________ 。
高原
平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西高东低
高原、山地
平原、丘陵
3.“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的是我国的 _____(填“峡谷”或“山地”)。
返回
峡谷
三 作图连线题
1. 根据地形特点,写出地形名称,并画出表示该地形的示意图。
地形特点 地形名称 表示地形的示意图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山地
丘陵
高原
盆地
平原
2. 将下列地形地貌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用线连起来。
返回
四 [新题型 说理题]材料阅读题
暑假期间,天天、华华、梦梦跟随父母外出旅游。天天一家来到了一个地方,那里地势起伏较小,顶部浑圆,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果树。华华一家来到了一个地方,发现四周被高山环绕,中间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那里气候干燥,沙漠广布,河流稀少,只有在高山冰雪融水汇聚的地方才有一小片绿洲。而梦梦一家去了西藏,他们还准备去挑战一下爬雪山。
1. 你认为天天一家去的地方最有可能属于______地形,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丘陵
地势起伏较小,顶部浑圆,这是丘陵的地
形特点,丘陵地区适合种植果树(合理即可)
2. 你认为华华一家去的地方最有可能属于_______地形,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盆地
四周被高山环绕,中间形成一个相对封闭
的区域,这是盆地的地形特点,而气候干燥,沙漠广布,
河流稀少,只有在高山冰雪融水汇聚的地方才有一小片
绿洲,这些特征与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相符(合理即可)
3. 你认为梦梦一家必须要准备的物品有哪些?说说你的理由。(至少说出2 种物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梦一家需要带的物品:防寒衣物,理由是西藏海拔高,
返回
气温低,尤其是雪山地区,防寒衣物是必备的;氧气瓶,
理由是高海拔地区氧气稀薄,容易引发高原反应,氧气瓶
可以帮助缓解缺氧症状(合理即可)(共18张PPT)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第2课时 地球的结构
一 选择题
1. 如果用煮熟的鸡蛋表示地球内部的结构,则蛋白可以表示( )。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B
2. 下列关于地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壳厚薄不一,有些地方相差很大
B. 地壳的运动只会形成高山,不会形成峡谷
C. 地壳中充满炽热的岩浆
A
3. 关于地壳的运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地壳的运动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如地震、火山喷发
B. 地壳的运动也可以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如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地隆起
C. 自然界的风主要是地壳运动产生的
C
【点拨】自然界的风主要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4. [新情境 风景奇观]金华双龙洞是著名的溶洞,洞内有许多奇形怪状的钟乳石,还有清澈的泉水从洞中流出。双龙洞中的钟乳石属于( )。
A. 岩浆岩 B. 沉积岩 C. 变质岩
【点拨】钟乳石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地下水的溶解和沉积作用,属于沉积岩。
B
5.【衢州市】 典典在课外阅读中了解到,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上找到了一些海洋动物的化石,这说明喜马拉雅山的大部分岩石是( )。
A. 岩浆岩 B. 变质岩 C. 沉积岩
C
6. 下列各种岩石中,属于同一类的是( )。
A. 板岩、浮石、花岗岩
B. 砾岩、页岩、板岩
C. 玄武岩、浮石、花岗岩
【点拨】浮石、花岗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砾岩、页岩属于沉积岩,板岩属于变质岩。
C
二 填空题
1. 地球从外到内三个圈层中,由岩石组成,且各处厚度不一样的是________。
2.【 金华东阳市】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三大类。
地壳
沉积岩
岩浆岩
变质岩
3. 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也在不停地涌动着,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冷却后会形成________ ,如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等。
岩浆岩
返回
浮石
花岗岩
玄武岩
(合理即可)
三 科学小组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了地球内部的结构模型,他们查阅并得到了如下资料:地球的三个圈层中,地壳最薄,且横向变化大,各处厚度不一,平均厚度约为17 千米;地幔的厚度约为2900 千米,地核的平均半径约为3500 千米。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下面是科学小组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的步骤,合理的顺序为( )。
①切开模型,观察剖面。
②根据三个圈层的不同厚度,选择合适的比例进行缩小。
③选择不同的颜色,红色代表地核,黄色代表地幔,蓝色代表地壳。
④从里到外用橡皮泥逐层制作。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①②④③ D. ②③①④
B
2. [学科素养 推理意识]下面是不同科学小组成员制作的地球内部结构模型的剖面图,最合理的是_____(填字母)。四个不同小组做出的模型差异这么大,你觉得最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给他们提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返回
比例转换出现问题(合理即可)
重新选择合适的比例缩小(合理即可)
四 材料阅读题
神秘的地球内部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等待我们去探索。
地壳似“外衣”,厚度不均,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5 千米,大洋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5 千米。由岩石组成,大陆多花岗岩,大洋多玄武岩,板块运动造就多样地貌,如喜马拉雅山、马里亚纳海沟等。
地幔似“肌肉”,厚度约2900 千米,含铁、镁的硅酸盐矿物,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软流圈是上地幔的顶部,具有流动性,深度为60~250 千米,其对流驱动板块,引发火山喷发、地震等活动,软流圈以下部分的上地幔主要由橄榄岩、辉石等岩石组成,下地幔在高温高压下更致密。
地核为核心部分,平均半径约3500 千米,含外核与内核。外核为液态,金属流动产生磁场,抵御宇宙射线。内核为固态,虽炽热但因高压保持固态,与外核相互作用影响磁场。
地球的各层协作塑造并维系地球面貌与生命延续,还有诸多奥秘待解。
1. 下列关于地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 2900 千米
B. 地壳是由铁和镍组成的
C. 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比大洋地壳的平均厚度大
D. 地壳似“肌肉”
C
2. 地幔中具有流动性,能使地幔对流从而带动板块运动的部分是( )。
A. 上地幔 B. 下地幔 C. 软流圈 D. 整个地幔
C
3. [学科素养 推理意识]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人类尝试了多次深钻计划,但发现都不能挖得特别深,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深处是高温高压的状态,目前的技术
返回
还无法达到(合理即可)(共21张PPT)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第6课时 水的作用
一 选择题
1. 下列地形地貌的形成,主要不是由水的作用引起的是( )。
A.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B.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C. 喜马拉雅山脉
C
2. [新情境 著名景观]杭州钱塘江大潮天下闻名。江水退潮时,可以看到江岸两边都是泥沙类细颗粒物,人们称它为滩涂。钱塘江两岸的滩涂是由( )形成的。
A. 江水冲刷
B. 江水侵蚀
C. 泥沙沉积
C
3. [学科素养 推理意识]瀑布在地质学上叫跌水,即河水流经断层、凹陷等地区时垂直地从高空跌落的现象。它不可能出现在河流的( )。
A. 上游 B. 中游 C. 下游
【点拨】形成瀑布需要比较高的落差,一般位于河流的上游、中游河段。
C
4. 右图为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陆地上的水蒸发后凝结成水,
只能回到陆地,不能回到海洋
B. 海洋中的水受热蒸发,变成水
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会变
成降雨回到地面
C. 地球上的水会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循环
A
【点拨】陆地上的水蒸发后凝结成水,会回到陆地和海洋。
5. 下列有关降雨对土地影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降雨时,地面有了水流,会将岩屑和土壤颗粒冲到河里
B. 降雨后,水泥路面保持原样,因此地形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C. 降雨越大,地面水流速度越快,土壤颗粒被带走得越多
B
返回
二 填空题
1. 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这些被侵蚀的泥土在水流缓慢的地方又会沉积下来。河流的______和______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2. 在做“雨水如何侵蚀土地”的模拟实验时,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土壤表面撒上有颜色的______ 。浇的水量越多,土壤表面的黏土和细沙向下移动的速度______ 。
侵蚀
沉积
沙子
越快
返回
三 梦梦利用土壤做了“模拟河流对土地的侵蚀”实验。她先在水槽的一端用土堆一个斜坡,再在斜坡中间挖一条宽、深都约为1 厘米的“河道”(如图所示)。然后在塑料瓶中装满水并将水从“河道”上端
慢慢倒入“河道”,水向下流,形
成河流。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河道被水侵蚀后,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a 区域明显变深,c 区域无颗粒沉积
B. b 区域明显变深,c 区域有颗粒沉积
C. a 区域明显变深,c 区域有颗粒沉积
C
2. 在模型中,“河道”内的a、b、c 三个位置的高度是不同的,位置最高的是_____(填字母)。
a
3. 在a 位置,下雨时,最容易被水流冲走的是( )。
A. 坚硬的岩石 B. 松软的土壤 C. 大块的石头 D. 鹅卵石
B
4. 如果把图中的河流看成长江,长江三角洲应位于_____(填“a”“b”或“c”)位置。
c
5. 如图,目前黄河有一段区域变成了一条“地上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
(1)你认为造成黄河“地上河”的最大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2)你认为黄河“地上河”区域最有可能会发生在_____(填“上游”“中游”或“下游”)。
(3)请提出两条治理黄河的方法:________、 ____________ 。
返回
泥沙堆积
下游
植树造林
优化河道治理
(合理即可)
四【金华市改编】 典典老家有一条河流绕村而过。典典对河流的形成很感兴趣,为什么河流是弯弯的?为什么村民需要给河流修筑堤坝?典典对河流进行了考察,绘制了简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 典典通过考察发现,当河流流速快时,_____(填“甲”或“乙”)岸受河水的侵蚀作用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A 处的河岸会变得更_____ (填“凹”或“凸”)。
2. 典典在这条河流中发现了很多沉积的细沙,沉积的位置应该在_____ (填序号)处。



【点拨】与下游相比,凸岸只是河流局部的沉积区域,影响范围相对较小,而下游是河流较长流程的综合沉积区域,整体沉积的泥沙量通常更多。
3. [学科素养 推理意识]右图为黄河第一湾——乾坤湾,关于它的成因,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
A. 最初的地形就是这样,与河流的作用无关
B. 凸岸主要受到河水的侵蚀作用,凹岸主要受到河水的沉积作用
C. 凸岸主要受到河水的沉积作用,凹岸主要受到河水的侵蚀作用
D. 凹岸和凸岸都是地震形成的
C
4. 典典发现老家的河流是自北向南走向,上游在北边,下游在南边,由此可推断典典老家的地势特点是( )。
A. 东高西低 B. 南高北低 C. 西高东低 D. 北高南低
D
5. [新题型 说理题]典典的老家春季往往多雨,夏季会有汛期,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寒冷,你认为最适合修筑堤坝的季节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季
返回
秋季凉爽少雨,气候适宜,水位较低,
施工效率高,为汛期做准备(合理即可)(共17张PPT)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单元综合素养提优
高原
平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西高东低
地壳
地幔
地核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例】右图是我国黄河流经的区域,根据中国地形特点,你认为黄河的流向是( )。
A. A → B → C B. C → B → A
C. B → C,B → A
A
【例】北高峰是杭州很著名的山,海拔约为313 米;浙江第一高峰是丽水龙泉的黄茅尖,海拔为1929 米。这两座“山”的地形分别为( )。
A. 山地、丘陵 B. 丘陵 、丘陵 C. 丘陵、山地
C
【例】如右图所示,绝大部分火山喷发发生在( )。
A. A 层和B 层
B. A 层
C. A、B、C 层都有
A
【例】关于改变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外部的力量,对地形地貌影响剧烈
B. 风的作用和水的作用是地球内部的力量,对地形地貌改变缓慢
C. 地球内部的力量和外部的力量都能改变地形地貌
C
【例】如图为黄河第一湾乾坤湾,
其中A 为______(填“凹岸”
或“凸岸”,后同),B 为
______,A 侧不断受到流速较 ______ (填“快”或“慢”)的水流的冲击,主要是流水的______作用;B 侧水流速度较 ______ (填“快”或“慢”),以流水的 ______作用为主。
凹岸
凸岸

侵蚀

沉积
“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危害在泥沙”,黄河自西向东流经九省,最后流入渤海。作为世界上输沙量最大的河流,其90% 的泥沙来源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土质疏松,植被稀少,黄河在穿越黄土高
原时,把大量疏松的泥沙带了下来,自
己也被泥沙染成了黄色,成为名副其实
的黄色的河(如图1)。
黄河每年向下游的输沙量达16 亿吨,最终在下游形成黄河三角洲。实际上,1500 多年前的黄河水流清澈,周边森林茂密,动物繁多,但人类掠夺式的开发导致植被的严重破坏,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
1. 根据材料可知,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 风的作用 B. 流水的作用
C. 地震的作用 D. 火山喷发的作用
2.“ 黄河自西向东流经九省,最后流入渤海”,这说明我国的地形特点是( ) 。
B
点拨:我国地势分为三个阶梯。
B
3. (易错题)图2是科学小组研究黄河流域时的模拟装置。随着实验的进行,陡坡上的河道会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黄河三角洲会出现在_______ (填“A”或“B”)区域。
变深
B
4. 科学小组搜索资料发现,修建水坝也是治理黄河的一项有效措施。于是他们做了“水坝高度对水流速度和泥沙堆积的影响”的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水槽一端铺上土壤,用水泵模拟黄河水流。
第二步:不放水坝,用量杯接水,测量下游水流速度和水中的泥沙含量,记录数据。
第三步:放入低、中、高三种不同的水坝模型,等水流稳定后,再次测量下游水流速度和水中的泥沙含量,记录数据。
(1)该实验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填“对比”“模拟”或“既是对比,也是模拟”)实验。
既是对比,也是模拟
(2)右表是分别放入低、中、高三种不同的水坝模型的实验记录表,从表格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坝高度 下游水流速度 泥沙含量
低 快 多
中 较快 较多
高 慢 少
水坝高度会影响下游水流速度和泥沙
含量,水坝越高,下游水流速度越慢,泥沙含量越少
(3)[学科素养·态度责任]从治理黄河角度,说说修建水坝的利与弊。
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建水坝可以减少泥沙在下游的淤积,保护河道和
河口生态系统(合理即可)
水坝可能会影响河口地区的泥沙沉积,改变河口地貌,
对沿河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合理即可)(共17张PPT)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第4课时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一 选择题
1. 火山喷发时会产生大量的火山喷发物,下列选项中与喷发物来源关系最小的是( )。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C
2.【湖州市吴兴区】 火山喷发时,从地球内部喷出炽热的岩浆。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地球内部处于高温状态
B. 地壳很坚硬,没有薄弱地带
C. 地球内部物质处于可流动状态
B
3. 在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关于酒精灯的使用,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用嘴吹灭酒精灯 B.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C.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A
4. 温州雁荡山是少有的流纹岩浆喷发形成的大型破火山口地貌景观。由此可以推测它的形成原因是( )。
A. 地壳挤压逐渐隆起形成的
B. 岩浆冷却堆积形成的
C. 地球形成时就存在的
B
5. 下列地形的形成与火山喷发无关的是( )。
A. 长白山天池
B. 叙尔特塞火山岛
C. 东非大裂谷
C
6. 关于火山喷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火山喷发会呈现美丽的景观,带来地下矿物,火山喷发多多益善
B. 火山喷发会摧毁村庄,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们的生活,有害无益
C. 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
C
返回
二 填空题
1. 地球内部,越到深处,温度越_____ ,压力越_____ 。高温高压的_____在遇到地壳薄弱的地带时,就会喷出地表,这就是形成火山喷发的原因。
2. _________ 、地壳中存在薄弱地带、岩浆中存在大量气体都是火山喷发的重要因素。


岩浆
高温高压
返回
三 科学小组正在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具体步骤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在“火山喷发”模拟实验中,自“山顶”向下挖一个小洞,是为了( )。
A. 模拟人类矿井 B. 模拟岩层裂缝
C. 保持气体流通 D. 方便雨水进入
2. 在“火山喷发”模拟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铁盒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让“地壳”深处保持高温
3. 实验中番茄酱喷出,并流到土豆泥表面,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番茄酱喷出之前,在“火山口”看不到任何现象
B.“岩浆”冒着气泡从“火山口”溢出或喷出
C. 涌出来的“岩浆”覆盖范围非常小
D. 加热一段时间后,“火山口”会向外冒热气
A
4. 实验结束后,番茄酱冷却变干,这时的番茄酱代表自然界中的( )。
A. 岩浆岩 B. 沉积岩 C. 变质岩 D. 化石
A
5. [学科素养 推理意识]随着加热的进行,典典组却未见“火山喷发”,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
加热温度不够高,未能使番茄酱
达到喷发所需的温度和压力(合理即可)
四【杭州市上城区改编】 材料阅读题
火山地震,指由于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通常发生在火山口附近,震级较小,持续时间较短,频率较高。例如,2018 年在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喷发期间,共发生了4.5 级以上的地震40 次,最大的为6.9级。地震火山,指由于地震引起的火山喷发,通常发生在地震后不久,距离较远,规模较大,频率较低。
例如,1960 年5 月在智利发生了9.5 级大地震后48 小时内,距离约300 千米的普惠火山发生了大规模喷发。伴生地震,指与火山喷发同时或相隔不久发生的地震,通常发生在板块边界附近,震级较大,持续时间较长,频率较高。例如,2004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了9.1级大地震后不久,距离约1000 千米的相关火山(如喀拉喀托火山等)开始喷发,并持续了一年多。
无关地震,与火山喷发无明显关联的地震,通常发生在板块内部远离板块边界的地区,震级各异,持续时间各异,频率各异。例如,2008 年5 月12 日,在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 级大地震后不久,距离约2000 千米的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上的卡拉纳格特火山开始喷发,并持续了几个月。
1. 由材料可知,伴生地震和无关地震的不同点有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 [新题型 说理题]关于“地震和火山是否有关系”的思考,有人认为有关系,也有人认为没有关系。你的观点是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位置
不同
与火山的关联性不同
(合理即可)
都有道理 有些地震和火山有关系,如火山地震等;
有些地震和火山没有关系,如无关地震(合理即可)
返回(共15张PPT)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第5课时 风的作用
一 选择题
1. [跨学科 语文]下列成语中,能说明风对地形地貌产生影响的是( )。
A. 呼风唤雨
B. 飞沙走石
C. 风卷残云
B
2. 如右图所示,戈壁滩上只见沙石不见尘土,主要原因是( )。
A. 尘土较轻,容易被风搬运到远方去
B. 尘土较轻,容易浮在河流中随水流走
C. 岩石脱落时间不够长,还没有变成尘土
A
3. 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地沙漠化现象比较严重。下列措施可以遏制土地沙漠化的是( )。
A. 发展畜牧业
B. 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C. 大量种植耐旱、耐寒植物
C
4. [新情境 风景奇观]梦梦在新疆旅游时看到一处如右图所示的景点“风蚀蘑菇”。经导游介绍,“风蚀蘑菇”很久之前还是一块柱状的岩石,它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岩石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风蚀作用。风蚀作用最强的部位是(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B
【点拨】由图可知,②处最细,故风蚀作用最强的部位是②处。
5. 在“模拟风的侵蚀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不需要用放大镜观察岩石表面的痕迹
B. 用粗细不同的砂纸打磨岩石,模拟风卷起的不同大小的沙子对岩石侵蚀程度的影响
C. 用不同的力度摩擦同一块岩石,模拟不同风力的风对岩石侵蚀程度的影响
A
返回
二 填空题
1. 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对改变地形产生着_____(填“迅速”或“缓慢”)的作用,例如空气流动形成的_____。
2. 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沙、尘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_______。被带走的细沙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形成了_____。
缓慢

戈壁滩
沙漠
返回
三 连线题
返回
四 典典进行“模拟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的实验,他选用的实验材料有岩石、砂纸、放大镜。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一开始典典就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
A. 对放大镜下岩石的模样比较好奇,满足好奇心
B. 方便与打磨后岩石表面的情况进行对比
C. 放大镜比肉眼可以观察到更大的范围
D. 放大镜可以聚光
B
2. 实验中所用的材料或操作分别代表什么,请将对应的答案用线连起来。
粗糙的砂纸 地球 表面的岩层现象
不停打磨岩石 地表的风蚀现象
有棱角的岩石 沙子不断地侵蚀岩石
岩石棱角变圆 被风卷起的沙子
3. 打磨岩石时,要模拟空气流动的方向,所以方向是( )。
A. 水平的 B. 竖直的 C. 任意的 D. 倾斜的
4. [学科素养 科学思维 ]从下表中我们可以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返回
打磨前 打磨中 打磨后
岩石的样子 较平整 不断有碎屑物质脱落 有轻微磨痕
风的作用使岩石的样子发生了改变
五 [新情境 著名景观]材料阅读题
敦煌雅丹地貌,土质坚硬,呈浅红色。东西长约15 千米,南北宽约2 千米,与青色的戈壁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进入雅丹,遇到风吹,犹如阴森的鬼叫声,夜行转而不出,当地人称雅丹为“魔鬼城”。
典典对“魔鬼城”的形成非常好奇,打算自己做模拟实验。典典的实验设计如下图所示,他用湿润的沙子捏成了一块块“岩石”,“岩石”右边铺上沙子和小石子,沙子和小石子右边放一台电风扇,调整角度吹向沙子和小石子。
1. 敦煌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作用。
2. 夜晚出现在“魔鬼城”中的声音,是由( )形成的。
A. 地壳运动 B. 空气流动 C. 山体滑坡 D. 石块滚动
风的侵蚀
B
3. 通过以上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推测,由于风的______(填“搬运”或“沉积”)作用,C 区域细小的沙子容易被吹走,所以C 区域容易形成______ ,被带走的沙子由于风速减弱,在A 区域会______(填“搬运”或“沉积”)下来,所以A 区域容易形成 ______ 。
返回
搬运
戈壁滩
沉积
沙漠(共17张PPT)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第7课时 总结我们的认识
一 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地形地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形地貌的改变主要是地球内部的力量,与地球外部的力量无关
B. 地球表面有很多地形地貌
C. 地形地貌的改变会影响人类的生活,如沙漠化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
A
2.【温州瑞安市】 在下面的环境中,土地最容易受到侵蚀的是( )。
A. 原始森林 B. 裸露的山坡 C. 草原
B
3. 典典发现生活中造成土壤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下列选项中,仅由自然因素造成的是( )。
A. 砍伐树木导致山体滑坡
B. 过度放牧导致形成沙漠
C. 大雨导致土壤被冲走
C
4. 我国很多地区实施退耕还林等一系列措施,主要目的是( )。
A. 人们缺乏粮食,需要种植更多的粮食
B. 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现状
C. 人们缺乏木材,需要种植更多的树木
B
返回
二 填空题
1. 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此外还有冷和热的作用、人的活动、动植物的作用等。
地震
火山喷发
风的作用
水的作用
2. 人类活动会使地表发生变化。比如植树种草能避免和减少________ ;大量排放________会导致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________ ,所以在出行方式上,我们应该尽量选择________ 。
水土流失
返回
二氧化碳
上升
绿色出行
三 连线题
返回
四 从1999 年开始,我国就在黄河和长江上游开展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恢复森林植被。
1. [学科素养 推理意识]“退耕还林”工程为什么特别重视“坡耕地”而不是“平耕地”?
(1) 你的猜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坡耕地”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2)聪聪制作了如下表所示的四个土地模型,用来研究不同因素对土地的侵蚀的影响。
模型A 模型B 模型C 模型D
土地情况 坡度大 坡度小 坡度大 坡度小
植被情况 有植被 有植被 无植被 无植被
① 降雨量相同时,表中的四个模型中,水土流失情况最轻的是( )。
A. 模型A B. 模型B C. 模型C D. 模型D
② 为了探究“退耕还林”工程为什么特别重视“坡耕地”而不是“平耕地”这个问题,应选择表中的模型_______和模型_________进行对比。
B
A
B
(或C D)
2. 聪聪还设计了一个实验来研究植被覆盖面积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两个坡面的水流速度和汇入杯中的泥沙量如图所示。
(1)在本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2)本模拟实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土地的侵蚀严重程度。
(3)结论:植物的根系能起到_______土壤的作用,植物的树冠或茎叶可以_______(填“减缓”或“增强”)雨水打击土壤的力度,大大减轻了水土流失。
植被覆盖面积
返回
径流量以及浑浊程度
固定
减缓
五 【温州瑞安市改编】 雁荡山形成于一亿多年前,以奇峰怪石、飞瀑流泉闻名,是世界地质公园。
1. [学科素养 推理意识]灵峰景区怪石林立,姿态各异。其中一座山峰的封顶石呈上大下小姿态,形似“蘑菇”,你认为这种岩石可能是( )。
A. 为了景区的设立人工挖掘而成的
B. 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却后自然形成的
C. 携带沙子的大风长期侵蚀形成的
D. 地震时岩石碎裂形成的
C
2. [学科素养 科学思维]大龙湫瀑布倾泻而下,典典通过观察认为水流对这里的地貌有影响,下列不能作为判断依据的是( )。
A. 瀑布的水没有变得浑浊,仍然很清澈
B. 瀑布后的岩壁上有许多裂缝
C. 岩壁下方形成了天然的巨大凹陷
D. 水潭中的小岩石圆润光滑
A
3. 来雁荡山一定要看灵峰夜景,灵峰夜景是雁荡山的三绝之首,也是精华所在。白天看似普普通通的山峰,每当夜幕降临时都披上了神秘的盛装,从不同角度看,形态各异,给人巨大的想象空间。你认为灵峰夜景
火爆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
出两点)。
独特的自然景观,
丰富的视觉效果(合理即可)
返回(共17张PPT)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第3课时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一 选择题
1. 地震通常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壳的运动
B. 地球内部的温度太高
C.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A
2. 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发生地震时,地下传来轰鸣声,房屋在摇晃
B. 地震和流水一样,都会使地形发生缓慢变化
C. 地震后房屋倒塌、道路损毁,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
B
3. 黄山、华山、庐山、泰山等都是地震后形成的断块山(如图所示),地震的力量来自( )。
A. 地球表面的热量
B. 地球内部的运动
C. 人为的能量
B
4.【衢州市改编】 下列地形的形成一定与地震有关的是( )。
A. 地面开裂 B. 堰塞湖 C. 长江第一湾
B
5.【金华市金开区】 地震发生后,关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的自救措施,下列方法最佳的是( )。
①不停地放声喊叫,吸引外界的注意
②用毛巾、衣物捂住口鼻,防止灰尘造成窒息
③积极寻找食物和水,节省体力,延长生命,等待救援
④静等营救人员来营救
⑤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等,向营救人员求救
⑥见缝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去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③⑥
B
返回
二 填空题
1. ______在不断运动,当岩石圈内的能量积累到一定量时就会释放出来,导致地下的岩层发生弯曲、断裂、错动等,从而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______发生的原因。
2. 如右图所示,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______
(填字母),为______(填“地壳”“地幔”
或“地核”)层。
地壳
地震
A
地壳
返回
三 2024 年4 月3 日7 时58 分,在中国台湾省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7.3 级地震。台湾省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据统计,台湾及周边地区平均3~4 年发生一次7 级以上的地震,且强度大,对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
为了研究地震产生的原因,科学小组用两半拼接的塑料小盒和一些土、水来做地震模拟实验。具体步骤:①将塑料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②将土和水和成泥,并将它铺在铺好塑料薄膜的小盒中;③等泥变干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④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并记录。
1. 下列关于本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土和水和成泥,等泥变干后开始模拟地震是为了模拟完整的岩石圈
B. 将两个小盒的两边迅速拉开或挤压,模拟的是板块之间的运动
C. 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模拟实验
D. 泥没有变干,对实验效果影响不大
D
【点拨】泥没有变干,会导致泥块强度不够,无法模拟岩石圈的刚性,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2. 观察图甲和图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快速挤压塑料小盒的两半会出现图甲情况
B. 切成两半的塑料小盒模拟地壳板块
C.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与图
乙原理相近
D.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与图
甲原理相近
A
3. [新题型 说理题]浙江省不在地震带上,你认为学校定期组织地震疏散演练有必要吗?我认为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必要
可以提高安全意识,万一在其他地方遇到地震也可以用上
(合理即可)
返回
四 材料阅读题
2025 年1 月7 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 级地震。这场灾难造成了126 人不幸遇难,27248 户房屋受损,3612 户房屋倒塌,损失巨大。
一般来说,地震的震级越大,
破坏性也越大。
1. 请根据下面表格判断此次地震的破坏性属于( )。
A. 轻微破坏性
B. 一般破坏性
C. 严重破坏性
D. 特大破坏性
D
震级 3.0~4.4 级 4.5~5.5 级 5.6~6.5 级 6.6 级以上
破坏性 轻微破坏性 一般破坏性 严重破坏性 特大破坏性
2. 根据以上材料判断,西藏日喀则市处在______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地震带上。
3. 近十年来,我国地震多分布于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地区。根据以上材料,请你推测这些地区容易发生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亚欧
这些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
4. [学科素养 态度责任]你觉得有哪些方法可以预防或减轻地震造成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至少写出两点)。
加强建筑的抗震设计;建立地震监测预警
返回
系统(合理即可)(共47张PPT)
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
1. 呼伦贝尔大草原很宽广,一望无际,它所处的地形是( )。
A. 平原 B. 高原 C. 盆地
B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B. 虽然地球上有很多水,但是淡水资源仍然贫乏
C. 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河流大多是南北流向
C
3. 【台州市路桥区】下面四种地貌景观,主要由地球内部力量造成的是( )。
①蘑菇岩 ②山脉 ③冲积扇 ④火山喷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C
4. 【湖州市】下列选项中,不会影响地球表面地形的是( )。
A. 大气层 B. 人造卫星 C. 地震
B
5. 【嘉兴平湖市】在一些火山周围,人们会在落有火山灰等喷发物的土地上种植庄稼,这些植物长得特别好,主要是火山喷发为土壤增加了( )。
A. 腐殖质 B. 矿物质 C. 空气
B
6. 【温州龙港市】某地区风沙侵蚀现象十分频繁,长年累月后,这个地区的大型岩石最可能会变成的形状是( )。
A. B. C.
C
7. 【温州市】瀑布在地质学上叫跌水,即河水流经断层、凹陷等地区时垂直地从上空跌落的现象。它不可能出现在河流的( )。
A. 上游 B. 中游 C. 下游
C
8. 金华的双龙洞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我国著名的溶洞,洞内有许多奇形怪状的钟乳石,还有清澈的泉水从洞中流出,有“水石奇观”之誉。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要从外洞进入内洞,须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有惊无险,妙趣横生,游览方式堪称一绝。由这段资料可知双龙洞是由( )形成的。
A. 地球内部运动 B. 风的作用 C. 流水的作用
C
9. 在“做一个地球模型”的活动中,观察切开的模型剖面,这一过程属于( )。
A. 设计方案
B. 准备材料
C. 分析模型
C
10. 1955 年,为了建设新安江水电站,新安江上游的河流被拦腰截断,形成了大量的湖泊岛屿,由于这些岛屿数量众多,且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因此得名“千岛湖”。“千岛湖”说明( )也会影响地形地貌的变化。
A. 火山喷发 B. 地震 C. 人类活动
C
11. 【丽水市】长江三角洲主要是因为( )形成的。
A. 风把地表的细沙吹走,在这里逐渐沉降
B. 岩层受到剧烈挤压,发生地震
C. 长江水流速度减慢,水流中的泥沙逐渐沉降
C
12. 地震大多发生在( )。
A. 陆地的城市中
B. 地壳活动活跃的地带
C. 沙漠和荒野中
B
13. 【温州市】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下列属于沉积岩的是( )。
①大理石 ②花岗岩 ③砾岩 ④浮石 ⑤板岩 ⑥页岩
A. ②④ B. ①⑤ C. ③⑥
C
14. 【台州市路桥区】在“模拟风对岩石的影响”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砂纸打磨岩石模拟风卷起的沙子不断磨蚀岩石的过程
B. 砂纸模拟的是自然界中真实的岩石
C. 用砂纸打磨岩石越快,表示风越大
B
15. 下列地貌不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是( )。
A. 香港地质公园内弯曲的岩层
B. 叙尔特塞火山岛
C.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C
16. 右图为杭州市钱塘区著名的滩涂,滩涂是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退潮时滩涂上都是泥沙类的细颗粒物,由此可见,滩涂是由( )作用而形
成的。
A. 河流的冲刷
B. 河流的侵蚀
C. 河流的沉积
C
17. 天天通过实验认为:流水能改变地貌。下列证据中,最能支持他的结论的是( )。
A. 岩石加热后用冷水冲一下就会裂开
B. 小溪边的岩石上面会长青苔
C. 小山丘模型中,山顶有颜色的沙子被“雨水”冲到山脚
C
18. 下列成语中,能说明风对地形地貌产生影响的是( )。
A. 呼风唤雨
B. 飞沙走石
C. 风卷残云
B
19. 【台州市黄岩区】如图所示为我国北纬32°的地形剖面图。下列对该图的描述中,不符合我国地形特征的是( )。
A. 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B.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 只有高原、山地、平原三种地形
C
20. 当地震来临时,身处高楼中的人正确的避震方法是( )。
A. 乘坐电梯快速逃离
B. 利用绳索从窗外滑下去
C. 躲在墙角或坚固的物体下
C
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8 分)
1. 【杭州市富阳区】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________。
戈壁滩
2. 【嘉兴平湖市】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嘉兴平湖市,最高峰陈山的海拔为161 米,地面起伏缓和,坡度较小,由此推断它的地形属于______(填“平原”或“丘陵”)。
丘陵
3. 【温州瑞安市】 走进雁荡山,随处可见的流纹岩真实地记录着火山爆发时的场景,因此天天推测它最有可能属于_______(填岩石类型)。
岩浆岩
4. 【台州玉环市】在喜马拉雅山脉上发现了海螺的化石,可以推断出这里很早以前是______。
海洋
5. 【台州市】当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宽广平缓的平原时,携带泥沙的能力会______ 。
减弱
6. 长白山天池是由于_________形成的。
火山喷发
7. 地面上的岩石、沙土在水、风、生物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称为______ 。
风化
8. 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三个圈层。
地壳、地幔、地核
三、综合题(共52 分)
1. 将下列地形示意图与其对应的地形名称用线连起来。(5 分)
2. 科学小组想研究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雨水侵蚀的影响,决定做对比实验。他们准备了两个相同的塑料盆,在塑料盆底一侧挖几个洞,铺上石子,倒入土壤,在其中一个表面种上植物,再用自制喷壶洒水(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2 分)
(1)这个实验既运用了________,又运用了_________的实验方法。
(2)实验时要保证降雨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都要相同,代表同样“雨景”的“降雨”。实验中观察到____(填“A”或“B”)组的土壤更容易被“雨水”冲走。
对比实验
模拟实验
雨量大小
高度(合理即可)
A
(3)上面实验模拟的是生活中的水土流失现象,如果我们在山坡上( )就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A. 建造房屋 B. 植树种草 C. 堆砌石头
(4) 实验中,典典观察到“降雨”时,土地被“雨水”冲出一条条“小河”,一些泥土被“河水”带着往前冲,然后堆积起来。堆积“泥土”最多的是“河流”的( )。
A. 上游 B. 中游 C. 下游
B
C
(5)根据上面的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程度与有无植物覆盖有关
B. 形成各种地形地貌的唯一原因是地球外部的作用
C. 雨水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地形地貌的变化
(6)在“降雨对土地的影响”模拟实验中,最不容易被“雨水”冲走的是( )。
A. 沙子 B. 小石子 C. 黏土
B
B
(7)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有植物覆盖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3. 【嘉兴市】材料阅读题。(22 分)
材料一:我国地势由西至东呈阶梯状分布。海盐县处于第三级阶梯,县域地质结构复杂,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印支运动使得县域成为陆地并被剥蚀,侏罗纪晚期是一个火山喷发带,全县几乎全为火山岩覆盖。海盐县除澉浦周围有中生界侏罗系火山岩及花岗岩露出外,全被新生界第四系所覆盖。
材料二:海盐县境陆地部分正好坐落在北东向海盐—钱清凸起上,此凸起形成于二叠纪。此外,海盐县还位于杭州湾坳陷中的次一级海宁—海盐隆起,这一地质构造特点对南北湖的地貌和景观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1)我国地势西_____东_____ ,呈阶梯状分布。由此可以推测,我国江河的主要流向为自_____向_____流。
(2)海盐处于第三阶梯,平均海拔在500 米以下,地形主要是 _____和_____ 。


西

平原
丘陵
(3)如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示意图。发生火山喷发与地震的主要位置是_____ 。
A
A
(4)从地理位置和历史变迁的角度来看,南北湖是钱塘江入海口的一个潟湖(xì hú)。从上面的地形示意图及学习探究等推测,南北湖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
A. 河水的侵蚀
B. 泥沙沉积和海平面下降
C. 地壳运动
D. 人工改造
B
(5)在考古发掘中,海盐县及其周边地区多次发现了古代贝丘遗址。这些遗址中出土了大量来自海洋的鱼类、贝类等生物遗骸,其中包括贝壳化石。这些化石的存在可证明( )。
A. 该地区在古代曾是海洋环境,且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B. 该地区从古至今一直是陆地环境,海洋生物遗骸是人为搬运至此
C. 这些贝壳化石是由岩浆活动形成的
D. 这些贝壳化石是河流冲刷带来的
A
(6)南北湖地区地貌特征复杂,云岫山鹰窠顶等岩石类型主要是形成于侏罗纪晚期的火山喷出岩为主,包括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这类岩石属于( )。
A. 变质岩 B. 沉积岩 C. 岩浆岩 D. 砂岩
C
(7)海盐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杭嘉湖平原。形成这一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内部运动 B. 河流沉积作用
C. 雨水侵蚀作用 D. 风的侵蚀和堆积作用
B
4. 通过研究,典典发现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都会对地表的形态造成影响,且对不同地方的影响结果不同。如图是典典在网上找的长江流域的主体剖面图,请你仔细读图,回答
下列问
题。
(13 分)
(1) 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该山脉的海拔约______米;山脉中山峰高耸入云,蜿蜒起伏,这一地形属于中国五大地形中的______ ,在地形图上通常是______(填“蓝色”“绿色”或“褐色”)。
(2) 在长江的中游河段通常会有比较多的______(填“大石头”“卵石”或“泥沙”)。
6500
山地
褐色
卵石
(3)长江最终从上海区域入海,入海口有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崇明岛是由河流的______(填“侵蚀”“风化”或“沉积”)作用形成的。
沉积
(4)浙江虽然不是长江流经的地区,但浙江在地理和经济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就是在浙江提出的,请写出至少三条保护长江环境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禁止污水排入长江;
制定合理法规,禁止过度捕捞和采挖;保护长江上游的
植被不被破坏(合理即可)